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勒森歐洲「修復」之旅鎩羽而歸

【新華社華盛頓12月9日電】美國國務卿蒂勒森8日結束了為期5天的訪歐之行。這次原本意在修補跨大西洋關係諸多裂痕的訪問,從始至終都籠罩在特朗普政府關於耶路撒冷問題爆炸性聲明的陰影之下。

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美歐在多項地區和全球議題上齟齬不斷,蒂勒森此行很難在修復跨大西洋關係方面取得實質性成果。

蒂勒森行前,美國媒體就紛紛預測,特朗普將宣佈涉及耶路撒冷歸屬和美國駐以使館遷址兩大問題的決定。美國官員5日說,特朗普將於6日宣佈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

歐洲對美國擅自改變中東現狀非常不滿。蒂勒森5日在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裏尼共同會見記者時,雙方各說各話的姿態非常明顯。

莫蓋裏尼在講話中首先拋出巴以和伊核協議兩大問題,強調歐洲反對任何阻礙中東和平進程的行為,並稱繼續落實伊核協議對歐洲安全至關重要。

分析人士指出,美歐在諸多熱點問題上存在巨大分歧,如果目前這種狀況持續下去,跨大西洋關係可能會漸行漸遠。

行前,蒂勒森專門就美國未來的跨大西洋合作思路發表演講,對歐洲各國連敲帶打,明確要求歐洲國家提高軍費開支,和美國共同承擔保衛歐洲的費用和「責任」。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說,雖然不少歐洲國家已經開始增加軍費,但美國更傾向於從北約框架內看待這個現象。

分析人士指出,歐洲深刻擔憂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的不確定性,因此對蒂勒森加強美歐合作的呼籲反應冷淡。只要歐洲主流政治精英對特朗普政府沒有足夠信心,蒂勒森就很難指望歐洲積極響應美國在地區和全球領域的諸多訴求。

蒂勒森此行的關鍵詞之一是「反俄」。他在多個場合稱,俄羅斯是歐洲各國應重點警惕和防範的對象。他說,烏克蘭問題是美俄關係正常化的最大障礙,俄羅斯不從烏東部地區和克裏米亞撤軍,美國就不會解除對俄制裁。

分析人士指出,蒂勒森用大量篇幅談及烏克蘭問題,多少是想借所謂的「俄羅斯威脅」和烏克蘭問題拉攏歐洲。歐洲國家普遍認為,美國此前受制於「亞太再平衡」戰略,並沒有拿出全部精力幫助歐洲解決烏克蘭問題。

美國總統與國會研究中心副主任丹•馬哈菲說,面對美俄關係,歐洲國家心態矛盾。一方面,他們不希望美俄實現和解,在事關歐洲安全利益的烏克蘭問題上越過歐洲直接進行交易;另一方面,他們也不願意看到美俄徹底走向決裂,畢竟其直接後果將讓夾在中間的歐洲無法承受。所以,美俄關係若能保持「鬥而不破」,這是歐洲最願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