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航空轟然倒地震撼台灣

11月22日,創立至今已65年的島內第三大航空公司——復興航空突然宣佈解散,即日起停飛所有航線,引發島內震驚。蔡執政團隊事先毫無覺察、事後慌忙救火且出爾反爾的表現也飽受垢病。此事件的發生,預示兩岸關係趨冷對島內經濟的負面影響將持續呈現並發酵,蔡當局施政能力將更受質疑,島內經濟形勢可能因信心受挫而趨惡化。

復興航空突然宣佈解散

21日傍晚,臺灣復興航空公司發佈消息稱,22日該公司所有航班停飛一天,同日暫停公司股票交易,並向旅客表示「最深歉意」,對已經使用去程機票的旅客將全力安排其他航空公司轉搭,未搭乘的旅客則全額退費。台「民航局」粗估有20個航班的5113名旅客受到影響。

22日上午,復興航空召開臨時董事會,最終決議解散公司,並於下午召開記者會,由董事長林明升對外說明。林稱,公司並無財務危機,但2014年、2015年相繼發生澎湖、南港兩次空難,造成91人罹難,重創營運。今年前三季度累計虧損22.17億元(新臺幣,下同),較前年全年虧損的11.56億元大增近一倍,「等於每開門一天就要虧損一千萬元」,「以長遠來看,沒有能力扭轉復興的體質,若拖到未來半年、一年,也只能破產,更無能力負起責任,所以趁現在結束,還能處理好對員工和夥伴的承諾」。

對於之前宣佈22日停飛一天,林解釋道,由於22日董事會決議會涉及公司後續重大發展,宣佈之後恐「對飛行組員心裏有負擔,對飛航安全有顧慮」,因此採取「最保守的做法」。

至於為何選擇解散公司而非其他途徑,復興航空表示:如果選擇重整,各方債權人都可執行資產扣押,公司將難以控制情勢而陷人停擺,「對大家非好事」。島內資深會計師表示,復興航空資產大於負債,且帳面仍有盈餘,不構成申請破產條件;但若繼續經營,沒幾個月也會把帳面上的錢賠光,「倒不如現在停業,把欠銀行及員工的錢還回去」。

成立於1951年的復興航空公司是臺灣第一家民營航空公司,主要經營臺灣地區內航線、兩岸航線以及區域國際航線,是臺灣第三大航空公司,臺灣航線市占率約2成,平均載客率約6至7成。據預計,該公司將於明年1月11日召開股東會,在通過特別提案後,向主管機關正式登記解散。

復興航空解散後,將有10萬人次旅客需要簽轉,1700餘名員工面臨失業。澎湖、金門往返臺灣的旅客將大受影響,而金門往返澎湖航線將成空白。

蔡當局陣腳慌亂

對於復興航空解散一事,蔡當局預先毫不知情,事後極力表明此事與其執政後的兩岸關係倒退無關,大張旗鼓清查有關公司「內線交易」,並令華航「全面接手

一是事先不知,事後無措。復興航空於22日下午宣告解散後,23日上午,「行政院長」林全受訪表示,「確實是沒有預先知道」,「民航局未事先掌握相關資訊,確實需要檢討,如果有要追究責任的部分,也會追究。」林也坦陳,當局若欲接管復興航空「沒有法源」。23日下午,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召開中常會,質問「交通部沒有一點敏感度嗎?」隨後要求相關「部會」加快處理,「儘量確保所有人的權益」,「當我們把眼前的事情處理完之後,回過頭還要來作檢討。」

二是力圖表明公司解散與兩岸關係倒退拖累業績無關。「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表示,外界稱復興航空解散與陸客不來有關,「這是一個缺乏常識的說法」。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邱垂正表示,復興航空在5*20後的兩岸航線營運「績效突出」,停飛解散「並非因5.20後陸客減少所致」。

三是大張旗鼓清查復興航空「內線交易」。「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表示:證交所已將此事件中涉嫌內線交易、不實申報及意圖影響集中交易市場有價證券交易價格等案移送「法務部」;「法務部」已對相關單位、人員和財產進行搜索、約談及扣押,凍結復興航空成立的12億元信託專戶,作為該公司員工法定資遣費及旅客、旅行社權益受損賠償費用;針對復興航空高層涉及不法部分,檢方全面偵辦並限制相關人員出境。「交通部」稱,過去復興航空在報表上「沒有讓人擔心的地方」,突然決議解散「一定是有不理性或特別的原因,這樣就不能按一般程式預防或解釋」。為防止脫產,目前「不會讓復興航空任何一架飛機離開臺灣」。「金管會主委」李瑞倉稱,復興航空上周就為補償’民眾損失及員工資遣費做準備,「顯然早就設計好,根本是預謀」表示已著手對事件展開調查。

四是令華航「全面接手」,但前後反復。23日,林全召集各相關「部會」討論對復興航空解散事件的因應措施。徐國勇於會後宣佈,華航12月1日起全面接手復興航空島內外航線。然而,「交通部長」賀陳旦隨即唱出反調稱,「尊重行政院的發言」,但華航接手的只有臺北一花蓮、台中一花蓮兩條航線,兩岸與國際航線涉及航權分配,「一定是事後討論,有一定程式要走」。徐國勇則強硬回應:「以我說的為准。」24日,林全在「行政院會」上放重話斥責「交通部」「沒做好預警和善後」,「社會大眾對此事的處理仍有很大意見」,要求其檢討。「交通部」隨後轉彎,賀陳旦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華航將救援現在復興航空獨佔的臺北-花蓮、台中-花蓮兩條航線,其他航線若華航也有意願飛航,將會依照程式來申請朝全面接手方向申請」,「交通部」也會儘快辦理。知情人士指出,蔡英文和林全考慮的首要問題是旅客權益,因此要求「全面接手」,但「交通部」立場保守,顧慮航權被華航獨攬後會引發其他業者不滿,因此單方面宣稱華航只管島內航線,上下不同調讓「府」「院」高層極為震怒,終迫使「交通部」改口。

藍綠各說各話

復興航空解散事件發生後,綠營人士盡力為蔡當局開脫責任、轉移焦點,而藍營則痛批蔡當局在狀況之外,認為兩岸關係倒退致使陸客大幅減少是該公司解散的主因。

一是綠營將責任全部推給復興航空以轉移焦點。民進黨「立委」鐘孔炤表示,復興航空3月份剛把最賺錢的金雞母——復興空廚脫手給子公司中興保全,懷疑這是「有計劃性脫產,坑殺勞工」。某民進黨「立委」質疑,復興航空有航權、有飛機,航空業又是管制市場,「有錢人想買航空公司還買不到,不轉手卻解散,是否背後有其他故事」。民進黨「立委」黃偉哲表示,不要責怪「民航局」慢半拍,就連復興航空的機師都是上網才得到消息。只是「民航局」第一時間就應該深人調查,而不是「看報紙才知道」。綠營除努力將民眾怒氣從蔡當局轉移至復興航空身上,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立委」趙天麟還表示,復興航空停飛原因有待厘清,「政府應趁機重新檢視航線,化危機為轉機」。

二是藍營質疑蔡當局在狀況之外,認為兩岸關係不佳是復興航空解散主因。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江啟臣質疑,「臺灣才幾家民航公司,對一些公司的不良徵兆為何沒掌握?」稱「此次停飛事件衍生出來的問題是政府慢半拍,可說是不知所措。」國民黨「立委」王育敏批評,「民航局」對此次事件的反應是「狀況外、慢半拍」,之前復興航空所屬的威航已先停航,「民航局」就該有警戒心,但「對這次事件卻一問三不知,沒法做出預警機制,是該加以譴責」。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洪孟揩還指出,復興航空停飛固然有品牌形象、飛安疑慮、拓展版圖定位問題等原因,但該公司兩岸航線占了整體營收的四成,蔡上臺後不承認「九二共識」讓兩岸關係急凍、陸客大幅減少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不僅復興航空,臺灣民間的公司都成了「經濟受災戶」。「復興航空開了第一槍,若放任不管,觀光、餐飲、遊覽車等業者都將受影響。」

幾點觀察

一是民進黨上臺後兩岸關係倒退對島內經濟的負面影響將持續呈現並發酵。蔡英文上臺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倒退,兩岸各領域交流往來趨冷。儘管復興航空無預警解散的原因存在於多個方面,但該公司由松山機場飛往大陸的航點包括上海、杭州、武漢、重慶、天津、福州、合肥等,多數屬黃金航線,勢必受到陸客減少之衝擊。林明升也表示,復興航空經兩次空難後努力改善安全措施,近期島內航線及國際線載客率良好,「但兩岸線無活力,須想辦法止血」。此前已有受陸客銳減衝擊的旅行業者針對蔡當局展開大規模抗議活動,未來,島內其他航空公司、服務業其他領域、農業乃至工商業受兩岸關係倒退的負面影響勢將持續呈現、發酵。

二是蔡當局執政能力將更受質疑。此次復興航空解散事件中,蔡執政團隊在事前毫無覺察、毫無預警、毫無防備讓民眾頗為不滿。事後「交通部」與「行政院」在「全面接收」等問題上的自亂陣腳、立場不一、各執一詞、相互打臉也讓人大為質疑其專業素質和協作、執行能力,更進一步坐實了「政策髮夾彎」的駡名。未來激烈的勞資爭議還將考驗蔡執政團隊的能力和智慧。親綠的「臺灣世代智庫」11月22日公佈「小英執政半年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滿意蔡表現的民眾占43.8%,不滿意的占51.1%。與該機構歷次民調相較,滿意度江河日下,不滿意度再創新高。未來,蔡當局的執政能力將更受質疑,民眾支持度恐進一步流失。

三是復興航空解散挫傷島內部分產業信心,將制約整體經濟表現。復興航空自2011年起,連續4年每股純收益超越華航與長榮航空,登上「航空獲利王」寶座,風光一時。而今復興航空黯然解散,在令相關業者及投資人錯愕、唏噓之餘,也重挫其信心。島內銀行業在經歷此前的鼎興牙材事件及復興航空事件後,為降低風險,已經著手拉高建築、營造、航運、觀光等「重點關注產業」的授信門檻,在「景氣冷颼颼」的背景下,此舉勢將進一步制約島內經濟的整體表現。

(徐亦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