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事業包容更需要「忠誠反對派」

第六屆立法會選舉,今日進入「冷靜期」。讓廣大選民可以冷靜下來,思考比較各參選組別各出奇謀令人眼花撩亂的政綱,從而選擇最符合自己思想意願及利益訴求的組別,投下自己「神聖的一票」。

其實,澳門的社會政治環境比較特殊,愛國傳統價值觀已經深入人心,因而某些參選組別的政綱即使是寫得再好,都將難敵社會現實環境,因而這次立法會選舉,基本盤仍然沒有多大的變化,仍然是爭取連任的現任議員佔有優勢,只餘下不再參選的議員所遺留下來的兩個議席,供新人爭奪。但其中的一個議席,將會由同一社團內原間選議員轉為參與直選的候選人所掌握,因而實際可以搶奪的,也只是一個「空缺」議席而已。另一個「空缺」,也極有可能由同一團隊(已策略性分為兩組)的新人奪回。充其量,是那個前次僅以區區幾票之差就可獲得兩個議席的參選組別,因其第一候選人在對家人的醜聞進行危機處理時方式錯誤,可能會丟失一席,而將會「貢獻」一個「空缺」,但也可能會被上次與之進行「最後一名計票爭論」的參選組別,因為採取「強強組合」策略所承受。不過,由於選情千變萬化,因而仍然如同許多人所分析的那樣,將會出席第十三、十四席之爭。

因此,這次立法會選舉,仍然可能會維持以往的「超穩定結構」。不過,按照唯物辯證法的原理,世間事物是在不斷地變化著的,即使是未能發生「質變」,也將會出現「量變」。實際上,三大「板塊」都出現了小小的「裂變」。其中,傳統愛國社團「出走」了幾位年輕人,另行以中產形象組隊參選。可能是為了標榜自己是「不保守」的建制派,也可能是為了避免傷害自己「娘家」的選情,因而以中產、專業青年的形象出現,並主打中產、專業「白領」利益。這就與其「娘家」以爭取「藍領」利益為主作出區隔。其實,其「娘家」社團在澳門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拜訪並作出幾點希望後,已經注意到「團結大多數勞動者」的問題,在這次立法會選舉前的內部初選中,就邀請了「白領勞動者」團體的代表參與。但遺憾的是,出線者仍然是該團體本身的人員。因此,「離家出走」的參選組別,仍然會有較大的迴旋空間,在不會傷害其「娘家」的以「藍領」為主的選民基本盤的同時,爭取到以往其「娘家」吃不到的「白領勞動者」尤其是中產、專業群體的新票源。

既然如此,其所主打的,就是中產及專業人士的利益。在電視辯論等競選節目中,確實是有所表現,讓人有「與娘家人不同」的感覺。但遺憾的是,熱情有餘,功夫不足,出發點良好,效果相悖。可能是不熟悉歷史,也可能是人云亦云,某些議題未能說到點子上,甚至是脫題離義。這已有某網媒作出詳盡而中肯的分析,不贅。現在所要述評的,是其人過去在電視談話節目中的兩項失誤。其一是窮追猛打「金蓮花廣場」是「利益輸送」,聲言要進行追查,其二是批評特區政府對「融和門」的破敗不聞不問,任由其繼續損壞。然而,真實的情況卻是,「金蓮花廣場」不但不是「利益輸送」,而且反而是土地的獲批給者何鴻燊,響應中央政府的號召,無償借給由國務院牽頭的「澳門回歸大典籌備委員會」,還捐助了七百萬元的建築費用。但是,在中央政府已經將「金蓮花廣場」移交給特區政府,並要求特區政府處理「還地」事宜之後,特區政府一直沒有處理,而該地的「臨時批給期」即將屆滿,與不管是「歸責」還是「不歸責」的逾期土地都成為「閒置土地」。如果說這是「利益輸送」,受傷害的首先是中央政府,其次是聲譽無辜受損的何鴻燊。

至於「融和門」,這涉及到對維護《澳門基本法》的鬥爭。《澳門基本法》草案公佈後,葡方對其中「被葡萄牙逐步佔領」一句有意見,澳督韋奇立召見澳門新華社副社長宗光耀,提出抗議」。經宗光耀解釋後,韋奇立息怒,但心裡仍然「不舒服」。為此,澳葡政府決定推動「十年計劃」,每年建成一座「體現葡中友好」的雕塑建築物,以反制基本法「被葡萄牙逐步佔領」之語。其中第一座就是「融和門」,而且還是搶在一九九三年三月三十一日全國人大通過《澳門基本法》之後三個月,舉行落成儀式。在儀式上,由一群演員扮演葡國商人運來商品,受到明朝官民以歌舞歡迎的情景,以掩飾及反駁「葡萄牙逐步佔領澳門」的論述。一些中方官員應邀出席了儀式,但翌日《市民日報》社長龔文刊文強烈批評,這些中方官員政治敏感度不足,被人「賣了豬仔」,為葡人的不友好行為「背書」,從此之後,餘下的「友好雕塑」落成時,中方官員一律拒絕出席儀式。就此而言,回歸後特區政府不修葺「融和門」,任由其「自生自滅」,是政治行為。

博彩板塊也有「出走」,但卻是僱員。所謂「開放自由陣營」板塊的「出走」現象最為明顯,已經呈現「碎片化」。但其實並非是「出走」,而是「乞丐趕廟公」,「鵲巢鳩占」者反而滔滔不絕地炫耀其「二十五年」的「政績」,其實其人的年齡,與「二十五年」差不多。而其人一反創業者「忠誠反對派」的形象,作風越來越激進,部份人更傾向支持「港獨」,並參與台灣的「太陽花學運」及香港的「佔中」行動,有意將台灣和香港的激進做法引入澳門。

其實,無論是澳門居民,還是中央政府,都不排斥「忠誠反對派」。「忠誠反對派」一詞最早出現在英國或其他英聯邦地區國會的在野黨,他們被稱為「女皇陛下的忠誠反對派」。意思是這些政黨雖然在政綱、政策、定位上與執政黨不一樣,甚至以打擊執政黨為己任,但同樣擁護皇室及英國的憲法制度,忠誠於女皇和國家。就以澳門的「忠誠反對派」而言,他們一是遵守基本法和國家憲法、恪守「一國兩制」原則、不會挑戰現行的國家制度;二是以澳門利益以至國家的主權和利益為重,不會因為政治利益而罔顧澳門利益。因此,這是「一國兩制」事業所需,可以展現政治開明和信仰言論。「一言堂」反而不利「一國兩制」的形象。

因此,坊間就有中央會透過「忠誠反對派」的問政言論中,了解特區政府的施政是否會有偏差,並希望能透過其監督得到矯正的傳說。畢竟,屬於澳門特區高度自治的事務,中央不能干預。但特區政府的施政行為,也不是完全正確。除了是需要建制派予以監督之外,「民主派」中的溫和人士派扮演「忠誠反對派」的角色,就能補強建制派因受其本身限制的不足。因此,對於「反對派」來說,「忠誠反對派」是他們唯一生路。與中央對抗的「激進派」根本沒有前途,這是澳門的政治現實,誰也改變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