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澳門立法會選舉的反思與建議(上) 莊真真

伴隨著立法會委任議員名單的正式公佈,澳門第五屆立法會議員全部產生,33位元來自不同界別的澳門特區永久性居民組成新一屆立法會?,成為特區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當人們從熙熙攘攘的立法會選舉中冷靜下來,考慮民主政治如何進一步發展時,不能不對現實的民主選舉情況進行一番理性的思考和評析,從而為未來民主政治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澳門特區立法會選舉的歷史統計資料(見表1)顯示,2001年選民總數約為16萬人,2005年上升到22萬人,至2009增加到約25萬人,而2013年選民人數更上升至27萬人。與此同時,已投票選民從2001年的約8.3萬人上升至2009年的約14.9萬人,投票率亦從52.34%升至59.91%。由於2013年新增了3萬名新登記選民,加之過往投票率有不斷上升之勢,因此,選前不少人認為這一屆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將繼續呈上升趨勢。然而,澳門特區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公佈的核算資料顯示,第五屆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為55.02%,低於過往兩屆,其中,空白票所占比例亦一改過往三屆的下降趨勢,達到1083張,占總票數的0.71%,超過歷屆。

表1澳門特區立法會選舉選民投票情況演變(2001~2013年)

項目

年份

選民總數(人)

已投票選民(人)

比例(%)

無投票選民(人)

比例(%)

空白票(張)

比例(%)

2001

159813

83644

52.34

76169

47.66

550

0.66

2005

220653

128830

58.39

91823

41.61

660

0.51

2009

248708

149006

59.91

99702

40.09

711

0.48

2013

276034

151881

55.02

124153

44.98

1083

0.71

注:資料系根據澳門特區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核算資料整理。

資料來源:澳門特區立法會選舉網:http://www.eal.gov.mo/zh_tw/result_D.html,2013年10月9日。

眾所周知,選舉的投票率關係到選舉結果的合理性和代表性。選舉投票率越高,其所選出來的議員的認受性就越高,由其組成的立法會的代表性和權力的正當性亦越高,反之亦然。55%的投票率並不算低,因為有部分選民長期在澳門以外的地區學習工作生活(如香港、內地),不會專程回來投票,但投票率一反過往,不升反降,且空白票增多,這些現象的出現還是需要進一步總結與反思。

(一)投票率下降分析

投票率下降,一方面,可能與選舉投票日設在週末有關。由於現在樓價較高,澳門人北上置業增多部分選民可能認為專程回澳門投票費時費力,在衡量付出的時間成本與回報後,而決定不回來投票;部分選民則可能是對政治較為冷感,沒有政治參與意識及公民責任意識,週末寧可在家休息,不願專程出門排隊投票,等等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響了投票率。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源於選民對上屆立法會議員的表現不是十分滿意,對立法會監督功能的失望,而今屆新加入的競選組別亦未能代表他們的利益,因此未能獲得他們的認同與支持。鑒於他們在選舉中實際上具有的權力也只能是在幾個候選組別之間作出選擇,即使他們對這些候選組別、候選人、競選政綱一個也都不滿意,但是在特定的程式下,偏就是這些候選組別中的候選人當選。因此,部分選民不願意行使這種權利,選擇不去投票,導致投票率下降。

不過,從正面思考,投票率低表明部分選民不熱衷參與選舉活動,這可能與近幾年澳門經濟持續向好有關。經濟持續向好,居民就業率達到歷史高位,居民能安居樂業,整個社會便會趨於保守,居民企圖通過選舉投票改變現狀的迫切度降低,亦可能是導致投票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二)空白票增多分析

空白廢票增多,一方面,可能是由於選民不滿意候選組別名單,認為沒有一個組別可以代表他們的利益,他們的聲音,但又需要盡公民責任,進行投票,因此就選擇投空白票,己作默示抗議。另一方面,則可能與選民「被動」參與投票有關。選舉日,部分競選團體出動專車接送選民到投票站投票,部分選民礙於面子或外在壓力,接受接送,但由於選舉採用秘密投票的方式進行,只有選民才真正知道自己的選擇結果。在這種被動參與下,選民便可能作出投空白票的消極應對行為。事實上,選舉應該是一種自覺、自願的政治行為,是公民以主人翁的身份所進行的一種自覺的積極性政治參與,是「我要投票」,而不是「要我投票」,那些所謂的「非自願的」、「支持性的」、或「被動的」政治參與均將可能適得其反。

(三)對選舉權的反思

《澳門基本法》第26條明確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選舉權作為公民一項基本權利的觀念深入人心,然而,選舉權是否僅是一種公民權利呢?如果說選舉權是公民自己享有的權利,那麼如密爾所說,人們就沒有理由責怪他們將放棄投票,或利用手中的選票來換取利益或博得他的利益所系的人的歡心。人的本性決定了人在秘密形式下,容易按照個人的利益和意見行事,而不對社會公共利益負責。由此可見,是否按照個人對公共利益的最好的和出自良心的意見投票,嚴格上來講是一個公民責任的問題。

「公民」一詞,根據《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解釋是指:「在民主政治中按照法律或者制度享有政治權利並承擔政治義務的個人」。公民除了可依法享有政治權利,亦同時需要承擔相應的政治義務。這一點上,中西方都是一樣的。即使是素來重視民主和自由的西方國家,他們在闡述公民概念時亦十分強調公民責任。美國公民教育中心發表的《公民與政府的國家標準》就用明確的篇幅描述「公民責任」,包括:個人(對家庭、朋友、社會、國家)的責任、禮貌(尤其對意見不同的人)、尊重別人的權利、誠實、尊重法律、開放的思維(願意考慮別人的觀點)、批判的思維(包括對人對己的立場的批判)、公民思維(關心社會、國家的福祉)、愛國心,等等這些反映了西方國家在強調個人自由的同時,亦強調公民責任、參與、服務等公民價值觀。

由上觀之,選舉雖然從法權上講,是一種權利,但從政治道義上講,權利的行使不能不同時承擔社會道義與公民責任。在任何政治選舉中,選民不能因為一些選舉期間的小恩小惠,或為其他個人利益考慮而左右投票決定,選民有絕對的道義上責任考慮公眾的利益,按照候選人操守、政見、能力、過往政績等做為考量因素通過自己的理性分析判斷而作出有利於公共利益的選擇,選出賢能。

二、對選舉結果的總結與反思

2012年澳門特區政府因應社會發展及人口的增加,推動澳門政治發展,最終,以「+2+2」的方式獲得通過:即增加2個直接選舉議席,2個間接選舉議席。分析第四、五屆立法會直選議員構成,若將立法會直選議員分為三個類別:傳統派、泛民主派和鄉商派,那麼以工聯、街總、婦聯等傳統社團為主組成的同心協進會及群力促進會為代表的傳統派,兩屆立法會直選議席都為3席;以新澳門學社和新希望為代表的泛民主派,兩屆立法會直選議席都為4席。而以澳門民聯協進會、澳門發展新連盟、澳粵同盟、改革創新聯盟為代表的鄉商派在立法會直接選舉中所占的席位則由上屆的5席,増加到今屆的7席,其中,澳門民聯協進會由上屆的2席増加到3席、澳粵同盟則由1席增加到2席。這意味著,澳門民聯協進會及澳粵同盟均各多獲一名席位,新增加的兩名直選議員議席均由鄉商派奪得。(見下表2)

根據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公佈的總核算最終結果(見表3、表4),今屆選舉共有20個候選名單參與競選,由於增加了兩個席位,當選門欄有所下降,上屆陳美儀憑藉7857票獲得最後一個席位入選,今屆新希望第二候選人梁榮仔憑藉6559.5票成功入局。讓大家頗為意外的是,同心協進會今屆流失9000多張選票,其第二候選人林倫偉獲得5980票未能入局;此外,上屆全勤議員林偉智亦因學社總體票數減少及分拆三組票源分散等原因僅獲得5493.5票而失掉議席。而澳門民聯協進會則成為今屆直選最大贏家,陳明金成為今屆票王,共獲得26390張選票,該組一舉攬括3個席位,打破澳門立法會直接選舉改良漢狄計票法單一組別難以獲得2個以上席位的瓶頸,成功將兩名新人帶入局,更成就了澳門史上最年輕議員。同曾為票王的同心協進會及新澳門學社會為何今屆選舉會雙雙失利,各失一席;又是甚麼成就了澳門民聯協進會在這次選舉中取得突出成績,等等問題值得做進一步思考。

表2 第四屆、第五屆立法會直選議員構成分佈比較

傳統派

泛民主派

鄉商派

第四屆

3席

4席

5席

同心協進會

關翠杏

李從正

民主昌澳門

吳國昌

陳偉智

澳門民聯協進會

陳明金

吳在權

群力促進會

何潤生

民主新澳門

區錦新

澳門發展新連盟

梁安琪

新希望

高天賜

改革創新聯盟

陳美儀

澳粵同盟

麥瑞權

第五屆

3席

4席

7席

同心協進會

關翠杏

民主昌澳門

吳國昌

澳門民聯協進會

陳明金

施加倫

宋碧琪

群力促進會

何潤生

黃潔貞

民主新澳門

區錦新

澳門發展新連盟

梁安琪

新希望

高天賜

梁榮仔

改革創新聯盟

陳美儀

澳粵同盟

麥瑞權

鄭安庭

表3直接選舉各候選名單所得議席數目(按照改良漢狄計票法計算)

候選名單

得票(張)

除一

除二

除四

所得席數

第一組—澳發新連盟

13089

13089

6544.5

3272.25

1

第二組—自由

3227

3227

1613.5

806.75

第三組—民主起動

923

923

461.5

230.75

第四組—公民權益

848

848

424.0

212.00

第五組—民主新

8827

8827

4413.5

2206.75

1

第六組—同心

11960

11960

5980.0

2990.00

1

第七組—公民

5225

5225

2612.5

130625

第八組—澳粵同盟

16251

16251

8125.5

4062.75

2

第九組—新希望

13119

13119

6559.5

3279.75

2

第十組—澳門夢

1006

1006

503.0

251.5

第十一組—親民

2306

2306

1153.0

576.50

第十二組—革新盟

8756

8756

4378.0

2189.00

1

第十三組—民聯

26390

26390

13195.0

6597.50

3

第十四組—群力

15815

15815

7907.5

3953.75

2

第十五組—工人運動

227

227

113.5

56.75

第十六組—基層監督

368

368

184.0

92.00

第十七組—社民陣

179

179

89.5

44.75

第十八組—超越行動

1642

1642

821.0

410.50

第十九組—民主昌

10987

10987

5493.5

2746.75

1

第二十組—關愛澳門

5323

5323

2661.5

1330.75

表4直接選舉候選人得票排序(前20位)

排序

當選候選人

得票(張)

候選名單

候選次序

1

陳明金

26390.0

第十三組-民聯

1

2

麥瑞權

16251.0

第八組-澳粵同盟

1

3

何潤生

15815.0

第十四組-群力

1

4

施家倫

13195.0

第十三組-民聯

2

5

高天賜

13119.0

第九組-新希望

1

6

梁安琪

13089.0

第一組-澳發新連盟

1

7

關翠杏

11960.0

第六組-同心

1

8

吳國昌

10987.0

第十九組-民主昌

1

9

區錦新

8827.0

第五組-民主新

1

10

陳美儀

8756.0

第十二組-革新盟

1

11

鄭安庭

8125.5

第八組-漢粵同盟

2

12

黃潔貞

7907.5

第十四組-群力

2

13

宋碧琪

6597.5

第十三組-民聯

3

14

梁榮仔

6559.5

第九組-新希望

2

15

黃升雄

6544.5

第一組-澳發新連盟

2

16

林倫偉

5980

第六組-同心

2

17

林偉智

5493.5

第十九組-民主昌

2

18

關偉霖

5323

第二十組-關愛澳門

1

19

林玉鳳

5225

第七組-公民

1

20

蘇嘉豪

4413.5

第五組-民主新

2

表5以工聯為主要構成的競選組別得票及排名情況

年份(年)

總得票數(張)

組別

組別得票排名

當選人

2001

12990

同心協進會

2

關翠杏、梁玉華

2005

16596

同心協進會

3

關翠杏、梁玉華

2009

21098

同心協進會

1

關翠杏、李從正

2013

11960

同心協進會

6

關翠杏

表6以新澳門學社為主要構成的競選組別得票及排名情況

年份(年)

總得票數(張)

分組得票數(張)

組別

組別得票排名

當選人

2001

16961

16961

民主新澳門

1

吳國昌、區錦新

2005

23489

23489

民主新澳門

1

吳國昌、區錦新

2009

27448

16424

民主昌澳門

3

吳國昌、陳偉智

11024

民主新澳門

7

區錦新

2013

23041

8827

民主新澳門

8

區錦新

3327

自由新澳門

12

表7以民眾建澳聯盟為主要構成的競選組別得票及排名情況

年份(年)

總得票數(張)

組別

組別得票排名

當選人

2001

未參選

2005

20701

澳門民聯協進會

2

陳明金、吳在權

2009

17014

澳門民聯協進會

2

陳明金、吳在權

2013

26390

澳門民聯協進會

1

陳明金、施家倫、宋碧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