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紀念余登發刻意回避其統一主張

九月十三日,是余登發逝世二十八周年;而今年也是是繼承其衣砵的媳婦余陳月瑛逝世三周年。由此,八卦寮文教基金會繼續按照往年傳統,在高雄橋頭區雅歌文創園區舉辦「余登發、余陳月瑛紀念音樂會」,表達對兩位已故高雄老縣長的懷念。蔡英文率領一眾民進黨高層人士前往出席,並作了致辭。她表示,一九七九年余登發老縣長被威權政府誣陷(吳泰安案),遭到判刑入獄,當時有許多黨外人士和民眾拉著「堅決反對政治迫害」布條走上橋頭老街。蔡英文強調,「橋頭事件」是戰爭後第一次的民主抗爭,這場事件將所有當外人士團結起來,是台灣運動上重要一頁,也展現台灣人追求民主的精神,值得一講再講,「我們台灣的民主是台灣人民自己爭取來的!」

蔡英文在「橋頭事件」的發生地——原高雄縣橋頭鄉,紀念曾先後當選並出任高雄縣長的余登發、余陳月瑛公媳,並在致辭中彰揚了余登發的「民主精神」,也提到「橋頭事件」的口號之一「堅決反對政治迫害」,但卻就偏偏迴避了觸發「橋頭事件」的原因——由於余登發追求兩岸統一,被當時的國民黨當局以「知匪不報」、「為匪宣傳」的「罪名」逮捕,並被求處重刑有期徒刑八年,從而引發社會的不滿與黨外人士的反彈,於一九七九年一月二十二日在余登發的家鄉橋頭鄉進行遊行抗議活動,要求釋放余登發父子。這是台灣當局在臺灣地區實施「戒嚴」三十年以來第一次的政治示威活動,並與當年底發生在高雄市的「美麗島事件」交織一起,隱然成為政黨的雛形,為六年後民進黨的成立奠定了政治和組織基礎。而民進黨在剛成立時,是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獨派」與「統派」匯集一起的。但在李登輝接納民進黨和「野百合學運」提出的部分訴求,決定「修憲」,開放民主選舉,廢除《刑法》一百條的「外患內亂罪」後,民進黨「反獨裁,爭民主,爭人權」的主訴求失去焦點,「獨立建國」訴求就由次要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通過了「台獨黨綱」,民進黨內的一些「統派」人士紛紛脫黨離去,民進黨才「轉型」成為台獨政黨。

實際上,余登發不但是台灣地區第一位非國民黨籍的縣市長,也不但是台灣地區反對運動的始祖,而且更是著名的「統派」人士。他是台灣「中國統一聯盟」的名譽主席,在「國族認同」一直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並曾在「戒嚴」時主張兩岸和平統一,遭當時的國民黨以「通匪」名義逮捕過。余登發也曾在民進黨的場合上喊出「中國統一」的口號,被支持「台獨」的民進黨人丟食物攻擊。他跟現在的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主張和「國族認同」上南轅北轍。

一九七八年,作為高雄縣「黑派」始祖的余登發公開呼籲,「我們都是中國人,中國應該統一」。當年十二月十五日,中美兩國政府同時宣佈,兩國將於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建交,美國將於同日與台灣「斷交」,引發台灣人心浮動,一些學生到美國大使館門前示威抗議。蔣經國於十二月十六日宣佈「戒嚴」,軍、警、憲處於全面戒備狀態,並停止一切「立委選舉活動。這一突然舉措,使得已經全力投入「立委」競選活動的「黨外」人士受到沉重的打擊。面對這一局勢,「黨外」人士在是否應繼續向國民黨政府開展鬥爭,採取何種方式鬥爭等問題上產生了矛盾,出現了康寧祥、黃信介兩個派別,使得本來就不太團結的「黨外」陣營的裂痕更為擴大,抗爭運動處於癱瘓狀態。沒有參加這兩個派別活動的其他「黨外」人士非常焦急,希望能有人促使兩派團結起來。而在當時,擁有如此能量的只有曾任高雄縣長,在「黨外」人士中德高望重的餘登發,及曾任台東縣長、時任「立委」的黃順興(後來返回大陸定居並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二人。兩人在「黨外」活動積極分子、著名作家王拓(後來曾任民進黨秘書長)的撮合之下,商討促進「黨外」運動兩大派別團結等事。在一次「促進團結」的集會上,與會者要求國民黨政府恢復「立委」選舉,餘登發受到全體「黨外」人士的推選,發表了演說,其主要內容如下:

「前不久,美國政府與台灣斷交,與中共建立外交關係,說明國民黨政權在國際上不得人心,外交陷入了困境。同時,我們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中共在國際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中美建交,使台灣這塊小天地的局勢變得複雜起來。國民黨何去何從,人們拭目以待。我認為,台灣今後只有與大陸統一才有出路,才有光明的前途。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兩岸同胞血濃於水,海峽兩岸應該盡快結束分裂的局面,早日實現祖國的統一。

「同胞們,國民黨獨裁政權藉口非常時期,違背民意,突然宣佈停止一切選舉活動,我們堅決反對,強烈要求國民黨當局立即宣佈恢復選舉,取消戒嚴和特務統治,讓廣大民眾得到充分的自由。諸位同胞,我們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才走到一起來的。為取得今後鬥爭的勝利,我們非國民黨同仁當前最迫切的是要放棄前嫌,緊密團結,形成一個大強大的,攻不破的戰鬥集體,共同對付專制、獨裁的國民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翻身,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由於余登發的這個演講反對國民黨,主張國家統一,因而被混入人群的國民黨特務拍了照片並錄了音,發回「警總」。警總司令汪敬熙決定設計陷害余登發,於一九七九年一月二十一日以「涉嫌叛亂」、「知諜不報」、「為匪宣傳」的「罪名」,拘捕餘登發父子。翌日,一群「黨外」人士在位於原高雄縣橋頭鄉的余登發家聚集,商量營救余登發的事宜,並與在場監視的特務、軍警發生肢體衝突。被激怒的「黨外」人士他們衝出余登發家,在橋頭鄉進行遊行抗議,其中陳菊舉著「強烈抗議政治迫害,立即釋放餘氏父子」的大幅標語走在最前頭,黃順興、許信良、黃信介、張俊宏、林義雄、張春男、王拓等知名「黨外」人士緊隨其後。遊行隊伍下午轉到鳳山,發傳單、貼標語,然後彙集到高雄火車站前的廣場。這是國民黨當局撤台之後,「黨外」人士首次舉行對政治遊行示威活動,吸引了各地的「黨外」政治青年,匯成一股有組織力的洪流,隱然有了政黨的雛形。

三月九日,台灣「警總軍事法庭」正式開庭審判余登發案。余登發在法庭上否認橫加於他的「罪行」,並指出:「周恩來、鄧小平對世界和平有很大助益,統一中國後,允許台灣維持現行制度,非必要不以武力犯台,中共有和談誠意,應結束彼此對抗局面。」當檢察官拿出所謂大陸的「列寧式軍裝」、「委任狀」等作為「證據」時,當即被辯護律師姚嘉文一一辯駁是偽造的。但「軍事法庭」仍然以「涉嫌叛亂」,「知諜不報」和「為匪宣傳」的「罪名」,判處余登發有期徒刑八年,剝奪公權五年。一九八零年餘登發獲准保外就醫後,繼續投入鬥爭。

因此,蔡英文昨日的講話,是閹割了余登發的鬥爭歷史,對他的言論斷章截義,絕口不提他對促進兩岸統一的政治主張。因此,蔡英文沒有做到實事求是,而是不尊重歷史,甚至是閩割歷史。蔡英文如果是真心紀念余登發,就不但要紀念他在爭取民主方面的功績,更應該紀念他追求國家統一的高貴情操並將之發揚光大。即使是受到民進黨內政治態勢的桎梏,至少也應該按照她在「五二零講話」中提出的「維持現狀」,「中華民國憲制體制」,並將之作為新「決議文」,以「後法優於前法」的原理,凍結「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和《正常國家決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