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內參:一日三「餐」,每天必看

作為中國特色待媒體制和政治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省各部門包括新聞機構提供的內參不容忽視。毛澤東是運用內參治國理政的高手。那麼,內參這種有益的參考資料之創設和他有什麼關係?特別是,在一些內政外交等活動中,他又是如何巧妙運用內參的呢?

毛澤東與內參的創立與演變:「此種內部參考材料甚為有益」

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逐漸摸索和創造出內參報導這樣一種獨特形式,並逐漸形成一套制度。1948年6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新華社應供給各種資料的指示》,這是第一個關於內參報導的檔。1949年9月22日,新華社根據中央指示正式出版《內部參考》,刊登記者反映的國內外重要情況,供中央領導同志參閱。1952年1月,新華社向內參讀者發出徵求意見表。毛澤東是這樣填寫的:「我認為此種內部參考材料甚為有益。凡重要者,應發到有關部門和有關地方的負責同志,引起他們注意。各大區和各省市最好都有此種內部參考,收集和刊印本區本省本市的內部參考材料。」

針對記者為《內部參考》寫的稿子往往被地方扣壓的情況,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指出:「中央給記者的任務就是如實反映情況。記者反映情況是自己的職責。不論是省市委喜歡的不喜歡的,他都要反映。中央怎樣判斷,這是中央的事。省市委書記不是記者,不能到處去採訪,如果讓他任意扣壓記者的稿件,中央還要派記者下去幹什麼?」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共中央於1953年7月發出《關於新華社記者采寫內部參考資料的規定》。由於新華社記者分布較廣,可以並應當利用他們的便利條件,「反映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缺點和群眾的思想情況,供給中央負責同志參考《規定》還重新規定了記者采寫《內部參考》的範圍:1.黨的政策方針在各地貫徹執行中的情況和問題,特別是那些對領導機關「有參考價值的實際工作中的困難、偏向、錯誤和缺點的情況%2.統一戰線工作中的問題;3.「工作中一些尚不成熟、帶試驗性的不宜公開報導的工作經驗」;4.「其他不宜於公開發表的重要情況」。

1958年2月24日上午,中央書記處開會討論《內部參考》的工作。鄧小平指出,《內部參考》上登出來的東西有影響,對處理國外問題的稿件要特別慎重;搞錯了,流傳出去就會影響到國際關係。到1959年,《內部參考》發行已達2400份。為此,新華社還就閱讀內參的若干注意事項進行了規定,比如「明確《內部參考》是供領導同志閱讀的黨文件,不得給規定閱讀範圍以外的幹部閱讀」,再如規定閱讀者工作調動,應由該機關機要秘書通知新華社發行科停發,不得自行處理或帶走《內部參考》等。

《內部參考》之外,還有一種重要的內參即《參考資料》。1955年初,周恩來指示改進和精編《參考消息》,並倡議出版《參考資料》。1957年1月1日起《參考資料》再次改版擴大發行,並由每天出版兩期增加成3期。中央一些職能部門的讀者則以滿意的口吻說:「一日三餐(參),供應及時。」

毛澤東巧用內參推進新三反運動:「每天必看」內參

1959年3月,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說:「現在的報紙我只看一些消息,但《參考資料》《內部參考》每天必看。」《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中就有41篇關於《內部參考》的批示,顯見這是他瞭解各地情況相當重要的管道之一。毛澤東如此重視這一刊物,他又是如何運用《內部參考》的呢?不妨以1953年初的新三反運動為例來看一下。

還在1952年11月,毛澤東就收到中共山東分局的一份報告,內稱區鄉等基層幹部中強迫命令、違法亂紀現象嚴重,省的領導機關也存在官僚主義等問題,除了姑息遷就下級幹部,還積壓了7萬多件人民來信沒有處理。毛澤東隨即安排在1953年1月5日發佈《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除了將山東分局的報告轉發各中央局、分局、省市區黨委、地委和縣委之外,.更號召這些單位要仿照山東的辦法,從處理人民來信著手,檢查一次官僚主義、命令主義、違法亂紀分子的情況,嚴重者須加懲處或清除出黨。新三反運動由此開始。

但到1月底,各中央局、省委及市委均未做出進一步的回應及自我檢查的報告。毛澤東也無法從正式資訊管道獲取各地官僚主義的實情及進行新三反運動的情況。正是在此背景下,他於1月16日填寫了前引對《內部參考》的意見,即「此種內部參考材料甚為有益」等。可以看出,毛澤東希望借助《內部參考》來揭露各地的官僚主義問題,這樣可以讓有關幹部知曉,也使他可以借此瞭解各地的情況。這種意圖在如下事件中反映得更為明顯。

1月30日,《內部參考》刊登了一篇《河北省農村基層千部違法亂紀情況嚴重》的報導。這是河北省委書記林鐵安排新華社河北分社調查後采寫刊發的。毛澤東看後很興奮,隨即責令新華總社指示各省市分社照此辦法,設定「官僚主義」「命令主義」「違法亂紀」等採訪主題,並將其由的典型通報各中央局、分局、省委和市委,促請他們注意。誠如有研究者注意到的,這個指示隱含了兩點:一是希望各省市委書記像林鐵一樣,親自領導檢查各地的官僚主義,「省委帶頭,親自領導」;二是可以通過閱讀《內部參考》上各地新華社記者調查的結果,來瞭解各地的情況,獲取比正式報告更多的資訊。

毛澤東一聲令下,新華社立即佈置各地分社重點採訪。比如東北總分社就派出兩個記者到幹部強迫命令、違法亂紀現象較嚴重的熱河、遼東兩省采寫此項消息。

在這種全面動員下,到3月31日,《內部參考》共刊出31篇相關報導。歸納起來,這些報導反映的情況有幾個特點:1.強迫命令在基層幹部中很普遍;2.違法亂紀以基層幹部打人為最普遍;3.高級幹部則以官僚主義態度最為普遍,包庇下屬或是對批評者打擊報復的情況不僅陝西有,江蘇、湖南等地也有。

這些報導引起了各地省委的注意,各±也省委隨即派人進行調查處理,並將結果刊登於《內部參考》上。以江蘇為例,2月25曰《內部參考》刊出《江蘇各地幹部中官僚主義和違法亂紀的情況》,指出人民來信未處理、假造情況上報、對批評者打擊報復、部分區以下幹部存在強迫命令等惡劣行為等六大問題。江蘇省委隨即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檢查和處理,並於3月23日將報告回饋給新華社。

新三反運動中,毛澤東寄望於《內部參考》的,不僅是揭發幹部中的官僚主義、命令主義、違法亂紀。他希望「凡重要者,應發到有關部門和有關地方的負責同志,引起他們注意」,借此來監督有關部門和領導幹部。引人注意的是,1953年上半年|《內部參考》刊出了29封各單位回應揭發|問題的來信,且都集中於2月到5月之間,這種數量和集中程度在《內部參考》中|是非常罕見的。《內部參考》由此成為毛澤東乃至中共中央非正式資訊溝通渠道的一環,甚至也成為監督體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通過看內參「懂得點國際知識」

內參資料不僅可以幫助處理內政,對應對國際問題亦很重要。毛澤東就多次表示,自己懂一點國際知識,靠的就是每天兩本《參考資料》。他不但自己看,還設了專門秘書幫他看。林克原任《參考消息》編輯組組長,1954年被調去做幫毛澤東看參考報導的秘書。江青也任過此職。在相關檔案文獻中,留存了一些毛澤東給江青寫的便條,有一部分的內容就是要她注意閱讀或研究某篇參考報導。

毛澤東閱讀《參考資料》非常認真仔細。重要之處總是畫線或圈點,有疑問處則打問號或寫下質疑,有差錯還認真地予以糾正,對一些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文章,則作眉批旁注,並推薦給其他領導同志或身邊工作人員閱讀。在這些批註中,毛澤東的立場觀點和對問題的觀察,躍然紙上。以1958年9月24日下午版《參考資料》為例,有20篇文章他看後做了眉批旁注。如在《梅農說聯大不充分討論我代表權問題是違反世界大多數人民願望的行為》的標題旁批註:「極好!要看。」對《美聯社說美在聯大阻撓對我代表權問題的討論甚為孤單》一稿,他批註:「極重大,值得看。」1958年12月,中共八屆六中全會期向,他又將《參考資料》上刊登的3篇報導,親自重做標題、重寫提要,批示鄧小平印發給與會中央委員閱讀。

對一些有助於瞭解世界形勢、認清對手政策意圖的參考報導,毛澤東常常批示在更大範圍的報刊登載,或者作公開報道。比如1950年12月28日,他批示「可將胡佛演說以資料名義刊於人民日報第四版及世界知識上」。1953年2月28日,看至IJ《內部參考》上臺灣媒體關於華東等地軍力部署的報導,他立即寫信給新華社:臺灣大道通訊社的兩條消息,可移載《參考消息》,這是蔣介石向美國人說的,表明他無力進擾大陸和海南島,和近幾個月前蔣介石向美國通訊社發表的談話為同一性質。1959年4月5日,《參考資料》刊出《印度新聞社報導西藏叛亂情況》和《印度新聞社記者報導西藏叛國分子談幾年來準備發動叛亂情況》,毛澤東在這兩篇報道的目錄旁邊批以「可閱」,並指示:「即送周恩來閱。這個新聞社的這兩條報導,是不利於尼赫魯的,我看可以全文發表,請與吳冷西一商。」

毛澤東一直把《參考資料》作為他增加知識的重要「教材」。1971年到外地巡視途中對各地負責人談話時,他說:「我天天當學生,每天看兩本《參考資料》,所以懂得點國際知識。」周恩來1972年8月1日在人民大會堂對各部門負責人講話時也談到:毛主席說,「他要學點新知識,主要靠兩本《參考資料》」。

讀了《參考資料》上的資訊後,毛澤東會有所思考,甚至形成決策。比如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中國決定出兵援朝,但什麼時候宣佈中國人民志願軍進人朝鮮呢?一直等到外國通訊社報導了在朝鮮發現中國人民志願軍後,才正式宣佈。再如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一直等到外國通訊社報導瑞典地震台測出中國西北地方有震感,周恩來才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一個集會上正式宣佈。這一天,新華社社長吳冷西就守在收訊機旁看收到的外電,副社長朱穆之成了通訊員,負責傳遞有關資訊。這兩個故事說的雖是新聞宣佈的時機,但也算是一種小的具體的決策。

《參考資料》等報導還會影響毛澤東等高層領導對國際形勢的評估。從新中國成立到他去世,隨著國際形勢的演變,毛澤東至少作出過3回不同評估。這3回評估當然不是僅僅根據參考報導提供的信息作出的,但是參考報導在其中起了作用是毫無疑問的。有時候《參考資料》上的一些資訊也確實促成了他的重要決策。典型者如1958年炮擊金門前後的情況。毛澤東說這是對美國實行「絞索政策」,不會引發戰爭,是給美國「在台海套上絞索」,而且「套上了」。

炮擊金門後,在「固守金馬」還是「劃峽而治」上,美蔣態度不同: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罵蔣「愚蠢,不明智」,蔣介石指杜勒斯聲明「片面’毛澤東從《參考資料》上看到這些情況,立即改變方針,利用美蔣矛盾,以國防部長彭德懷的名義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先是暫停打炮7日,繼而又是單日打炮、雙日不打炮,任蔣軍補充給養,而「美國軍艦護航,不在此例」。《告臺灣同胞書》揭露了美國「劃峽而治」是為了「孤立臺灣」推行「兩個中國」的陰謀,呼籲台灣當局看穿美帝陰謀,接受我方提出的和談建議。

1958年11月18日晚,杜勒斯在美國基督教會全國委員會上發表演說。第二天,《參考資料》發表了演說全文,題為《杜勒斯叫嚷在臺灣海峽地區繼續搞「不依靠武力」陰謀,為此甘冒「戰爭或疏遠朋友」的危險,驚呼對社會主義和獨立運動的發展不能「防禦」,須加緊顛覆和干涉》。毛澤東看到後覺得不妥,就提筆把這個帶火藥味的標題改了,並印發中共八屆六中全會。改後的標題為:

「杜勒斯對國際形勢的全面分析

——唱低調

——自己認輸,說是在理論方面、組織紀律方面,西方不行

——招呼我們說:只要你們共產黨埋頭去辦家裏事,不出遠門,西方就放心了」

1959年2月2日,《參考資料》又刊登了一篇杜勒斯1月31日在紐約州律師協會授獎宴會上以「如何抵擋共產主義」為主題的演說全文。毛澤東看後在旁邊寫下了一段「讀後感」。原文如下:「畏戰爭、畏革命,想要維持現狀。如果出現革命,那是不合所謂正義和平的,應當立即以戰爭去撲滅。如果出現戰爭,也是一樣。撲滅革命和革命戰爭,永葆資本統治,這是杜勒斯的目的。帝國主義者已基本上轉到_維持現狀的立場。」

1960年夏季,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開工作會議,毛澤東又從有關內參刊物中選出兩組文章,作為參考文件分發給會議參加者。一組選自《參考資料》,是關於西德總理阿登納和法國總統戴高樂秘密會談的3篇外電報導和外報評論。毛澤東為印發這組材料寫的批語是:「請各同志注意看下面這些消息。世界局勢將有變化。請你們看一下,想一下,議一下。」另一組選自《內部參考增刊》,批語是:「要所有各同志,將《內部參考增刊》第X期10篇文章全部精讀一遍,對其中幾篇最重要的,要讀兩遍。然後,各小組認真討論一天。討論時中央各部長都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