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人事結構注定是兩岸文化交流絕緣體

去年十一月發生的台灣中華文化總會人事大權爭奪戰,蔡英文氣走劉兆玄之後,昨日終籍著召開其第七屆第一次會員大會粉墨登場,獲得大會「推舉」為會長,陳建仁、江春南為副會長,鄭麗君、柯一正、鄭弘儀等三十五人為執行委員,另有十一人為諮詢委員,並內定蔡英文的「文膽」林錦昌為秘書長。除極個別人士外,清一色為深綠人士。由此,即使是在陳水扁時代也不敢明目張膽地「全面綠化」的中華文化總會,現在在蔡英文的一手操持之下,終於正式「綠油油」了。

這不奇怪,蔡英文上台後「吃相難看」,在「英系」及「新潮流系」的高度配合之下,迅速佔領各公營事業及公立財團法人的人事陣地,呈現一派「分田分地真忙」氛圍狀態,因而連中華文化總會也不例外。但問題是,她昨日在致辭中賦予該會三大任務,其中一個是「持續推動兩岸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但這樣的一個人事格局「深綠」的公辦團體,如何進行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可能連其負責人能否登陸也不敢保證。因而等於是「向尼姑討梳」——「不能完成的任務」。

實際上,蔡英文對中華文化總會人事結構的安排,存心就是要讓其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結緣體。她自己親自擔任會長,就已經確定不但是自己不能以會長的名義登陸,而且也因她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內涵,而讓對岸「投鼠忌器」,將該會列為兩岸文化交流的「拒絕來往戶」。——試想,即使是承認「九二共識」,並因此而成功推動兩岸恢復協商的馬英九,尚且知道自己的本身職務敏感,無法以「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的名義登陸,因而就商請了雖曾出任過「行政院長」,但在此時已經沒有任何黨政軍職務的劉兆玄出任該會的會長,因而是專職會長,這樣就方便了劉兆玄登陸進行兩岸文化交流活動,並取得兩岸合作編纂《兩岸常用詞典》,及《中華語文大辭典》等系列成果。而蔡英文和第一副會長陳建仁,都是掛名兼任,甚至可能連秘書長林錦昌都是掛名的(因為「總統府」缺不了這位為蔡英文撰寫講話稿的「文膽」),因而副會長江春男就可能是駐會專職副會長。這可算是他本來已經獲派駐新加坡代表職,但因宣誓就職當晚就被警方抓包,驗出他酒駕,而被迫辭職,蔡英文為他尋找「稻粱謀」的出路,「討口飯吃」,而安排的適當職務之外,也是要利用它的政治敏感度不是那麼高的個人特質,來「試探」對岸的接受程度吧。

持平地說,江春男的意識形態,雖然以其「黨外」的出身而傾綠,也曾在二零零零年、二零零四年為陳水扁撰寫「就職演說稿」,並因此曾在陳水扁時代出任過「國安會」副秘書長,但整體而言,倒不算是深綠,在媒體上發表的評論文章,也大多較為中立持平,既諷刺國民黨,也揶揄民進黨。不過,他擅長的是對國際關係及形勢的分析,盡管這還可算是文化的範疇,但與真正的文化定位仍有距離。

按照蔡英文的意思,是自己和陳建仁因有正、副「總統」的身份,尤其是自己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無法登陸,就讓敏感度不高的江春男登陸。確實,就江春男個人而言,甚至是林錦昌個人,單純的登陸交流不成問題。實際上,蔡英文勝選後,林錦昌就曾覷準一個適當機會登陸作「學術交流」活動。但是江春男倘是意圖以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的身份登陸,而會長蔡英文卻又不承認「九二共識」,那麼,他的登陸機會就將會是「零」。

即使如此,蔡英文昨日在「當選」會長後的致辭中,還是將「持續推動兩岸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作為該會的三大任務之一,還洋洋灑灑地使用了不少篇幅,聲稱「過去幾年,文化總會在兩岸的文化交流上,確實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未來,我們也期待相關的交流工作,能夠持續進行下去。兩岸之間的互動,深刻影響兩岸人民的生活,我們彼此雖然有分歧,但也有互利合作的空間,而我始終相信,文化就是彼此認識、溝通交流最好的橋梁。我們願意抱持最大的善意,持續透過文化交流,讓兩岸增進對彼此的認識。在交流的過程中,互相學習,也更加豐富自身的文化。更重要的是,要把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成果,深化到其他領域,創造出彼此更大的共同利益。」是賦予該會「要持續提升和深植台灣的文化實力」、「持續推動兩岸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和「加強台灣文化和國際的交流」等三大任務中,花費筆墨最多者。

由此,我們也可覷見,蔡英文將江春男安排在中華文化總會的人事格局,就是在兩岸制度性聯絡及協商機制「停擺」之後,千方百計要開闢兩岸接觸的「第二管道」。實際上,盡管蔡英文在「獨派」和民進黨「神主牌」雙重壓力下,仍將繼續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但一直也有忠實奉行「不對抗,不挑釁」政策,沒有主動地拋出「台獨」言行來刺激對岸,仍是一種「不戰不和」的狀態,並希望能尋求「二軌」,包括由許信良出任「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等,來與大陸進行對話溝通。而已經由劉兆玄打下兩岸文化交流基礎的「中華文化總會」,就是又一個「二軌」捷徑,可以利用。

而王金平似乎也嗅出了某些氣息,因而在失去「立法院長」的「尊貴」身份之後,希望能「堤外損失堤內補」,撈個總會文化總會會長當當,好為蔡英文擔當「二軌」角色,與宋楚瑜出任「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領袖代表」互別苗頭。因此,他在去年十一月的「蔡劉之爭」中,全力投入蔡英文與該會前會長劉兆玄的權鬥,以圖「公私兼顧」:在「公」是為蔡英文奪權;在私,則是發洩對馬英九的不滿,並籍機獲得「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的職務,好去充任「二軌」的重要角色。而柯建銘的的積極配合,一方面是為老闆賣命,另一方面也是答謝王金平為他作「司法關說」,而且也是為了打馬。

但是,蔡英文並非是真正以王金平來作其替身,真正的替身是將會接任「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的江春男和秘書長的林錦昌,而王金平只不過是「打掩護」的角色而已。實際上,昨日推選的該會領導架構成員名單,包括執行委員會諮詢委員,竟無「王金平」之名,亦即是把本來是執行委員的王金平也一腳踢出去了。這下,王金平應當哭咒「為誰辛苦為誰忙,為他人作嫁衣裳」了。

不過,倘是逆反思考,說不好卻是王金平替蔡英文趕走劉兆玄之後,發覺事情並不如當初他想像的那麼簡單,而有可能是正如不少人所預測及批評的那樣,蔡英文之所以要發狠心趕走劉兆玄,是為了利用該會進行推動「文化台獨」的活動,並將該會的稱謂「中華文化總會」去掉其「中華」兩字,重新使用「國家」二字,甚至是乾脆改為「台灣」二字。以紀念並弘揚自己親自擬制的「特殊兩國論」,或固化民進黨現在流行正夯的「台灣是正常國家」。既然如此,就不如急流勇退,避免與「文化台獨」同流合污。倘果如此,王金平還算是孺子可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