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老字號」還是「新創業」都應有品牌意識 王希富

澳門及葡語國家企業如何利用「點商標」的權利保護機制及點商標註冊講解會上周假商務促進中心舉行。點商標管理機構政策與合規總裁蔡偉平、澳門凱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愛民作專題演講。點商標管理機構政策與合規總裁蔡偉平表示,互聯網資訊時代,要更好地保障商家與消費者,網上商標保護及註冊尤其重要。澳門有眾多有價值的老字號,可惜甚少主動註冊商標,建議政府邀請業界多分享成功及失敗案例,助企業營銷及拓展更多市場。

蔡偉平表示,現時網站眾多,由於缺乏審核,功能變數名稱後綴容易被仿冒,假冒網站隨時出現。點商標特點會先對申請人商標功能變數名稱權利作認證,令人混淆的功能變數名稱不能註冊,確保是合資格申請者,避免出現假網站,繼而影響公司。另外,點商標亦便於商家推廣,只要消費者記得商家名稱就可正確瀏覽該網站。至於不同商標註冊地區體系有差別,需要政策監管及融合。日前,該機構成立國際政策委員會,由不同的國際知名律師及知識產權專家組成,可以協助機構更好運作。

全球保護商標品牌意識不斷提高,據其瞭解,澳門眾多老字號並不積極保護自己的品牌,以致有不良商家搶先在內地註冊,以及借品牌在內地推廣,售賣假冒產品。他稱,老字號對澳經濟起著重要作用,商家最好先在有業務範圍的地區註冊,其次在互聯網上進行功能變數名稱保護,把商標應用在功能變數名稱上。由於註冊商標未必短期可對企業帶來幫助及利益,故政府應多舉辦活動,邀請業界介紹成功與失敗案例,提高企業註冊商標意識,令有價值的品牌可更好獲得保護。

王愛民認為,內地消費者對本澳產品及服務的需求相對較小,本澳企業在內地做線下推廣成本高、收益小。鑒於本澳品牌在內地知名度相對較弱,中小企業單槍匹馬在內地推廣力不從心,建議由政府部門、本澳商會牽頭,結合「點商標」推廣機制,帶領本澳及澳門的葡語國家企業拓展內地市場。

平心而論,此則新聞其實是偏向商業行為的一篇報導。但無論是從「點商標」本身的運作模式和商業理念,以及報導中所提及的幾個關於商標、品牌在本澳的現狀卻是值得我們深入的思考。而實際上,作為一個商業行為的機構,在其介紹中較為偏向於澳門老字號,當然是希望能夠拿下這樣的客戶,一方面可以為「點商標」未來的發展「背書」,另一方老字號的企業已經有一定的資金實力,且其經營也在進行中,更容易接受為保障自己權益的投入行為。

不過,跳出商業機構的模式來考慮。對於品牌、商標,以及知識產權的保護,從整體經濟的利益考量,卻不是僅僅「老字號的需要」,尤其是當前本澳社會大力推動創新、創業的背景下,對初創的團隊或者公司而言,也應該協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品牌意識,以及與之相關的商標、知識產權等的認識。

品牌的構建不容忽視

品牌即產品(品類)銘牌,用於識別產品(品類)或是服務的標識、形象等。其實這一定義與其是在說品牌,倒不如說是指的「商標」。現在我們所說品牌不僅具有一般意義上的定義:「是一個名稱、名詞、符號或設計,或者是它們的組合,其目的是識別某個銷售者或某群銷售者的產品或勞務,並使之同競爭對手的產品和勞務區別開來。」(市場行銷專家菲力浦•科特勒博士)。而從企業或產品戰略開發的角度來說,品牌是通過以上這些要素及一系列市場活動而表現出來的結果所形成的一種形象認知度,感覺,品質認知,以及通過這些而表現出來的客戶忠誠度,總體來講它屬於一種無形資產。

說到品牌的是無形資產相信也是為大家所熟知。擁有好的品牌就幾乎等於擁有「搖錢樹」,透過合適的運作當然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同時也不能忽視,品牌對社會也是有更加長遠意義的。因為一個或幾個品牌的創立和發展在為擁有者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可以對社會經濟產生正面的影響,比如增加政府稅收、吸納勞動人口解決就業問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品牌的知名度還將帶動品牌產地知名度的提升,塑造產地的積極正面形象。就以澳門為例,如果當前正在大力扶持的文化創意產業能夠打造出區域內甚至是在國際上聞名的文創品牌,那麼大家在看到、提到該品牌時都會想到「MADE IN MACAU」,更會想到的也是澳門的文化,因為沒有文化的地方怎麼會創造出這樣的品牌。這就起到了對澳門文化的推廣作用,也弱化了賭城的負面形象。

當然,一個品牌的成功必然需要一大批相關的資源,包括設計、生產、推廣等各個環節。這就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而且還會帶動周邊相關的行業集聚。甚至能夠形成一個新的產業。而這對澳門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更是尤為重要。

品牌固然重要,好處也是多多。但是能夠創立和做好一個品牌還是不能想當然就能成功,而是要把握市場的內在需求和規律,並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的運用所具備的條件才可以。那麼在澳門有沒有創立和發展品牌的優勢呢?

答案是肯定的。如前面所言,香港產品和服務在內地市場具有獨特的優勢是因為,與外國品牌相比,香港品牌中西合璧,迎合內地文化,比較適合內地消費者習慣。中西合璧這一最大優勢對澳門來說似乎根本不是問題,甚至澳門中西交流的歷史比香港還要長久,文化融合也是更為特色。澳門更能夠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而且從歷史和政治因素而言,澳門要創立面向內地市場的優勢也與香港一樣是很明顯的,其一,港澳作為特區雖然回歸了,但是在不少內地同胞眼中還是比較神秘和令人嚮往的,所以對港澳產品還是很願意去嘗試的,市場開發的難度可以說是大大減少。只需產品、服務品質上下大功夫,做精做細就不愁沒有忠誠顧客,再經過他們「口口相傳」,「MADE IN MACAU」不難為大家所接受和認可。「澳門豆撈」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僅僅是因為有澳門兩字就已經是在內地不少大型城市廣受歡迎。其二,由於中央給予的政策等優惠,本澳企業在面向內地市場時也有相當大的優勢,可以作為提高競爭力的的內容。

就算退一步講,單純在澳門本土的話,可能因為澳門只有50多萬人,本身市場並不大,但是卻有每年逾3000萬的遊客,數百億的零售銷售額。在遊客消費能力普遍提高的情況下,澳門本土企業創立品牌也是有足夠的市場潛力可以挖掘的。關鍵是看,有沒有心去發現市場,有沒有能力去把握機遇。

既然說到優勢,當然也不能不提不足。提到品牌,相信沒有人敢說澳門沒有品牌。而且客觀而言,澳門眾多的老字號和知名特色產品並不在少數,但是卻很少能沖出澳門,甚至在澳門全面鋪開發展的也不多。諸如豬扒包、葡式蛋撻等澳門知名美食,雖然外界都有聽聞大名,但是在澳門之外卻鮮少見到真正原汁原味的產品,即使是在澳門也要到特定的地方才能「有幸」品嘗到。反而是一些假借「澳門」之名的大有人在。曾有品牌運營業界人士認為,這與澳門人的思維有關,因為澳門長久以來只是一座小城,而且受到葡國風氣的影響,大家都追求一種安逸的生活,比較容易滿足。無論是整個的社會風氣還是許多人的意識上都對做大做強品牌,在更大範圍內推廣和競爭存在認識不足。

除此之外,因為不少的澳門成名品牌都是掌握在一些中小微企當中,可能家庭式的經營能夠應付少數的需求,但對更大的市場空缺卻難有能力去佔領。而且要做好一個品牌,在核心產品之外,還應當不斷有新的內容去豐富,但在創新能力上不足卻又是這些中小微企面臨最大的問題之一。

另外,也不得不說現在實際的經濟社會環境下。中小微企要繼續生存下去都存在困難,不僅要承受日益增長的成本壓力,更要面對人力資源的巨大缺口。做好現在的已經很難,就別說再去開拓和做大品牌了。而創立品牌更是幾乎無從談起。

要在澳門創立和發展品牌既有優勢,也有不足。但是所幸的是,現在已經有不少的有識之士開始關注品牌的作用。並想方設法在這一方面作出努力。而受到實際環境的制約,筆者認為,要真正有所成就不僅需要企業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給予扶持。企業方面要自我努力提升內在能力,正確認識品牌的作用和建立品牌所需要的長期性。既要在產品和服務品質上不斷提高,也要不斷加大投入,進行創新和開發。更要學會綜合運用各種行銷手段,通過開展系列行銷活動,使產品符合市場需要,達到一定的知名度和較高的市場佔有率。

而對政府而言,則應該在系統性的研究之上,有合理的規劃,除了在資金等方面對品牌企業進行扶持外,還應在對外進行城市宣傳推介的過程中,更好的融入對澳門品牌的推廣,協助澳門品牌走出澳門。

品牌的保護更是刻不容緩

在前面,我們已經說到過對品牌而言,往往是與商標分不開的。對本澳而言,要做好品牌的開發與保護,已經存在多年的「老字號」當然不容忽視,這個容易理解。但筆者在此也特別提醒,在鼓勵和扶持青年創新、創業的過程中,我們是否也對這些初創團隊和專案的品牌,或者商標,以及知識產權給予過足夠的關注?

曾有創業團隊對筆者表示,創業艱辛,先要活著,才能圖謀以後。除了擴大銷售,佔領市場,以及不斷融資外其他事情暫時不做考慮。言語間透露出的意思相信大家也能理解。但是作為一個真正具備創業思維和能力的創業者而言,則是略有欠缺。馬雲曾說過「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此話雖有調侃意味,也是一個善意的提醒,一是創業不考慮成功是不可以的,大有「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意思;二是雖然不能過早沉浸在創業成功之後的種種幻想,卻也不能不把眼光和思維放長遠一些。沒有對成功後的適當規劃,比人會對當前的決策造成不利影響。

舉兩個例子。提起微信,沒有人不佩服張小龍的,大概也沒有人懷疑微信是屬於騰訊公司的。但是,微信商標所有權屬問題還真是騰訊公司無法言說之痛點。

2011年1月21日微信1.0測試版發佈,三天後,2011年1月24日,騰訊正式向商標局提交了「微信」圖文商標註冊申請。可是,在此之前2個月,創博亞太科技(山東)有限公司於2010年11月12日向工商總局商標局提交了三件「微信」文字商標註冊申請,分別涉及商標分類中的9類、38類和42類(這幾類都是與電腦、通訊、軟體等行業相關的,其中第38類更是互聯網企業必爭之類)。自此,騰訊公司和創博亞太科技(山東)有限公司開始了微信商標權屬的曠日持久的爭奪戰,截至目前,官司還沒有最後結案,價值高達幾百億的微信商標所有權是否屬於騰訊公司,難說。

同樣的例子,號稱擁有1.5億用戶的「滴滴打車」在產品上線3個月才想起來申請商標註冊,結果是截至目前已有兩家公司因「嘀嘀」商標起訴滴滴打車侵權,其中,有一家索賠金額更是高達8000萬元。

令騰訊公司雪上加霜的是,創博亞太科技(山東)有限公司起訴騰訊微信產品涉嫌侵犯其項名為「提供與位置資訊相關聯的線上黃頁電話簿的系統和方法」的專利,該專利主要是提供與位置資訊相關聯的線上黃頁電話簿的系統和方法,具體包括在移動通信網絡上向移動電話用戶提供與用戶的移動電話終端所在物理位置相關聯的線上黃頁電話簿服務,用戶通過與位置資訊相關聯的線上黃頁電話簿就能夠在其移動電話終端上顯示其所在位置附近的、其要求類別的所有電子名片供其流覽與選擇,用戶通過其移動電話終端選擇出電子名片,選擇通信方式並確認後,移動電話終端以所述通信方式與選擇出的對象建立通信聯繫等。微信軟體特別是其包括的「附近的人」、「微信公眾帳號」功能,已經完整地覆蓋了該項專利的全部技術特徵。

騰訊公司在知識產權方面的短板,亟待引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下的創客們的重視。

對於大眾創業來說,不論是自主創業,還是加入創業團隊,最為重要的就是如何做好包括商標在內的各類品牌和創意保護。微信和滴滴打車都是採用「先有產品,再做保護」的常規策略,這種策略並沒有錯,但是,碰到特殊情況就麻煩大了。當年的IPAD商標糾紛也是如此,一個10萬英鎊的商標轉讓合同,最後變成了16億美金的商標侵權糾紛,個中滋味,當事人自知。

上述微信和滴滴的例子,可能說服力還是不夠強。有人會說,只要成功了就能有資本去解決和平息事件。甚至不失為以爭議來免費進一步打響知名度的行銷措施。那麼,我們再來看兩個對比的例子。

VCD和U盤(USB存儲),大家都熟知的產品。當年的萬燕VCD和今天的朗科U盤,兩個公司的創始人背景、創業靈感的來源,以及創業經歷都十分相似,但兩個都是「開拓了國內空白領域」的公司的結果卻迥然不同。

1992年,在美國舉辦的國際廣播電視技術展覽會上,美國C-CUBE公司展出的一項不起眼的MPEG(圖像解壓縮)技術引起了薑萬勐的興趣,他立刻想到,用這一技術可以把圖像和聲音同時存儲在一張小光碟上。此後,薑萬勐先後出資57萬美元,於1993年9月,將MPEG技術成功地應用到音像視聽產品上,研製出一種物美價廉的視聽產品——VCD,並且迅速將產品面向市場銷售。隨後,國內VCD生產商群雄四起,愛多、先科、步步高等廠商後來者居上,萬燕眼睜睜看著自己開拓的領域被群雄分割蠶食而無力自保,技術的保守固封等來DVD的最後一擊,萬燕黯然退場,銷聲匿跡。

1999年,鄧國順在新加坡參加技術博覽會,獲得靈感,要摒棄傳統的軟碟軟驅,以更加小巧、穩定、容量大的移動記憶體取而代之。回國後,以15萬元的資產註冊成立了深圳朗科科技有限公司,在世界上率先成功研製出了新一代移動記憶體——閃存盤(取名「優盤」,「優盤」現為朗科公司商標),並向中國和美國、日本等國家申請了相關專利。2002年,朗科創下了2.5億元的銷售奇跡。與此同時,市場上出現了許多同類產品,僅國內市場的同類競爭品牌就多達200餘個,加之國外巨頭San Disk、金士頓、PNY、索尼等幾乎所有做過電腦存儲業務的企業都加入了閃存市場的爭奪戰中。朗科前景一度不容樂觀,在這種情況下,朗科針對華旗發動侵犯專利權的訴訟,並在此後對美國多家公司發動侵犯專利權訴訟,在朗科一系列的訴訟進攻下華旗敗訴,SanDisk、金士頓、PNY、索尼等國際巨頭都展開了和朗科的合作,而臺灣宏基則退出了移動儲存領域。此後幾年,朗科申請並獲得多項移動存儲方面的基礎專利,鞏固了朗科公司在全球閃存應用領域「開山鼻祖」的地位,並成為中國第一個靠收取專利費獲利的公司。

朗科與萬燕,一個是優盤之父(1999年),一個是世界第一臺VCD的製造者(1992年),前者已經在創業板風光上市,後者在製造了世界第一臺VCD之後不久就被後來者排擠到了無路可走、被人遺忘的邊緣;前者開拓了中國企業向國際巨頭收取專利費的先河,後者在黯然退場之後被尊崇為「革命先烈」,引起一個叫「萬燕悖論」的理論討論。他們的故事都無法繞開一個東西:專利,即知識產權。當然,一個企業的成功和失敗都是多因素的結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專利策略的失敗是萬燕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

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考慮,是先申請專利等方式作出事關品牌的保護,還是先讓產品佔領市場?這確實是個問題。但在萬眾創新的今天,似乎也不應該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