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冬季養生保健法

  冬季,天寒地凍,大多數的動植物都處於冬眠狀態,所以,人們也應該遵循自然界「蟄伏閉藏」的規律,採取以伏藏為主的養生保健方法。人體在冬季三個月,陰氣盛,養生的基本原則應該是以「藏熱量」為主。冬季萬物皆「藏」,養生應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斂,以潤五臟。否則,逆自然之勢而行,就要損傷腎氣,因此,冬季要養腎防寒。

宜適當鍛煉,少大汗 冬季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泄津液。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也不可過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大暖大汗。否則,「暖」是達到了,但是「暖」過頭了,反而容易引發疾病。

堅持室外鍛煉,能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增強中樞神經系統和體溫調節功能,使身體與寒冷的氣候環境取得平衡,適應寒冷的刺激,可有效地改善機體抗寒能力。鍛煉身體要動靜結合,以微微出汗為度,不宜大汗。大汗洩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老年人冬季洗澡過頻,也不符合陽氣內藏的養生原則,汗出淋漓,很容易受寒生病。

宜勤健腳板 冬季健腳即健身。應該常保持腳的清潔與乾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促進血液循環。除了白天注意腳的保暖外,每晚堅持用熱水洗腳,可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有增強機體防禦能力和消除疲勞、改善睡眠的作用。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濕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宜保暖防寒 冬季氣候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寒冷還刺激心肌梗死、腦卒中的發生,使血壓升高和潰瘍病、風濕病、青光眼等病症狀加劇。因此,冬季應注意防寒保暖,特別要注意的保暖部位是頸部、背部和腳。

宜足飲水 有些人可能認為,冬天人的活動減少,而且也不會感到口渴,不需要喝太多水,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仍然需要水分滋養,這樣才能保證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一般每日補水不少於2000~3000毫升。

宜通風換氣 冬季還應該注意保持室內的空氣新鮮。冬季天冷,有些人喜歡緊閉門窗或蒙頭入睡,這是很不好的習慣。冬季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影響健康。所以,冬季在調節室內溫度的同時,還應注憊室內空氣流通和濕度調節。應經常開門窗通風換氣,白天要開啟門窗,讓空氣對流,晚上也應開小氣窗通風,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宜飲茶喝粥 冬季飲食忌黏、硬、生、冷。粥具有增加熱量和營養的功效,冬季養生宜多食熱粥。晨起喝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除了白米粥,可以經常煮些懦米紅率粥、八寶粥、小米粥。此外,還可依自己所需,食安神養心的桂圓粥、益精養陰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蘿蔔粥、養陰固精的胡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薈粥、益氣養陰的大賽粥、潤肺生津的銀耳粥、清火明目的菊花粥、和胃理腸的鯽魚粥。

茶是最佳飲料之一,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別是綠茶還能防癌抗癌,對人體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長期從事電腦工作的人更應常飲案。但胃病患者或貧血服藥者不宜喝茶,尤其是不要喝濃茶。

宜適時進補 冬季養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進補。進補包括食補和藥補兩類。食補方法因人、因地而異,一般陽氣偏虛的人,可選羊肉、雞肉、狗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對於不宜食生冷又不宜食燥熱的人,可選用枸杞子、紅棗、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藥補則一定要遵醫囑,一人一法,切忌不顧實際情況,全家人齊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