韓國引「薩德」:不是招福是引禍

  7月上旬,美韓宣佈將在朝鮮半島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中國方面已對此表達了嚴正立場。「薩德」系統入韓一事,自上半年以來已引發過數輪關注。如今這一結果,既威脅地區安全,又對韓國無實質好處,只能說是域外國家「攬局」地區安全的新案例。

韓為美「火中取栗」

「薩德」系統進入韓國,顯然並非為韓國服務。韓方關於部署「薩德」是為加強韓國國家安全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

「薩德」屬於末段高空反導系統,其射擊下限為40公里,上限為150公里。按照技術性能和設計用途,其應當以中程導彈為主要攔截目標,特點是既可攻擊大氣層外臨近空間目標,也可攻擊大氣層內超高空目標。但對於韓國的軍事安全和反導而言,「薩德」可謂是「基本用不上」。

一方面,朝鮮半島面積並不大,從軍事分界線到半島南端的距離不過400公里。假若朝方要攻擊首爾,顯然也用不著彈道導彈,以遠端火炮火箭炮就可造成重大殺傷;即便要攻擊100公里左右的縱深目標,也可以使用M7火箭、遠端火箭炮等裝備。如果真要攻擊半島南端的目標,所使用的彈道導彈也只能是射程500公里以內的短程導彈,而彈道導彈的彈道最高點通常是射程的四分之一,短程導彈的彈道幾乎全程都在大氣層內,其末段高度更是遠低於100公里。在這種情況下,「薩德」要履行的是其預定的功能嗎?

另一方面,即使韓國真的受到中程導彈襲擊,「薩德」能夠發揮的作用也極為有限。為攔截一枚來襲中程導彈,防禦方需要發射2-3校「薩德」。而這是以對方使用常規的、舊式的中程導彈為前提的。一旦對方中程導彈具備更強的突防能力——如具備誘餌彈頭、干擾機等手段,「薩德」的攔截概率必定下降。

換句話說,如果進入戰時,「薩德」系統能否在第一時間扛住攻擊並生存下來,是個未知數。

從部署地點看,美韓將這套系統部署於韓國東南部廣尚北道的星州郡,看上去應是為避免「薩德」遭受遠端火箭炮火力的打擊。而這樣的部署,使這套系統的防禦圏範圍並未涵蓋首爾市中心。

上述情況,韓國方面應十分清楚,但其反復對中方所做的解釋,仍然是將「薩德」與朝鮮核武器及導彈威脅相聯繫,這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這種行為的背後,無疑有美方的意圖、施壓和利誘,也會有韓國及韓軍內部某些力量的左右。韓方此次是甘為美國「火中取栗」,對自己恐怕並無好處。

「薩德」如眼窺伺中國

正如一些媒體分析的那樣,「薩德」系統部署於韓國,對中國形成的最直接威脅是該系統X波段雷達對中方縱深的偵察和監控功能。

「薩德」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發射車、運輸車、指揮車和機動式X波段雷達。如東在韓國東南部部署,則其配屬的X波段雷達,可窺伺中國東部縱深地區。一旦中方進行導彈試驗,即可監控相關情況,特別是彈道導彈試驗的上升段和中段情況。

彈道導彈的飛行彈道分為上升段、中段和末段。上升段結束後,導彈戰鬥部即進入彈道飛行的中段,中段通常在大氣層之外。現代彈道導彈從上升段轉向中段的過程中,可能會進行各種突防手段的準備。同時,這一階段的彈道參數也有助於防禦方提升反導攔截概率。

此前,美國已建立了戰略預警衛星體系。這一體系可識別導彈發射時的尾焰,由此探測到各類彈道導彈的發射行動,為美國的本土戰略防禦提供早期預警。但這一體系並不能為反導攔截提供更多資訊。而X波段雷達則可以發揮這一作用。

有分析說,未來,美方可用預警衛星發現發射行動,並即時通知一線X波段雷達跟蹤對方導彈,然後再由X波段雷達向本土提供對方導彈飛行資訊,以利於導彈攔截行動。由此不難看出,美韓要部署的這套「薩德」系統,主要是為美國「站崗放哨」。

不過,對於地區其他國家而言,對X波段雷達並非無法應對。

從主動措施來講,可對雷達進行某種干擾.利用這一雷達特點進行某種「技術欺騙」。從被動措施而言,更換導彈試驗場地、改變導彈試驗方式等,都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大門口多了一雙「眼睛」,天天盯著院子裏看,確實讓人厭煩。但也別忘了,有很多種方法可以讓那雙本不應有的眼睛「看不清」「看不見」。

只是一個開端?

外界預計,在韓國部署的「薩德」,將是東亞地區後續部署「薩德」的開端。今後,不排除曰本等國也引進「薩德」系統的可能。美軍在東亞部署多處「薩德」系統,也許只是時間問題。

其實,在韓國部署「薩德」之前,日本早已在討論這一問題。而且,日方早在2006年和2014牟,就已經在其青森縣和京都府各部署了一部X波段雷達。這兩部雷達距離中國邊境都不足1000公里。而在日本即將於2019財年開始的下一個軍備五年計劃中,很可能會包括採購「薩德」項目。

未來,「薩德」在日本的部署可能地點包括九州和沖繩等。九州距離中國東部海岸約800公里,沖繩距中國大陸東南部海岸線約700公里。這意味著自中國東北直至東南沿海的1CXD0公里以外,將出現一個「薩德」網路,甚至可能對中國東部縱深形成連續的、無縫的監控體系。

必須看到,在韓部署「薩德」系統是美國推進建立全球反導系統的一部分。由於導彈戰鬥部飛行特點,彈道導彈末段飛行的攔截難度很大,在技術能力許可的情況下,中段攔截相對「容易」。因此,美國及其盟國在東亞的反導體系,仍將是以海基中段攔截為主要方式,陸基的「薩德」和「愛國者」分別負責末段攔截的「高」「低」端。

但是,這恰恰決定了韓國陷入了被動局面——韓國並不能保證其東西兩側海域,特別是西側海域的制海權,海基中段反導對韓國而言難以適用。從國土面積、地緣環境、潛在對手等方面看,以韓國的先天條件並不適合參與反導議題,但其卻為了域外國家的利益,趟了這灘渾水。

從「薩德」案例可見,韓國的若干安全及外交政策受到域外國家的影響,對韓國自身而言,反導系統不僅不能給其撐起可靠的保護傘,還會破壞地區戰略平衡,並可能引發軍備競爭。如果從韓國的根本利益來看,採取理性、冷靜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在東北亞地區營造穩定、和平的地區環境,比採購任何武器裝備都更有意義。

(劉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