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後 保護耳鼻喉是重點

入秋後,秋燥接踵而來。鼻子、咽喉和耳朵作為人體的感受器,更容易為秋燥所傷。秋季容易出現過敏性鼻炎、咽喉腫痛、耳鳴等耳鼻喉症狀,一方面是因為秋季由熱轉涼,空氣乾燥、風速大、溫差明顯;另一方面,秋季是許多草本植物的傳粉時節,空氣中漂浮著大量的粉絮,容易誘發過敏性病症。如果機體無法抵抗這些外邪,就會導致不適。

中醫認為,秋季發作的過敏性鼻炎主要是由於肺脾氣虛、腠理疏鬆,風寒之邪乘虛侵入,導致肺失宣降、津液凝滯,進而出現鼻塞、流清涕等症狀。中醫在治療上通常以補肺、脾、腎為主,達到增強機體抵抗力、祛風散寒的目的。

日常護理是緩解過敏性鼻炎的主要方法,不妨一試。

1.冷水洗臉:打一盆冷水,深憋一口氣,將鼻子浸入冷水中,停留5秒鐘後離開水面,重複2~3次。冷水洗臉可使鼻部血管收縮,有助緩解鼻堵症狀。

2.清洗鼻腔:手捧清水或鹽水(食鹽和水的比例為1:100),輕吸入鼻腔後憋氣,停一會兒再使之流出,重複3〜5次。洗鼻可增強鼻腔的耐寒能力,同時滋潤和清潔鼻腔黏膜。

3.做鼻操:用拇指和食指掐住鼻樑,上下揉搓;或按壓鼻翼兩側的迎香穴,可改善鼻黏膜血液循環,緩解鼻部不適。

燥作為秋季最主要的氣候特點,對慢性咽喉炎的誘發扮演著重要角色。燥邪傷津,使人鼻乾咽燥,從而使呼吸道黏膜上皮纖毛運動紊亂、功能失調,人體防禦能力下降,抵抗力減退,給病原微生物提供可乘之機。吸煙的人、用嗓過度者及老年人、小孩都是易感人群。

因此,秋季要重視咽喉的護理:

一是使用加濕器,讓居室內保持一定的濕度,對咽部黏膜、皮膚、毛髮有一定的滋潤作用。

二是適當補充水分,用羅漢果泡茶或飲用蜂蜜水都是不錯的選擇。

三是避免半辣食物,宜多吃甘潤清淡的食物,如梨、山楂、黃瓜、藕等果蔬,以滋陰保津;麥冬、太子參和西洋參煮粥煲湯也可起到潤燥作用。

秋季冷熱交替明顯,容易出現血液循環不暢,一旦到達耳部,還會導致耳部神經的病變,輕則出現耳鳴、眩暈,重則誘發突發性耳聾。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尤其要注意。深秋季節早晚溫差較大,出門最好帶上帽子或絲巾,護好頭頸,重視保暖。平時也可在家用三七、黃茋或黨參燙粥或湯,活血化瘀效果明顯。耳、鼻、咽喉3個器官彼此相通,任何一個部位發生病變都會相互影響。如果出現反復咳嗽、鼻塞、氣喘,應及時就醫。

平時生活中,還應注意一些雖然普通卻很實用的保養法。例如平時多喝水,常吃潤肺的水果;注意頭頸部位的保暖;空氣品質差、大風天出門時,注意佩戴口罩;勞逸結合,盡量不熬夜;加強運動,增強機體抵抗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