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破冰」專家稱創「罕見大國關係」

【中新社北京2月27日電】1972年2月28日,在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期間,中美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開啟中美關係正常化進程。這份為中美關係「破冰」的公報,與1978年中美建交公報和1982年中美「八•一七公報」一道,奠定了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

45年後的今天,中國躍至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致力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美國迎來新任總統特朗普,其對華關係走向備受關注。日前,知名美國問題專家、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站在「破冰」45年的歷史節點,「溫故知新」中美關係。

回望1972年中美聯合公報,阮宗澤的突出印象有兩點。其一是公報聲明一個中國原則,中方堅決反對任何旨在製造「一中一台」、「兩個中國」等活動,同時強調各國人民有權維護本國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45年來,中方一直堅守這些原則,「從一而終,沒有妥協」。

其二是求同存異的創舉。阮宗澤指出,1972年公報發表之際,中美已相互隔絕20多年,中美社會制度和對外政策又有本質區別,公報應該把這些矛盾和分歧擺在什麼位置顯然是一大難題。

「最後雙方開誠佈公,大家各表一段放在裡面,這是求同存異的生動體現,也是非常具有開創性的東西,表明不能因為矛盾和分歧而把中美隔絕。」阮宗澤說。

他強調,中美並非「天然」具備求同存異的基礎,而是雙方都有合作的意願,認識到合作帶來的好處高於隔絕和對抗。正如中美尚未建交尼克松就決定訪華,「不是他喜歡中國,而是他看到可以與中國聯手應對威脅」,這些現實因素為中美合作提供了動力,「到今天仍然是管用的」。

自尼克松任內「破冰」,中美關係先後經歷美國兩黨八位總統,直至今年1月20日宣誓就職的新任總統特朗普。阮宗澤指出,美國總統權力交接乃至政黨更迭,肯定會對中美關係帶來影響。如何對這些影響進行戰略判斷,有兩條線索值得注意。

一條是不論當政總統對華好惡,在中美合作好於對抗的大勢下,「中美關係不是想發生衝突就發生衝突」,否則將產生嚴重後果;另一條是美國大選期間,競選人大部分都會對中國說三道四,但當選總統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調試和修復,還是會在任內繼續發展中美關係。

阮宗澤表示,「破冰」45年來,雖然中美關係經歷起伏,但兩國在經濟、貿易、科技、人文等一系列領域取得豐碩合作成果,「在大國關係中非常罕見」,堪稱創下紀錄,應對中美關係發展抱有更大信心。

遠眺未來,阮宗澤指出,隨著中國國力增強,中方或越來越主動地參與和塑造中美關係。他建議,未來中美關係應建立在可預見性的基礎上,儘量減少不確定性,尤其是防止意外事件發生,為此中美可強化溝通交流、管控分歧等機制,在雙方遇到問題的時候,「以讓人放心的方式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