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成中歐城市合作熱詞

【中新社莆田3月20日電】20日在莆田舉行的2017中歐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上,「一帶一路」被與會中歐各界人士認為將有力助推中歐城市合作,「中國製造2025」、「新型城鎮化」等中國政府相關政策也被多位歐方與會人士認為可為中歐城鎮化合作提供機遇。

中國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範恒山指,「一帶一路」一端連著亞太經濟圈、一端連著歐洲經濟圈,其不僅是一個合作框架和願景,更是沿線國家間、區域間、城市間合作的重要載體和平臺。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中歐城市交流將更加便捷,城市合作領域也必將更廣泛,更加深入,這也會為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發展注入持久活力。

中國企業和格魯吉亞政府共同打造,兼具「自貿區和保稅區」性質的「共同市場區」被視為「一帶一路」下中歐合作的新模式。

出席論壇的格中友好協會秘書長莫切萊斯說,隨著很多「中國合作夥伴」在格魯吉亞開發項目,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在格魯吉亞生根發芽。

來華已13年的中國歐盟商會董事會成員馬曉利認為,中歐雙方可以合作促進政企以及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致力於智能技術以及物聯網等新技術來解決城市發展中的問題;可以合作保護文化遺產和歷史遺跡,保留特色,發展特色小鎮。

談到保護歷史遺跡、文化遺產,來自意大利的馬曉利還為自己國家做起了廣告。他說,意大利在這一方面有很多成功的例子,通過對城市的古跡進行修繕,給周邊的區域帶來了新的活力、新的商機。馬曉利指,這些都是中歐可以探尋的合作模式。

歐洲可持續城鎮化協會主席施密特說,到2030年,中國的城鎮人口將達到10億,這一城鎮化的進程也是全球範圍內、在人類歷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而在這一進程中,中國中產階級人口將快速增長,消費也將快速增長,這對於歐洲產品,歐洲服務而言是一個廣闊的市場。另一方面,中國對歐洲領先技術的需求,也能幫助歐洲更多高科技進入中國市場。

範恒山坦言,中國和歐盟城鎮化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城鎮化仍將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但人口多、資源相對短缺、環境容量有限,是中國的基本國情,逐漸形成並發展的「城市病」是中國城鎮化發展面對的突出問題。歐盟已經完成城鎮化進程,但也同樣面臨節約能源資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方面的挑戰。雙方在發展階段上的差異,也讓雙方更好地優勢互補。

他表示,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暫時的「逆全球化」思潮阻擋不了開放合作的大勢。在「一帶一路」戰略和中歐城鎮化夥伴關係合作總體框架下,中國國家發改委將致力於打造務實合作新平臺,更好地促進中歐城市全方位交流與互動。

俄專家:中國將繼續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新華社符拉迪沃斯托克3月20日電: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伊萬諾夫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去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未來中國將繼續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伊萬諾夫指出,亞洲金融危機時中國就曾發揮過安全氣囊的作用,為穩定很多國家的經濟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在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中國不止一次發揮了這種作用。

他說,在西方對俄羅斯制裁的背景下,中俄兩國在很多經濟領域保持著互惠合作的關係,為俄經濟恢復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談到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伊萬諾夫說,中國經濟潛力和政府採取的務實經濟政策保證了中國經濟長時間保持中高速增長。中國政府選擇的發展路線,可以保證中國追求更加合理的經濟增長結構和經濟增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