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全域旅遊是建設世旅中心途徑之一 陳觀生

新春期間,本澳旅遊業可以說迎來了開門紅,警方連續4天需在大三巴街實施人潮管制。旅遊局公佈,春節黃金周 7天期間,初步統計訪澳旅客超過 93萬人次,較去年春節黃金周上升  9.9%。珠海邊檢總站公佈,今年春節長假期間,246萬多人次經珠海各口岸出入境,按年增長逾 9%。而來自廣東省旅遊局的統計資料顯示,預計全省2016全年完成旅遊總收入11560億元、同比增長11.5%;全年接待過夜遊客3.9億人次,同比增長13%;主要旅遊指標穩居全國第一,實現「十三五」發展的開門紅!相比之下,本澳旅遊業發展已經被遠遠甩開。據廣東省旅遊部門總結,2016年以來該省旅遊工作以全域旅遊為突破口,各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抓緊編制相關規劃,改革創新管理體制,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特色旅遊產品體系,取得諸多成果。而以傳統大眾旅遊為載體的全域旅遊,正是本澳旅遊業發展的短板,也是今後要努力的目標。

本澳旅遊開門紅中存隱憂

本澳新春期間的承載力備受壓力,中區和大三巴一帶連續多天需要實施人潮管制。直到年初六,到大三巴觀光的旅客仍然擠擁,警方連續第4天需在大三巴街實施人潮管制,大三巴街只容許上行往大三巴牌坊方向,離開時需取道周邊的街巷如大關斜巷、關前後街和高園街等。

旅遊局公佈據初步統計資料,剛結束的春節黃金周的訪澳旅客(已剔除外地僱員及學生等人士)超過九十三萬人次,較去年春節黃金周上升百分之九點九。春節訪澳總旅客當中,大中華市場佔百分之九十四點四,旅客量達八十八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上升百分之十點八,其中內地旅客有六十六萬人次,佔訪澳總人數的七十點九,同比升幅為百分之十三點八,而內地旅客的升幅在大中華市場中亦是最大。香港旅客接近二十萬人次,升幅為百分之五。台灣旅客有兩萬人次,錄得百分之十五點九的跌幅。此外,國際市場則較去年同期下跌百分之三,有五萬人次旅客。

珠海邊檢總站公佈,今年春節長假期間,246萬多人次經珠海各口岸出入境,按年增長逾 9%。其中,拱北口岸年初五最多出入境人次逾 35萬,橫琴口岸年初三至初五出入境人次連續 3天突破單日最高紀錄。期內經珠海出入境的內地旅客數量按年增加逾 12%,佔整體出入境人次 6成,港澳旅客佔 3成 7。從這些數據瞭解到,今年新春期間,本澳旅客數字應該值得皆大歡喜。

對於旅遊景點實施人潮管制,各方反應不一。有旅客表示,人流實在太多,若不管制,恐怕出現亂象。有來自廣東的旅客表示,預計不到今日人流擁擠,她稱本來打算繼續到旅遊塔及離島的娛樂場參觀,但因為大三巴人流眾多,寸步難行,打亂了旅遊計劃。亦有香港的旅客表示,他用了約 15分鐘從新馬路步行到大三巴,比平時多了 2倍時間,他認為應該在大三巴手信街分為左上右下的方向,疏導旅客,效果更佳。有深圳旅客稱人潮管制措施有效,指示亦尚算清晰,但認為內地旅客較難聽懂現場廣播中的粵語指示;有來澳多次的中山旅客沒料到人潮如此擠擁,下次或會選擇在農曆年假期過後才來,又稱平時從大三巴街往大三巴牌坊只需 5分鐘,今次則用了 15至 20分鐘。

有電單車駕駛者在大三巴附近居住,她稱,若假期不實施人潮管制措施,會影響居民出行。在大三巴一帶,有商戶表示,實施人潮管制措施後,旅客要分流到花王堂街和關前後街,令這些平時較淡靜的街區變得熱鬧,食店人流明顯增加。有大三巴附近的小食店店員稱,雖然連續幾天人流擠擁,但生意平平,多數旅客只看不買。

對於實施人潮管制措施,本澳業界人士提出建議,如優化人流管制措施,短期措施可以在入境口岸設置數據螢幕,實時顯示各旅遊景點的人流情況,方便旅客根據情況錯開時段前往遊覽。至於中長期措施,將文創元素加入社區,加重旅遊元素吸引自由行旅客,亦可以將光影節等大型活動安排在冷門景點,分散人流。或者優化分流旅客措施和善用橫琴口岸,建議可以在中區人流密集地方,將巴士站分設在附近街道,改善區內交通承載力。

從這些旅客和居民的聲音中,我們也看到了本澳旅遊業的隱憂:旅遊景點過於單一。澳門的人文歷史景觀資源非常豐富,但大部分的旅遊景點都存在規模小、開發程度低、主題不鮮明的問題。景點規模小、地域分散、開發不足導致客流幾乎都集中在大三巴牌坊、媽閣廟等著知名度高的旅遊地,這樣不僅會使其他景點「遇冷」,同時也對這些熱門的環境造成不小的壓力。

傳統大眾旅遊是本澳短板

但無論是旅客或者業界人士,對本澳旅遊業的看法仍不夠完整。而有學者認為,澳門幾百年來形成的多元文化是澳門最具特色的旅遊資源,但開發利用還處於初級階段。主要原因就是澳門的「賭城」形象強化了博彩娛樂因素,弱化了文化優勢。以「賭城」作為澳門的旅遊形象必然帶來旅遊發展重心的片面性和旅遊配套設施建設的局限性。這樣的觀點也只是看到一個方面的問題。

澳門回歸17年來,隨著博彩業井噴式的快速發展,旅遊業市場一掃往昔不景氣的局面,入境遊客數量急速增長,旅遊服務出口增長率連年雙位數增長,澳門旅遊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旅遊業的良好發展態勢,首先表現為入境旅客的數量不斷創出新高。2001年突破1000萬人次,2006年突破2000萬人次,2014年突破3000萬人次。1999年至2014年間,入境遊客從7,443,924人次增至31,525,632人次,增長了3.2倍。除了2008年和2009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增長率為負以外,每年的入境旅客人數相比前一年都是增加的,而且年增長幅度比較大,澳門入境旅客人數總體上呈現一種高速增長的趨勢。

入境旅客數量的急劇攀升,主要得益於中國內地自2003年以來的「自由行」政策的推出。「自由行」政策實施後,以「個人遊」方式來澳的遊客越來越多。2014年「個人遊」遊客達到19,191,548人次,高達入境旅客總量的60.88%;其中中國內地以「個人遊」方式來澳的遊客有9,566,435人次,占內地入境旅客的45.0%。

其次,隨著中國內地成澳門最大的客源市場,澳門客源市場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目前,內地遊客約占2/3,香港遊客占20%以上,臺灣遊客占3%以上,這三地遊客合計占了澳門入境遊客總量的九成多。

再次,隨著遊客數量的增長,旅客消費也呈現穩定增長的趨勢。長期以來,來澳的旅客中大部分是度假遊玩的。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統計,2014年來澳的旅客中就有58.4%旅客是來度假的。前來澳門的旅客中,慕其賭城之名、體驗博彩樂趣是許多旅客的主要出行動機。據旅客消費調查,1999年至2014年間,旅客人均消費額由1373澳門元增至1802澳門元。旅客消費總額也從2010年的378.9億澳門元,增至2014年的617.5億澳門,增長了近一倍。

最後,澳門旅遊業以接待入境遊客為主,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外出旅遊的居民也不斷增加,出境遊同樣得到了發展。據統計,2014年使用旅行社服務外出的澳門居民有1,536,786次,年增長6.3%。出境遊的目的地主要為居中國內地(936,595人次),臺灣(185,762人次),韓國(56,435人次)和泰國(41,296人次)。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博彩業一業獨大的擠壓下,澳門的旅遊業面臨越來越艱難的處境。有學者總結其發展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客源結構單一,國際化程度較低。由於澳門博彩業客源主要指向東亞地區的華人賭客,旅遊業的客源也多集中於東亞地區,中國內地、香港和臺灣是主要的遊客來源地。隨著東南亞一些國家的開賭和香港賭船在公海上開賭,單一的客源市場使澳門旅遊業對中國內地遊客的依賴性過大,處於不穩定狀態,不利於澳門旅遊業未來的發展。澳門國際遊客不到10%,遊客國際化程度很低。第二、就是上面提到的旅遊景點開發不足。第三、旅遊從業人員服務水準較低。由於澳門產業結構較為單一、且年輕勞動力缺乏,大多數本地年輕人都選擇完成中學教育就進入博彩業工作。這就導致旅遊業從業者知識水準低,服務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影響遊客的體驗和整個澳門的旅遊形象。第四、社會經濟結構較為單一。博彩業一業獨大,產業結構單一,違背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雖然博彩業是澳門經濟騰飛的最大推手,是澳門的「保命」產業,但「賭城」的稱號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旅遊產業以及其他產業的發展。澳門目前的客流主要依靠中國內地、香港、臺灣。對於傳統的中國文化而言,「博彩」留給人們的往往都是負面影響,這就極大地限制了傳統大眾旅遊的發展,特別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觀光旅遊。雖然澳門以賭立命的歷史已逾百年,但是澳門經濟在整體上從未像現在這樣近乎絕對地依賴於博彩業。眾多服務業在博彩業的擠壓下開始迅速萎縮,博彩業對其他本土內生的產業難以產生有效的輻射帶動和產業關聯效應。博彩業一業獨大的趨勢加劇,將導致澳門整體經濟安全度的急速下降,也予旅遊業的發展前景蒙上一層陰影。第五、酒店業發展面臨結構性過剩、人地發展矛盾、服務品質有待改善等結構性矛盾和管理問題。遊客過宿率低一直是困擾澳門旅遊業發展的一大難題。大多數旅遊者是沖賭場而來,休閒觀光類遊客在澳門停留的時間都不長。「澳門很小,可去的地方不多,一天足矣」,這是遊客對澳門的普遍看法。加上交通的便利,留宿澳門的遊客就比較少,酒店業的發展一直面臨著非常棘手的結構性過剩問題。

根據歐美等發達國家經驗,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旅遊行業開始增長,觀光旅遊是主要需求;當人均GDP達到6000美元時,休閒旅遊開始萌芽,小部分替代觀光旅遊;當人均GDP達到9000美元時,休閒旅遊快速上升,與觀光旅遊並駕齊驅;當人均GDP超過15000美元時,將進入成熟的休閒度假遊時代。2014 年我國人均 GDP 達7485 美元,表明我國旅遊整體處在向休閒度假遊跨越的階段,廣東、江蘇、浙江等部分發達省份人均GDP超萬美元,已向成熟休閒度假遊時代過渡。隨著經濟的發展,民眾對旅遊的內在需求也在不斷提升。根據《中國民眾的經濟資訊指數報告》中對於民眾的消費和投資趨向調查顯示,排名前三名的消費熱點分別是是日常消費、教育、旅遊,占比23.9%、18.2%、16.0%,旅遊成為人們除日常開支和教育外最大的消費熱點。

本澳旅遊業存在客源單一、結構單一的劣勢,原因就是大多還停留在滿足觀光旅遊的層次,而以家庭休閒為主的大眾旅遊是本澳旅遊業的短板。

「景點旅遊」需向「全域旅遊」轉變

11560億元!來自廣東省旅遊局的統計資料顯示,預計該省2016全年完成旅遊總收入11560億元、同比增長11.5%;全年接待過夜遊客3.9億人次,同比增長13%;主要旅遊指標穩居全國第一。

廣東省旅遊局稱,2016年以來,旅遊工作以全域旅遊為突破口,各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抓緊編制相關規劃,改革創新管理體制,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特色旅遊產品體系,取得諸多成果。去年全省旅遊工作會議上提出,「十三五」時期廣東將加快推動由「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2017年,廣東將進一步推動旅遊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積極構建「產業圍繞旅遊轉、產品圍繞旅遊造、結構圍繞旅遊調、功能圍繞旅遊配、民生圍繞旅遊興」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全面建設世界休閒旅遊目的地(這也是本澳要努力達成的目標)。

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指出,全域旅遊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遊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用,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

有學者總結,全域旅遊濃縮起來就八個字:即「處處」「時時」「行行」「人人」。一是「處處」,處處皆風景,處處皆景觀,主要指營造優美的旅遊大環境。二是「時時」,就是時時有服務。時時既指春夏秋冬、四時八節都有旅遊活動,也指二十四小時全天侯提供旅遊服務。旅遊服務包括旅遊交通、旅遊住宿等。例如,旅遊設施硬體服務、旅遊智慧化軟性服務等,同時也包括旅遊投訴處理、旅遊安全、旅遊法制、旅遊綜合監管等保障性服務。三是「行行」,就是行行旅遊+或+旅遊。包涵三層含義:一是最直接的,通過旅遊+,推進旅遊與農業、工業、體育、文化、商貿、教育等等各行各業融合發展,催生形成鄉村旅遊、農業觀光遊、工業旅遊、健康休閒遊、研學旅遊等旅遊新業態、新產品,實現產業聯動拓展。二是間接的,各行各業以旅遊的視角來審視並規劃未來,以旅遊產業鏈的思維來開展經營生產,以旅遊的眼光來營造景觀。即實現三百六十行,行行旅遊化。三是最高層級的,即實現產業圍著旅遊轉、產品圍著旅遊造、結構圍著旅遊調、功能圍著旅遊配、民生圍著旅遊興,真正構建起大旅遊、大產業、大發展的格局。四是「人人」,就是人人都參與、人人都享有。這是全域旅遊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首先是人人都參與,遊客要講文明,當地居民要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參與、主動參與到全域旅遊建設中。其次要人人共用,以主客共用為原則,共建共用旅遊基礎設施,共建共用旅遊公共服務,共建共用旅遊帶來的美好生活,切實提高遊客的滿意度,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對照本澳旅遊業的短板,加快推動由「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是解決本澳旅遊問題的好辦法。首先,澳門旅遊資源較豐富和類型多樣,且融匯了中、澳、葡三種文化特色,多元化的旅遊資源賦存狀況為澳門旅遊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但是澳門在現有的這些資源上,開發利用尚不深入,旅遊產品系列較為單一。本澳要達到處處皆風景,處處皆景觀,有一定的條件,如路環等地還有很多景點可以發展,不應讓遊客基本只到大三巴一個景點就匆匆離開,這需要政府、業界、社會共同努力。澳門旅遊業要進一步挖掘資源中所蘊含的商機和市場潛力,開發出系列化的品牌旅遊產品。其次,「時時」方面,本澳春夏秋冬、四時八節的節慶活動較多,但未能形成整體的品牌。這方面針對不同的目標市場,可以推出不同特色的旅遊產品和促銷主題。第三,很多人只看到旅遊業是與博彩業相關程度最大的產業,博彩業帶來大量遊客。本澳還應該以旅遊產業鏈的思維,帶動更多行業參與旅遊發展。第四,要實現人人都參與、人人都享有。人人都參與要政府部門加強宣傳,更需要實行人人都享有的旅遊政策,才能真正推動當地居民積極參與、主動參與到全域旅遊中。

「全域旅遊」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遊人次的增長上,而是旅遊品質的提升,追求的是旅遊對人們生活品質提升的意義,追求的是旅遊在人們新財富革命中的價值。相應地,全域旅遊目的地就是一個旅遊相關要素配置完備、能夠全面滿足遊客體驗需求的綜合性旅遊目的地、開放式旅遊目的地,是一個能夠全面動員(資源)、立足全面創新(產品)、可以全面滿足(需求)的旅遊目的地。這也正是本澳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主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