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要求完善養老 推行優生多育政策

【本報訊】多名議員昨日在立法會上要求完善養老政策,改善養老環境與養老服務,另一方面要求政府加快推行優生多育政策,以應付社會老齡化帶來的衝擊。

議員何潤生稱,資料顯示現有的養老服務設施已經未能滿足居民日益增加的需要。他期望政府以“本地為主、內地為輔”這一政策出發,加強對本澳養老院舍設施規劃興建工作,切實改善宿位緊張情況,回應本澳居民對發展本地長者院舍服務訴求;同時,進一步完善本澳的養老政策,加強對獨居長者與家庭護老者的支援,令老年人可以原居安老、安享晚年。其次,提供適合老年人的產品服務,並完善居家和社區養老配套,尤其是針對老齡人口比例比較大的區域及舊式樓宇進行無障礙設施的建設更新,著力提升原居養老環境。並且及早規劃護理行業的發展,積極培訓護理人才,提升養老服務的水準,加強全方位照顧,以應對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為本澳養老事業的全面協調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議員黃潔貞指出,過去幾年本澳出生率增加,卻隨即衍生了婦幼保健不足、入托難、入學難及兒童遊樂設施不足等問題,令很多新手爸媽“不敢再生”及新婚夫妻“不敢生”。生育意願一直未能顯著提升。因此她建議政府除了透過提升出生津貼外,亦要研究提升父母各項免稅額等不同經濟支援措施;盡快落實推動家庭友善政策,讓父母可以平衡工作與家庭,及早實施男士五天有薪侍產假及延長婦女產假;在家庭照顧支援上,當局需加快將托額提升至施政報告中的11000個,提升當中全日托額比例,並持續依據出生人數作檢討;亦需要配合現時雙職家庭及輪班工作的因素,研究開展三歲以上的幼兒託管及照顧服務;改善家傭規管及輸入制度。此外,未來應切實將鼓勵生育政策滲透在各項施政與規劃中,要完善房屋政策和重視社區建設,偉下一代提供合適的居住環境;在醫療上,改善產前及兒童保健服務,提高醫療與輔助生育技術等;而教育上,應改善現時家長與學童所面對的幼稚園入學壓力,並提升非高等教育的諮訊投入,為本澳創造一個有利發展和生育的社會環境,以多點支撐落實優生多育,才能有效提高居民生育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