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供血不足 防治對策大不同

因為頭暈、疲倦等症狀就醫時,我們常常會聽到醫生這麼分析:你可能有腦供血不足,或者你可能有心臟供血不足。如何正確認識這兩種疾病狀態?

腦供血不足早期可逆,預防要趁早

腦供血不足是指各種原因導致大腦出現廣泛的供血不足,2/3的中老年人患有慢性腦供血不足,多見於動脈粥樣硬化人群。

症狀:最多見且易被人們忽視的症狀有四類:頭暈頭痛,如頭昏沉,頭腦不清楚,頭脹痛,頭悶痛,頭暈目花等;失眠或嗜睡,如失眠多夢,眠淺易醒,或整日昏昏欲睡,飯後犯困;記憶力減退,如新近發生的事記不清,常用的電話號碼、熟悉的人名記不起來;性格變化,如變孤僻、沉默、心煩易怒、固執自私等。

若波動性或漸進性出現以上列舉的症狀,中老年人就要警惕。有必要進行腦血管檢測、腦血流量評估、血液檢查、腦功能檢查等確診。很多患者認為頭昏沉等症狀輕不需要治療,其實,若不治,長期腦供血不足則會引起痴呆、腦梗死、腦萎縮等病。

預防:伏案半小時左右要適當休息,可做簡單運動,喝點水或遠眺,緩解因頸椎壓迫出現的腦供血不足;控制體重,少吃多餐,可降低一天的周期性心腦血管缺血程度;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如睡前喝杯水,防止血黏稠。儘量早睡早起,保證睡眠,讓腦細胞充分休息;適當鍛鍊,可促進循環系統的功能。此外,培養平和的心態,勿大喜大悲。

治療:大量臨床證實,有頭昏、頭重等症狀的腦供血不足患者,早期經過規範合理治療後,症狀是可逆的,能取得良好效果。治療首先要去除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注意戒菸、限酒等。藥物主要是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中醫治療可有中草藥、中成藥、針灸按摩、薰蒸足浴等。

老人心臟供血不足常常提示冠心病

心臟供血不足主要是指心肌缺血,也就是心肌缺乏血液供應。健康人一般不會發生,可當冠脈出現狹窄或痙攣時,就可能出現。冠脈因年齡增加、吸菸、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能促進並加重冠脈粥樣硬化,進而發生心肌缺血。很多人是體檢時查出,男性陽性率高,女性(更年期女性較多)可出現假陽性,對於老人,它多半是冠心病的信號。

症狀:主要是疲累,即使休息也不能緩解。此外,還有活動後胸悶、憋氣,甚至出現呼吸困難、氣喘、心慌、喉嚨發緊等症狀。

預防:總感覺累時,一定不要忽視心血管方面的問題。尤其是平躺睡覺會感覺憋氣,需要墊高枕頭才能入睡以及夜間睡覺有被憋醒或咳喘到要坐起的人。這類情況都是心功能下降的表現,一定要查明原因,及時做相關檢查,排除心臟的器質性病變。若懷疑自己是因為供血不足所致的疲累,不建議劇烈運動,應儘量多休息。運動時胸悶、憋氣立即停止。

心電圖提示「心肌缺血或冠脈供血不足」時,應找專科醫生幫助判斷有無臨床意義。首先,明確有無高血壓病、糖尿病等危險因素,近期是否服用地高辛等藥物,化驗電解質是否紊亂等。其次,是否有胸悶、胸痛等症狀。第三,進一步做24小時動態心電圖、平板試驗等,當然冠心病確診還需行微創冠脈造影檢查,近年來也可用冠脈CTA檢查代替。

治療:對高齡、男性、患「三高」、有典型症狀,有心肌缺血的依據,也可按冠心病診斷,給予生活方式干預及藥物治療,也不需進行那些高科技的檢查了。若用硝酸酯類、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無效,應行冠脈造影,考慮介入或搭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