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

11月2日至3日,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在北京隆重開幕,來自兩岸的200多名代表圍繞「政治互信與良性互動、新經濟發展與兩岸合作、文化傳承與創新、深化兩岸民間交流、兩岸青年探索新願景開闢新前途」等議題展開交流和對話,對未來兩岸和平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論壇發佈了40多項2017年兩岸交流專案資訊,包括第三屆兩岸大學生創客營、臺灣大學生江蘇實習就業特訓營、第二屆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第十六屆臺灣學生「北國風情」冬令營、丁酉年春季媽祖祭祀大典、第二屆京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第一屆we愛•兩岸青年微電影大賽等。

相比以往由國共兩黨主辦,本屆論壇的主辦方改為兩岸各10家民間團體。他們是大陸方面: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全國臺灣研究會、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中華文化聯誼會、中國文化院、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臺灣方面:國政研究基金會、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工商建設研究會、臺灣上市公司協會、臺灣電視劇製作產業聯合總會、中華出版基金會、臺灣總工會、臺灣農會、青年發展基金會、海峽兩岸公共事務協會。

體現了回應兩岸同胞的真誠願望

11月2日上午,論壇在北京職工之家舉辦了隆重的開幕式。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張志軍,中國文化院院長許嘉璐,臺灣國政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特聘顧問、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詹啟賢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

張志軍說,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走上和平發展道路,取得了造福兩岸同胞的豐碩成果。兩岸同胞都希望兩岸關係能夠沿著這條道路繼續走下去。今年5月,臺灣局勢發生重大變化。臺灣新執政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中,破壞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勢頭帶來嚴重衝擊。兩岸同胞、社會各界對此深感擔憂。

張志軍表示,由兩岸各10家民間團體在10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豐碩成果基礎上,共同舉辦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探討新形勢下如何維護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很有意義。論壇議題既立足當下,又著眼長遠,涵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以及青年等各個方面,有利於大家全面深入地探討兩岸同胞關心的重大議題。同時,論壇以積極、開放的姿態,努力推進兩岸交流活動與合作專案,體現了回應兩岸同胞嚮往、增進民眾福祉和親情的真誠願望。

張志軍還對論壇提出5點看法:一是要維護「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凝心聚力。「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也是兩岸雙方建立互信、開展良性互動的基本前提;二是要為深化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提供動力。兩岸經濟合作面臨新形勢新問題,更蘊含著新機遇新空間。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為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注入新內容新動能;三是要為推動兩岸同胞交流獻計獻策。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應該多來往、多走動,希望大家就擴大和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提高交流實效多提建設性意見,以促進兩岸各界在更廣泛、更密切的交往中消除誤解,拉近心理距離;四是要為加強兩岸文教合作多作貢獻。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和共同財富。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增強共有的歷史認同、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必將進一步堅定兩岸同胞的中華文化自信、中華民族自信;五是要為促進兩岸青年共同成長發揮作用。我們正在不斷完善政策措施,為臺灣青年朋友來大陸交流、學習、工作、生活創造更好條件,提供更多便利。

年輕人是兩岸的未來和希望

在5組的分組討論中,來自兩岸的各方人士暢所欲言,積極獻策,提出了不少有益於兩岸和平發展的新理念、新措施、新建議。

臺灣「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林忠山認為,「國共論壇」幾經更名直到今天的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以前是叫做文化經濟論壇,容易局限于文化與經濟。現在改為「和平發展」,面向就多了,因為兩岸不能只講經濟。他說,此次國共領導人的對話也是給民進黨的一個信號。以前習總書記說兩岸關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臺灣知道的人不多。所以借這次機會再次告知民進黨,這不是一種威脅,而是告訴兩岸同胞特別是臺灣同胞,這是我們的原則和立場,也希望民進黨能真正為臺灣同胞的利益福祉考慮。

臺灣婦女菁英聯盟會會長黃喜惠說,自從民進黨上臺以後,蔡英文所做的兩岸政策是不能代表臺灣人民的主流民意的,所以,她現在的民調一直在下降。這次習總書記和洪主席會面是一個很好的再開始,像我們推動兩岸交流這麼多年,所期盼的就是兩岸和平。

臺灣國政研究基金會執行長孫立群說,在過去8年,兩岸關係互動非常好的時候,大陸在這方面也是非常的努力。今年蔡上臺後,搞什麼所謂的「新南向政策」,很明顯是希望兩岸之間做一個切割。我認為這是相當不明智的。現在大陸的市場與臺灣已經有了很長的鏈結,你現在要把它切割掉,是不可能的,會讓自己受傷。從企業角度來說,如果等官方來喊「新南向政策」你再去「南向」的話,可以說註定你會失敗的。企業的嗅覺非常敏銳,一開始他們來大陸的時候也沒有什麼所謂的「西向政策」,但是企業知道市場在哪里,所以在大陸也發展的很好,過去在陳水扁執政的時候也提出過什麼「向」,但結果都是很不好的。

被稱為「全臺灣最帥」的院長、臺灣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游梓翔博士認為,兩岸現今是年輕人的天下。「我的建議就是,請大家看看中文字‘溝’字和‘通’字。如何理解‘溝通’,其實就是擴大管道,互通有無,學習對方之長。所以,如果能就這兩個層面好好發揮的話,我覺得青年的交流是非常有前景的。」游院長特別提到了儒家經典著作——《大學》。其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認為很適用于青年。對於青年來說,「修身」就是要培養自己開拓視野的能力,多尊重對方的不同,而且多欣賞對方的優勢,所以懂尊重、能欣賞就可以得到自身提升。

來自臺灣的Perisson Petroleurn Co.總裁許智勝就表示,兩岸應該共同遏制「天然獨」蔓延。他建議,加強宣傳中華文化和兩岸歷史淵源關係,深化臺灣青年對中華文化的認知;擴大兩岸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全面推動臺灣學生到大陸當交換生。讓臺灣青年走進大陸,借到大陸交流學習的機會,導正那些有「天然獨」思想傾向的年輕人。培養他們自豪感,並以當中國人為榮,為兩岸統一奠定基礎,埋下希望的種子。

臺灣總工會秘書長張鈺民認為,兩岸之間這樣的一個交流,對兩岸來說非常有益。他表示,事實上這次參與會談的臺灣方的代表跟大陸這邊的代表都不是第一次接觸了。除了加深感情,更能透過他們反映兩岸交流的一些問題,使得這次會議能取得很大收穫。也不再拘泥於以前的感情交流,檢討是不是以前有做的不好的地方,需要加強和彌補。「會議一開始就說要取長補短,兩岸畢竟存在一些差異,很多問題並不是一個直接讓利或者招商引資就能解決的。」

來自臺灣農會的謝啟松表示,希望兩岸聯繫不要斷,持續保持溝通,加強各方交流。作為農會代表,謝啟松主要針對農業交流提出了一些看法,他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視窗進行合作接洽。不論是青年,還是科技文化等方面都能有一些視窗,方便諮詢。他說,以前社會方面交流針對農業比較少,不過此次農會受到了重視,同時還是主辦方之一,這使得他也有機會能夠來參加論壇。他表示,很滿意整個氛圍,社會組達成了很多共識,切身體會到此行收穫頗豐。

匯民意 聚力量 促交流

在一天半的會期中,兩岸各界人士圍繞政治、文化、社會等5項議題進行了分組研討。論壇反映兩岸社情民意、彙聚各界智慧、凝聚各方力量,為兩岸關係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在10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成果基礎上,此次舉辦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既有對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繼承,也有創新:首次設置政治議題,聚焦「政治互信與良性互動」是此次分組討論一大亮點。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指出,要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發展,首先就得從增強政治互信、承認「九二共識」、共同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做起。臺灣國政研究基金會資深顧問鄭安國表示,希望兩岸雙方能夠珍惜、並繼續鞏固「九二共識」這個政治基礎。而在當前兩岸聯繫溝通機制中斷的情況下,民間交流更應持續推動。

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應該多來往、多走動。「深化兩岸民間交流」正是本次分組討論的另一個熱點話題。「從維護兩岸同胞福祉上來說,溝通交流不能中斷。」吉林大學校長李元元表示,蔡英文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受到衝擊,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停擺,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岸民間交流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各個社會組織、民間團體應一起動起來,深化民間交流合作,促進兩岸和平發展。臺灣總工會副理事長塗國樑表示,兩岸同文同種,血緣是切不斷的,自從兩岸開放民間交流開始,兩岸工會交流十分密切。

對於未來持續深化交流,臺灣總工會秘書長張鈺民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加強鞏固海峽兩岸勞動者交流合作的平臺;二是不斷拓寬兩岸勞動者交流領域,發展勞動者在技術、文化、體育、藝術等多方面的交流;三是建立屬於海峽兩岸的人才交流機制;四是分享兩岸勞動者的創新成果。他也期盼,海峽兩岸各級工會組織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合作,能在兩岸和平發展的大方向下共創雙贏。

青年是兩岸關係發展的未來,兩岸青年走到一起,兩岸和平發展的路就能更好地走下去。在青年組分組討論中,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陳雲英表示,人才互動也將進一步促進兩岸民眾的瞭解和互信。她建議兩岸實施精英人才計畫,就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等加強互動,努力為兩岸年輕人創業就業創造更多機會。臺灣中青年應更多地瞭解大陸發展,為兩岸和平作出努力。

「文化是兩岸最大公約數」,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助理教授倪仲俊呼籲,不僅要回溯過去,找尋更多兩岸共同的文化基因,也要前瞻未來,創造更多共同的價值和利益,創造雙贏與福祉,拉近彼此距離。

發佈2017年兩岸交流合作項目

11月3日,論壇圓滿落幕。閉幕式上,嚴安林、韋伯韜、謝大寧、陳斌華、許淑華等兩岸與會代表分別發言,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青年五個小組的專題研討情況進行了小結。

在政治方面,與會兩岸人士認為,要高度重視政治互信在發展兩岸關係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和鞏固兩岸政治互信,必不可少的基礎就是「九二共識」。民進黨上臺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導致兩岸關係陷入僵局。與會人士建議,兩岸應共同珍惜、維護來之不易的「九二共識」,國共兩党應鞏固政治互信,兩岸各界應攜手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排除干擾,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穩定。

在經濟方面,與會兩岸人士認為,在全球經濟景氣低迷的環境下,兩岸同樣面臨經濟成長趨緩、產業轉型升級等挑戰,應加強合作,共謀經濟成長之道。臺灣在制定經濟發展戰略時,不能脫離大陸。兩岸應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合作,在產業對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港口和產業園區等領域尋求合作。還可發揮台企聯等組織作用,整合「一帶一路」沿線台資企業,實現互利共贏。與會人士還呼籲臺灣當局減少對陸資的限制和疑慮,採取務實措施,促進陸資在臺灣經濟中發揮更積極作用。

在文化、社會、青年方面,與會兩岸人士認為,對於中華傳統文化,兩岸應共用其榮,共同肩負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責任。在影視產業領域,兩岸應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再造兩岸觀眾同聽、同看、同享、同樂、同感動的環境和內容。與會人士高度肯定兩岸民間交流的意義,認為在兩岸制度化聯繫溝通機制停擺的情況下,民間交流不能斷、不能停,要進一步加強、擴大和深化。兩岸應加強青年交流,擴大臺灣青年的視野,強化兩岸命運共同體意識,讓更多的臺灣青年認識瞭解大陸,並為臺灣青年來大陸就學、就業、創業提供更多機會。

自2006年以來,國共兩黨有關方面共同主辦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已經成功舉辦了10屆,是國共兩黨交流對話的一個重要平臺,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兩岸關係新形勢下,經兩黨有關方面協商決定,今年共同支持兩岸多個民間團體,共同主辦「兩岸和平發展論壇」。

(易靖茗、信連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