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葉挺既緬懷英烈也宜吸取某些教訓

今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之一和新四軍首任軍長、傑出的軍事家葉挺將軍誕辰一百二十周年,今年也是皖南事變的七十五周年。今日我們在紀念這位血性軍人的時候,當然首先是要學習他忠誠為黨組織、為人民而死的堅貞信仰與犧牲,始終堅守革命氣節的精神,同時也應從中吸取某些教訓。因此,澳門特區應當將葉挺故居收錄進文物保護名錄清單之內,并將之作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與澳門有緣的葉挺將軍,曾被毛澤東譽為「共產黨第一任總司令」、「無銜元帥」。前者,是指他在締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八一南昌起義中,以北伐中的鐵軍司令的身份和實力,出任前敵總指揮兼第十一軍軍長,在稍後的廣州起義中,更是出任工農紅軍總司令,首次打出「紅軍」的旗號,因而毛澤東曾當面稱他是「共產黨第一任總司令,人民軍隊的戰史要從你寫起」;後者,他曾任新四軍軍長,如果不是「四八空難」,在一九五五年的授銜中,也肯定被授以元帥軍銜——後來接任新四軍軍長的陳毅,就是元帥。實際上,在一九五五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後,聶榮臻就曾對陳毅稱:「要是葉挺還在,你們新四軍就會出兩個元帥。」一九八九年十一月,葉挺被中共中央軍委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之一。二零零九年九月,葉挺被評為「新中國百位英雄模範人物」之一。周恩來曾評價說:「十年流亡,五年牢監,雖蒼白了你的頭髮,但更堅強了你的意志;你是人民隊伍的創造者。北伐抗戰,你為新舊四軍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馬功勞。」在「千古奇冤,江南一葉」的皖南事變中,葉挺將軍被蔣介石囚禁。在獄中,葉挺將軍錚錚鐵骨,怒鬥群魔,寫下了浩然正氣的《囚歌》,驚天地、泣神鬼。葉挺將軍一生有過許多輝煌勝利,也遭受過許多委屈挫折。他隨著時代的前途而前進,對民族和革命事業無限忠誠,無比堅定,無比勇敢。他那臨大難而不懼,臨大節而不苟的崇高品格,令人感佩,銘記千秋。

葉挺將軍與我們澳門有緣。廣州起義失敗後,他不忿先後受到李立三和由王明誤導的共產國際的批判和懲處,憤而脫黨流亡海外,先到德國和法國,後到澳門,並在澳門居住長達十多年。他的九個兒女,有七個在澳門出生。西安事變後,國共談判決定將沒有參加長征、堅持走南方根據地進行遊擊的隊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但蔣介石要求軍長不能由中共黨員出任。中共中央由此想到了正在澳門的葉挺將軍,也獲得蔣介石首肯,任命葉挺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新四軍)軍長。這個「新編第四軍」的番號,據說是由葉挺提出,因為在北伐戰爭中,他所率領的獨立團,就隸屬於又稱為「鐵軍」的第四軍。

據《柯麟傳》所述,原在香港隱蔽僭伏的柯麟,後來之所以轉移到澳門,就是為了葉挺。--遵義會議的其中一項決定,是委派陳雲、潘漢年到莫斯科向共產國際匯報遵義會議的情況。而兩人到了上海後,情況有了變化,毛澤東感到國共有可能會合作抗日,於是就電告潘漢年,留在上海、香港一帶從事統戰及情報工作,陳雲則繼續前往莫斯科。潘漢年到了香港找到柯麟,談了葉挺的情況,要求柯麟搬到澳門就近照顧葉挺,並伺機動員他「東山復出」。另外,後來任新四軍副軍長的張雲逸也曾到澳門,勸說葉挺「出山」。

而今位於賈伯樂提督街七十六號的兩層小樓房,就是當年葉挺的故居。葉挺將軍殉難後,葉家因經濟問題變賣,何賢先生出於對葉挺將軍的崇敬,出資五萬元使其保存了下來,後轉送當時的民主婦女聯合會。一九五一年,婦聯將其闢為「民主婦聯托兒所」,幾年後轉作學聯會址,長達二十多年。直到八十年代末學聯另尋新址才遷出,再恢復為婦聯第二托兒所。澳門回歸前夕,由澳門珠光集團贊助,一批在廣東省內各職位(多數是司局長級)上離休的「老新四軍」,曾組團來澳考察「老軍長」葉挺將軍的故居。由於其中的向真先生(原珠海市副市長)曾是筆者的老領導,故他們約請筆者作向導。當他們看到「老軍長」故居並沒有象內地的同類建築物那樣保護起來並闢為紀念館向公眾開放,而是作為社團的「私產」時,頗為不解。並表示,澳門回歸後,「澳人」當家作主的特區政府,一定會將「老軍長」故居辦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為此,本欄是最早提出應將包括葉挺故居在內的一批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紀念建築物,及第一個中美不平等條約《望廈條約》簽署的觀音堂石桌、林則徐巡視澳門駐扎的蓮峰廟,納入建築文物保護名單的建議。澳門回歸後,二零零六年八月,為紀念葉挺誕生一百一十周年和殉難六十周年,特區政府撥款修葺,並舉行「葉挺故居」牌匾的揭幕儀式。「葉挺故居」牌匾、題匾採用銅牌製造,均由全國政協副主席馬萬祺親筆題字。澳門特首何厚鏵主持「葉挺故居」牌匾的揭幕儀式,馬萬祺、白志健、黃松甫、鄭威波等政軍領導人,及葉挺的兒子葉華明和葉正光等出席了「葉挺故居」牌匾揭幕儀式。后來,特區政府又另行覓地,供托兒所遷出,「葉挺故居」得以向居民和游客開放。

葉挺一生備受委屈。除了是在皖南事變后遭受蔣介石囚禁,是由敵對陣營實施的之外,更多的卻是由「自己人」施加。其中最主要的有兩次,一次是在廣州起義失敗後,第二次是在出任新四軍軍長後。廣州起義時,葉挺根據敵強我弱的態勢,主張立即將起義部隊撤出廣州,但是遭到了共產國際代表德國人海因茨•紐曼的斥責。而就在當然下午,張發奎調各地軍隊反攻,張太雷和這位紐曼乘車赴觀音山指揮,途中遭民團伏擊,張太雷中彈身亡,真是絕大的諷刺。起義失敗后,「左」傾盲動主義的李立三中央,竟給予葉挺留黨察看半年的處分。翌年葉挺到蘇聯參加中共「六大」,又先後受到李立三、王明的無端指責;共產國際也認為葉挺動搖,不允許葉挺到東方大學作報告。葉挺因此決定退出共產黨,流亡德國,后來來到比較安逸的澳門定居,并成為素食主義者。事實證明,葉挺在廣州起義時的建議,是正確的,也符合后來毛澤東「敵進我退」的戰術策略。

葉挺出任新四軍軍長后,由于不是中共黨員,因而所有與新四軍核心機密有關的中共黨委會議都不能參加,他這個軍長有職無權,只是到處奔跑張羅軍費給養。他和項英在新四軍的一系列戰略問題上產生分歧,而項英對葉挺的生活習慣也有相當意見,使得葉挺曾自雲「居士不適於當一個大廟子的方丈」,數次提出辭職。

其實,在澳門的建制派陣營中,又何嘗不是如此!有人老是以為只有自己是一枝花,別人都是爛茶渣。也有人總是認為自己一貫正確、永遠正確,別人的見解則是「跟紅頂綠」、「大逆不道」,后來的事態發展證明是說對了后,也不認為自己當初的指責是錯誤的,反嗆以「你說早了不等于是說對了」。自己老是吹噓「天下無人不識君」,而別人的優點則看不到,缺點卻以放大鏡來審察。總之一句話,就是「武大郎開店」,容不得別人比自己高;「假洋鬼子」,自己不做,也不準別人干,桎梏社會進步。

(發自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