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滙聚全球目光 大國領袖習近平

「一位重要人物到場了。」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3次會晤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後,對媒體這樣形容習近平的大國領袖氣質:「當習近平走進房間時,你就會知道有一位重要人物到場了。」

在秋日的杭州,當我們等待參加二十國集團(G20)峰會的領導人走進主會場時,不期然想起了基辛格這句話。大國者,經濟實力之大,綜合國力之大;領袖者,「可為人之儀則」「天下莫不傾心」。G20的召開,讓全世界目光再次聚焦東方大國中國,更聚焦大國領袖習近平。

回想起4年前,我們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等待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與中外記者見面的情形,再回想起兩年前,我們在北京雁棲湖等待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舉行的情形,會場裏的中國總是相似的:媒體蜂擁,中外矚目;而會場外的中國,卻豐富多彩、日進日新。

無論在G20,還是世界的其他舞臺上,中國所展現出來的世界形象,始終是一個敢擔當、勇作為、負責任、秉承正確義利觀的大國。這種國家品格往往通過國家領袖的形象和人格來加以具體展現。作為中國的領導人,習近平正為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所熟悉。我們這裏想為大家講述的,就是大國領袖習近平這4年來的點點滴滴。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還記得2012年年底,世界經濟走勢以抛物線式的下滑結束,全球經濟復蘇步履蹣跚。

而在中國,習近平履新中共中央總書記後,第一次國內調研選擇了廣東,在這個得風氣之先的地方回顧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他總結30多年來的經驗,提出了改革開放之于中國的意義:「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在世界經濟的一片悲觀聲中,中國依然發出了改革的強音。

2013年,習近平走了10個省市,行程近萬公里。其中有3個時間節點值得關注。7月,習近平在武漢的一張照片爆紅。他站在雨中,左手打傘,褲腿半卷,襯衫被雨水打濕,正在向武漢新港的工作人員詢問物流情況。這張照片走紅的背後,是一個有關改革的故事——習近平在湖北調研期間,第一次公開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五大關係: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係、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係、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係、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習近平說:「改革的幾個關係,在湖北講,實際也是對全國講。」 此時,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起草組已經成立。組裏的經濟學家張卓元一看到湖北調研的消息就說:「這是給接下來的改革定調子。」

8月,習近平視察遼寧,再提改革,重點放到了創新。在瀋陽機床集團的車間裏,習近平和一群圍在他身邊的「80後」職工聊天:「年輕人成長了,企業才有希望,國家才有希望。」習近平指出,老工業基地必須敢打市場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創新牌。當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他強調創新,這是對未來發展大勢,特別是新科技革命的順應。

9月,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習近平談到深化改革的另一個原因:解決中國現實問題。「中國共產黨人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可以說,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

一份推進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呼之欲出。當年11月12日,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此時,距離上一次著名的三中全會——啟動了改革開放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正好時隔35年。這正如一次並不遙遠的、歷史的呼應。

2014年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一個個現實問題被納人改革藍圖。人們看到,《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出臺,提出了26項重點改革措施;農地經營權流轉、消費稅改革、不動產登記等制度的實施,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了起來;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了文化體制改革的核心目標;大病保險逐漸覆蓋所有城鄉參保人、「困難生」助學政策升級,甚至提網速、降網費這樣具體的改變……全面深化改革在穩步落實。

「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但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正如習近平今年4月25日在安徽小崗村參觀時所言:「實踐證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講常新。」

「創新愉快」

中央政治局的集體學習——教授們被請進中南海,總書記和政治局常委、委員們圍坐聽課、埋頭記筆記的場面,人們已經不再陌生。但把「課堂」搬出紅牆,搬到中關村現場,則是一次學習形式和內容的雙重創新。

2013年明30日,政治局委員們來到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習近平在現場問了科研人員很多問題:雲計算、大資料、水處理……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回憶,習近平問了他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你以前是做什麼的。第二個是,你合夥人以前是做什麼的。雷軍說,在領袖面前,他坦率回答,自己成功「最重要的是靠人」。

要理解這次現場講解、討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集體學習,就得從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出發。2014年5月,習近平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第一次提及「新常態」,他說:「中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關於「新常態」,經濟學界的共識是:中國經濟告別了兩位數增長時代,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面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各種問題。如何適應新常態?習近平給出的一個答案就是創新驅動發展。在2015年的土耳其G20峰會上,習近平說:「上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所提供的動能已經接近尾聲,傳統經濟體制和發展模式的潛能趨於消退。」「世界經濟長遠發展的動力源自創新。總結歷史經驗,我們會發現,體制機制變革釋放出的活力和創造力,科技進步造就的新產業和新產品,是歷次重大危機後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實現復蘇的根本。」

今年4月,習近平來到以科技創新聞名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他接受機器人「小曼」和「佳佳」的問候,坐進國產新型汽車當起「試駕員」。在和科技人員交談時,習近平說:「我國經濟發展進人新常態,必須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要依靠創新,不斷增加科技含量,把我國產業提升到中高端。」他留給大家的祝福是「創新愉快」。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則是另一個答案。2015年11月10日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首次提出這個概念:「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此後,習近平在地方調研時也多次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重慶,他上碼頭、下車間,提出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重點是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在河北唐山,他參觀規劃展覽,走進社區服務大廳,要求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鳳凰城」再創輝煌……

《人民日報》如此評論習近平履新後的中國經濟表現:放在全球座標上看,中國經濟仍是一個標準的「高富帥」,特別是「含金量」明顯提高——經濟結構更優化,第三產業比重已達50.5%;城鄉區域更協調,西部比東部增長快,農村居民收人增長速度比城鎮居民高;就業率、物價漲幅、糧食增收等指標持續向好。

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

每當經濟蕭條時,貿易保護主義就會捲土重來。世界貿易組織在今年的報告中認定,「貿易保護主義正在抬頭」,一些發達國家尤其嚴重,其中1/3的貿易救濟措施直接針對中國。

這一幕,仿佛再次驗證了那句話:「自由貿易是高高舉起的旗幟,但在這面旗幟下經常沒有更多的國家跟從。」而歷史已經一次次證明,貿易壁壘最終傷害的不僅是「對手」,更是自身。

此時,堅持自由貿易,堅持「開放不止步」,是一個大國對改革開放的自信與承諾。2013年9月,上海自貿區掛牌成立。第二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參加上海代表團的審議,代表們提到自貿區。習近平插話說:「現在自貿區註冊的企業有多少家?」得知有6000多家,而且10%是外資企業後,習近平說:「自貿區建設就是要建成制度創新的高地,做到可複製可推廣,而不是政策窪地,要種苗圃而不是做盆景。」兩個月後,習近平來到上海自貿區。聽說自貿區裏設立企業只要4個工作日、在一個窗口辦理即可,習近平說:「方便啊!效率提高了。」在服務大廳,工作人員說推出了微信服務平臺,邀請習近平關注。習近平指著身邊的陪同人員說:「負責的領導們都在這裏了,大家都要關注的。」在上海自貿區的整個考察過程中,習近平最常問的一句話就是:「這個措施能複製推廣嗎?」

這次考察一個月後,國家批准上海自貿區進一步擴大開放;2014年底,天津、福建、廣東的自貿區獲批;如今,陝西、重慶等省市正在爭取成立第三批自貿區。

2015年明23日,習近平訪美期間,在西雅圖與30名中美企業家座談。他對企業家們說,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中國的開放就像阿里巴巴『芝麻開門』一樣,開了就關不上了。」

今年8月17日,習近平提了一個新詞「世界經濟再平衡」——開展跨國互通,提高貿易和投資水準,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本質上是通過提高有效供給來催生新的需求,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從而穩定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尼泊爾《新興尼泊爾報》總編輯拉瑪蘇得知後說:「了不起!世界看到了中國擔當。」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習近平在十八屆五中全會的講話中引用了這句古老的名言,用以論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意義。後來,習近平簡而概之:「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首先用「小康」來詮釋中國式現代化。這一目標在20世紀末如期實現,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準。而今天,全面小康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的小康——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準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按照國家統計局制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體系》測算,浙江2014年全面小康社會實現程度為97.2%,居全國各省區市前列。2015年5月25日,習近平到浙江舟山考察調研,看望了舟山的老鄉們。

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一直是習近平牽掛的事。舟山漁業發達,人們多以此為生,習近平問:「遠洋捕撈多嗎?休漁幾個月?漁民生活水準不低吧?外資來得多嗎?」當聽說舟山漁民人均收人可觀時,習近平很高興。

經濟的健康發展也是習近平關心的重點。看到舟山跨海大橋航拍照片時,習近平停下腳步問:「從舟山到寧波走跨海大橋需要多長時間?」「一小時之內。」習近平很高興:「舟山這幾年發展變化很大,現在的樣子已完全認不出了。」

習近平走訪了舟山一個新建農村社區,社區由3個自然村組成,群山環抱、綠樹成蔭,粉牆黛瓦、小橋流水,是典型的江南田園風光。走在村民辦的農家樂小院裏,習近平興致勃勃地說:「你們看,這房子多乾淨啊,下次來了咱們就在這兒住。」村民們告訴習近平:「我們這裏空氣好啊,老人都長壽」「城裏人來這裏把水帶回去泡茶喝」。這正是環境友好型社區的吸引力和軟實力。習近平跟村民們促膝談道,全國很多地方在建設美麗鄉村,一部分是吸收了浙江的經驗;浙江山清水秀,當年開展「千村示範、萬村整治」確實抓得早,有前瞻性;希望再接再厲,繼續走在前面。

「在奔往小康的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

青年時代的習近平,在陝北的梁家河村犁過田、砍過柴,睡過滿是II子的土炕。他深知農村是什麼模樣,貧困是什麼滋味,東部和西部的差距有多大。他的心裏裝著千百個梁家河村,「沒有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在奔往小康的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

2012年12月29日,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天氣,習近平來到太行山深處的國家級貧困縣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貧困村龍泉關鎮駱駝灣村和顧家台村。從縣城到龍泉關鎮的路上,「車開了一個小時』他問了一個小時。」阜平縣委書記李甯太說。

駱駝灣村共608口人,其中428人為貧困人口,當時農民人均全年純收人只有900多元。在村民唐宗秀家,一張土炕占去半間屋子,炕上擺著一個取暖的火盆。炕邊是兩個灶台,灶台邊上是兩個櫃櫥和一張桌子,整個房間只剩下四五平方米的空間可以下腳。這間臥室兼廚房,又成了接待習近平的客廳。「他進來屋裏,也沒嫌不乾淨就坐下來。」唐宗秀說。

在顧家台村,村支書顧叔軍向習近平彙報了今後怎麼幹好工作,表示要實現翻番奔小康。「總書記馬上說,你翻番人均收人也才兩千,離小康還有很遠距離。說這話時,他緊鎖著眉頭。」那情形顧叔軍至今還記得。

據媒體統計,十八大之後的3年內,習近平26次國內考察中,有15次涉及扶貧開發,有7次把扶貧開發作為主要內容。

2013年在湘西考察時,習近平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貧」。兩年後,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對「精准扶貧」做了詳細的闡釋一一要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的問題,要實施「五個一批」工程,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從長遠計,習近平在阜平考察時說:「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從眼下計,習近平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我們不能一邊宣佈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口的生活水準處在扶貧標準線以下,這既影響人民群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度,也影響國際社會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

今年8月底,習近平視察青海,用將帥出征的誓言宣示扶貧的決心:「不破樓蘭終不還。」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進人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動盪、紛亂、衰退頻繁上演。那些廣場上的騷亂、年輕人的抗議,背後有一個沉重的現實:一部分人的「獲得感」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失落感」和「被剝奪感」上,於是族群對立,社會撕裂,急劇消耗掉過去數十年的繁榮和積累。

如何破解這個難題?習近平的回答是:共用發展。

2013年明,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國家主席,他在閉幕會上承諾:「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兩年後,「共用」寫人了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中。

——共用青山綠水。2014年11月10日,習近平在APEC歡迎晚宴上說了一段出人意料的話。「這幾天我每天早晨起來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北京的空氣品質如何,希望霧霾小一些,以便讓各位遠方的客人到北京時感覺舒適一點。好在人努力,天幫忙,這幾天北京空氣質量總體好多了。不過,我也擔心我這個話說早了,但願明天的天氣也還好……有人說,現在北京的藍天是『APEC藍』,美好而短暫,過了這一陣就沒了。我希望並相信,經過不懈的努力,『APEC藍』能保持下去。」現場掌聲、笑聲、讚歎聲四起。

——共用公平正義。習近平說:「如果不能創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甚至導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了意義。」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2013年2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說:「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句話被媒體廣為引用。媒體還做過一個統計,截至今年1月,十A大之後司法機關共糾正重大冤假錯案20多起,張高平案、李懷亮案、錢仁鳳案、呼格案……正如一位退休老幹部所言:「正義雖然遲到,但終究沒有缺席。」

——共用公共服務。僅以教育為例,2014年明,習近平在北京師範大學對參加「國培計畫」的貴州小學教師說:「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區、農村地區,在老少邊窮地區,你們堅守崗位,我向你們表示敬意。國家發展,一定是共同發展,不能讓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孩子落伍掉隊。」當年實施的《關於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意見》,被稱為「義務教育學校建設史上中央財政投資最大的單項工程」。

「我和你們一起執勤站崗」

自古邊疆穩,貝_安;邊疆亂,則國難安。

2014年春節前夕,習近平來到天寒地凍的內蒙古阿爾山,一下飛機便迎著風雪直奔阿爾山口岸:「我要走一走邊防路線,看一看一線執勤官兵。」當車隊行駛到離國界2.5公里地段時,遇到一隊騎著摩托雪橇巡邏的邊防戰士,習近平吩咐停車。戰士們看到車裏走出了穿著迷彩作訓服的總書記,很是驚喜。恰巧另一支邊防分隊騎馬巡邏途經這裏,看到習近平也跳下戰馬。戰士們臉上、睫毛上都掛滿霜花,習近平說:「你們戰風雪、鬥嚴寒,穿行在林海雪原,巡邏在邊防線上,我很受感動。」在邊防哨所,他登上58級臺階,走進觀察室對戰士說:「今天,我和你們一起執勤站崗。」

習近平與西藏有深厚的緣分。當年,青海解放後,正是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在西安與十世班禪建立了聯繫,並且親赴西寧,安排十世班禪回西藏,從此結下「忘年交」。1989年,十世班禪圓寂,習仲勳無比悲痛:「我失去了一位合作共事40個春秋的知心朋友。」9年後,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率福建省第二批援藏幹部進藏,直奔對口支援的林芝地區,親身體會了西藏的壯美與艱苦。2015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習近平明在中南海接受了十一世班禪的拜見,8月主持召開了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再提「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方針。

「不辭長作新疆人」,這是習近平對美麗新疆的感情。上世紀80年代,他就到過新疆,之後又數次考察新疆。2014年4月,習近平又來到新疆。在南疆重鎮喀化他走進維吾爾族村民家裏問起生活生產情況:「我來看你們就是要驗證黨的惠民政策有沒有深人人心,有沒有發揮作用。」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習近平談及歷史上屯墾戍邊的經驗,「屯墾興,則西域興;屯墾廢,則西域亂」,提出新形勢下兵團不僅不能削弱,還要加強。在駐疆部隊的某民族連,習近平對來自6個民族的官兵說:「要相互關心,維護民族團結,守好祖國邊疆。」在談到反恐維穩時,習近平說:「堅持凡『恐』必打,露頭就打,給暴力恐怖勢力以毀滅性打擊。」從新疆回京後,習近平主持召開了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做好新疆工作是全黨全國的大事,必須從戰略全局高度,謀長遠之策,行固本之舉,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

「中國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

中國有漫長的邊境線,也有漫長的海岸線。習近平很早就認識到海洋的重要性。在福建工作時,他寫下「我臨東海情同深」的詩句,表達自己對海防官兵的感情;主政浙江時,他站在舟山群島上,要求大力發展海洋經濟。近幾年,有些國家屢屢在中國海域挑釁,習近平對此做出了堅決回擊。

2012年4月,日本右翼勢力聲稱「將『購買』釣魚島」,隨後,時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公開支持「購島」,還打算通過《美日安保條約》把美國拉人其中。當年明,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會見美國防長帕內塔時,警告日本應懸崖勒馬,希望美國謹言慎行,不要介人。2012年12月,也就是習近平成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後一個月,中國海監飛機和船隻加大了在釣魚島附近海域巡航力度。

2013年,中國劃設了東海防空識別區,以捍衛國家主權,維護空中飛行秩序。據香港《亞洲週刊》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是十八大後中央高層長期醞釀的,最終的拍板人是習近平」。當年年底,美國副總統拜登訪問中國,與習近平單獨會談。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兩人談到了東海防空識別區,拜登提出的反對理由遭到習近平的反駁。美聯社報導稱,拜登出來後情緒低落,表情暗淡。

隨著美國推進「重返亞太」戰略,菲律賓頻繁在南海挑釁。:2013年4月,就在菲律賓單方面提交南海「仲裁」申請後不到3個月,習近平來到海軍駐三亞部隊。他乘坐敞篷車檢閱南海艦隊軍艦,要求海軍突出培育戰鬥精神、培養戰鬥作風,強化官兵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的思想。

今年7月8日,中國海軍組織三大艦隊上百艘艦艇和數十架飛機以及部分岸導發射單元,進行了實兵實彈的對抗演習。7月12曰,南海「仲裁」鬧劇結果出爐的當天,習近平會見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時說:「中國在南海的領土和主權不受菲律賓所謂仲裁案裁決的影響。」

習近平捍衛海洋權益的決心,就像他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紀念大會上說的:「中國不覬覦他國權益,不嫉妒他國發展,但決不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中國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

老老實實、原原本本地練好「看家本領」

習近平畢業於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他熟讀《資本論》《反杜林論》《政治經濟學批判》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在早年所著的《擺脫貧困》一書中,他就講述了《資本論》背後的故事:「馬克思說,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自己。馬克思就是在他一生中最貧困潦倒的時期寫成《資本論》的。他在1852年2月給恩格斯的一封信中寫道:『一個星期以來,我已達到非常痛快的地步:因為外衣進了當鋪,我不能再出門,因為不讓賒賬,我不能再吃肉。』即使這樣,馬克思也沒有屈服,沒有停止工作。」

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自己頭腦的同時,習近平也對黨員幹部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學好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老老實實、原原本本地練好「看家本領」。媒體評價,「習近平以言傳身教,推動全黨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熱情」。2012年明,在中國人民大學視察時,習近平到《資本論》教學與研究中心,與研究人員談起馬克思主義的學科發展。十八大之後,在他的主持下,政治局已經不止一次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集體學習的主題。

當代馬克思主義學者也被習近平所關注。他曾多次引用美籍德國哲學家馬爾庫塞在其名作《單向度的人》中的觀點,「傳統的工業文明,使人變為沒有精神生活和感情生活的單純技術性的動物和功利性動物。這種物質性壓迫下的人,是一種變形與異化的人。」

習近平多次提及蘇俄紅色文學作品。2014年初,習近平對俄羅斯記者說,自己年輕時多次讀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知青年代,他是背著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上山下鄉的。高爾基的經典語句更是常常出現在習近平的講話中。比如,在俄羅斯遠東大學孔子學院參觀時,他就以「青春是短暫的,智慧是無窮的。趁短暫的青春,去學習無窮的智慧」勉勵兩國青年。

「把經典嵌在腦子裏」

習近平在河北正定工作時的至交賈大山,生前用一句話評價過習近平:「這是個儒生。」

儒生是遵從儒家學說的飽學之士,後來泛指品德高潔的讀書人。2014年明24日,紀念孔子誕辰256調年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這個研討會自1994年起,每5年舉辦一次。而這次習近平登臺演講:「當代人類面臨著許多突出的難題……世界上一些有識之士認為,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

那一年的「五四」青年節,習近平還到北京大學看望了著名哲學家湯一介。時年87歲的湯一介從研究室走出時,習近平快步迎上前去,握住了老先生的手。在研究室裏,兩人促膝長談,習近平問起《儒藏》的編纂情況,讚揚了湯一介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所做的貢獻。2014年明,老先生辭世,習近平送去了花圈。

習近平曾說:「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裏,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他在自己的講話中,也常常引用古籍名句,他用《詩經》中的「夙夜在公」表達為人民奮鬥的決心;用《管子》中的「國有四維,禮義廉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用《新唐書》中的「奢靡之始,危亡之漸」告誡人們刹住奢靡之風;用《韓非子》的「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論述依法治國;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新的國際理念背後,則有《尚書》中「協和萬邦」的智慧……習近平用典的背後,是「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的政治智慧。

比名句更有現實意義的是史鑒。2013年1月22日,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會上,習近平列舉了歷史上因為腐敗而導致人亡政息的例子:秦始皇橫徵暴斂,弄得民怨沸騰,二世而亡;唐玄宗沉醉於聲色犬馬,各級官吏貪污賄賂成風,結果「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發生了安史之亂,唐王朝也就從興盛走向衰落。他要求黨員幹部「要讀點歷史」:「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歷史總是向前發展的,我們總結和吸取歷史教訓,目的是以史為鑒、更好前進。」

「從他們的作品中獲得愉悅」

習近平說,自己到過世界許多地方,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了解五大洲的不同文明,瞭解不同文明中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014年習近平訪歐,就被人們稱為「文化之旅」

在法國,習近平提到了法國文化對自己的影響:蒙田、雨果、大仲馬的小說,米勒、馬奈、羅丹的藝術作品,還有歌劇、芭蕾舞、建築等等。「讀法國近代史,特別是法國大革命的書籍,讓我豐富了對人類政治社會演進規律的思考」。

在德國,他稱讚歌德、席勒的不朽詩篇,講到萊布尼茨、黑格爾的哲學思辨,提起巴赫、貝多芬創作的優美旋律,「從他們的作品中獲得愉悅,感受到思想的力量,加深了對世界和人生的認識」。

媒體統計,那次出訪習近平提及法國名人34位、藝術形象3個,提及德國名人19位以及歌德名著《浮士德》中的藝術形象墨菲斯托。

2015年訪問美國期間,習近平提到了海明威的名著《老人與海》帶給自己的震撼。他第一次到古巴,專程去了海明威當年寫《老人與海》的棧橋邊;第二次去古巴,去了海明威常去的酒吧,點了海明威愛喝的朗姆酒,加薄荷葉和冰塊。「我想體驗一下當年海明威寫那些故事時的精神世界和實地氛圍」——那是美國一代人的迷惘與呐喊。

在治國理政中,習近平積極吸收借鑒世界文明的優秀成果。2014年初的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引用英國哲學家培根的觀點論述了司法公正的重要意義:「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對於西方文化的弊端,習近平的批判態度是明確的。比如西方媒體有進行「輿論審判」,干擾司法的現象。習近平說:「對於司法機關尚未或正在辦理的案件,媒體可以報導,但不要連篇累牘發表應該怎麼判、判多少年等評論,防止形成『輿論審判,。」

補足理想信念之鈣

「總書記說,我們八項規定的落實,應該是作為一個名片,是本屆中央委員會向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的一個交代。」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曾在應邀給全國政協常委會作報告時,說了這樣一段話。

如果放在歷史的長河中看,放在黨和國家命運的高度來看,十八大以來的鐵腕反腐與從嚴治黨,都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對治國理政的有力回答,對國家未來的政治擔當。

猶記2012年11月15日,剛剛出任總書記的習近平在會見中外記者時一句「打鐵還需自身硬」,是莊嚴承諾,也是立下一紙軍令狀。怎樣讓自身硬起來?習近平說,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理想信念堅定,骨頭就硬;沒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可能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備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

為了補上理想信念之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於2013年6月啟動,時間一年左右,政治局常委各聯繫一個省,習近平聯繫的是河北省。第二批於2014年1月開始,為了更貼近基層,根據中央統一安排,政治局常委分別聯繫一個縣,習近平聯繫的是河南省蘭考縣。

2014年明17日至18日,習近平來到蘭考。在縣委老辦公樓參加縣委常委擴大會議時,習近平說,他選擇蘭考,就是因為蘭考是焦裕祿同志生活工作的地方,是焦裕祿精神的發祥地。在蘭考縣的彙報會上,習近平回憶起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期間,讀罷《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填寫了《念奴嬌•追思焦裕祿》的詞,發表在1990年7月16日的《福州晚報》上。「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

詩言志。這首詞,不僅謳歌了焦裕祿身上的理想信念,更是習近平家國情懷的真情流露。在蘭考回憶起這首詞,是對蘭考縣,乃至全國黨員幹部的一次「補鈣」。

「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

缺「鈣」帶來的腐敗問題有多嚴重?上任總書記僅3天,2012年11月17日,習近平就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中談道:「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愈演愈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我們要警醒啊!」此後,他一次次做出堅決表態:「老虎」「蒼蠅」一起打、零容忍、上不封頂……

2014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對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徐才厚進行組織調查。據媒體報導,在北京阜成路一處2000多平方米的徐家豪宅裏,辦案人員被堆積如山的現金、和田玉、硬木、翡翠、古玩字畫嚇了一大跳。《解放軍報》稱徐才厚這個政治投機主義的「兩面人』為「國妖」。在宣佈被調查整整一年後,徐才厚因膀胱癌終末期,醫治無效在醫院死亡。

2014年明14日,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蘇榮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檢方指控的罪名包括受賄罪、濫用職權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今年7月13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佈消息,蘇榮案將在山東濟南中級人

民法院審理。

2014年7月29日,中央紀委對第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涉嫌嚴重違紀的周永康進行立案審查,打破了「刑不上常委」的傳言。2015年明,周永康被一審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財產。

2014年12月22日,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中央辦公廳原主任令計畫接受組織調查,並於2016年7月4日一審判決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財產。

2015年4月9日,中共中央決定對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郭伯雄進行組織調查。經查,郭伯雄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職務晉升等方面利益,直接或通過家人收受賄賂,嚴重違反黨的紀律,涉嫌受賄犯罪,情節嚴重,影響惡劣。2016年7月25日,軍事法院對郭伯雄案進行了一審宣判,認定郭伯雄犯受賄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追繳的贓款贓物上繳國庫,剝奪上將軍銜。

這5名落馬的正、副國級官員,是十八大以來打落的「大老虎」。2015年1月,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五次全體會議上說:「我們堅決查處了周永康、徐才厚、令計畫、蘇榮等嚴重違紀違法案件,向世人證明中國共產黨敢於直面問題、糾正錯誤,勇於從嚴治黨、捍衛黨紀,善於自我淨化、自我革新。」

上述「大老虎」的查處,連同中石油窩案、山西省「塌方式腐敗」、衡陽賄選案等一批大案窩案的查處,以及各地「蒼蠅」的查處,極大地整頓了政風。長期研究反腐課題的中央編譯局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何增科說,新一屆中央領導層的反腐力度是近30年來最大的。習近平履新時「刮骨療傷、壯士斷腕」的反腐承諾得到實現,並且正如他今年1月所言:「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充分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

紮緊制度之籠

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還要有長效機制。

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規定的內容十分具體,如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不張貼懸掛標語橫幅,不安排群眾迎送,不鋪設迎賓地毯,不擺放花草,不安排宴請;開短會、講短話,力戒空話、套話;減少交通管制,一般情況下不得封路、不清場閉館,等等。會議強調,首先要從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習近平更是承諾:「中央政治局同志從我本人做起。」當時《華盛頓郵報》評論稱,習近平給外界以全新的中國領導人形象。

習近平提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並且「首先要建好籠子。」2013年11月,中共中央發佈首個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五年規劃——《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五年規劃綱要(2013—2017年)》。此後,《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等黨內法規相繼出臺。

2015年明,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對巡視物件作了重新界定,在中央巡視組對省、自治區、直轄市「四套班子」開展巡視的基礎上,將「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黨組主要負責人,副省級城市黨委和人大常委會、政府、政協黨組主要負責人』以及「中央部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中央國家機關部委、人民團體黨組(黨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中央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金融企業、事業單位黨委(黨組)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納人中央巡視範圍。習近平曾在2014年明聽取巡視情況彙報時說:「現在的巡視有點『八府巡按』的意思了,群眾說『包老爺來了』,有『青天』之感,有問題的幹部害怕了。」

2015年1明12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紀委特約監察員馬懷德說,新的條例刪除了70餘條與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重複的內容;「負面清單」中增加了十八大以來新發現的問題,如拉幫結派、搞老鄉會、妄議中央等,針對性強,真正體現出黨紀嚴於國法。

2016年明28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習近平說:「無論是黨委還是紀委或其他相關職能部門,都要對承擔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進行簽字背書,做到守土有責。出了問題,就要追究責任。決不允許出現底下問題成串、為官麻木不仁的現象。」

「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

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後的首次出訪,是2013年3月對俄羅斯、坦桑尼亞、南非、剛果(布)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南非德班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到今天,他的足跡已遍佈亞、非、歐、北美、南美、大洋6個大洲,將中國夢和亞太夢、世界夢緊密聯繫起來。而其中一條重要的紐帶,就是「一帶一路」。今年9月7曰,正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3周年的日子。

3年前,習近平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時說道:「2100多年前,中國漢代的張騫肩負和平友好使命,兩次出使中亞,開啟了中國同中亞各國友好交往的大門,開闢出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我的家鄉陝西,就位於古絲綢之路的起點。站在這裏,回首歷史,我仿佛聽到了山間回蕩的聲聲駝鈴,看到了大漠飄飛的嫋嫋孤煙。這一切,讓我感到十分親切。」「為了使我們歐亞各國經濟聯繫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個月後,習近平在印尼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又提出:「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一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個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的「一帶一路」新理念,就此問世。習近平為它忙碌起來。2014年明,他踏上出訪亞洲四國的行程。往北,他來到張騫到過的塔吉克斯坦。塔總統拉赫蒙為習近平穿上塔袍、系上腰帶、戴上氊帽,拉著習近平的手說:「好兄弟就要手拉手前進。」往南,斯里蘭卡總統拉賈派克薩把藏於國家博物館的鄭和碑拓片送給習近平。在他看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斯里蘭卡打造印度洋重要海上航運商務中心的設想不謀而合。在印度,習近平和莫迪總理來到玄奘抵達過的古吉拉突邦,習近平說:「這裏是莫迪總理的家鄉,也是甘地的家鄉。玄奘回國,到了當時的首都長安,也就是我的家鄉,今天的西安。」莫迪聽罷,欣然表示來年訪華一定要到西安,到絲綢之路的起點看看。2015年5月,莫迪訪華,首站即是西安,兩位領導人如約在此相聚。

習近平說:「『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措。」為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他提出成立絲路基金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2014年12月,由中國出資400億美元的絲路基金在北京註冊成立。2015年12月,57個成員國簽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亞投行正式成立,全球迎來了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中國願意為周邊國家提供共同發展的機遇和空間,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搭快車也好,搭便車也好,我們都歡迎。」

—個個專案在「一帶一路」上落地,我國已經與3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定,與此同時,還與20多個國家開展國際產能合作。2016年8月17日,習近平在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時說:「『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以釘釘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帶一路』建設推向前進,讓『一帶一路』建設造福沿線各國人民。」

「不搞我贏你輸、我多你少」

「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中國的積極走出去,會遇到一些雜音。習近平強調,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

2014年3月27日,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在巴黎舉行,習近平在講話時引用了法國皇帝拿破崙的一句話:「『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抖。』……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台下響起一片掌聲。

同年7月,他在韓國首爾大學演講時說:「有些人認為發展起來的中國必然成為一種『威脅』,甚至把中國描繪成一個可怕的牛魔王。」「中國將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這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外交辭令,而是從歷史、現實、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結論,是思想自信和實踐自覺的有機統一。」半小時的演講獲得近30次掌聲。

「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習近平向世界各國講述了中國傳統的義利觀——在當前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快速發展的時代,只有義利兼顧才能義利兼得,只有義利平衡才能義利共贏。「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中國開展對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將堅持正確義利觀,不搞我臝你輸、我多你少。」

2015年9月26日,習近平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宣佈,中國將免除對有關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小島帷發展中國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還的政府間無息貸款債務。同時,宣佈將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億美元。第二天舉行的全球婦女峰會上,習近平又宣佈向聯合國婦女署捐款1000萬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建設100個婦女衛生健康項目,實施100個「快樂校園」專案幫助貧困女童上學。

中國用努力和行動,贏得了世界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和人民的真心信任。4年來,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和救援行動,僅僅在2016年,就有1名維和戰士在馬里犧牲,2名維和士兵在南蘇丹犧牲;中國海軍艦隊多次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中國援外醫療隊的醫生救助了無數的鮮活生命;中國支持和平解決敘利亞衝突,積極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接受印巴兩國同時加人上海合作組織,為南亞、中亞的和平穩定及地區反恐共同努力……

這一切,正如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會見習近平時所言,「聯合國對中國在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方面發揮的領導作用表示高度讚賞。」

「最珍貴的是同舟共濟的夥伴精神」

G20機制誕生於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世界經濟最危急的關頭。當時,全體成員同心協力,努力營造世界經濟企穩復蘇的新局面,確立了G20作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的地位。

習近平首次參加G20峰會是在2013年9月,第八次峰會在俄羅斯聖彼德堡舉行。當時,貿易保護主義明顯抬頭,多哈回合談判停滯不前,多邊貿易體系面臨諸多挑戰。「這不利於世界經濟復蘇,不符合各國利益。二十國集團占全球貿易量的80%,要有憂患意識,承擔責任,推動新一輪世界貿易大發展。」習近平在峰會上說,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打開窗子,才能實現空氣對流,新鮮空氣才能進來。他承諾:中方已經全面實現對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95%稅目的產品零關稅待遇,並將在2015年將上述比例提高到97%。2015年12月10日,這一承諾按時兌現。

第九次峰會於2014年11月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行,主題是經濟增長、就業與抗風險。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中國經濟增長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每年增量相當於貢獻了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規模,中國將為世界經濟提供更多需求,創造更多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他承諾:中國支持G20成立全球基礎設施中心,支持世界銀行成立全球基礎設施基金,並將通過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途徑,為全球基礎設施投資作出貢獻。這些承諾如今也一一兌現。

在土耳其舉行的G20第十次峰會上,習近平的承諾是:中國將致力於在未來5年使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將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並將繼續增加對最不發達國家投資,支持發展中國家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他還倡議二十國集團成員都制定落實這一議程的國別方案,助推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

2015年,在回顧G20峰會的發展歷程時,習近平說:「最珍貴的是各成員同舟共濟的夥伴精神。實踐昭示我們,在經濟全球化深人發展的形勢下,合作是各國應對挑戰、實現發展的必然選擇。」和平與發展是個老話題,又常說常新。「今天的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朝和平與發展的目標邁進,而合作共贏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現實途徑。」

今年,中國以東道主的身份,在世界經濟形勢仍不樂觀的時刻,繼續踐行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的承諾。這是一個東方大國的承諾,也是世界對一位大國領袖的期盼與點贊。回想這4年來,美國多維網曾評論道:「習已表現出一位不畏艱難的成熟領導人的強大氣場。」新加坡《聯合早報》曾說:「習近平確具雄才大略,屬於中國開創性的國家元首。」美國智庫網站則說:「在不久的將來,他會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偉大政治家。」而我們想說,正是對人民的熱愛、對黨的忠誠、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切情懷和歷史擔當,讓習近平成為國人以及世界人們心中有魅力的大國領袖。

(許陳靜、李靜濤、田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