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層力挺,夾縫中創作,16億票房目標 爭議中,「小鮮肉」扛起《建軍大業》

時間已經到了7月22日淩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還沒有睡,他還想著《建軍大業》的事。這部電影即將在一周後上映,但網上對電影的爭議甚至批評之聲早已出現。

這多少讓他想起了四年前的一段往事。2013年,當時還在擔任中影董事長的韓三平找到他,提出在《建國大業》《建黨偉業》之後,再拍一部《建軍大業》。這樣三部電影就形成一個特殊的三部曲。

其實,《建國大業》拍攝期間,他們就籌畫了這個三部曲:《建國大業》之後,是《建黨大業》、《建軍大業》。只是後來,建黨的「大業」變成了「偉業」,《建軍大業》差一點被另一部命題電影取代。

「你真拍我跟你急」,張宏森在22日淩晨發佈的朋友圈長文中回憶道,這是句玩笑話,但當時自己確實對前兩部電影遇到的困難和壓力仍難忘懷。

沒過幾天,張宏森覺得還是得拍這第三部。他讓韓三平把博納影業總裁于冬拉上,再加上前兩部的導演黃建新,一起籌畫為2017年建軍90周年獻禮的電影。

韓三平、于冬、黃建新商議後,決定仍然按照前兩部的套路來操作,只是這一次,他們走得更遠。與之相伴的,壓力也要更大。

「票房是他的理想」

前兩部電影,都是韓三平和黃建新執導的。對於這樣一部主旋律電影,這兩個人的組合無疑更穩妥。但到了第三部,於冬提出,要找一個商業片導演,「拍一個不一樣的南昌起義」。

於冬找到了香港商業片大導劉偉強。57歲的劉偉強是攝影出身,以拍香港黑幫電影「古惑仔」系列奠定他在香港影壇的地位,另一個為人們熟知的系列電影是《無間道》。他拍過黑幫片、警匪片、愛情片、懸疑片、武俠片,票房大都很好,有媒體曾評價他:「票房是他的理想。」

出道三十多年,他唯獨沒拍過主旋律電影。聽到於冬要請自己拍《建軍大業》,劉偉強一開始是拒絕的。

「劉偉強都沒想到我去找他。他說為什麼讓我拍?我不懂這段歷史啊。」於冬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憶道。他也早有準備,當場給劉偉強講了一段歷史:「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上海最大黑幫「青幫」幫主杜月笙幫助蔣介石殺害工人糾察隊隊長、殺害共產黨。「我說這段歷史你拍是最合適的,因為四一二反革命這段戲就是黑幫故事。講完之後他說我能拍。」

據張宏森回憶,劉偉強也和他聊過這部電影。「偉強說,怎麼拍?我說,超越前兩部,跳出碎片化拼接,get到一個牛光閃閃的敍述。」張宏森在朋友圈的長文中,也回憶了這部電影的拍攝過程。他記得當時劉偉強提出,得先找到既符合史實,又好看的槍炮,否則電影就沒辦法拍。而這些槍炮,可能得去境外找,張宏森拍板,讓他放心去找,「我們負責通關運入內地」。

這一次,他們顯然想把自《建國大業》以來,主旋律電影商業化的操作思路,做到極致。

對張宏森而言,這也是他一直支持的。早在2006年,因為《英雄》《無極》《夜宴》等大片遭到口碑滑鐵盧,很多人開始批評電影過分追求商業化,張宏森就曾力挺這種模式,「中國不可能沒有大片,不能孤立於世界電影潮流之外」。

如今在電影市場上地位穩固的中影,當初正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候。「這個看似航空母艦的電影國企,如果不計入相對獨立的電影頻道收入,有可能還沒有盈利。」北京電影學院教授趙甯宇後來分析道,當時的中影一直在生死線上掙扎。雖然《無極》、《赤壁》等電影帶來了一定現金流,但包袱仍然很重。

這時,中影接下了《建國大業》這部主旋律電影任務。據趙寧宇回憶,同一時期同類型的電影《鐵人》《天安門》都遭遇了巨額虧損,當時人們對《建國大業》的判斷是,「老一套、政策戲、概念化。賠上3000萬,完成一項政治任務」。

然而中影並沒有實力賠3000萬。一邊是必須完成的任務,一邊又要避免高額虧損。韓三平和黃建新,走上了商業化的道路。

力挺小鮮肉

聽到劇組邀請自己出演《建軍大業》裏的葉劍英時,20歲的小愛「嚇尿了」。出演《萬萬沒想到》而出名的他,之前的戲路大都是喜劇,聽說能演這麼重要的角色,頓感壓力山大。

他的另外兩位演員朋友,白客和劉循子墨,也收到邀請,分別出演電影裏的瞿秋白和蔡和森。他們對這兩位中共早期黨員,印象都很模糊。接到戲份後,回家問自己父母或者上網查資料,才瞭解那段歷史。

《建軍大業》起用了一批像小愛這樣的「小鮮肉」。飾演毛澤東的劉燁39歲,已經算是「長者」了。扮演周恩來的朱亞文33歲,飾演林彪的馬天宇31歲,老共產黨人何長工的扮演者是李易峰,30歲。還有兩個月才20歲的關曉彤,成了電影裏的鄧穎超。27歲的鹿晗則接下了一個聯絡員的角色。同劉燁一樣,38歲的霍建華也成為劇組裏的「老前輩」,他扮演毛澤東的敵人蔣介石。而蔣介石的妻子宋美齡,則由26歲的張天愛出演。

「除了吳亦凡,大家所有能想到的當紅年輕演員都出演了這部影片」,現任中影董事長喇培康說——而且他們的片酬都非常低。

這也讓這部戲的拍攝變得非常特殊。「我們既然找了那麼多的著名演員,最忙的年輕演員,他們協調出來的時間是鎖死的」,黃建新說,很多演員同時也在其他劇組拍戲,一旦在約定的時間沒有進場拍攝,就沒有檔期了。從一開始,劇組就做了個一百多天的拍攝計畫,「所有的計畫沒改變過一次」。

據知情人士介紹,之所以沒有邀請吳亦凡,一方面是他的檔期問題,另一個原因是他的加拿大國籍。

《建國大業》上映前,就吃過國籍問題的虧。當時網上有一個著名的帖子,稱有26個拿著外國國籍的影星,參加了電影拍攝。「意思大概是,本人都加入了外國國籍,還有什麼顏面參加拍攝『建國大業』?」趙寧宇回憶道,帖子裏的名單很多都不真實,甚至名單裏大部分人和電影並無關係,但這無疑帶來很大負面影響。

這個試圖在主旋律和商業大片之間取得微妙平衡的系列電影,從一開始就飽受爭議。知名影星跑龍套,到這部《建軍大業》仍然是線民吐槽的焦點。

據趙寧宇回憶,這種模式最早是陳凱歌提出來的,目的還是要解決沒人看、票房低的憂慮。在《建國大業》籌備階段的一次會議上,陳凱歌說,如果想讓電影有人看,「只有全明星陣容一條路」。接著,姜文說,「咱媽過生日,做兒子的是不是應該準備一份大禮?」隨後,張國立提出自己不計較報酬也要出演。

這場會議定下了這個系列的主要操作套路。不過,一開始,很多明星並不買賬,聽到出演這樣一部主旋律影片,很多人都婉拒了。好在當時陳凱歌、馮小剛、陳可辛等導演很支持,帶著《梅蘭芳》《集結號》《投名狀》的劇組加入電影拍攝,最終才撐起了「數星星」的操作模式。

為了將就明星們的檔期,《建國大業》劇組每天迎來送往,還為此專門安排了一個製片負責在首都機場接送明星。因為這位製片幾乎天天在機場大廳出沒,甚至引發了警方的懷疑,以為他圖謀不軌。

「這麼多大腕明星片酬打五折也得4億多元,」黃建新此前曾在媒體採訪時粗略估計:「這個片子整個成本是3000多萬,這在中國電影的投資上,算中等偏下。拍一部電影,人是最大的開支。像劉德華、李連傑的片酬你怎麼算?」

這種操作使得電影未播先熱,成為當年一個主要話題。後來很多演員開始主動要求參演,有些演員實在安排不開,兩位導演只好讓他們去「參加」政治協商會議。

「《建國大業》已經拍完了,周星馳急急忙忙給韓三平打電話,」黃建新回憶道,周星馳在電話裏說,「『我為什麼不能在《建國大業》裏客串一下啊?聽說現在要是不上這個片子,就說明自己不是一線演員了啊?』」

據統計,《建國大業》裏,共有187位明星出演。《建黨偉業》中數量稍減,但也有108人。對比起來,《建軍大業》的60位明星,還不到第一部的三分之一。但它勝在明星年齡低,都是當紅「小鮮肉」。

批評聲也圍繞著這些年輕明星而起。人們擔心這些年輕偶像對歷史缺乏瞭解,無法呈現出革命時代的感覺。對此,張宏森則在朋友圈長文中,力挺「小鮮肉」,稱他們是正在努力接班的年輕演員,中國電影要為年輕人上位留出空間。

「他們,或他們經紀人的種種不懂事都是暫時的、可校正的」,張宏森寫道,為了回應公眾疑慮,劇組特意在影片裏標注上了他們所飾演角色當年的年齡,「粟裕19歲,周恩來29歲,聶榮臻27歲,葉挺30歲,毛澤東年齡偏大,也才33歲……」

據介紹,這些主演的平均年齡為31歲。于冬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他們背後都有幾千萬的粉絲,這部電影背後有很廣泛的年輕觀眾到達率。」

夾縫中的創作

2009年5月19日,《建國大業》「西苑閱兵」的段落拍攝完成後,主創團隊到位於北三環的遠望樓賓館聚餐。因為緊鄰北京電影學院,這裏成為很多電影人開會、小聚的地點。

當時這部電影已經成了社會上的一個熱門話題,「西苑閱兵」的拍攝更是通過央視進行了全國直播。韓三平、黃建新等人興致很高,有人提出,不如在《建國大業》之後,再拍兩部,名字就用《建黨大業》、《建軍大業》。

這三部電影,趙寧宇都有參與。前兩部,分別以演員身份飾演劉亞樓、梁漱溟。第三部,除了扮演惲代英外,趙寧宇還擔任了編劇。據他回憶,三部曲的計畫,後來遭遇一個小插曲。「建黨」之後,《毛澤東傳》的項目被提了出來。當時有關方面計畫在2012年開機拍攝,這很可能是要趕上次年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紀念。不過後來,因為很多原因,電影沒能投拍,《建軍大業》才回歸三部曲的序列。

《建國大業》之後第二年,中影就開始籌拍「建黨」這部片子。由於此前的成功,無數企業蜂擁而至,希望能夠投資。「拎著『錢箱子』來談合作的一路沖向小西天稍顯破舊的中影小樓。有的連回報也不要了,能掛上一個『聯合攝製』之類的名分,『錢箱子』直接往桌上擱。」趙寧宇由是感慨道,「資本市場是最勢利的。」

投資三千多萬元卻在國內收穫4.2億元票房,《建國大業》的巨大成功讓當時組建才一年多的中影行銷公司聲名鵲起。結果《建黨偉業》投資規模是《建國大業》的近三倍。

這一次,黃建新把郭俊立拉來做編劇。郭俊立也很少寫主旋律的劇本,之前他創作的《十月圍城》《讓子彈飛》都在商業上大獲成功。

不過,參與進來後,郭俊立才發現,雖然中影一直想把電影往商業方向上靠,卻又不得不兼顧主管部門在內容上的意見,「因此(這種電影)就處於一個夾縫,我們的創作空間很小」。

據中影集團副總經理、《建國大業》總策劃史東明回憶,「建國」的劇本故事原本集中在第一屆政協開會本身。韓三平接手後,希望能把故事開端從1948年回溯到1945年重慶談判,共產黨提出要召開政協,要團結一切民主黨派建立聯合政府。

在韓三平看來,如果不寫一個被國民黨破壞了的舊政協, 就不能寫出新政協的意義和它的艱辛。劇本的結構討論一直僵持不下,各方都很堅持自己的意見。最終,時任電影局副局長張宏森到現場聽取意見,拍板確定了從1945年開始講故事。

據黃建新回憶,籌備《建國大業》經歷了多次審查。「電影局、廣電總局、審查小組,重大歷史題材領導小組,北京市政協,全國政協這些部門都需要提供意見。」

郭俊立對此也能理解,畢竟商業電影的另一面是,這個系列仍然是一個重大題材作品。「電影局、中宣部、黨史研究單位都有意見提出來。」郭俊立說,這個過程主要是韓三平和黃建新去做,他們從不同部門拿到意見後,再回饋給編劇。

即便是按照最終意見完成劇本,到影片製作後期,來自各方的意見仍然很多。據趙寧宇在《當代中國電影導演研究》一書中記載,第二部原本計畫叫《建黨大業》,「片名被上級領導改了一個『偉』字」。郭俊立則透露,《建黨偉業》最終送審時,成片120分鐘的電影,改了140處——從初剪完成到成片,平均每40秒就要改一個地方。

《建國大業》完成後也是如此,對電影中一些重要人物的塑造,劇組一直憂心忡忡。趙寧宇在前述著作中寫道,「最終,國家最高領導人審看此片後,給予了高度評價。這個評價令影片順利通過審查。即使『不反,亡黨;反,要亡國』這種敏感對白,終於也留在了影片中。」

然後沒想到,當電影的拷貝製作完成後,影片中一位重要歷史人物的後人,觀片後又對一個情節提出了異議。劇組不得不再次進行修改。片方重新印製了1450個拷貝中的第N本——好在電影放映拷貝是分本的,但耗費了數百萬資金。

作家董哲參與了三部電影的編劇工作,在他看來,審查部門的領導,也在發生變化。「這是相互權衡和討論的過程,並不是說所有的人提出的意見你都要按這些意見來進行修改。」董哲說,「因為提供意見的人會非常多」,劇組也會對意見進行權衡。有一些黨史專家提出的修改意見,劇組仍然保留下來,「電影成片拿出來,審看的時候,領導和專家們會說這是屬於你們的藝術表達範疇,我們不在史料本身上去剖析,你這個是藝術創作。」

《建軍大業》還在剪輯階段時,張宏森去工作室看影片進展。看完剪輯後的內容,他提出了修改意見。「再剪吧,消滅一切陳詞濫調和拖泥帶水,包括那些多餘的『政治正確』,」張宏森說,「一個不夠精緻、不尊(重)藝術的政治正確,對於電影來說才是最最不正確的,要給『主旋律』電影正名。」

政策護航?

2016年8月1日,籌備已久的《建軍大業》終於在北京開機。除了劇組外,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巡視員周建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藝術處處長陸亮等官員出席了開機儀式。這也提醒著外界,《建軍大業》同之前兩部一樣,並非單純的商業電影。

據《江西日報》報導,這部電影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列為紀念建軍90周年的重點影片,而作為南昌起義的發生地,江西省也對電影給予了大力支持。

「自2014年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電影《建軍大業》的拍攝工作,省領導命題並修改劇本,帶隊到中央辦公廳、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請示彙報。」開機儀式數日後,《江西日報》寫道,「省領導還多次就電影《建軍大業》的拍攝相關事宜,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解放軍總政治部、電影出品方、承制方進行溝通和協調,促成電影《建軍大業》的順利開機。」

這部電影共拍攝117天。2016年11月25日下午,電影殺青。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童剛,江西省委常委趙力平,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李國奇等出席關機發佈會。

無疑,即便是主旋律電影,也很少能受到如此規格的支援。但這種政策上的支持,對電影來說,也是一把雙刃劍。「不少人會認為,之前兩部的票房收入高,都是源自政策保駕護航,全是紅頭文件保障的。」趙寧宇接受本刊採訪時,否認了這種說法。

據他回憶,2011年,《建黨偉業》上映期間,有媒體曝出,《變形金剛3》《哈利•波特7》等好萊塢大片紛紛推遲內地上映日期,此舉是為了保證《建黨偉業》的長線放映。新影聯副總高軍當時更語出驚人:「在《建黨偉業》拿下一定的票房,比如8個億以前,《變形金剛3》之類的進口片都不能上。」

這席話在網友中引發高度討論,「極大地煽動了普通觀眾的抵觸情緒」,趙寧宇認為,《建黨偉業》的票房最終止步於4億,就是受這些傳聞的影響。

一位元電影公司的投資人向記者透露,前兩部出現包場的情況,很可能與央企、國企、大型民企的各級黨委、支部的組織生活有關,「作為建黨九十周年的獻禮片,選擇去看《建黨偉業》幾乎是理所當然。」但他認為,《建軍大業》這方面影響力相對較少,「包場和集體觀影的人數肯定不如以前。」

對於紅色電影投資的熱情並沒在《建軍大業》中再次出現爆發式增長。「影片最後會有兩屏的贊助合作商列表。」不過,據趙寧宇透露,大部分都是在電影製作後期談下來的。

「希望16億」

坐在化妝間裏,化妝師在演員張涵予的臉上開始大動干戈:把他的顴骨墊高,又把腮幫子往回收。鏡子裏,杜月笙的形象浮現出來。隨後,穿著白色長袍的他要上場了。

劉偉強果然按照自己熟悉的感覺開始拍這部電影。「這裏面最主要的就是男人戲,男人跟男人的戲。」劉偉強說,「他們可能會覺得我會對drama(戲劇性)的東西抓得不一樣,但其實這就是生活,我要表現1927年他們的生活,這一部分,我會用新的角度去拍。」

1927年南昌起義後,葉劍英仍留在國民黨內部,通過秘密管道,向共產黨傳遞消息。「汪精衛知道有一個人在向共產黨洩露消息」,但他不知道是誰。葉的飾演者小愛接受本刊採訪時說,導演給他講這場戲時說,這就像《無間道》一樣。

在一場會議上,汪精衛決定要把臥底找出來,他說了一番話,想要試探與會者的態度。這時候,劉偉強喊「卡」了。「導演說不對,不能這樣,汪精衛你就喝你的酒、玩你的杯子,不說話就行了」,小愛回憶道,劉偉強說,這樣氛圍一下子就不一樣了。

除了文戲外,劉偉強找來的槍炮也派上了用場,他想要的大場面隨處可見。劉偉強介紹,最終整部戲的戰爭戲份占全片近40%。117天的拍攝時間,南昌起義和三河壩戰役的重頭戰爭戲就拍攝60餘天,占到整個拍攝期的一半時間。

為了能讓「小鮮肉」更好地理解那段歷史,劇組還給他們補課。請黨史專家講當年的歷史背景,又把他們拉到八一廠去軍訓。扮演蔡和森的劉循子墨,和周恩來的扮演者朱亞文、扮演葉挺的歐豪一起,訓練持槍、騎馬、站軍姿等。

劉偉強的劇組團隊花了半年時間在八一廠裏重造當年南昌起義時的城市風貌,並用11個機位還原戰鬥場面。而在拍攝三河壩戰役時,一個鏡頭裏就埋下200個炸點,「一次炸到爽」。劇組還設法助長爆破後的火焰,讓它幾乎與10余米的三層樓等高。

為了拍南昌起義這場戲,劉偉強看了之前以此為主題的六七部電影。他發現,這些電影裏,對國民黨軍隊的塑造非常弱,「(共產黨)很簡單就勝利了」,黃建新回憶道,劉偉強認為這個不符合常理,他建議加強反派的角色力量。開會討論後,他們決定在國民黨方面加一個團長,他面對共產黨軍隊的進攻,操作重機槍,誓死不投降。「把他炸死以後,賀龍還過去給他敬了個禮。」

黃建新也同意這種做法。在之前的電影裏,他就曾提到,以前的主旋律作品,習慣醜化對方,但這樣「並不顯得你偉大,只有在強大的對手面前,才可能有心靈、理想、信仰到人格的較量,這些因素放在一起,能看出勝敗的深意」。

劉偉強把電影拍攝的最後一場戲特意安排在了南昌的大旅社。那也是歷史上周恩來等人密謀南昌起義的地點。「那是國家一級文物,也是第一次為攝製組打開(大門)」,黃建新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說,這部電影的拍攝,就在那裏結束了。

據報導,加上當紅小鮮肉,整部電影片方累計動員25000人次參與拍攝,不僅遠超前兩部作品,更創下近十年來華語片新紀錄。

「中國大地上,從1840年到1979年,從來沒有間斷過的重大事件就是戰爭。」韓三平說,他們就是想通過劉偉強的視角,來呈現出戰爭中的「英雄情懷、英雄形象,喚起現代年輕人的英雄崇拜」。他說自己對最終的效果充滿信心,而如果要在這個信心上加一個票房數字的話,「希望16億」。

(趙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