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特會曾令臺北緊張萬分或終可鬆一口氣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前日抵華進行為期三日的訪問。這個時間是十分敏感而又微妙,其一特朗普是中共「十九大」後中國接待的首位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其二是是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首次訪問中國;其三正好是在越南峴港舉行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前夕,而特朗普是就任美國總統後首次出席該峰會,其反對全球經濟自由化的思維定勢,與「AOEC」的主要宗旨——促進亞太地區各國各地區經濟體的開放合作有所抵觸;其四是當前東北亞局勢尤其是「朝核」問題成為「後冷戰」時期的焦點問題,讓本來在競選過程中聲稱美國要重返「孤立主義」,以「美國優先」為由專心發展國內經濟,「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特朗普,不得不「被迫食言」,又要當起「世界警察」。而緊接下來的,還有習近平與特朗普都將出席亞「APEC」峰會後,中國總理李克強也將赴菲律賓參加東盟峰會,特朗普則一改此前不參加東亞峰會的計劃決定出席東亞峰會,這個「肢體語言」,讓東盟各國看到了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哥倆好」,那些曾經在奧巴馬「亞太再平衡」挑唆誘惑下,在南海問題上上跳下竄的東盟某些國家,可能會洩了氣。

這些事情串成了一個圈,其實都是圍繞著中共「十九大」連續轉。實際上,按照「十八大」及此前的幾次的黨代會,都是在十一月舉行的,「十九大」提前到十月下旬舉行,就有「遷就」「APEC」和「配合」特朗普訪華之意。當然,也就造就了特朗普就任總統後的首次訪華,成為中國政府在中共「十九大」後所接待的首位外國元首;而也因此而讓特朗普順道訪問與「朝核」問題利害密切相關的日本和韓國。而在習近平方面,也因此而造就了他再次當選為中共總書記後,首次外訪就是在出席「APEC」峰會後,對越南和老撾這兩個由共產黨執政的國家,這既是睦鄰的需要——在「十九大」報告中,「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更是展示中國共產黨不忘其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最高綱領」。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及就任美國總統之後,對中國的態度完全不同。曾經指責中國「搶奪」了美國工人就業機會的特朗普,昨日卻在聯合記者會上說,不能責怪中國政府為其人民謀福祉的作為,要怪就怪美國政府此前的領導人。特朗普在日本和韓國,對安倍和文在寅扮演「招之即來,呼之即去」的「老大」角色;而到了中國,卻是大打溫情友好牌,以小外孫女唱誦中文歌曲和詩詞,及昨日自己刻意佩戴「中國紅」領帶,夫人穿著「中國風」長裙等,都在刻意討好習近平和中國人民。無它,特朗普現在內外交困,諸樣不遂,需要中國為他注射「強心針」。

有所求的「權利」就要有義務,因而在政論界中有一種認知,認為特朗普對中國的所求雖然很多,但主要集中在遏制「朝核」和中美貿易平衡方面。既然如此,就不妨先幫習近平「老弟」一把。實際上,在中共「十九大」召開前夕,大家都在觀察,朝鮮是否也會像去年杭州「G二十」,和今年廈門「金磚國家論壇」都發射導彈,以作「贈慶」那樣,以發射導彈以至進行核試爆作為「祝賀」。但實情卻是沒有,金正恩還發來了賀電。這除了是中國執行聯合國的制裁令,打中小金的要害,使他知曉不能在隨意任性之外,也與美國派出三艘航空母艦與韓國進行聯合軍演,震懾小金有關。因而有人說,特朗普此舉其實也有為習近平「十九大」「保駕護航」之意。

其實也有消息說,朝鮮的核試爆地下坑道嚴重塌陷,活埋了二百多人,地質鬆軟,不能再爆。而且,不久前中朝兩國的地質高層官員開會,中方指出核試爆場地與長白山天池的直線距離只有一百幾十公里,地下核試爆可能會誘發火山爆發。而白頭山是金家權位世襲的「聖山」,因而有「白頭山血統」之說。倘因火山爆發而湮平了,豈非等於摧毀金家統治潮鮮的「正當性」?因此,就有高層官員放風說,以後在太平洋進行大氣核爆。

扯遠了,回到本欄《兩岸觀察》的宗旨。此次特朗普訪問中國,台灣地區的各相關部門,包括「國安會」及其屬下的各個情報機構、「外交部」、「國防部」,還有陸委會等,當然全場緊盯,嚴密關注,做好相關準備與沙盤推演,同時與美方保持聯繫管道,台灣當局駐華府代表處在美方作業過程中積極蒐集訊息並回報台北;而蔡英文在出訪太平洋友邦前,也提前聽取「國安會」報告,確定美方不會在「習特會」中主動提及台灣問題,並將會在事後依慣例向台方簡報。不過,據台灣媒體報導,台灣知情官員透露,雖然美方向台方保證,會前及會後的訊息通報規格,和過去並無二致,但此次特朗普訪華行程由白宮與中國駐美大使館、中共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單線進行,美國國務院僅參與一般行政作業,即使依慣例在行程結束後向台方簡報,但具體訪問的安排及會談內容的詳細程度,可能無法達到前總統奧巴馬時期的標準。

台灣當局最擔心的是,特朗普會象克林頓當年那樣,突然間說出「新三不」,亦即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灣獨立、認為台灣不應加入任何必須以國家名義才能加入的國際組織,以補強三個「中美聯合公報」的不足,甚至是與中國簽署第四個「中美聯合公報」,就像台灣當局在中共「十九大」前,擔心會有「統一時間表」及「武統論」那樣。

而實情卻是,「十九大」沒有「武統論」,雖然有將推動祖國統一融入於「兩個一百年」的進程中,但並沒有明確的「統一時間表」。可見台灣問題目前並不是目前最急迫的問題。

而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在昨日的「習特會」中,有指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也事關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希望美方

繼續恪守一個中國原則,防止中美關係大局受到干擾。」而特朗普則回應說,「美國政府堅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這只是新華社的公開報導,至於是否有「不宜公開」的內容,難以得悉。但即使就是如此,也不值得大驚小怪,因為台灣問題並非是此次「習特會」的主要議題。何況,目前的台海形勢並不象當年陳水扁時期那樣緊張,而且特朗普在美國內部的「底氣」不足,倘就台灣問題有超出平時政策的論述,他也難以應對國內的保守勢力。但是,既然特朗普重申一個中國政策,就已證明他不會在此問題上走得太遠。因為在他太需要中國尤其是習近平的幫助,尤其是中共「十九大」之後最高權力重組,新一代領導人不會沉湎於過去的中朝關係舊論述框框,而是將遵循「十九大」報告有關中國要為人流多作貢獻的論述,當然也是為了保障自己的國家安全,特朗普相信中國能在朝核問題上幫上大忙,因而不會「因小失大」,為了台灣而喪失更大的戰略利益。而且,特朗普只是商人,「冷戰」思維較淡,對「遏制共產主義東擴」之類興趣不大。

另一方面,這也折射率習近平對解決台灣問題有自信。雖然台灣當局目前正以狗盜雞鳴的手法搞些「文化台獨」的小動作,但在整體上卻不會進行實質性的「台獨」活動。相反,蔡英文為了爭取連任,推出「不刺激、不挑釁、零意外」策略,事實上也沒有製造重大「台獨」事變,而是「維持現狀」。因此,洽簽第四個「中美聯合公報」的急迫性並不存在。

就此,台灣當局應是鬆了一口氣。實際上,昨日正好是陸委會舉行例行記者會的日期,副主委兼發言人邱垂正就在回應中央社記者相關提問時表示,兩岸關係改善是區域及台海雙方共同期待與責任所在,也與美中加強雙邊互動交流趨勢一致。當前兩岸的開展首重雙方相互理解,這是雙方共同責任與努力方向。

好一副「有驚無險過了關」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