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香港反英抗暴的前前後後

1967年「文革」狂飆波及到了香港。這年5月,香港民眾效仿大陸紅衛兵做法,手持《毛主席語錄》,局舉毛主席畫像,發起了一場持續達5個多月之久的「反英抗暴運動」,成為香港近代以來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也使港英當局遭到自殖民統治香港以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期間,毛澤東、周恩來縝密思考,巧於運籌,積極聲援和支持香港人民反英抗暴鬥爭,同時盡最大努力防止事態複雜化,繼續對香港提供民生援助,保持和維護了香港的穩定與繁榮。

「文革」影響滲透香港,港英當局惶恐不安

1949年,隨著國民黨政權的潰敗,面積僅1000餘平方公里的香港,很快成為一些偷渡客、國民黨遺老遺少、外國間謀、港英當局獲利者等大多對共產黨心懷不滿者的聚居地。同時,港內也存在並逐漸分化出一些親共產黨人士。港英政府對左右兩派一直採取超然態度,既壓制左派,也壓制右派。但對左派打壓更甚,有些左派曾被以「不受歡迎的人士」名義,遣回大陸。

隨著外來人員的急劇湧進,香港人口從50萬激增到200萬。小小香港開始在居民房屋居住、就業和飲水等方面面臨巨大困難。儘管進人香港的民族資本很快就開始了投資活動,西方對大陸的禁運也有助於香港的轉口貿易,但仍無法消化吸納大量過剩的勞動力,港英政府也沒及時制定行之有效的房屋政策,大量新增移民不得不靠臨時搭起的木屋棲身居住,不僅衛生環境很差,就連水電也無法保證。這種狀況自然衝擊和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引起香港市民尤其是左翼人士對港英政府的不滿情緒。

但這一時期,港英政府依然採用老式的殖民手法進行統治。華人在政府中只能做基層工作,幾乎沒有發言權。民意也只能通過港英委任的少數太平紳士反映,法律及政府文書也只有英文本,一般民眾既不理解,也無法爭取自身權利。執法高層更是清一色的英國人或從其他英屬殖民地招來的白人,大都有著很重的歧視華人心態。除了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式統治手法外,港英政府還沿用「以華制華」模式,依靠華人黑社會維持社會秩序,導致港府中存在普遍嚴重的貪污腐化現象。進入上世紀60年代,在港英殖民統治下的香港社會充斥著種種不安定因素。

1966年,隨著「文革」的爆發,香港民眾中也逐漸興起一股學習毛主席著作的熱潮。這一現象,使得港英當局惶恐不安。後來,有的香港民眾甚至因私藏毛選而受查處,甚至被法辦。

不僅如此,港英當局甚至還以不許進行「政治宣傳」為由,嚴禁反映大陸革命戰爭內容的影片在香港放映。各類文章中凡是提到「共產黨和毛主席」,或在影視中出現毛澤東的鏡頭,都要被刪除、剪掉。歌星在癀唱電影插齒《洪湖水浪打浪》時,只好將「共產黨的恩情比海深」改成「爹娘的恩情比海深」。

那時,儘管為了繼續維持對香港的殖民統治,英國在西方社會中率先承認了新中國,但中英關係發展遲緩,除名義上的「承認」外,兩國間基本沒有實質性交往。相反,在當時冷戰背景下,英國政府長期一方面配合美國越戰的升級,把香港變成美國侵略越南的後方基地;另一方面庇護、縱容和利用美國特務,對中國進行各種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尤其是「文革」爆發後,為了抵制和削弱「文革」對香港民眾的影響,壓制香港同胞迅速增長起來了的愛國熱情,英國更是積極配合和勾結美、蘇,充當反華打手,一面在我國南大門頻繁舉行軍事演習,悍然對我耀武揚威;一面又在香港加緊迫害愛國同胞,向中國人民發起挑衅。新蒲崗香港人造礦的「五六血案」,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

蓄意製造流血事件,愛國同胞奮起抗暴

香港人造花廠的勞資糾紛早在1967年4月13日就已發生了。當時工人們只是派出代表,要求資方廢除新訂立的加重壓榨工人的苛刻條款,卻遭到資方的拒絕。為了打壓相關人員,資方開除了92名工人及工人代表,並通過關閉九龍分廠注塑機部等手段,加大對工人的報復力度。在勞資雙方20多天的交涉中,人造花廠工人始終堅持說理談判,沒有出現任何過激行為。

這本是一場極為普通的勞資糾紛,完全可以通過協商方式解決。但港英當局卻沒遵守早就制定的「員警絕不捲入勞資糾紛」規定,不僅支持資方開除大批工人,而且出動大批軍警「維穩」。

5月6日,港英當局收買一名工人,在人造花廠製造了一起「打人」事件。借此機會,港英當局派出大批軍警介入,當場打傷100多名工人,拘捕18人,史稱「五•六血案」。接著,他們又把前往警署提出交涉和抗議的港九樹膠塑膠業總工會主席馮金水等3名工人代表也扣壓起來。此時,港九各界開始出現同情支持工人、抗議警方暴行的呼聲,工會也向警方提出了懲凶、賠償、釋放I皮捕工友等四項要求。然而,港英當局一概不予理踩,相反於5月11日又派出600餘名武裝員警和「防暴隊」,進一步對新蒲崗實施血腥鎮壓。

為了表達對港英當局的極大不滿,工人們開始走上街頭,將矛頭直接指向英國政府。他們仿效大陸的紅衛兵,手持《毛主席語錄》,高呼「中國人民不可侮」「英國人滾出香港去」「強烈抗議港英法西斯血腥暴行」「堅決把反迫害鬥爭進行到底!不獲全勝,絕不收兵」等口號,舉行大規模遊行示威。12日,港英警方用棍棒和催淚彈等驅趕鎮壓示威者,結果又有100多名工人和前往慰問的各界人士被打傷,另有127人被捕。

港英當局的新暴行,引起了香港全社會的強烈憤慨。香港各界人士紛紛對工人表示同情,對警方的施暴行為表示義憤。工人們也毫不畏懼,繼續堅持與員警對峙。鑒於事態越發嚴重,12日晚港英當局宣佈對九龍實施「宵禁」,所有警員取消休假候命。

13日,抗暴鬥爭蔓延至黃大仙東頭村和木瓜灣,大批群眾不斷走上街頭聚集,有些氣憤至極的群眾開始放火焚燒汽車與房屋,並闖進了新區辦事處。

16日,香港左翼宣佈成立港九各界

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簡稱「鬥委會」,由工聯會理事長楊光任主任。鬥委會以「反英抗暴」為口號,聯合和組織香港各界愛國人士,手持《毛主席語錄》前往港督府示威抗議。很多人胸前佩戴著毛主席像章,並用大字報將港督府的大門及圍牆貼得嚴嚴實實,港督府成了示威抗暴的主要聚集地。與此同時,香港各行各業甚至郊區農民、漁民,都加入到了鬥委會,參與到反迫害鬥爭中。不久,香港的巴士、電車、煤氣公司、天星小輪和一些大中小學校等,也出現了定時的罷工、罷課,以表達對工人正義行為的支持和聲援。

反英抗暴如火如荼,中國總理發聲支援

香港的反英抗暴鬥爭一發生,立刻引起了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的密切關注,得到了中國政府的強烈支持。

5月15日,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強烈譴責英國當局在美國指使下進行的一系列反中國圖謀;嚴正要求英國政府責成港英當局立即接受香港中國工人和居民的全部正當要求,立即停止一切法西斯措施,立即釋放全體被捕人員,懲辦這一血腥暴行的兇手,向受害者道歉,並賠償一切損失,保證不再發生類似事件……聲明宣佈:「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決心把這場鬥爭進行到底。」當日,《人民日報》還發表了《香港英國當局必須懸崖勒馬》的評論員文章,宣佈我國政府和我國人民堅決做香港同胞的強大後盾,決不允許港英當局肆意迫害近在咫尺的香港愛國同胞。隨後,北京、廣州等許多大誠市,開始舉行群眾大會或示威遊行,擁護我國外交部聲明,支持香港同胞的反迫害鬥爭。其中,北京舉行的大規模活動有十多萬人參加,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外長等親自參加了活動,並代表中國政府向英國政府提出了三點要求:一、美軍必須立刻離開香港;二、港英政府必須徹底清查臺灣蔣介石當局以特務殺害香港進步人士的罪行;三、絕不允許英國干擾香港同胞學習毛主席思想活動。

中國政府的聲援與支持,大大鼓舞了港九愛國同胞的鬥志。從那以後,到「港督府」抗議的群眾成千上萬,一連數日,不絕於途。抗議的大字報貼滿了「港督府」的大門及圍牆,使港央當局深感震撼。

面對一再憤怒抗暴的香港民眾,此時英國政府也公開站了出來。但他們對港英當局的一系列野蠻暴行並無悔罪之意,而且發聲「全力支持」港英當局「履行其法律及秩序的責任」,公然教唆港督戴麟趾將鎮壓進一步升級。同時,英國政府還派出英聯邦事務部首席次官加斯華到香港,會同戴麟趾等港英政府主要頭目密謀應對之策。

5月22日,港英當局出動大批員警、便衣特務和數以千計的「防暴隊」,分別在香港和九龍對前往「港督府」和法庭抗議的群眾隊伍發起突然襲擊,又有至少200名愛國同胞身負重傷,輕傷更是不計其數,橫遭逮捕的達300餘人。

港英當局不斷升級的暴力行徑,激起了香港愛國同胞更為激烈的反抗。參加抗暴的工人學生以報館、銀行、國貨公司、學校等為據點,猛烈回擊施暴員警。每當防暴員警趕來用催淚獅警棍等驅趕示威群眾時,示威群眾便迅速撤回據點,接著又在另一處舉行示威抗議。港英員警四處防範,疲於奔命,十分狼狽。於是,港英當局不得不作出決定,在港島北岸也實施宵禁。這是香港島在二戰之後的第一次宵禁。

面對香港局勢的惡化,6月24日,周恩來借卡翁達總統舉行的答謝宴會發表重要講話,表不:「香港和九龍歷來就是中國領土。香港愛國同胞的一切正當權利,特別是他們學習和宣傳毛澤東思想的神聖權利,絕對不容許任何人侵犯。……如果英國政府和香港英國當局執迷不悟,不顧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的警告,繼續對香港愛國同胞進行殘暴鎮壓,硬要同中國人民為敵到底,那麼,他們就必然要受到更大的懲罰,他們應當承擔由此產生的一切嚴重後果!」

港英政府怙惡不悛,中英軍人武裝對峙

然而,面對中國政府的抗議、警告,港英當局依然執迷不悟。就在周恩來總理髮表講話的同一日,即1967年6月24日,港英當局再次出動600餘名「防暴隊」、200餘名英國軍人及兩輛裝甲車,向我深圳沙頭角正在開會的居民發起襲擊,施放催淚彈,打傷我方群眾30餘人。

自此以後,我深圳屬下的羅湖、羅芳、蓮塘等地農民,經常受到對面港英員警的無故挑釁和責罵。面對港英當局的強盜行徑,當地農民怒不可遏,挑選出一些青壯年社員,開始故意過界耕作,以示抗議。當港英軍警野蠻逞威時,社員們就揮起手中的鋤頭、扁擔應對。一天,在文錦渡從事過境搬運工作的工人(他們以頭戴紅帽為標志,無需通行證件就可自由進出邊界),竟將幾個在邊界巡視的英籍警官捉了過來。

香港員警、防暴隊及英國軍人以此為由,開始大量向我邊界地區集結。一時間,從元朗落馬洲到沙頭角一帶,集結駐紮起了大量英國軍人。同時,英國海軍還集結航母等軍艦在我南大門附近海域舉行軍事演習,對我耀武揚威。

面對這種情況,我當地駐軍7085部隊(廣東省軍區守備部隊的一個團),遵照上級指示開始進行緊急應對準備工作。

6月26日傍晚6時,部隊領導接到群眾報告,稱在沙頭角鎮有一民兵被英籍軍人開槍打死。獲悉^青,團部領導迅速成立了由參謀長石長福等6人組成的「臨時指揮部」,於當晚8時帶領部分武裝民兵枉往沙頭角,並制定了緊急行動方案:1、嚴密監視英方舉動,不主動挑起事端,獎持不打第一槍;2、如果對方首先發起進攻,也不急於反擊,要誘敵深入,多捉俘虜;3、對於因我方群眾故意越界引發對方開槍,並有向我發起進攻的跡象,擬採取兩個辦法應對:一是對方如果進攻,我軍便換上便衣予以反擊;二是將我軍武器發給當地民兵,由民兵參與實施抗擊。

上述方案,由當地駐軍「越級」直接向中央軍委作了彙報,並得到軍委首長的同意。

沙頭角是香港與大陸的分界線,一塊界碑將沙頭角的中英街「一分為二」。分界線香港一側的居民,歷史上就有著反英抗暴的光榮傳統,英軍、英警鎮壓香港愛國工人和在邊界地區製造事端的行徑,使這些富有愛國主義傳統的香港同胞怒發沖冠,因此這裏的男女老少天天成群結隊地到防暴隊駐地抗議,並在中英街附近地區遊行示威。一旦他們發現英軍英警有什麼新的動向,便派人過來向我方報告。

為了阻止兩方群眾的匯合聚集,英警將中英街街口用鐵絲網封鎖起來,但雙方群眾經常派人扒開鐵絲網。每當此時,英警就會施放催淚彈並用警棍追打群眾。

7月5日下午,英軍開始大量增兵,沙頭角及附近的村莊住滿了英國軍人。他們的武器大多是輕、重機槍和炮。同時,沙頭角一帶的港英員警和防暴隊也增加到了200餘人,並配備有幾十挺機槍。

為預防不測,我軍立即採取了應對措施:一是駐紮在橫崗、鹽田等地的我野戰部隊立即進入待命狀態,隨時準備實施增援。二是處在邊境一線的我7085團第2、3營和機炮連官兵及武裝民兵,在沙頭角鎮的所有高建築物上都堆起沙包,架起了輕、重機槍和高射機槍……

戰事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不巧,7月6日傍晚我方一農家小孩得了急病,按當地人習慣,需到附近的香港醫院去醫治。為此我方派人與英警接觸,懇求他們放行。但港英軍警無動於衷,不屑一顧。農民群眾怒不可遏,立即派出十多個青壯年用鎬頭去扒障礙物。英警見狀,隨即施放催淚彈。氣憤的我方民兵張天生從商店取來一桶柴油澆濕棉被,衝破鐵絲網要焚燒英軍駐守的炮樓。可正要點火時,卻引來英警的機槍掃射,張天生立刻倒在了血泊中……

反擊子彈一經射出,顆顆命中英軍胸膛

面對英警的殘暴行徑,我方軍民極其憤怒。但沒有上級命令,誰也不敢擅自開槍。

隨後兩天,中英街兩側農民紛紛舉行集會,憤怒聲討港英當局的血腥暴行。他們不顧英警施放的催淚彈,一遍又一遍高呼:「打倒港英當局!血債要用血來還」等口號。

就在兩側群眾遊行示威期間,我方幾個民兵從中英街後面大菜園角插到距英軍駐紮的炮樓四五百米處的稻田偵查敵情,不料被英警防暴隊發現。對方立即用機槍進行掃射,民兵們不得不趴在稻田裏,數小時不敢動彈。

當地駐軍領導獲悉民兵擅自行動的情況後心急如焚,命令他們不要繼續自作主張,等到天黑後再悄悄撤回。

但到下午4時許,敵方可能擔心天黑後遭我民兵偷襲,並想活捉幾個俘虜做證人,決定進入稻田從兩面包抄民兵。

此時,香港境內英軍駐紮的大樓裏的窗戶前站滿了看熱鬧的英國軍人。不一會兒,從大樓裏走出一隊持槍英軍抵近稻田,開始向稻田內瘋狂掃射。

千鈞一髮之際,為保護我方民兵安全,我軍作戰部隊立即下達了「開火」命令。一時間,幾十挺機滄同時射擊,憤怒的子彈一面射向英軍駐紮大樓的窗戶,一面射向正向我民兵隱蔽地點射擊的兩路敵人。輕重機槍足足掃射了15分鐘後,敵人倉皇撤退隱蔽,藏在稻田裏的我方民兵迅速撤回,無一傷亡。當晚我方獲悉,這次共擊斃香港防暴員警和英軍共42人,絕大部分是胸部中彈。於是,香港民眾逢人就誇:「解放軍真是神槍手,個個都是打中胸部。」

此後,英軍英警徹底老實了。在隨後的幾天中,他們再也沒敢對示威群眾耍威風,英警也不敢再到中英街上去巡邏了。而我軍在警傷注視了一段敵人的動靜後,見無新的情況發生,便於8月9日撤銷了臨時指揮部。從此,沙頭角又恢復了以往的平靜。

各行各業聯合罷工,鎮壓與反抗不斷升級

沙頭角中英街附近的事態儘管過去了,但香港境內仍不平靜。

早在6月10日,港英機構和英資企業的萬餘名愛國群眾,便開始了全行業的聯合大罷工。從24日開始,港九海運、水陸交通、公共事業、船塢、倉庫、紡織等20餘個部門的5萬餘工人,也開始加人到聯合大罷工行動中來。彈丸小島上,26支罷工大軍浩蕩進行,使港英當局的經濟部門和財政收支陷入空前的混亂狀態。

各界的聯合大罷工,受到香港各階層各行業愛國群眾的熱烈歡呼和積極支持。為了配合各界工人打擊港英當局的囂張氣焰,港九糧油、百貨、食品、土產山貨、南北藥材、建築材料等63個單位,從6月29日到7月2日,舉行了連續4天的聯合大罷市。投人大罷市的職工、小販和工商業者,共計達20餘萬人。

與此同時,青年學生也開始以實際行動支持罷工、罷市鬥爭。6月27日,港九32所各類學校聯合決定停課一天,以表達對各界愛國人士反對港英殘鎮壓的支持。

另外,在沙頭角中英街武裝衝突發生後,為了對付港英當局的武力鎮壓,香港的愛國同胞開始用罐頭罐及汽水瓶製造的土制炸彈和燃燒彈襲擊警署,並以鏹水(即鹽酸和硝酸的混合物)從高處襲擊路過的員警、警車,很多學校的實驗室也成了製作炸彈的場所。

進入7月份,隨著邊界地帶局勢的緊張,香港內地局勢進一步惡化。7月12日港英政府在港九兩地同時實施宵禁。這是自抗暴行動發生兩個多月以來的第一次。

7月至8月,港英警方開始動用武力,攻擊各個左派據點。8月4日,甚至還出動了訪港英軍航空母艦上的直升機,與地面員警一起,上下夾攻示威人員在北角的據點及位於英皇道與糖水道交界處的僑冠大廈。警方攻入大廈後,除捜出各式各樣的炸彈武器外,還發現了設備完善並配有手術’室的當地示威群眾的「戰地醫院」。香港愛國同胞的抗暴決心由此可見一斑。

隨後,根據英國政府的命令,港英警方封閉了多所參與暴動的學校及多家發出支持抗暴言論的報社,同時大肆逮捕左翼人士,並將他們拘押在摩星嶺白屋的政治部囚室。後來,他們中有的被逮捕,有的則被驅逐出境。

而此時,以香港左翼為首的示威抗暴群眾則以升級炸彈的行動進行反擊。一時間,港九各處鬧市區都出現了大量真真假假的「炸彈」,甚至在電車、巴士、街道上也都發現了炸彈。多數炸彈上都以大字寫有「同胞勿近」字樣。由此,香港市民人心遑遑,社會陷人一片混亂。更由於這些炸彈有假有真,所以負責拆除炸彈的警方及英軍拆彈專家,稍有不慎就會被炸死或炸傷。

據統計,這次反英抗暴鬥爭,不算沙頭角被打死的42名香港軍警,另有至少51人死亡(其中包括11名員警,一名英軍拆彈專家及一名消防員),800餘人受傷(其中有200名員警),並有1936名各界愛國同胞被警方檢控。暴動期間,共發現8074顆疑似炸彈,其中有1167顆是「真傢伙」。

《人民日報》措辭嚴厲,有人高呼「收回香港」

其實,對於香港問題,毛澤東很早就為我黨制定出了「維持現狀」「充分利用」的方針。在以後近30年的歷程中,不論香港是「治」是「亂」,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入始終恪守和遵循「暫不收回香港」的戰略決策,努力維持香港現狀。

同時,毛澤東始終密切關注香港及其愛國同胞。1959年,當他在內參上看到題為《內地對香港食品供應量減少後所產生的影響》一文後,立即在旁邊作出批示:「敦請大家注意並採取相應措施」,保證了香港同胞的足量食品供應。

1967年,香港的「五‧六」「五•一二」「五•二二」血案相繼發生後,香港愛國同胞反英抗暴鬥爭風起雲湧。6月3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強烈譴責港英當局的暴行,支持香港愛國同胞,其中有一句令港英政府膽戰心驚的話:「香港的愛國者要組織起來,準備偉大祖國一旦發出號召,粉碎英帝國主義的統治。」接著,在8月21日首都北京舉行的聲援香港同胞的群眾大會上,有人喊出了「收回香港」的口號。

8月22日,首都的紅衛兵和一些群眾組織頭腦發熱,採取了一些極端行為:他們首先衝擊外交部,奪了外交部的權;接著又有一萬餘人圍攻英國駐華代辦處,火燒了辦公樓,批鬥了英國代辦。

周恩來得知紅衛兵奪了外交部的權,並焚燒了英國的駐華代辦處後,十分震怒,立即將情況彙報給了正在上海的毛澤東。毛澤東明確表示:「這起縱火事件是反革命行為,必須嚴懲。」

可見,就是在「文革」那種狂熱歲月裏,毛澤東、周恩來等在香港問題上仍然保持冷靜的頭腦,始終堅持對香港「維持現狀」的既定方針。

1967年9月,鑒於港英當局對香港同胞的暴力鎮壓有所收斂,毛澤東明確下令「禁止香港暴力鬥爭」。直到這時,香港左翼勢力才開始鳴金收鼓,反英抗暴鬥爭逐漸減少。到1967年年底,香港事態基本恢復了正常。

在此期間,由周恩來親自主抓的大陸對港澳地區的供水、供菜、供食品和原料等「三趟特別快車」的運輸工作一直進行著。即使在香港風暴發生期間以及整個「文革」10年中,特快列車的規矩也一直未改:每年除了大年初一外,364天,天天發車。3趟快車運往港澳的鮮活商品,豬牛羊雞鴨鵝等活畜禽幾乎占到香港市場的100%,因此港澳同胞將這3趟快車稱為他們的「生命線」。正是由於大陸節衣縮食堅持對港澳同胞的援助支持,才保證了當地人的生活品質。

據統計,從1954年至1963年,香港進口食品43%由內地提供,1964年到1973年增至50%。在價格上,70年代初香港從內地進口的食品價格平均較國際市場低50%,原料約低30%,服裝等消費品更宜25%。這對香港的穩定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當時就有國外學者發表評論稱:「香港就是這麼奇怪的城市,信仰社會主義的中央政府支援它繁榮」,「北京提供了戰後幾十年香港社會穩定的客觀條件,也給予了投資者充分的信心。……實際上,香港戰後幾十年的‘繁榮與穩定’環境,是北京營造的。」

香港局勢動盪不定,英方打算提早歸還

儘管港英當局殘酷鎮壓愛國同胞,屢屢製造流血慘案,造成了大量平民傷亡,表面上氣勢洶洶,但其實內心卻是十分虛弱的。在此期間,英國政府由於擔心中國政府採取報復措施,從一開始就有撤出香港的考慮,並準備提前30年將香港歸還給中國。

據最新解密的英方檔案材料披露,1967年香港抗暴鬥爭剛開始時,英國政府就出臺了一份檔,稱假如中國軍隊介入的話,英國就應「部分撤離」香港,即先把殖民政府中的相關人員撤出一部分。5月17日,英國外交大臣在發給時任香港總督戴麟趾的電報中,也明確表示:「或許我們撤出香港的時刻已經到來了。」

隨後,由於香港局勢不穩,並在沙頭角一帶發生槍戰,很多香港市民擔心發生不測,紛紛變賣財產逃離香港,由此造成了香港歷史上的第一輪移民潮,給香港經濟帶來了嚴重負面影響。

1969年3月,英國政府「香港問題部長委員會」起草了一份絕密報告,建議盡快與中國合作,商議解決香港問題的辦法。報告稱:「如果不考慮中國對香港的主權,任何解決香港問題的途徑都不會成功。」報告認為,穩定香港的最好的辦法,是儘快明確向中國政府表示,英國將在時機成熟時蔣香港完全交還中國。同時,報告還說:如果今年(1969年)中國的「文革」繼續升級,英國就應在年內撤出香港。並建議:應迅速與中國大陸進行接觸,爭取在不晚於80年代初期,與中國y就香港問題達成共識。因此,這才有了1974年5月25日英國保守黨領袖、政府首相希思來華訪問,並與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會晤後,達成「1997年實現香港平穩交接」的意向。

需要提及的是,早在1967年1月,澳門也曾發生過類似香港這樣的抗暴事件。在澳門左翼運動的壓力下,當時的葡澳殖民政府也曾一度提出「立即歸還澳門」問題。正是受澳門愛國同胞抗暴鬥爭的鼓舞,香港左翼才發出了「英國滾出香港」的呐喊。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1969年英國政府在上述那份絕密報告中說:「在當地共產主義者的長期精神壓力下,我們或許不得不撤出。」同時報告認為:如果香港暴動有中國在背後的支持,則更應「嚴肅考慮」撤出問題。在英國政府看來,中國政府完全有能力、有辦法使港英政府無法繼續統治下去。如,可以通過發動罷工,或斷絕香港的食物及水的供應,用「經濟手段」搞垮香港。報告甚至還無端地臆測說:中國也會採取一些「政治行動」,如公開鼓勵香港共產黨及其支持者的暴力和顛覆行動。報告稱,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英國根本無法維持在香港的統治,不得不撤出。

為了在關鍵時刻能從香港安全抽身,儘量避免承擔任何責任,英國人可謂煞費苦心。如對曾經幫助英國維護香港治安的「功臣」——中國籍香港員警的安置問題,英國人就很是費了一番心思。那時,香港約有3萬左右的中國籍員警,包括家屬親屬在內共計有約13萬餘人。對英國來說,安置這些員警及親屬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因此報告建議,除了幫助他們在海外找一個安身之所外,將不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這份報告甚至還懷疑在英國撤出時這些中國籍香港員警的忠誠問題,因為他們畢竟是中國人。

同時還有一種情況,可以讓我們感受到當時的英國政府其實已經到了誠惶誠恐的地步。他們甚至開始懷疑中國政府在香港的選舉中會做手腳,並擔心左翼在大選中獲勝——這與1997年英國在香港回歸前的態度截然相反。按當時的香港總督麥理浩的話說,在香港舉行的自由選舉中,「如果共產主義者獲勝,那將是英國統治的終結。而如果是民族主義者獲勝,也將帶來共產主義」。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正是在香港愛國同胞正義鬥爭的背景下,後來的英國政府為了防止香港再次爆發類似「革命」,下定決心治理香港的腐敗現象。1974年2月香港廉政公署宣佈正式成立,隨後在香港總督麥理浩的強力推動下,將香港「大老虎」葛柏緝拿歸案。香港廉政公署從此名聲大震,成了香港人民所信賴的反腐機構,由此也使香港成為全球最廉潔的地區之一。

(劉炳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