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框架下粵澳合作如何轉型發展 陳觀生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日前發布有關「一帶一路」框架下粵港澳合作的報告,報告認為粵港澳有必要共同推動原有合作全面轉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合作,放大區域集成功能,使得香港的「超級聯繫人」角色更鞏固,澳門「葡語聯繫人」和商務文化多元平臺的角色更加明顯,廣東「重要節點和樞紐」地位更加紮實。報告認為粵港澳重點要在跨境金融、航運物流、服務貿易和灣區經濟等合作領域取得突破,應推動粵港澳機構共同設立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幣海外投貸基金。特區政府提出發展特色金融,正是與報告的建議吻合。顯示粵澳雙方均認為過往的合作需要作出改變,以適應新的形勢發展。「一帶一路」中金融業發展的核心是亞投行,本澳應儘快爭取參與其中,並與粵港等地錯位發展,以融資租賃為本澳在亞投行中的主要業務範疇。

「一帶一路」框架下開拓合作新領域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7日在廣東智庫論壇(2016)上發佈的一份報告稱,面對「一帶一路」新的需求和方向性的變數,粵港澳有必要共同推動原有合作全面轉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打造合作新動力、開拓新領域、建立新機制,形成各方融合發展的大格局和攜手參與國家戰略的合力。

該份《「一帶一路」框架下粵港澳合作的新動力、新領域、新機制》報告認為,粵港澳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進行合作,可以放大區域集成功能,使得香港的「超級連絡人」角色更鞏固,澳門「葡語連絡人」和商務文化多元平臺的角色更加明顯;廣東「重要節點和樞紐」地位更加扎實,「排頭兵和主力軍」作用更加突出。

上述報告稱,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粵港澳重點要在跨境金融、航運物流、服務貿易、創新科技、經貿發展、灣區經濟等合作領域取得突破,在更高層次上實現深度融合。其中,推動粵港澳三地機構共同設立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幣海外投貸基金,募集中國內地、港澳地區及海外機構和個人的人民幣資金,為粵港澳企業「走出去」投資、並購提供人民幣投融資服務。

該報告提出,「一帶一路」區域經濟、政治、文化風俗多樣性的特點,決定了粵港澳如果要把握「一帶一路」合作機遇,創造合作新格局,必須根據其特點,創新相應合作機制。譬如,倡設粵港澳與「一帶一路」商會行業協會、民間團體之間定期固定對話機制。

該報告還稱,要利用粵港澳三地文化軟實力,建立針對「一帶一路」文化多元性的橋樑和交流管道,提升「一帶一路」區域的民意支援基礎。建議廣東擴大文化創意產業對外開放,允許、支持粵港澳與「一帶一路」地區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企業通過擴大相互參股、收購的方式建立合作關係。

早前,有學者在相關論壇上認為, 「一帶一路」的發展目標可概括為中國創造、中國文化、中國貨幣和中國影響四大方面。其中,「中國創造」離不開製造業轉型升級。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而現代工業化強國均是製造強國。為此,作為「世界工廠」、擁有紮實製造業基礎的廣東將是粵港澳三地參與「一帶一路」的一大優勢。在廣東製造業基礎上,粵港澳合作在改革創新上也有得天獨厚優勢。學者分析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人民幣已被IMF納入SDR貨幣籃子,港澳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將在「一帶一路」發揮重要作用。「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而澳門則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內地葡語國家商貿合作的服務平臺,加上作為全球重要製造業基地的珠三角地區,粵港澳深化合作可發揮空間很大。」

粵港澳合作應實行錯位競爭

據媒體報導,「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倡議下,粵港澳合作對於廣東、香港、澳門三地如何分工合作、發揮共贏,粵港澳三地學者給予多元建議,認為在「一帶一路」分工中,香港可在貿易、金融、法律等領域發力,澳門在旅遊及對葡語國家商貿參與合作,而廣東發達製造業可藉港澳服務走出去。

「一帶一路」合作的內容之一,是把內地產能向國際化轉移。而香港企業具備國際經營經驗和產業轉移經驗,可以為內地需要轉型的企業或行業,提供多元化的法律和專業服務。此外,「一帶一路」的金融需求下,香港可為內地企業提供包括國際市場投資、跨境貿易結算、人民幣債券融資等多元化服務。而本澳學者認為,澳門作為葡語國家商貿平臺已有一定基礎,往後可進一步強化澳門作為葡語國家金融平臺角色,建成葡語國家‘一站式’商貿服務中心。又指,旅遊業是澳門經濟動脈,也是「一路」中與澳門最密切的環節,可打造絲路特色國際品牌旅遊。

不過,這是過往粵港澳合作的主要思路。粵港澳合作或港澳與內地的合作下一步怎麼走,各方都面臨新一輪探索;比如內地城市競相發展金融業,引起香港方面的緊張。毋庸諱言,香港和上海、深圳之間確實是有競爭關系。

學者對此指出,當前轉型過程中,各地都會希望「我所發展的優勢產業是獨占的」,但這是不可能的;應該看到,內地經濟是大國經濟,在各行業的發展都是全域、全產業鏈的,港澳的核心議題應該是怎樣發揮好自身優勢,真正轉型發展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全球性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本澳特區政府也提出發展特色金融,有打破過往「香港不賭、澳門不股」的默契之意,其實也是在形勢發生變化之下的舉措。

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是廣東省內現有三個國家級粵港澳合作平臺,近年著力發展高端金融與現代服務業,這對香港的金融業和本澳的服務業形成競爭和衝擊是必然的。不過無論深圳、香港,澳門、珠海還是上海,理應不怕競爭,要願意開放合作,形成綜合性組合優勢。香港的優勢,在於人才、城市、市場、資本與產業的國際化;澳門的優勢在於成熟的對外服務業和知名的世界旅遊城市;上海則在當地語系化,在為長三角地區乃至整個內需市場服務方面更具優勢;至於深圳,將有很可能成為全中國最具創新精神的城市,成為最具有創新活力的中小企業和人才雲集之地;珠海則在城市環境優化和創新旅遊發展方面取得成效,並且著力打造成珠江西岸中心城市。又比如在金融業發展上,深圳金融業最可能走出一條為創新科技產業融資服務的金融體系,包括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包括探索差異化的產融、城融、創融合作新模式,而這並非香港金融業的強項。澳門與珠海在橫琴金融發展方面進行了充分的合作,或者也會創出一條新的發展路子。

總的來說,當前不能再用前35年的改革開放模式來展望未來35年,過去的趨勢不會延續下去。今天的粵澳合作平臺要探索新模式,探索從低成本、低價格、低增值走向高增值;從低收入、低支出、低品質走向高品質;探索粵澳全面合作進行制度、技術、商業模式、市場、管理組織各層面的創新。粵澳合作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應承擔新一輪的國家使命和國家戰略。應成為中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開放型經濟新格局、完善開放型經濟新體系的又一輪嘗試。例如,橫琴2012年上半年引進港澳商事登記制度後,當年年底就在珠海全市進行了推廣,今年此項制度將推廣全國,「這就是引進國際高水準、高標準制度規范方面的成功案例」。

本澳高端服務業如何轉型發展?

澳門經濟的實質是一個旅遊經濟體,這個定位既是澳門多年歷史發展累積形成的比較優勢,也是澳門這個微型經濟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專業化分工中的角色定位。作為一個旅遊經濟體,澳門的長期發展策略應當是實施大旅遊經濟發展模式。大旅遊經濟內涵的系統經濟、協同發展,是通過產業間、經濟部門間、以及經濟與社會、文化、生態和環境保護等的協調發展,達到旅遊效益的最大化和整體社會的和諧。本澳現時的幾大支柱產業博彩業、旅遊業、金融業等度需要轉型發展,才能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發揮更大的左右。

首先,以拉斯維加斯為藍本,圍繞博彩業擴大其服務面。進一步厘定博彩業的市場制度,建立地區競爭優勢。實施大旅遊的發展策略,轉變發展模式,開發新興的產品和市場等等,都必須在目前澳門主流市場—博彩市場上起步。事實上未來澳門的服務業有進一步調整的動力和條件。對於博彩業本身,可利用資訊技術對傳統專案進行改造從而增加操作的方便性和趣味性,同時不斷開發新的博彩專案突破博彩專案在地域方面的限制,從而適應現代資訊社會人們消費娛樂高效化的需要。在提高博彩業本身高科技含量的同時,應以內地的第二、第三產業為依託,發展多元化的商貿服務業,多方面拓展服務管道,建立完整的服務結構體系。按照目前澳門經濟發展的現狀和服務業發展的潛力,集中對會議展覽、各種專業商貿服務、離岸服務以及航空運輸服務等進行較為深入的探討。「服務業為主體」是澳門的經濟發展定位,各種類型的服務行業互相關聯及互為支撐,從而構成一個商貿服務的綜合體系。建設有國際品味的旅遊景區和集娛樂、休閒、健身、會議服務功能的配套設施,提高旅遊服務品質,完善澳門的旅遊功能和形象。

其次,進一步發展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和粵港澳合作,發展「大旅遊」的區域優勢,改變單一的旅遊業務模式。粵、港、澳旅遊大區域已形成,澳門博彩娛樂在珠江三角洲粵、港、澳旅遊大區域的獨特性和唯一性更為明顯和突出,珠江三角洲粵、港、澳旅遊大區域的商務旅遊、會展旅遊、觀光度假旅遊所具有的廣泛客源市場將為澳門博彩娛樂業帶來不可估量的市場前景,粵、港、澳的旅遊合作具有廣泛的空間。三地所具有的豐富的旅遊資源通過優勢互補,可以吸引更多的旅遊者並延長遊客在旅遊目的地的停留時間,實現旅遊目的地旅遊市場的根本轉變。在CEPA框架下,澳門應積極推動三地旅遊業的合作,形成「大珠三角旅遊區」和「西江旅遊走廊」兩個層次的體系。從而延長旅遊產業鏈,促進遊客量的增長和遊客結構的多樣化。

第三,推動本澳金融業向博彩業以外產業溢出。通過對博彩業與金融業相關關係的檢驗結果表明,博彩業的收入增長與產業發展對金融業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金融業的發展也影響了博彩業的發展。博彩業作為主導產業,需要通過金融業的支援安排融通資金,增加博彩業的資金實力,尋找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金融業也需要依靠博彩業盤活金融業的資金運用,從而使得金融業與博彩業可以有一個良性的迴圈互動發展。

過去幾年的狀況表明,澳門金融業的發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博彩業的發展:首先,金融業為旅遊基礎建設項目提供資金,為投資者向政府或設備供應商提供金融保證、建築費貸款等等;其次為旅遊博彩業提供投資銀行服務,隨著博彩業的對外開放,新的博彩專營者為吸引更多人員到澳門旅遊消費和博彩,必然需要擴大資金出路,這就可以通過銀行業的融資作用提供新的投資方式。而同時,金融業也隨博彩業而迅速發展,當今澳門的金融業在博彩業的帶動下已形成一定規模,並擁有其地方特色。下一步,本澳金融業就是要推動特色金融繼續發展,並跟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向相關國家和地區發展。

參與亞投行對本澳金融發展意義重大

亞投行作為由中國提出創建的區域性金融機構,亞投行主要業務是援助亞太地區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全面投入運營後,亞投行將運用一系列支援方式為亞洲各國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融資支援——包括貸款、股權投資以及提供擔保等,以振興包括交通、能源、電信、農業和城市發展在內的各個行業投資。

分析認為,亞投行是「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核心。中國除了重工業輕工業出口外,基礎建設也大張旗鼓的朝著亞洲這個更大的市場大踏步邁進,亞投行將承擔著為中國產能走出去保駕護航和推波助瀾等作用。

這要從「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以及亞投行成立的全球形勢背景來分析,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世界經濟萎靡徘徊,不難看到,那時候擺在全世界所有人面前的是,當全世界經濟普遍增長乏力,無論是歐美的內需還是中國的內需,都不能單獨支撐本國的經濟。歐美等國為了振興經濟,爭相實施了貨幣寬鬆政策,令全球市場資金氾濫。中國經過改革開放,完成了技術和資金三十年的厚積薄發。什麼時候中國能夠輸出資本,向哪裡輸出資本,這是擺在我國智囊團和中央高層面前必須破解的一個難題。

走出發展困境的中國,深知基礎建設為經濟發展之本,是經濟發展的平臺,是經濟發展的基石。東南亞很多國家基礎建設實際上很差,而中國在改革開放三十年裡,叫的最響亮的就是「要致富,先修路」這句人盡皆知的口號,蘊藏著巨大商機。但是在這個問題上,亞洲那些缺乏資金的國家,卻苦於哪怕是幾百萬美金的修路或者升級道路的資金都沒有。儘管世行和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亞洲開發銀行早已經涉足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領域,但那種不輕易投資,要投資就要獲得高額回報,反而制約了國際資金在亞洲的收益。所以無論世行還是亞開行,包括IMF,最終就像中國的典當行一樣,櫃檯高高的,讓人墊著凳子都夠不著的局面。貸款國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是絕不會踩進,也踩不進這三大銀行高高在上的門檻的。而在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金融組織中,由於美國投資專案在審查時的高標準,投資審查往往涉及被投資國的體制、政權、民主、人權等等與資金不相干的政治審查,這就造成了這些國際銀行對亞洲的信貸名存實亡。

當世界資金搞來搞去都擺脫不了遊資的無聊身影時,實業興邦才是正題。在世界資金到底往哪裡去這個問題上,中美這兩個超級大國,不約而同都把眼光盯在了亞洲,這就是美國的重返亞洲,中國的「一帶一路」。

各國都承認在世界範圍內需要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資,認識到基礎設施投資是世界的一個「短板」,亞投行的設立有彌補這方面不足的潛力。而亞洲的經濟狀況,遠比非洲和拉丁美洲拉要強得多。換言之,亞洲雖然弱,但沒有非洲窮,局勢也比非洲穩定,這就為信貸投資創造了良機,區別只在於你敢不敢投放的問題。只要信貸投資做進亞洲,這是一塊中國率先發現的經濟蛋糕。中國不僅發現了這塊蛋糕,而且還大張旗鼓的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來告訴所有人,亞洲這裡有塊新大陸,基礎建設特別缺乏,「項目多,錢少,速來!」,並且來慢了就沒有份額了。因為,國際資金也如同一群困獸,當你發現了獵物,就會一擁而上。

在亞投行的成員國中,很多是饑餓待哺的鳥,他們更多的是需要貸款,而中國,包括歐洲各國,則是不折不扣的放貸成員國。本澳經過多年高速發展積累的資金也亟需更好的投資渠道,面對「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帶來的巨大金融業商機,本澳實在不應輕易錯失,應儘快參與到亞投行等「一帶一路」金融體系中去。其中,本澳可以考慮重點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設施設備的融資租賃等業務,很多基礎設施建設單位沒有錢或不願意花錢設施設備,由本澳租賃公司去銀行借錢或在資本市場融資,把設施設備買下來,由建設單位每個月或每天付錢租賃使用,這是大生意啊!但這要與內地的建設單位以及香港的金融服務充分合作,才能真正發揮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