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將於11月初在廈門舉行

【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記者從30日在此間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第九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將於11月4日至7日在福建廈門舉行。

廈門文廣會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石振弘在會上介紹,第九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以“一脈傳承,創意未來”為主題,以“突出兩岸、突出產業、突出投資、突出交易”為宗旨,深化兩岸文化交流和產業對接。

據瞭解,本屆文博會展覽面積超過6萬平方米,設有3100個展位,將聚焦“工藝藝術品”“創意設計”“數字內容”“文創旅遊”四大版塊,打造“兩岸工藝藝術品交易展”“兩岸新勢力藝術設計周”“海峽數字內容產業大會”和“台灣文創購物節”四大品牌盛事。

石振弘表示,本屆展會的一大突出亮點是在“創意設計”版塊聚焦文化文物IP衍生品設計,海峽兩岸網際網路+IP衍生品設計產業大會以及聯展將精彩亮相。阿裡巴巴旗下最大的IP授權交易平臺“阿裏魚”、微信貼圖、大陸12傢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館、兩岸80個文創旅遊城市及景區,與台灣五大創意設計協會、百家設計名企,將共拓兩岸IP設計合作。

第九屆文博會還將積極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中關於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大戰略部署,加強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搭建投資交易平臺。文博會將升級打造“世界手工藝廣場”,匯集數千樣異國風情的手工藝品。巴基斯坦、澳大利亞、波蘭、尼泊爾、印度、喀麥隆、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已明確參展,目前總簽約展位數共計100個。

據介紹,兩岸文博會是台灣參展商數量多、覆蓋面廣的綜合性展會,去年台灣參展企業超過730家。

兩岸學者在金門研討科舉文化

【新華社臺北9月30日電】金門進士知多少?宋、明、清三朝合計,從寬認定,地小人稀的金門島出過50位進士。進士人數之多、密度之高,讓許多研究中國科舉制度的專家學者都不禁感嘆金門文風鼎盛。

歷經一年多的醞釀與籌備,由金門縣文化局、台灣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主辦,金門大學華語文學系合辦,北京市台灣同胞聯誼會、國文天地雜誌社協辦的“科舉制度在金門”學術研討會,於9月29日至30日在金門大學舉行。北京市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鄭大率團前往參加研討會。

主辦單位特邀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會長、福建師範大學教授汪毅夫出席並作主題演講。金門縣副縣長吳成典、台灣金門大學校長黃奇、北京市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鄭大、金門縣文化局局長呂坤和等在研討會開幕式上致辭。

鄭大表示,此次研討會的舉辦,集兩岸專家學者和各界之合力,為金門科舉文化的挖掘、研究、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提供了思路和對策,為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內涵,這對推進兩岸學術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40餘位兩岸科舉制度重要研究學者聚集一堂,就科舉制度相關議題開展研討,發表他們新近的研究成果。

金門素以文風鼎盛著稱,據縣誌和各氏族譜記載,宋、明、清三代共出過50餘位進士。他們秉持金門人“不忘本、不忘祖”的傳統觀念,取得功名後紛紛返回金門祖籍地晉匾入譜,光宗耀祖,讓祖地親人分享榮耀。

金門縣副縣長吳成典感嘆金門進士多,但卻一直未得到應有的尊崇。據瞭解,金門縣規劃要把金沙鎮長四公里的高陽路打造為“進士大道”,展列金門進士的生平事跡,讓遊客到此憑吊這些文名盛極一時的風雲人物。

學術研討會還特別安排了一項由成功大學特聘教授陳益源、金門大學華文系主任唐蕙韻共同主持的“閩臺科舉文化合作研究”座談會。兩岸專家學者在會上表達了真知灼見,期望今後能有更為深入的交流與合作。

此外,由金門縣文化局、北京市台灣同胞聯誼會主辦,台灣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協辦的“金門歷代進士文物展”,29日在金門朱子祠開幕,展出歷代進士的榜單(大小金榜)、題名碑拓片、試卷等文物。

鄭大表示,此次與金門文化局合作,共同舉辦“金門歷代進士文物展”,希望引起兩岸各界人士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關心,推進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加深兩地民眾在歷史文化方面的理解與交流。

在展覽開幕式上,鄭大代表北京市台灣同胞聯誼會向金門縣文化局贈送“明萬曆十七年進士題名碑拓片”一幅。據瞭解,該展將持續到10月30日。

兩岸合辦城隍文化節

【中新社石獅9月30日電】由兩岸共同主辦的第五屆永甯古衛城暨城隍文化節,30日在有“濱海千年古鎮、東南第一衛城”之稱的福建省石獅市永寧鎮開幕。來自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以及香港、澳門、臺灣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千海內外信眾共襄盛舉。

上午10時許,永寧鎮城隍廟廣場上鼓樂齊鳴,海內外分靈廟宇大規模聚集祖廟會香謁祖。擊鼓鳴鐘後,海內外信眾按照傳統祭奠儀式,虔誠叩首、上香、敬酒、獻花,祈福同祥,共佑中華。

“臺灣各地城隍廟分靈組成超豪華陣容,鹿港、台東、嘉義、新竹等地信眾共200多人過來參與。”臺灣鹿港文教基金會董事蔡雨亭告訴中新社記者,清初,永寧城隍信仰傳入臺灣;如今,臺灣鹿港城隍廟“鼇亭宮”裡“赫濯聲靈昭鹿水,綿延香火肇鼇亭”的楹聯,仍昭示著兩地城隍廟同根同源。

“近年來,兩岸城隍廟的交流越來越多,互動越來越頻繁。兩岸信眾也越走越近,越來越親。”蔡雨亭說。

永甯歷史底蘊深厚,文化璀璨,人傑地靈,是一座具有6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鎮。對於在菲律賓經商20多年的王文禮來說,承載著鄉愁記憶的永寧古城正在“越變越好”,“這次我們組團30幾個人從菲律賓回到家鄉,看到了家鄉的變化,很開心,也很自豪。”

在永甯鎮郭坑村慧源禪寺,來自臺灣嘉義的8位師傅耗時兩天製作完成、重達69888斤的“龍龜”十分顯眼。“乞龜”是閩台兩地流傳久遠的傳統習俗,每逢傳統節日和廟會,閩台一些宗教場所都會舉行“乞龜”和“還龜”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