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天災更可怕的還有人心險惡 ——「天鴿」風災善後不僅是物質的重建 子悠

上周三,本澳昨慘遭颱風「天鴿」蹂躪,引發嚴重風暴潮,全澳各區多處水浸,整個澳門滿目瘡痍。由於珠海供電網絡受損影響對澳供電,導致本澳大範圍停電,連鎖反應下,電訊、供水服務大受影響,重創民生。當日統計至傍晚六時,「天鴿」導致六死一百五十三人傷。其後,傷亡數字上升至十人死亡,逾二百人受傷。

作為數十年來影響本澳最大的一次災害。這次颱風的正面吹襲,也讓澳門素來自以為傲的「蓮花寶地」之名蕩然無存。澳門這座小城仿佛汪洋中的一葉小舟,彷徨而無助。強勁風勢下,全澳各區多處有大樹被連根拔起,道路被封。不少高廈玻璃窗爆裂,其中黑沙環區有大廈更幾乎全幢住戶都爆玻璃。有大廈、政府建築物屋頂被揭,在狂風中亂舞。石排灣更有地盤天秤被吹斷,橫亙路中。「天鴿」並帶來嚴重風暴潮,雖然當局前晚已發出紅色風暴潮預警,但上午十一時許,風暴潮開始殺到,如洪水般湧入本澳各區,部分水深更逾米,令本澳各區出現嚴重水浸,其中以下環、內港、沙梨頭、筷子基、提督馬路一帶最為嚴重。大量海水迅速湧至,不少駕駛者走避不及,被逼棄車,眼看愛車沒頂,一臉無奈。停泊路旁車輛更是無一倖免,多個公共、私人停車場更被水淹浸。

其實,今次收到颱風影響的並非只有澳門,相鄰的珠海是「天鴿」的登陸地,廣東多個地市、以及廣西、雲南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比澳門還要嚴重。但從死傷數字來看,澳門卻是居於首位。而毫無爭議,澳門又一貫自詡為國際性都市,多數澳門人,甚至特區政府都自認為是在區域內最發達和先進的城市。但為何,發達程度卻與抵禦災害的能力不相匹配?

客觀來講,這其中應該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社會的危機意識,本澳向來以「蓮花寶地」自居,過往也確實是仿佛有神靈保佑,「非典」未在澳門爆發,其後的多個嚴重傳染疾病在們也沒有大面積出現,就連多年來颱風等自然災害也是往往跟澳門「擦肩而過」,如此下來,其實不可否認的是,整個社會已經對災害的發生不再抱有深刻的警惕意識。其二,這種鬆懈的感覺在民防體系上也有體現,雖然有存在的危機處理預案,也每年都不斷組織民防演練,但經過僅此災害的檢驗,預案的「級數」明顯不足,導致實施起來根本不能很好的應對已經發生的災害。其三,就是體現在部分政府部門以及官員身上。首當其衝的就是氣象局及其局長。「天鴿」昨清晨悄然逼近,本澳清晨仍維持三號波,令不少居民疏於防範。至早上七時半,氣象局通報會於上午九時發出八號風球,但不少居民已外出準備返工。到最後竟然是懸掛回歸以來的首個十號風球,其中的差距和變化之大,讓多數市民都是感到震驚。氣象局長馮瑞權形容「天鴿」是「特別的風」,臨近登陸時突然轉向及大為增強,平均風速及陣風都「破紀錄」。氣象局於上午十時四十五分改掛九號風球後,隨即於上午十一時半懸掛十號風球。

雖然,颱風「天鴿」有其自身的特殊,或許真的難以預測,但作為最前線的預報部門,氣象局卻連提醒都未能做到。也難怪社會上有大量的指責聲音,就連局長馮瑞權也已經請辭,並被行政長官立刻批准。而且是無論行政長官還是主管的司級領導也都沒有否認進行追責的可能。

不過,反過來講,災害的發生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當然更包括特區政府及其主要官員。也值得肯定的是,雖然存在不少暴露出來的問題。但特區政府也已近盡力做出了相應的應對。救災風災當日,行政長官崔世安到民防行動中心聽取匯報,瞭解颱風「天鴿」對本澳的影響,以及各部門、單位的應對和善後工作,隨後到氹仔市中心一帶視察災情。並透過行政長官辦公室向全澳市民發表講話重申,特區政府承諾會盡全力做好這次救災工作,並會因應這次事件總結經驗,檢視現行的機制,包括氣象訊息發佈,完善日後防災救災的部署工作。

為協助中小企業度過困境,盡快恢復正常營運,特區政府將透過工商業發展基金,設立受「天鴿」風災影響的中小企業特別援助計劃,向受影響商戶提供免息的援助貸款,上限六十萬澳門元,還款期為八年。曾受惠工商業發展基金援助計劃的中小企業及商戶,如在今次風災中受到影響,亦可提出申請。

次日又進一步公佈提供系列支援措施。澳門基金會代主席區榮智表示,基金會將採取兩項緊急措施,為颱風受災居民提供援助,整體預算約十三點五億澳門元。措施之一是募集水源,已緊急從外地籌集一批食用水,並陸續送到各基層社團的服務點和大廈點,為有需要居民發放。將組織後續水源直至供水恢復正常。措施之二是發放撫恤金、慰問金、援助金、補貼等。包括向每名遇難者的家屬致送卅萬元慰問金;二是向在颱風襲澳當日和翌日因風災受傷且曾在仁伯爵綜合醫院、鏡湖醫院或科大醫院初次就診的澳門居民發放上限三萬元的醫療慰問金,居民可於八月卅一日前向基金會登記;三是向門窗飛脫或破碎、或受海水倒灌影響的合資格住戶發放上限三萬元的援助金,有關人士可於九月三十日前向基金會登記;四是聯絡自來水公司和電力公司,向受停水停電影響的住戶發放每戶二千元補貼,基金會將聯繫自來水公司及澳電落實有關安排。

儘管,上述措施仍舊遭到某些「為反對而反對」人士的指責和攻擊,甚至是聲稱政府「只會派錢」,還片面的自以為是的代表市民放話「要是能避免災難,我們寧願貼錢給政府」等等,這些指責固然是在某些受到影響的市民聽來會有認同。但卻是在當前救災和恢復重建階段,毫無正面作用,甚至還有反效果(或者就是這些反對派所希望的效果)。市民受災,本就無助和悲憤,特區政府除了從整體出發,推出援助措施似乎也沒有其他更好的做法(倘反對派認為有,大可不必敝帚自珍)。至於什麼「寧願貼錢給政府」的說法,更可能是反對派們自己的臆想和自我矛盾,須知這些人士過往可是一直不斷鼓吹政府應該更多的向居民「施惠」的,現在這種「貼錢」的說法,無非是在宣洩和放大受災市民的不滿,進而可能製造出更尖銳的對立,甚至會讓政府和全社會的有序救災重建工作都受到阻礙。這樣,很難說不會給市民帶來二次傷害。

相信,無論是特區政府還是整個澳門社會,沒有誰會希望災害的發生。但總歸是已經發生,當務之急是救災和重建。而且對災害的發生,特區政府也並未推卸責任(除了氣象局所提出的技術難題外),而是集中力量開展善後工作。尤其是保安範疇的警員、消防員等,更是冒著生命危險在全力救助市民,維護社會秩序。而這也是在特區政府領導下進行的。當然,反對人士對此不會說出來,而是將警員的作為視為「個人」行為。再者說,在災害發生後,本澳的各大社團、機構,甚至是企業都在積極參與到救災善後工作中,期間雖然也有人針對特定的問題,對政府部門以及專營公司在協調和處理上提出批評,但卻都是為了解決居民所面對的現實困難,以首先讓市民恢復到正常生活為當前的最高目標。但遺憾的是,筆者至今沒有看到有任何一個貫以「自由、民主」為口號,時刻以市民利益代表形象出現的「反對派」人士從為市民解決當前的「停水」、「停電」等生活困難出發來提出如何解決,甚至可能都沒有實際落區到受到災害最嚴重的市民當中,去聽取他們的聲音。當然,更別提跟廣大市民和志願者一道實際動手,參與到澳門災後的清理當中去。

即使是這樣,也就算了。畢竟「反對派們」也有自己的「大事」要做,比如繼續不斷吹毛求疵的批評正與廣大澳門市民一道恢復家園的特區政府及其工作人員,以及繼續「發掘」災害預警及善後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這還可以算作是對澳門的另類貢獻!)但某些人士在發表自己的批評意見時,「別有用心」的一些論調就格外值得我們警惕。

比如,在救災過程中,駐澳部隊官兵的參與本來是更好邪乎澳門恢復重建的好事,也讓澳門居民感受到來自祖國的關懷,以及「軍民魚水情深」的表現。但在某些人的說法裏完全變了味:今次「天鴿」揭露特區政府的應對完全無能,當中颱風過後迄今仍未清理到處堆積的垃圾,週五竟然要出動解放軍幫手「進行災後清理工作」–這是首次出動解放軍,雖表面上依法定程式是先由特首向中央政府提出請求,然則以政府新聞稿講「及時得到批准」的情況推斷,中央也眼見崔政府無能如斯,恐促動已燃的民憤愈大而影響社會穩定尤其九月立法會選舉,故要出手幫特區政府一把。只是,今次出動解放軍是否有完全的必要性?坊間議論是有正與反的兩面意見,而反方意見是批評「都因為一個廢物政府」,導致要出動解放軍,但擔心「開了這個頭」後,未來會否更容易/什麼事都出動解放軍呢?–不必諱言,這個擔心正是基於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問題。

這段文字開始還是一如既往的批評特區政府「無能」,並以中央的名義來加以佐證。但卻有著不可回避的矛盾。其一,既然認為是特區政府「無能」,那麼請動「有能力」的來幫忙不是正常的嗎?連這個都要反對,是不是在說澳門就應該自己的災害自己受?澳門市民還要在垃圾堆裏自己掙扎?其二,退一萬步來講,即使是澳門市民能夠自己處理,多一個強有力的幫手又有何不可?說到底,這些人還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如果說,上面這種情況還算是「為批評而批評」之作,符合反對派們一貫的作風。那麼,後面的內容就是「誅心」之語了。雖然他們也是借「坊間意見」來表述,但難保不是其「一家之言」,無限的上綱上線,來攻擊「一國兩制」和挑撥澳門與中央的關係。首先,駐澳部隊出動協助澳門救災本就是「合理」。過往,內地受災,澳門社會鼎力支持。現在澳門受災,內地給予支持,本就是「一家親」的體現。

其次,駐澳部隊也是在「合法」的情形下,參與到澳門的救災當中。《澳門駐軍法》第三條就規定,「澳門駐軍不干預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地方事務。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必要時,可以向中央人民政府請求門駐軍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

《澳門駐軍法》第十四條又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向中央人民政府請求澳門駐軍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並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後,澳門駐軍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命令派出部隊執行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的任務,任務完成後即返回駐地。

澳門駐軍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時,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的安排下,由澳門駐軍最高指揮官或者其授權的軍官實施指揮。

澳門駐軍人員在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時,行使與其執行任務相適應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律規定的相關執法人員的權力。」

反對派人士的言論完全是忽視上述法律的規定。單純以臆想來進行惡意的猜測。雖然可能也是考慮到「一國兩制」下「澳人治澳」的一個關鍵點,亦即不願意看到中央「干預」澳門,但卻忽視了「一國」之下的互幫互助,尤其是中央政府對澳門的支持。片面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去解讀與猜測。完全置他們經常關注的「民生」、「民主」等內容於腦後,也置澳門市民的利益於不顧。其本質上就是不願意看到澳門與內地、與中央關係的進步和融洽。更別提他們所不斷提倡的「法治」了。

從實際的情況來看,澳門駐軍參與到救災當中來,不僅是給予澳門救災工作的實際幫助,也是給予澳門市民巨大的精神鼓舞。特區政府依法向中央提出請求解放軍駐澳部隊協助救援,並及時得到中央批准。約千名駐澳部隊官兵從氹仔軍營出發,走進重災區十月初五街,與居民及各方人員攜手清理街道垃圾和障礙物。軍人不怕疲勞,連續作戰,清理迅速,令在場居民大為感動。面對污水橫流惡臭環境,駐澳部隊官兵行動幹練,毫無退縮,子弟兵訓練有素,沉重物件更獨自扛起,只顧埋頭苦幹。女官兵巾幗不讓鬚眉,與在場義工聯手搬運重物,或清掃餘泥碎片。駐軍的行動為受影響商戶鼓勁加油,聯手清理混亂的堆積物,為下一步清運工作做好準備。支援救災工作的駐軍官兵輕裝上陣,未帶備口罩,在場義工團體自發送上口罩、樽裝水以至盒飯,不少官兵婉拒,有義工則親自為官兵戴上口罩,展現軍民魚水深情。有居民更上前為駐軍加油打氣,感謝支持,叮嚀子弟兵小心,救災需顧及安全。行動中不少自發義工團體、社團組織紛紛加入。

這些正面的影響「反對派們」視而不見。反而是擔心以後,「會否更容易/什麼事都出動解放軍呢?」不僅是其對自己所崇尚的「法治」的褻瀆,更是對澳門市民對祖國感情的傷害。

而就在駐澳部隊與澳門市民攜手重建家園的時刻。在互聯網上卻有更為不和諧的聲音出現,更加揭露出不僅有「別有用心」的人存在,甚至還有惡毒的險惡之人編造謠言傳播。其中就有人以有戰士在救災中因酷熱不適需要救治的事例,不顧戰士們的辛苦和付出,反而嘲諷解放軍戰士體質不好,甚至表達出「如何上的戰場」的懷疑,當真是連一般社會人的正常良知都不存。更有甚者竟然編造出「解放軍搶劫店鋪,甚至將市民拖往地下停車場毆打致死」這種已經低劣到侮辱普通人的智商的謠言。對這些看不慣「兩地一家親,軍民魚水情」溫馨畫面的敗類不僅要嚴厲譴責,還必須要追究其法律責任。

可以說,雖然風災已經過去,但善後重建還在繼續。而整個災害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其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不單單是物質環境的重建就足夠的。澳門不僅要吸取教訓,在預警和應對方面不斷改進。更應該對社會輿情有更好的引導,不要讓澳門在經歷「天災」之後,還要面對「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