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25日電】新疆和靜縣北山四年前是戈壁荒灘,聚集著十餘家砂石料廠。如今,水景公園、休閒採摘園、生態觀光園已顯雛形。由砂石廠老闆變為「護綠先鋒」的韓國成說,眼前綠意盎然的景象讓他深感自豪。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北山最多時有12家砂石料廠。韓國成說,他父親曾承包了縣裏最大的砂石料廠,機器啟動起來風一吹,沙土隨風而下,遮天蔽日,整個縣城都能落一層土。
四年前,當地政府啟動北山綠化工程,關停砂石料廠。這樣一片鹽鹼析出、亂石散落的荒地,很難讓人相信可以植樹造林。韓國成下決心棄礦植樹,償還欠下的環境債。
搬石、開溝、填沙、埋土、灌水……全縣各族幹部職工先後開展8次大規模植樹造林活動。參與建設北山隊伍的蘇金錦說:「環境十分惡劣,想偷懶都沒地方,因為沒有一棵樹可以乘涼。縣委書記帶頭幹,每個人都幹得頭上冒油、手上打泡。」
如今,北山栽植265萬棵樹,30平方公里區域實現林網化,浮塵天氣明顯減少,昔日荒灘如今鬱鬱蔥蔥。
和靜縣縣委書記趙文紀說,下一步,北山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將走生態旅遊的路,不僅保護好環境,還要讓貧困戶脫貧致富,從青山綠水中收穫「金山銀山」。
和靜縣所在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地級行政區,沙漠面積約佔三成,生態文明建設任務艱巨。
當地的博湖縣以全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博斯騰湖命名。縣委書記董斌說,保護生態環境是他的首要使命和責任,「寧可經濟發展慢一點,財政收入少一點,也要保護好博斯騰湖的碧水藍天。」
北山生態建設、博斯騰湖保護……這些是新疆實施「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生態屏障工程的一個縮影。近日舉行的2017年全國林業援疆工作會議公佈,近五年來,中央安排新疆林業資金投入192億元,支持新疆生態建設、扶貧脫貧、科技支撐、林業改革、基礎設施等建設,成效顯著。
同一時期,新疆沙化土地擴展速度由每年83平方公里減少到73平方公里,全區森林覆蓋率逐步提高,綠洲森林覆蓋率達到28%。
在新疆阿克蘇地區,著名的壟壟牙綠化工程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溫宿縣生態園是壟壟牙綠化工程第四期主戰場。
54歲的曹衛10年前從河南老家來到溫宿縣參與荒漠治理與開發,「在戈壁荒灘上住帳篷近半年,一颳風,飯都沒法吃。」
他和30多位工友忍受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為的是在這裡植樹造林,種植兼具生態和經濟效益的核桃、紅棗兩個樹種。
如今,他所在的果滿堂紅棗生物產業基地,畝均種植紅棗800株,畝產1600公斤商品棗,產值過萬元。他們將沙漠邊緣的戈壁荒灘,改造成了持續增收致富的綠色產業基地。
2017年全國林業援疆工作會議提出,今後將打造一批有特色標準化林果業生產示範基地,推動新疆林果業加快轉型升級,爭取到2020年果品產量達1400萬噸,林果業佔農民人均純收入比重超過30%。
「一邊改造環境、一邊增收致富,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曹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