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峰會重構「全球價值鏈」

【新華社杭州9月1日電】從為各大國際品牌做代工生產,到擁有自主品牌並開展全球化佈局,成立於2009年的綠聯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企業轉型,實現了價值鏈的「逆襲」。這家從貼牌生產各類數據線起家的中國公司,如今已經通過技術創新、自主決策,為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提供種類豐富的自主品牌數碼周邊產品。

成功「逆襲」後,令公司創始人張清森感受最深的是,自立品牌後自主化程度的提高和國產配件性價比的提升。「過去做代工時,產品所用的芯片和材料都由國外合作企業決定,導致本土企業的很多創新會被輕易否決,現在我們終於可以自主地選用國產的優秀芯片與材料了。」他說。

張清森相信,不久後,國產芯片在其產品中的使用比例可以從當前的三成提高至五成。

綠聯科技的轉型,是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製造業轉型的縮影,更是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中低端製造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自下游向上游升級的範本。

長期以來,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中國依靠低廉的勞動力與原材料成本優勢,專注於特定環節的生產,使單一產業成為重點發展對象,導致該產業過度發展,造成產業結構失衡,並容易產生經濟增長路徑依賴效應。

典型案例如中低端製造業、代工生產、「三來一補」等,多見於新興經濟體。這種明顯的國際經濟格局失衡,正在給全球化帶來風險,阻礙可持續發展。

二十國集團(G20)4日將在中國杭州舉行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在「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主題引領下,聚焦世界經濟面臨的最突出和緊迫的挑戰,為世界經濟實現再平衡發展指明方向。

在南開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葛順奇看來,世界經濟再平衡的方向不是抑制全球生產分工的大趨勢,或者改變現有國際分工模式,而是調整全球生產分工導致的產業結構失衡問題以及路徑依賴問題,以實現全球均衡發展和國家協調發展。

當前,全球價值鏈分工大體呈現這樣的格局:處於上游環節的經濟體提供產品設計與生產理念,將技術複雜度較高的中高端環節交由處於價值鏈中游環節的經濟體完成,而將勞動密集型的製造、裝配環節交由勞動力豐富的價值鏈下游經濟體完成,並最終出口到價值鏈上游經濟體及世界各地。

這給新興經濟體,尤其是處於價值鏈下游的經濟體,帶來經濟失衡風險加大的壓力。

更糟糕的是,如此的價值鏈分工體系,還賦予了各環節不對稱的壟斷力量。處於價值鏈高端位置的經濟體可能利用其全球定價權和技術壟斷優勢,阻礙價值鏈低端經濟體向高附加值環節轉移升級。同時,分工地位相近的發展中國家從事的製造加工等非戰略性環節由於進入壁壘較低,造成過度競爭和產能過剩。

G20杭州峰會將為世界經濟再平衡提出的「中國方案」,其中重要一項就是促使發展中國家和中小企業有效融入全球價值鏈,令其從新一輪全球化發展與更深度的產業鏈合作中獲益,這也是此次杭州峰會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