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對脫貧攻堅工作 作重要指示: 再接再厲紮實工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新華社北京10月9日電】在第四個國家扶貧日即將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脫貧攻堅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須付出百倍努力。全黨全社會要再接再厲、紮實工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上不斷創造新的業績。

習近平指出,擺脫貧困,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幸福,是我們黨和國家推動發展的根本目的。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的莊嚴承諾。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貧困地區廣大幹部群眾自強自立、苦幹實幹,全黨全社會用心用力幫扶,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創新體制機制,推動脫貧攻堅取得顯著進展,成績值得充分肯定。

習近平強調,在脫貧攻堅的火熱實踐中,湧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全國脫貧攻堅獎獲得者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要發揚他們紮根基層、敢挑重擔、無私奉獻、勇於創新的精神,激勵各方面堅定信心、積極行動,進一步增強脫貧攻堅合力。基層一線扶貧工作者是脫貧攻堅的生力軍,對他們要在政治上關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保障,支持他們在脫貧攻堅戰場上奮發有為、大顯身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指出,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保障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這次評選表彰的獲獎者常年奮鬥在脫貧攻堅主戰場和基層一線,他們在各自崗位上積極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做出了不平凡的感人業績,謹向受到表彰的同志表示熱烈祝賀!當前,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決戰決勝階段。各地區各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以深度貧困地區為重點,以先進典型為榜樣,以更強的責任感、更硬的舉措、更大的氣力,著力破解制約脫貧的關鍵瓶頸和突出困難,著力提高脫貧攻堅實效,著力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支持關心基層扶貧工作者工作生活,進一步凝聚全社會力量,奮發進取,實幹苦幹,確保貧困群眾如期實現脫貧,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報告會9日上午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汪洋出席報告會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集眾智、匯眾力,紮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導向作用,強化矢志扶貧、決戰脫貧的使命擔當,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進取精神,樹立銳意改革、勇於探索的創新意識,發揚扶貧濟困、守望相助的傳統美德,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會議傳達了習近平重要指示和李克強批示,對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者進行了表彰。獲獎者代表鄧迎香、李朝陽、陳開枝、李君、劉錦秀作先進事跡報告。

2017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者和2016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者代表、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承擔定點扶貧任務的在京中央單位有關負責同志、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委員會代表、新聞媒體代表等參加會議。

中國大力推進貧困鄉村文化扶貧事業

一間嶄新的房間裏,四名五十歲左右的男人正吹拉彈唱秦腔名段《鍘美案》,不遠的墻邊掛著一溜各色戲服……觀眾沉浸在這種西北特有的腔調中。這一幕發生在中國西北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大河鄉香園村中。

紅寺堡區是中國最大的易地生態移民扶貧集中區,安置著寧夏南部山區8縣移民23萬人,下轄64個行政村、5個城鎮社區。

有著2650餘人的香園村是紅寺堡區的文化名村,組建了高臺社火、秦腔、秧歌隊伍,吸納了四百多名村民。今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村裏搬來之初修建的磚房活動室被推掉,建起了220平方米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戲樓也被粉刷一新。

「現在還是農忙時節,唱的人少,聽的人也少,等到了冬閒,你再來看看,熱鬧得很!」香園村村主任郭銳說。

文化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想辦法補齊短板,讓農民在腰包鼓起來的同時精神也要富起來。

今年以來,寧夏整合各方資金3億多元,在固原、吳忠、中衛三市9縣(區)高標準建設了606個貧困地區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面實現了貧困地區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達標全覆蓋。

據瞭解,紅寺堡區共整合各類資金2400多萬元,在64個行政村全部按照「一個文化活動廣場、一個文化活動室、一個簡易戲臺、一個圖書閱覽室、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廣播影視器材及一套體育健身設施」的「七個一」標準建設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不過,香園村實際上並不在606個村莊名單之中,而是當地政府「自我加壓」,擴大標準化建設範圍的成果。

紅寺堡區區委書記丁建成說,紅寺堡是移民地區,老百姓的文化背景、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都有差異,要想把他們融合起來,一定要加大文化方面的投入,建設文化陣地、組織文化活動,讓他們產生認同感、歸屬感,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搬得出,穩得住,管得好,能致富」的目標。

早在2015年底,中宣部、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體育總局等部門就聯合啟動實施貧困地區百縣萬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範工程,由貧困地區在每個鄉鎮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選取1個村建設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分兩批在全國共建設1萬個村,截至2016年底,已建成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約5000個。各地積極探索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使用、管理的科學路徑,工程的示範效應已經顯現,百姓文化「獲得感」明顯提升。

比如,廣西壯族自治區結合當地群眾文化意願和特長愛好,在全區9133個村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籃球場,全年有超過10萬人次參加籃球賽,被譽為「中國農民NBA」。江西省尋烏縣在村文化中心融合建設「農家書屋+電商」服務站,探索農民就業增收新途徑,實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和助推經濟發展雙豐收。

為進一步加大文化扶貧力度,《「十三五」時期文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提出,2016年至2017年,利用兩年時間,在國家貧困縣範圍內的民族自治縣、邊境縣的行政村建設2.2萬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使這些地方的文化建設跟上文化小康的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