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特朗普心目中究竟值幾多錢?

從美國政府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時,一反其曾經質疑「一個中國」的態度,轉而表態尊重並遵循「一個中國政策」的重大變化,使人想起了「商人無祖國」這句話。實際上,特朗普是個商人,即使當選了美國總統,仍是以商人的思維定勢來決定其治國理政的政策路線,因而仍以商業利益為重。因此,他把美國當作是公司來治理,自己則是董事長兼總經理。在董事長的位置,他必須對作為大小股東的美國人民和企業負責,為他們謀取最大的利益。在總經理的位置上,他必須取得最佳的經營業績,好向大老闆交代,並為爭取連任積累籌碼。在此情況下,他處理與中國的關係,就應是以商業利益為主,政治利益次之。因而對美國商業利益相對較少的台灣,可能會被忽略甚至是棄置於一旁。

實際上,特朗普從競選總統到就任總統的所作所為,雖然他是代表共和黨去競選總統,但卻較少共和黨保守反共的意識形態,而大多是以商業利益為切入點,即使是其「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歸根結底仍然是一個整體商業計劃,因而他要推動的,是美國的貿易利益及增加美國工人的工作崗位等,這才是他首要解決的問題。而意識形態尤其是共和黨的反共意識,就將會被放在一邊。何況,即使是共和黨的政客,在對華政策尤其是台海政策方面,也是從最初的反共反華而逐步演變為反共而降低了反華的態度。尼克松曾是反共反華頭子,後來但卻打著白旗到北京訪問;列根曾揚言要與台灣「復交」,但卻簽署了第三個《中美聯合公報》,逐步限制對台售武,最後到完全歸零為止;小布什曾說要「保護台灣」,後來卻是大罵陳水扁「麻煩製造者」,並出手遏止陳水扁的「台獨」分裂行動。

而特朗普從來沒有從過政,因而不是政客,不會沾染政客的意識形態。他一直是一個商人,既有成功經驗也經歷過失敗,因而其中心思想就是追逐利潤。因此,他的治理理政風格,就是把經營商業的那一整套手法搬過來。

因此,他對中國的態度。最先是以商業競爭對手為切入點。他不忿中國的崛起,是得益於加入「WTO」,充分利用自由貿易制度,才使得中國以「世界工廠」生產的大批廉價產品進入美國市場,「劣幣驅逐良幣」地將美國質優價高的產品。從自己的市場被驅逐出去,從而導致美國的產業委縮,大批工人失業。因此他大罵「中國偷了美國工人的就業機會」,從美國的角度看,雖然使用了卑俗的形容詞,但從邏輯及意義上說,卻倒也符合事實。

就此而言,在美中關係的領域,政治利益不是特朗普首先考量。過去的歷任美國總統,無論是共和黨的還是民主黨的,都要對中國大搞「和平演變」,近年來更是以「顏色革命」的方式來演繹之。特朗普卻要放棄,還下令由國務院支配的基金會停止對中國大陸的反對派文人的資助。就此而言,中國大陸的那些「大V」或公知,今後可能會「斷糧」。這至少將會使得中國政府在施政時減少許多噪音滋擾,對中國能夠完美地實現「兩個一百年」的「中國夢」,頗為有利。

但是,今後特朗普在處理美中的商業貿易利益方面,卻將會仍然堅持頗為強硬的態度,甚至不惜發生嚴重衝突。這首先將會反映在雙邊貿易的龐大逆差方面,並將會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實施關稅保護主義,還將會在人民幣匯率方面大做文章。只要他能在商業利益上有所斬獲,台灣問題他可以撒手不管。實際上,已經內定白宮幕僚長的蒲博思在今年一月中旬受訪時就表示,只要中國願與美國坐下來談判經貿議題,美國就不會挑戰「一中政策」。而今次特朗普與習近平的通話,承諾遵循「一個中國政策」,可能就是要中國在中美貿易中作出「回饋」。倘此分析符合他的思路,今後北京不妨在中美貿易方面,在不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不損害中國的民族企業利益,不損害中國廣大民眾的消費者利益的前提下,作出適當的讓步,讓特朗普感到「有面子」,他就有可能會在台灣問題上,走得比他的同黨前任更遠,甚至不排除與北京簽署第四個《中美聯合公報》。

這正是特朗普得罪遍了其盟友,也沒有向中國「發難」的一個原因。因為他從商人的角度,強烈地感受到,中國的市場太大了,可以「吞得下」美國企業除本銷外的全部出口產品,這個潛在「大買主」是不能得罪的。當然,習近平的「四個自信」下的外交策略,堅持「一中」原則不放鬆,靜待特朗普轉變,也穩住了局勢。而共和黨中的一些務實人物,包括基辛格,還有國務卿國務郷蒂勒森等人的勸說,使得特朗普必須正視中國的問題。因此,盡管不排除日後在人民幣匯率等方面,特朗普還將會「發窮惡」,但大方向已定,總之就是「鬥而不破」,大家「齊齊攞食」,只要「有著數」,不從特朗普的碗中搶食,相反還給特朗普的飯碗「添食」,中美關係就將風平浪靜,台灣問題更是完全向北京傾斜。

站在這個基調上,台灣就不是特朗普的優先對象了。因為商業利益緊要,而中國大陸將能給予美國的商業利益,是台灣完全不能提供的。故而特朗普轉軚承認「一個中國政策」,從美國的角度看,不算「跪低」,而是在仍可保持尊嚴(因為這本來就是美國政府的政策)的基礎上,或將可為美國爭取到經濟利益。既然如此,就要「委屈」台灣了。

實際上,從在商業利益的角度看,台灣的市場就這大,二千三百萬人口,與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大陸相比,真是「蚊髀與牛髀」!。而且,台灣的消費努力已基本飽和,而大陸卻是剛起步,並未飽和,還可挖掘,尤其是正在興起的中產階層,是美國消費商品的龐大推銷對象。

還有一個更有利的條件,就是台灣地區的政黨政治,在野黨必定會扯執政黨的後腿,執政黨要進口美國的豬、牛肉,不但是在野黨反對,利益悠關的豬農等也將施加壓力,使得為了爭取連任的蔡英文,不得不考慮。而相比之下,中國大陸就沒有這樣的情況,何況由於市場太大,即使是進口一些美國牛肉、豬肉,也容易消化吸納,並引發中產階層的「嚐鮮」興趣,因而不會影響大陸本地的豬農、牛農的利益。

唯一可能讓美國大發其財的台灣採購,應是軍火。但仍受《八一七公報》的限制,而且這就是共和黨的小布什簽署的,特朗普也得慎重考量。其實,站在貿易角度,更大宗的生意,如波音飛機等,主要市場是在中國大陸,中國大陸的航產業急速發展,對客機需求甚殷,波音必須與空中巴士競爭。而台灣的客機市場已是末路,基本沒有客機需求,「復興」停飛後,出手客機就並不順利。

在「生意佬」特朗普的眼中,台灣能值幾個錢?盡管今後並不排除還會有坑坑洼窪,但主要矛盾還是體現在商業利益方面,而非政治利益。這樣,台灣的「價值」就會被貶低。過去台灣之所以被美國歷任總統看重,是政治價值大於商業價值,包括「太平洋第一島鏈」,也包括顛覆中國共產政權的「橋頭堡」等。然而,在特朗普的眼中,這些「價值」根本不值一文錢。

當然,特朗普管治下的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矛盾是多方面的,除了經濟之外 還有其他。但主要矛盾還是經濟,只要解決了這個主要矛盾,其他次要矛盾就能迎刃而解。因此,明日到這個道理,就可趨利避害,盡管不與特朗普在經濟貿易層面發生衝突。即使要在人民幣匯率等核心價值方面必須堅持原則,也可根據特朗普的實際想法,予以靈活處理。抓住了這一點,台灣問題就不再是特朗普的「籌碼」,蔡英文的利用價值就趨於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