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規劃化為行動,將願景變成現實

行政長官崔世安昨日向立法會作《二零一七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隨後在特區政府總部舉行記者會,回答記者們提出的問題。由於《施政報告》已經提前定稿並已印成大小冊子,或許來不及增補內容,因而崔世安在記者會上,主動談及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基本法》「釋法」,指出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基本法是國家憲法賦予的重要職權,亦是基本法的明確規定,具有不容置疑的憲制效力,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釋法與基本法的條文具有同等效力。而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作出解釋,進一步明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安全,是國家的核心利益,擁護基本法、效忠國家和特區,是對所有參選或出任相關公職者的決定的法定要求和條件。這對於特區政府正確實施澳門基本法同樣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崔世安表示,一直以來特區政府始終嚴格遵守基本法,認真履行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安全的憲制責任,積極推廣憲法和基本法,努力宏揚愛國愛澳的核心價值。崔世安此舉,是政治正確、緊跟中央的表現。這也正是本欄曾經評議他獲得中央無條件支持的重要原因,並符合當初他在首次參選行政長官時,私底下向人透露,自己缺乏何厚鏵那樣的人格魅力,因而將以擁護和服從中央為主軸,爭取中央支持的「初心」。

正因為如此,崔世安這份題為《逐步落實規劃,共建美好家園》的「施政報告」,明確提出澳門要「深化區域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報告」指出,澳門特區政府將進一步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利用自身特點,積極參與區域合作事務,致力互補共贏,提高合作成效,增強區域競爭力。與此同時,進一步落實《粵澳合作框架協議》,更好利用廣東自貿區建設的契機,推進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的建設,向橫琴推薦更多入園發展的項目。用好用足「CEPA」優惠政策,推進澳門與內地的服務貿易自由化。

這就把「兩制」源自「一國」、「兩制」服從「一國」的定位擺正,等於購買了極為正確、極有保障的政治保險,立足於不敗之地。當然,從功利主義的角度出發,澳門缺乏自然資源,大部分的副食品甚至是水電都要依賴內地供應,脫離了內地的支援,就什麼事也做不成,因而無論是在實用主義的經濟基礎領域,還是在澳門特區權力來源的上層建築層面,崔世安決心服從中央、緊跟中央,將澳門特區的經濟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就是正確的決定。而且,還獲得中央更多的支持。實際上,澳門特區政府和其前現任行政長官何厚鏵、崔世安服從中央的表現,獲得了中央正面積極的支持回報,因而每逢澳門遇到困難,中央政府都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在澳門特區發展的關鍵時刻提供了全方位、強有力的支援。從抗擊「SARS」時贈送醫療物品,到補淡壓鹹無償支援食水;從「CEPA」到開放內地居民到澳門個人遊;從支援澳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到設立珠澳跨境工業區,及向橫琴新區提供特殊優惠政策;從將澳門與珠三角合作納入《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到《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及以創新模式支援澳門大學在珠海橫琴島建新校區;從向澳門特區劃撥八十五平方公里海域,到向「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平台」提供多項優惠措施;均是如此。最近,國家教育部擴大澳門高中畢業生到內地升讀大學的保送生名額,就極為有利於澳門青少年的成長,及滿足澳門發展所需的各類人才,而且還可避免青年一輩受到台灣「小英青年軍」的荼毒,有利於青年人的健康成長。

中央給予了澳門特區如此豐厚的支持,澳門特區就應用足用好及善用之,將之轉化為澳門特區自身建設的成果。因此,崔世安將明年度的「施政報告」定名為《逐步落實規劃,共建美好家園》,將在中央協助下制定的《五年發展規劃》化為具體行動,逐步落實特區五年規劃中培育新興產業的各項計劃,完善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統計指標體系;展開城市規劃相關工作,將著眼全局,協調城市建設,統籌房屋、交通、環保等各項工作配套發展,增強廣大居民對美好家園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幸福感;提升公共服務效能,繼續完成職能架構重整的工作,展開對公共行政組織架構設置標準、不同層級架構的權限劃分及相關配套機制的研究分析。明年將繼續全力落實各項民生福利措施,完善民生保障制度,改善和提高居民整體生活素質,體現共建共享精神。因而「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惠民的具體措施,包括繼續實行現金分享計劃;向合資格的澳門永久性居民公積金賬戶注入啟動金;加大對長者及弱勢群體的扶助;繼續對就讀大專和研究生課程的澳門學生發放學習用品津貼;繼續向澳門永久性居民派發醫療券;繼續實施電費補貼等。總之,就是要將美好的願景變成實實在在的現實。

但由於明年是選舉之年,包括建制派的參選人士在內,都背負了必須爭取選民支持的「包袱」,否則落選了曾經做出的承諾就只是一句空話,因而也與反對派看齊,批評這份「施政報告」「了無新意」、「冇新突破」,因而感到失望,從而引來反對派的訕笑。這又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民主行為民粹化、庸俗化的普遍現象,脫離了由中產階層作代議士的正統民主理論軌跡,連一向予人正派形象的建制派人士也不例外。

實際上,就以澳門特區政府最為注重需要處理好的中央與特區的關係為例,最近我們就可以發現到,某些準備「衛冕」或新進參選立法會的建制派「名嘴」,就不顧事情的歷史背景和現實情況,更不顧這是中央政府的行為,而要追究金蓮花廣場「地債」背後所謂的「官商勾結」、「利益輸送」問題,就令人大倒胃口。這是照搬反對派所熱衷使用的「懷疑一切,否定一切,打倒一切」的手法,質疑和否定中央政府。--即使是不知道金蓮花廣場興建過程的人,「用膝頭來想」也知道,根本不可能會有所謂「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的問題;反而擁有位於金蓮花廣場所在的四幅土地的何鴻燊,不但是無償借出了這四幅土地給中央政府興建金蓮花廣場(當時商定的是借用一年,現實卻是「劉備借荊州」),損失了倘是將該四幅土地按照原來計劃發展所應有的利潤,而且還慷慨捐贈了興建金蓮花廣場所需經費的大部分(七百萬元)。如果這也是「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的話,那就是「洪洞縣里無好人」,--包括建制派「名嘴」自己,都是「爛透了」。走筆至此,不禁擲筆三嘆!

建制派不是不能批評特區政府,相反為了更好地落實「一國兩制」,應當更好地運用批評的利器,但就不能像反對派那樣「生草藥——噏得就噏」,而是以幫助特區政府改善施政為出發點,實事求是為主調。實際上,坊間對這份「施政報告」的評價,是贊多餘彈,認為在經濟發展放緩,博彩業收入連續下跌的情況下,特區政府仍然堅持保持居民所有的福利待遇,實屬難能可貴。而且,這份「施政報告」也並非是「了無新意」,其中將之融合貫穿於「施政報告」全篇的《五年發展規劃》,就是澳門開埠幾百年,包括回歸十六年來「澳人治澳」當家作主的十五年在內,首次制定,這就是最大的改革和發展。穩中求進,才是正確的做法;急於求成,草率地推出表面上看可能是很「靚麗」的改革措施,反而是欲速不達,弄巧反拙。一些國家或地區「陣痛式改革」而引致分崩離析的慘痛教訓,應當引以為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