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山旮旯裏盛開「幸福之花」

【新華社貴陽3月27日電】三月的貴州山區乍暖還寒,在海拔約1200米的遵義市綏陽縣金銀花主產區,薄薄的晨霧瀰漫在山間。頂著晨霧,一些村民們正在地裏忙碌,再過一個月,金銀花就會開滿山坡併為山裏人帶來「真金白銀」。

「我種了180畝,最多的一年賺了40萬元。」綏陽縣小關鄉村民何文強是金銀花種植大戶,記者見到他時,他剛從鄉裡參加新型職業農民技術培訓回到家裏。

作為當地致富帶頭人,何文強新建了一棟400多平方米的磚瓦房,家裏兩個孩子一個讀高中,一個上小學,他和妻子共同張羅著金銀花產業。

「建這麼大的房子,主要是為了方便遠處來幫我打工的村民居住。」何文強說,通過流轉土地大面積種植金銀花,每年都需要大量的幫手。「村民來幫我除草、施肥、採花,我包吃包住,還需支付每人每天80元到120元不等的工錢。一年中來幫我打工的村民不下700人次。」

位於黔北山區的綏陽縣,海拔、氣候、土壤適宜金銀花生長,是中國南方金銀花傳統產區之一,享有「中國金銀花之鄉」的美譽。

「但這一產業優勢過去卻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小關鄉副鄉長田茂勇介紹說,以前當地村民以種植玉米、辣椒、烤煙等傳統作物和外出務工維持生計,一些農戶生活貧困。近年來隨著市場價格回升,在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下,金銀花種植戶越來越多。目前,全鄉已有超過八成的農戶種植金銀花,戶均每年可增收1萬多元。

綏陽縣金銀花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廖祖勇介紹,金銀花既可入藥,又可製成飲品,還是生產牙膏、香皂、沐浴露、洗面奶等日用品的重要原料。目前,中國市場對幹花的需求量遠大於供給量。

地處中國長江、珠江上游的貴州省喀斯特地貌發育充分,山區分佈著大量的貧困人口,過去許多村民在山旮旯裏種植玉米、土豆等農作物,不僅收益低,而且還造成水土流失。

隨著中國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貴州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引導山區農民種植收益高的經濟作物脫貧增收,金銀花便是其中之一,而且具有較強的抗禦自然災害能力,還有利於改善生態。

綏陽縣是貴州金銀花種植面積最大的區域,並經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獲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已成為農民脫貧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廖祖勇說,目前,全縣共種植金銀花18.4萬畝,其中有近12萬畝進入豐產期,年產幹花2400噸,葉子1800噸,年產值約1.4億元。在8000多戶金銀花種植戶中,涵蓋了區域內840多戶貧困戶。

小關村貧困戶姜洪興曾在廣東打工,去年回鄉後一邊給種植大戶打工,一邊學技術,加上自家種了10多畝金銀花,一家4口去年收入3萬多元,已擺脫貧困。「金銀花葉子也能賣錢,種金銀花比種玉米強多了。」姜洪興笑著說。

「金銀花一年種、四季花、多年收,每種一畝可增加純收入約2500元,是種玉米收入的兩倍多。」廖祖勇說,2013年以來,綏陽縣已累計投入2000多萬元推動金銀花產業發展,政府部門對農戶所需的苗木、肥料進行補助,建立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組織農民免費參加技能培訓。

為解決農民種花的銷售問題,當地政府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培育了一批深加工企業。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下,公司為農戶提供種苗和技術指導,種植過程使用有機肥,確保產品綠色、無公害,並實行保底收購,農戶不用擔心產品銷不出去,價格上漲時還能隨行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