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燥之秋應減辛增酸

眼下正值初秋,天氣漸漸涼爽,氣候乾燥,相比苦夏而言舒適度大增,不少人也食欲大開。然而早晚溫差漸大、氣候乾燥也容易使上火、便秘、感冒、咳嗽、咽喉疼痛等病症找上門來,有些人甚至會腹瀉、腸胃功能失調。

秋季的特點是天氣由熱轉寒、陽消陰長,為身體儲存能量準備過冬的過渡階段,所以秋季養生保健要遵循「養、收」的原則,此時可適當多吃些酸的食物,對消除上述不適症狀、達到減燥目的大有裨益。但因各人體質、環境不同,吃酸時還需因人而異、辨證防治、食之有道。

氣候乾燥 減辛增酸

秋季氣候乾燥,空氣濕度相對稍低。人體的汗液體液蒸發加快,很容易出現口舌生瘡、鼻腔和皮膚乾燥、咽喉腫痛、咳嗽、便秘等一系列「燥」的症狀。加之隨著秋意漸濃,天氣逐漸變涼,一些人喜歡選擇吃麻辣燙、水煮魚等食物,認為吃些辣的才開胃或暖胃,更令上述情況加劇。

按照中醫理論,秋燥現象與體液分泌失調,尤其胃腸道消化液不足有關。此時若攝入過多辛辣食物則更會消耗人體內的大量體液,使得體液越發不足。而酸有「收斂、止澀」之意,多攝取酸的食物,如一些有酸味的蔬菜和水果中所含的鞣酸、有機酸、纖維素物質,可以刺激人體內各種體液特別是胃腸道消化液分泌正常、均衡,從而增強胃腸道的蠕動、促進食欲、增進消化功能、有助於胃腸系統正常工作和殺滅胃腸內的病菌,這就是所謂的秋天「減辛增酸」以生津潤燥的飲食原則的由來。

「酸」有兩種 功效各異

「很多人以為酸味食品就是酸性食品,其實不然。」李豔玲在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從營養學角度講,酸性食品和酸味食品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食物中的酸味主要來源於乳酸、醋酸和果酸等有機酸,這些物質與舌的味蕾發生反應,產生酸味。酸味食物包括應季水果如瓜果梨桃以及葡萄、檸檬、櫻桃、草莓、烏梅、石榴、柑橘、柚子、蘋果、山楂、鳳梨、芒果、獼猴桃、番茄等,一般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和水分,可刺激口腔黏膜和消化腺體的分泌,有助潤燥和緩解便秘。

適當吃酸味食物對孕婦本人和胎兒的發育也有好處。一方面,酸味能刺激胃酸分泌,提高消化酶的活性,增加孕婦食欲,減輕早孕反應;另一方面,懷孕2至3個月後,胎兒的骨骼開始形成,酸味物質可促進鈣的吸收和骨骼成長,還有助於鐵的吸收。

而酸性食品是指含有在體內能形成酸的無機鹽(如磷、硫和氯等)及其他營養素,可使體質表現酸性的食品。酸性食品主要有:肉類如豬、羊、牛、兔、雞、鴨等;海鮮類如蝦、貝、蟹、魚(河魚、海魚);穀物如大米、麥(麵條、麵包、餅乾)、蕎麥;動植物油、花生、核桃、奶油;糖果類如白糖、甜食、巧克力;酸味食品與酸性食品各有營養,但二者都必須適量食用才能實現合理飲食的目的。

食酸過多 有損健康

適當吃些酸的食物對人體健康有益,但若攝入過量會對胃和食道黏膜形成刺激,引起胃酸分泌過多,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加重脾胃不適症狀,還容易誘發潰瘍。若胃腸黏膜有損傷時,酸的物質還會刺激黏膜使人產生疼痛等不適感。攝入酸味食物過多也會致蛋白質吸收不夠。另外,當身體內積存過多的酸時,體內的水分就不易排出體外,導致水腫及脫髮、牙齒和骨骼缺乏鈣質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