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酒,你喝對了嗎

很多人認為藥酒人人都可以喝,喝多長時間都沒事,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朱欣佚副主任醫師介紹說,藥酒其實就是不同劑型的中成藥。它是以白酒或黃酒為溶液,與不同中藥混合浸制而成,主要用於風濕疼痛、跌打損傷或體虛補養等。如果不會科學飲用藥酒,很可能會出現新的病症。

下面這些關於藥酒的認識誤區,你有沒有呢?

誤區一:春季不能喝藥酒

多數人都習慣於在冬季進補,因為冬天寒冷需要溫補。其實,藥酒一年四季都是可以喝的。在萬物萌生的春天進補同樣可以調理身體,促進健康。春季以藥酒進補效果很好。中醫認為,春季是肝病的高發季節,所以對於肝病病人,春季喝藥酒是不太適合的。而沒有肝病的人,春季是可以喝藥酒的。

誤區二:藥材都能泡藥酒

很多人覺得只要是藥材,都可以用來泡酒,其實不是這樣。藥酒是中藥的一種劑型,當然有它的好處,比如吸收比湯藥快,服用起來也方便,其口感要優於湯藥,每次喝的劑量也比較少。

大部分藥物通過酒精的提取,有效成分比較容易提煉出來。但有些藥物含有有毒成分,比如烏頭鹼是存在於川烏、草烏、附子中的主要有毒成分。民間常用草烏、川烏等來泡製藥酒,烏頭鹼便溶解在酒里,容易引起中毒或死亡。所以不是所有的藥材都可以泡酒。

藥酒治療範圍小,主要分成兩類,滋補性藥酒和治療性藥酒,前者主要有保健養生功效,也是市面上比較多見的,後者有特定醫療作用,主要治療關節炎、腰椎、頸椎效果好,能活血止痛,祛風濕。但是有一些治療感冒、發燒、咳嗽等清熱解毒的藥材就不適合泡藥酒。

需要強調的是,浸酒藥材一定要選用正宗的道地藥材,切忌貪圖便宜購買偽劣藥材。

誤區三:喝藥酒多多益善

古籍記載:「藥酒補虛損,宜少服,取緩效。」由於酒精的含量高,藥酒濃度高,大大超過湯藥的濃度,所以在服用藥酒時,不是越多越好,每天最多喝一兩左右即可。

服用藥酒的時間也有講究,通常情況下不能在吃飯時服藥,藥酒的服用同樣應遵守這一規則,吃飯時喝藥酒不僅會對消化道產生刺激,還會影響藥效的發揮。有胃病的人,可以餐後喝。

誤區四:藥酒人人適宜

藥酒雖好,但不對症、不對人、不適量也會有害。比如乏力、腰腿疼痛、濕熱病人不適合採用藥酒治療。臨床上碰到過類似病人在喝藥酒後,反而病情加重。比如盜汗的病人,誤以為喝了藥酒,就等於吃了補藥,其實這是個誤區。

兒童、肝腎功能差的人也是不適合喝藥酒的,因為酒精是通過肝臟代謝的,喝了藥酒反而會加重病情。此外,月經期女性,濕疹、風疹、哮喘等過敏性疾病或是消化道出血、鼻出血以及痔瘡患者,都不適合藥酒治療。所以說,藥酒不是人人適宜的。

誤區五:藥酒越陳越好

很多人認為,酒是陳的香,藥酒也應該是泡得越久越好。事實並非如此。酒精有殺菌作用,會揮發,而酒廠出的密封好,自己家裡泡的藥酒密封差,所以,建議藥酒要在半年內喝完。

藥物都有保質期,所以飲藥酒也要注意時效。儲存得當的情況下,一般優質酒以儲藏4個月~5個月為最佳。如果繼續長期儲存,到了一定程度就會使酒精度下降,酒精含量低於20%時,不僅酒味變淡、香氣消失,還會導致藥酒里的藥物發酵、變質,藥效也會受到影響。若出現大量沉澱物或已酸敗渾濁,則絕對不能再飲用。

誤區六:用什麼酒都可以

泡藥酒用的是白酒,用來泡藥酒的白酒度數不宜過高。因為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有的易溶於水,有的易溶於酒。如果酒的度數過高,雖然可以增加酒精溶性成分的析出,但不利於水溶性成分的溶解。一般而言,泡藥酒的白酒度數在40度~50度最好。

酒本身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人體對藥物的吸收度,進一步提高藥材的利用率,這也是人們青睞藥酒的一大原因。黃酒酒精程度低,有健脾開胃的作用,對胃腸道刺激小,也可以泡酒,但效果較白酒略差些。

但嚴格來講看,藥酒是一種保健藥,作用效果是長時間積累的,完全不能取代正常治病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