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憂並存 穩中有進 盤點十八大以來的兩岸經貿關係

十八大以來,兩岸經貿繼續成為兩岸交流的重點工作。五年來,兩岸經貿互動始終保持著穩中有進的增長,從ECFA後續協議商談到產業、金融領域的合作,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但同時,隨著兩岸經貿關係進入深化期和臺灣政治形勢的變化,不少問題也逐步浮現。總的來說,兩岸經貿關係正以攻堅克難的積極態度一步步朝著更為開放的方向前進。

按照貨幣清算機制的規定,兩岸民眾旅遊、留學或經商可隨時直接通匯,且享受人民幣存款和理財投資的好處。一方面,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對雙向旅遊消費提供更大便利,刺激兩岸民眾到彼岸旅遊消費的欲望。另一方面,民眾可以用人民幣來投資理財,因此臺灣金融機構按照本地法規開展人民幣業務,陸續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有價證券商品。四年來,臺灣銀行人民幣業_快速發展:人民幣存款達到3000多億元,人民幣業務對臺灣金融機構是相當「有利可圖」。「多年來,臺灣的低利差環境已逼使銀行業獲利前景走進死胡同數年。隨著臺灣人民幣業務的全面啟動,臺灣銀行業在這幾年間,又有了讓自己重新站起來的優質業務。」謝明輝說。

接下來,大陸龐大經濟體量和快速增長勢頭必然會不斷吸引臺灣資本上岸,兩岸金融合作的大趨勢將一步步走向常態化與自由化。「跨境金融的快速發展,反映出兩岸彼此交流合作的需求和努力。兩岸金融業開放的事實證明,你把市場做大,大家就都有機會,合作共贏絕對是一個最好的發展策略,我們希望兩岸同業一起把蛋糕(人民幣市場)做大。」謝明輝分析說。

產業互動 以民間交流形式持續進行

除了制度和金融領域,2012年開始,兩岸在產業領域的合作也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五年來,大陸發佈了40多項產業優惠政策,吸引臺灣半導體、面板、石化、精密機械等一批優勢產業相繼落戶各地,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為臺灣同胞投資興業創造更加便利、公平的法治環境。各地各部門積極支援台資企業轉型升級,堅定了台企在大陸紮根發展的信心。

「如何增進兩岸產業合作,一直是兩岸經貿交流中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2012年至今,兩岸在農業、服務業、綠色產業、電子資訊技術等產業上,都有深入的合作。其中,最突出的當屬以半導體產業為首的電子產業。」王建民說。

2014年,封裝業「大哥」曰月光在上海、蘇州昆山等地設立新工廠,隨後,其他的企業也或快或慢地投向大陸積體電路市場的「懷抱」。2015年,臺灣聯電率先在廈門投資建設12英寸晶圓專案——聯芯積體電路製造專案,總投資62億美元。在2016年,臺灣電子界龍頭台積電以最強悍且具競爭力的16納米制程投資大陸12英寸廠,該舉措震驚全台。可以說,五年來,台資企業已成為大陸電子產業重要的力量之一。而當越來越多的臺灣電子製造和設計企業向大陸轉移時,臺灣半導體廠商與大陸廠商合作的步伐也在繼續加快。2016年,紫光集團以6億美元欲入股臺灣力成,又花了近22.9億美元,分別以25%入股臺灣封裝廠矽品與南茂。

「我們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一個時期內,在大陸市場的牽引下,台商投資大陸必將形成一個以高科技大企業為龍頭,帶動臺灣其他相關企業進一步向大陸轉移的局面。兩岸業界應抓住機遇,進一步促進兩岸電子產業的合作與發展。」謝明輝說。

在積極推動個別產業的合作之外,大陸也打造了一批對台的產業互動平臺。2014年12月12曰,福建自貿區獲准設立,作為主打對台自由貿易的自貿區,.福建自貿區

以對台經貿為主軸,著重深化兩岸金融合作,推動兩岸經貿往更高層次發展。而「開跑」三年多的上海自貿區,不僅已有兩家台資銀行「落子」,也吸引了157家台資企業註冊成立。

「兩岸積極推動自貿區對接,無疑是兩岸產業合作進程需要新突破、新動力時送上的及時雨,對兩岸產業交流起到『乘法』的放大作用。」王建民說。

如果說自貿區對接是由兩岸官方推動的合作,那麼,兩岸企業家峰會則是兩岸民間產業互動典範。

2013年,兩岸企業家峰會在北京成立,成為兩岸層級最高、最具權威的企業家交流合作平臺,致力推動兩岸資源有效整合,促進兩岸產業深度融合。2014年,兩岸企業家峰會首次在臺灣舉行,馬雲等大陸諸多重量級企業家出席,對於促進兩岸產業合作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峰會還發表了《共同倡議》,所設7個產業合作推動小組完成31項合作協議或意向書。

2016年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在廈□和金門成功舉辦,這也是「5•20」後兩岸舉辦的首次大型民間產業交流活動,對於緩和兩岸關係、維護和推動兩岸產業合作具有重要積極意義。顯示雖然目前由於兩岸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中斷,但兩岸產業合作仍然以民間經貿交流的形式持續進行。

融合發展 積極參與「一帶一路」

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確寫入「促進(兩岸)經濟融合」。於是,融合,成為2014年之後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新理念、新方向。

「應該說,兩岸經貿融合離不開大陸持續釋放政策紅利,為兩岸互利合作提供良好外部環境。而從2014年開始,兩岸經貿融合的新亮點在於『一帶一路』倡議。」王建民說。

在2015年3月的博鼇論壇上,大陸正式推出「一帶一路」建設藍圖,為兩岸經濟發展和互利合作,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和更為廣闊的舞臺。

「『一帶一路』蘊含的巨大商機為兩岸經貿合作帶來新的機遇。」王建民說,雙方能夠發揮各自優勢,有效整合兩岸生產要素和產業,共同參與海外生產製造基地、經貿合作試驗區、基礎設施項目,一起賺世界的錢。

「從大的方向來說:『一帶一路』屬於大陸的國家發展戰略,而從小的方向來說,『一帶一路』更多是屬於經濟範疇的合作,因此臺灣尋求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也避免了政治上的干擾,通過兩岸經濟領域務實合作,促進『一帶一路』建設與臺灣的經濟發展協調一致。」謝明輝說。

除了「一帶一路」,在2015年,攪動臺灣經濟這一池春水的,還有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的創立。成立於2015年耶誕節的亞投行,雖然臺灣不是創始成員,但大陸方面已多次表示,歡迎臺灣以適當方式加入。臺灣成為亞投行的一員,樂觀可期。「加入亞投行對於外銷提升與經濟貿易關係都有幫助,對想要突破經濟瓶頸的臺灣是很好的選項與出發點。」謝明輝說。

同樣在2015年,大陸「十三五」規劃出臺,不僅是大陸轉型升級調結構的一個宏偉藍圖,同時還被認為是臺灣參與大陸經濟建設,促進兩岸經貿融合的最佳管道。「大陸通過『十三五’規劃建議,為未來5年大陸經濟社會發展描繪了新的藍圖,提出了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合作的政策措施。臺灣應瞭解大陸政策的走向,積極參與,以便更好地與大陸實現經貿融合發展。」王建民建議說。

合作受阻 「黃金時代」出現逆轉

時間來到2016年,臺灣政權再度輪替,民進黨上臺「執政」,既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重大變局,也是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捩點。

採訪中,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林建甫表示,馬英九執政時期,成為兩岸經貿往來與合作的一段「黃金時代」,尤其是ECFA的簽署成為兩岸經貿制度化合作的重要標誌性事件。而蔡英文當政後,採取了與馬英九完全不同的兩岸經貿政策與路線,明確反對馬英九「從中國走向世界」的經濟發展路徑,主張與此相反的「從世界走向中國」的經濟發展路徑,即不是優先發展與大陸的經濟關係或優先與大陸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定,而是繞過大陸,優先發展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經貿關係,尤其優先與美日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定,再通過美日等一同與大陸開展經貿關係或再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定。這一複雜、繞口的臺灣經濟發展路徑成為蔡英文當政後處理兩岸經貿關係的核心思想。在此基調下,兩岸經貿合作開始出現反復與波動。

2016年,大陸愛奇藝與臺灣歐銻銻娛樂公司開展合作,計畫在台投資約100萬元新臺幣設立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資料處理服務業」及「電子資訊供應服務業’然而,同年11月底,臺灣方面陸委會、文化主管機構與經濟主管機構下屬工業局等表示反對,認為愛奇藝有通過入口網站經營影音視內容服務的疑慮,且大陸未對臺灣對等開放,於是駁回這一投資案,大陸對台投資受挫。而這,已經不是大陸企業第一次赴台投資失敗。「臺灣當局對大陸企業赴台投資一直嚴格限制,特別是蔡英文上臺後,實施了更為嚴格的管制政策。陸資赴台的路基本已經被切斷了。」林建甫說,不少大陸企業家都將大陸企業對台投資稱為「戴著手銬」的投資。

同時,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台商對大陸投資同樣受到島內政治與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有明顯放緩跡象。與過去幾年相比,台商對大陸投資占臺灣對境外投資的60%左右,目前已經降至41.8%。

林建甫表示,兩岸關係形勢逆轉,對兩岸經貿往來與合作產生諸多消極影響,不僅表現在企業投資上,也表現在產品的出口上。例如,大陸對臺灣農產品採購有所減少,影響到兩岸農產品貿易,尤其是臺灣農產品對大陸出口。「特別是各界廣為關注的兩岸虱目魚契作合作,就因兩岸關係形勢巨變與合作到期而終止。虱目魚契作是兩岸農業領域合作的典型案例,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這一合作模式的中止,使臺灣虱目魚出口大陸顯著減少。漁民收益大幅降低。」林建甫說。

五年來,兩岸經貿合作發展的實踐證明,兩岸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只有攜手同心,才能迎來共同的美好也只有背靠大陸,臺灣經貿產業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前景。我們相信兩岸經貿合作的大方向不會改變,但在兩岸關係還未走出困境的前提下,下一^五年,兩岸經貿依舊將會在曲折中艱難前行。

(司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