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黨產會質疑 國民黨揭“第一桶金”

【香港中通社10月30日電】台北消息:中國國民黨行管會主委邱大展30日公佈當局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黨產會)質疑中投公司“第一桶金”的相關資料,指國民黨在當年的黨費收入、黨費特別捐、以及黨營事業等3大渠道,至少就有超過16億元(新台幣,下同),足以有“第一桶金”購置2億元的政府公債。

綜合台灣媒體報道,黨產會10月上旬舉行首場聽證會,包括中投、欣裕台公司、齊魯公司,以及國民黨“第一桶金”來源都是會中焦點,黨產會當時質疑“第一桶金”來源。

邱大展30日上午舉行記者會,出示相關歷史文件證明表示,國民黨的“第一桶金”有3個來源,包括黨費收入、黨員特別捐、以及運用黨費經營事業的孳息。邱大展說,國民黨在1945年到1971年間,累計黨費約13億8800萬元。

至於黨員特別捐,分別在1946、1948年有2次,以及1952年共3次;在運用黨費經營事業獲取孳息“以黨養黨”的部分,在1951至1971年間,共有7億3700萬餘元,解繳黨費有2億6800萬餘元。

邱大展說,3項來源加起來,由於1941與1948年的特別捐已難以換算,在不包含這2次特別捐之下,就已有16億6300萬元,顯見有足夠資金購置2億元政府公債。

邱大展還指出,黨產會在行政程序上拖延,讓國民黨沒有時間準備資料,也不傳喚有親身經歷的證人。

中投董事長陳樹也說,中投與欣裕台公司的人事、財務、業務都不受國民黨控制,包含董事也是類似獨立董事性質,從他擔任董事長開始,也沒受到任何的限制與控制,不能因董事是國民黨指派,就粗糙決定和貿然認定是附隨組織,恐將會影響公司運作,進而影響金融秩序。

黨產會發言人施錦芳回應稱,很高興看到國民黨願意主動揭露相關資訊,將納入調查並提交委員會議討論,但茲事體大,並不能用一方之詞籠統一筆勾銷,期盼國民黨能進一步提供相關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