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容忍國家分裂

1987年11月,在中國共產黨和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長期隔絕狀態終於被打破。針對形形色色的「台獨」分裂活動,祖國大陸開展了堅決的反「台獨」鬥爭,取得了重大勝利。

「台獨」思想的產生,原因很複雜,既與臺灣特殊的社會歷史有關,也與美、日反華勢力的支持有關。蔣氏父子統治臺灣時期,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嚴厲打擊「台獨」分裂勢力,絕大多數臺灣同胞都懷有大中華意識,希望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1988年1月,蔣經國病逝,李登輝繼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逐步採取一系列實際分裂步驟,使「台獨」勢力迅速坐大。頑固堅持「台獨」主張的民進黨兩度取得執政權,給臺灣民眾帶來深重禍害。

第一,李登輝執政地位逐步鞏固後,開始背棄一個中國原則,露出「台獨」真面目。

改變兩岸關係定位。李登輝任內發動6次「修憲」,其中影響最大的要數1997年7月的第4次「修憲」,此次「修憲」將臺灣省政府虛化,實現了所謂「凍省」,圖謀改變臺灣是中國一個省的現狀。1999年7月9日,李登輝接受德國電臺專訪時進一步宣稱,「1991年『修憲』以來,已將兩岸關係定位為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而非一個中國內部關係。」李登輝「兩國論」分裂主張,徹底背棄了一個中國原則。

推行所謂「務實外交」,試圖在國際上製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1990年5月,李登輝就任後提出6年任期設想,後3年主要拓展「國際生存空間」。1995年6月,李登輝以所謂「私人名義」竄訪美國,在康奈爾大學發表演講,公開鼓吹「中華民國在臺灣」,聲稱要打破「外交」上的孤立,將臺灣當局在國際上製造「兩個中國」的分裂活動推到高潮。1996年8月,李登輝又在台當局駐外人員會議上不自量力地聲稱,「務實外交走出去」,「中共最怕哪–套,我們就把哪一套作為策略」。

推動「教育改革」,企圖割斷臺灣同胞的民族認同之根。「欲亡其國,必先滅其史」。利用「去中國化」的「教育改革」,改變臺灣同胞的中國認同始於李登輝。1994年,臺灣教育部門修訂了「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增定「認識臺灣」為必修課程。教科書於1995年開始撰寫,1997年春完成課本初稿。這套教科書用偏頗的眼光取捨詮釋臺灣的歷史、社會,實際上是以「本土化」之名行「去中國化」和「親日本化」之實,因此臺灣有評論說該教科書目的不在於「認識臺灣」,而是教人們「認識『台獨』」。1998年,臺灣教育部門又發布了「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將歷史課程併入社會學習領域中,獨立的歷史科目在中小學的課程中消亡了,這是抹殺臺灣年輕一代中國人意識的又一重要舉措。

縱容「台獨」活動,使「台獨」勢力迅速膨脹。1990年6月,李登輝召集「國是會議」,正式邀請海外「台獨」分子與會,使「台獨」活動變相合法化。1991年,美國最大的「台獨」組織「台獨聯盟」遷回臺灣,隨後集體加人民進黨。1992年5月,台立法部門廢除「刑法」第100條和「安全法」相關條文,使鼓吹和從事非暴力的「台獨」活動合法化,「台獨」勢力迅速膨脹。

第二,陳水扁上台執政,縱容支持「台獨」勢力發展,「法理台獨」活動猖獗。2000年5月20日,民進黨首次在臺灣地區開始執政。陳水扁執政8年期間從各個方面大搞「台獨」活動,使台海形勢進入高危期,兩岸關係的主要矛盾已成為「台獨」與反「台獨」的鬥爭。

全方位推動「去中國化」等「漸進式台獨」活動。民進黨十分重視培植臺灣民眾的「台獨」意識。他們認為,「臺灣人民建立『台獨』共識的那天,就是4台獨』運動完成之時」。李登輝只是在「台獨」的硬體建設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如政治體制、法律體系大陸政策、對外關係等,但在臺灣社會意識向「台獨」轉向方面做得還不夠。陳水扁上臺後,試圖在這方面補上「短板」。

在政治上,去除帶有「統一」象徵的政治符號和標誌。

陳水扁上臺不久,臺灣當局辦公大樓及其他地方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等標語牌即被拆除。2001年初,臺灣軍隊所有基地營區的「統一中國」、「復興中華文化」、「反對『台獨』」等標語和口號被去除。

鼓勵激進「台獨」勢力,大搞所謂「臺灣正名運動」。2002年3月8日,陳水扁在「台獨」組織集會上宣稱,要拼「臺灣正名、國家制憲」。在其鼓勵下,臺灣的「正名」活動無所不用其極。例如,2002年4月,臺灣民意代表羅志明建議,將臺北故宮更名為「福爾摩薩博物館」等等。

強化「本土教育」,弱化臺灣青少年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2001年7月,臺灣當局在中小學開設「鄉土語言」課,竭力推動教育「臺灣化」,培養青少年的「去中國化」意識。2002年7月,台教育部門拋棄了國際通用的「中文拼音」,決定採用所謂符合「台語」習慣的「通用拼音」。2003年9月,臺灣教育部門發表新課程綱要草案,將中國史中的明代中後期歷史、清史、民國史全部放人「世界史」。2007年,台「教育部」又要求檢核5000個教科書中的「不當用詞」,最終使得臺灣中小學教科書相關內容被完全扭曲,「中國」被視為外國,「國父」孫中山竟成了「外國人」。

通過推動「憲政改造」進行「法理台獨」活動。陳水扁任內竭力謀求「臺灣法理獨立」,使台海形勢進入高危期。2002年8月3日,陳水扁公然宣稱,「臺灣與對岸中國一邊一國要分清楚」,拋出了「一邊一國」分裂主張,徹底暴露了其頑固堅持「台獨」立場的真面目。2003年9月,陳水扁提出要「催生臺灣新憲法」,並逐步提出2004年實施首次「公民投票」、2006年「公投制憲」、2008年正式實施「臺灣新憲法」,「讓臺灣成為正常、完整和偉大的國家」,形成了一個走向「台獨」的時間表。

2004年陳水扁連任後,繼續按其既定時間表,通過推動「憲政改造」進行「臺灣法理獨立」活動。2006年2月,陳水扁宣佈終止「國統綱領」適用和「國統會」運作,徹底拋棄了他「四不一沒有」的承諾。2007年4月,陳水扁當局在其無法通過「憲改」炮製「新憲法」的情況下,轉而策劃在2008年3月新一屆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時同步舉行「以臺灣名義加人聯合國的公投」,並多次去函聯合國要求「以臺灣名義申請加人聯合國」。2008年3月22日,臺灣地區舉行「入聯公投」,因未達投票權人總數的半數而遭否決。

第三,2008年3月22日、2012年1月14日,民進黨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落敗,對於選舉失敗,民進黨內有所反思,但並未改變其「台獨」立場。2008年5月4日,民進黨代理主席謝長廷表示,「民進黨的路線以及核心出現問題」。同年6月1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表示,「未來不走深綠路線」。2010年8月12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籌畫近1年的「十年政綱」初稿完成,試圖反思過去的做法。2013年5月23日,民進黨宣佈將舉行9場「對中政策華山會議」,探討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問題。2014年1月9日,民進黨提出「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但這些反思並未形成全黨共識,民進黨仍僵化地堅持其「台獨」立場。

2008年5月20日之後的8年時間裏,民進黨雖喪失了運用政權的力量推動製造「台獨」重大事變的條件,但並未善罷甘休,仍竭力煽動兩岸敵意和對立,阻撓兩岸交流合作。2009年6月15日,蔡英文發表公開信,表明民進黨推動”ECFA公投」立場,要求政府簽訂ECFA必須交付「公民投票」來決定。她欺騙臺灣民眾稱:「兩岸一旦簽了ECFA,估計臺灣至少會有400萬人失業。」2010年3月1日,民進黨民意代表潘孟安提出「領土變更案」,30位黨團成員簽名連署成案。2014年3月18日,反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的「太陽花學運」爆發,民進黨見獵心喜,大規模動員力挺,火上澆油。2015年7月I4日,台高中生不滿臺灣教育部門微調「台獨」課綱,串聯發起「反黑箱課綱微調」抗議運動,民進黨不僅「儘量提供物質協助」,有關人士還紛紛現身力挺。

第四,2016年5月20日,民進黨再次上臺執政,形形色色的「去中國化」行徑接連不斷。同年5月31日,台行政主管部門即宣告,廢止2014年2月10日的「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中語文、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課程綱要。6月15日,蔡文英當局「新南向政策辦公室」正式成立,主要任務是研議「新南向政策」的相關策略與方法,試圖削弱與大陸的經濟聯繫。11月14日,針對台軍「退將」吳斯懷等人參加大陸紀念孫中山誕辰150周年活動,臺灣立法部門在民進黨主導下通過臨時提案,建請防務部門等單位徹查並取消退俸及其相關獎勳章。12月2日,蔡英文與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進行了通話,這是台美「斷交」37年以來,臺灣地區領導人首次與美國總統當選人進行通話。

每年4月29日的鄭成功祭典,歷年來皆由臺灣當局派內務部門負責人主祭,是「中樞祭典」的規格。2017年4月,台內務部門負責人葉俊榮決定不主持祭典,改由台南市長賴清德主祭,從而取消了長達54年的「中樞」主祭慣例。7月11日,台媒報導,台當局即將在2019年實施的高中社會科新課綱草案中將《開羅宣言》相關內容刪除,新的歷史課綱將不以《開羅宣言》論述臺灣地位。9月26日,臺灣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賴清德在立法部門應詢時公開聲稱,「我是個主張『臺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臺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引發兩岸輿論強烈批評。

「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必須堅決反對。祖國大陸從政治、法律、軍事、外交等方面開展了堅決的反「台獨」鬥爭,取得了重大勝利。

第一,政治鬥爭堅強有力。臺灣當局花樣繁多的「台獨」行徑,遭到兩岸同胞和海外華人華僑堅決反對,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祖國大陸進行了及時的揭露和警告,並進行堅決鬥爭,維護了台海基本穩定。

針對李登輝推動所謂「務實外交」,企圖騙取國際社會對其「參與聯合國」的同情,1993年8月31日,祖國大陸發表《臺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表明了中國政府關於臺灣問題的基本立場和方針政策,要求各國政府正確處理與臺灣的關係,得到各國政府和人民的理解與支持,沉重打擊了「台獨」勢力。針對李登輝竄訪美國,1995年7月24日開始,《人民日報》對李登輝在康奈爾大學的演講連續發表了4篇評論員文章;8月3日開始,又對李登輝「台獨」言行發表了4篇評論員文章。這些「批李」的文章,使兩岸同胞對李登輝的真實面目有了進一步認識。針對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後兩岸關係嚴峻形勢,2000年2月21日,祖國大陸又發表了《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白皮書,旗帆鮮明提出,「如果出現臺灣被以任何名義從中國分割出去的重大事變,如果出現外國侵佔臺灣,如果臺灣當局無限期地拒絕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兩岸統一問題,中國政府只能被迫採取一切可能的斷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極大震懾了「台獨」分裂勢力及其幕後支持者。

2000年3月18日,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上臺後,大搞「法理台獨」活動,使兩岸關係高度緊張動盪。「台獨」與反「台獨」鬥爭成為一個時期兩岸關係的主要矛盾。針對陳水扁的「台獨」冒險,黨中央作出了反「台獨」鬥爭的重大決策部署,決定這一個時期對台工作的首要任務是反對和遏制「台獨」,全力阻止「台獨」勢力通過「憲改」、「公投」謀求「臺灣法理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2005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中共中央邀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後率團來訪,確立了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對反對和遏制「台獨」、推動兩岸關係朝著和平穩定方向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6年5月20日,民進黨再次上臺執政,臺灣時局發生重大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反「台獨」系列講話如利劍懸頂,極大震懾了「台獨」分裂勢力。2014年9月26曰,習近平總書記會見臺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就明確表示,「在涉及國家統一和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上,我們旗幟鮮明、立場堅定,不會有任何妥協和動搖。」2015年1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同馬英九會面時指出,「對任何分裂國家的行為,兩岸同胞絕不會答應。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原則問題上,我們的意志堅如磐石,態度始終如一。」2016年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時指出,「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確保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國家核心利益,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發出了反「台獨」的最強音。

第二,法律鬥爭擊中要害。陳水扁執政時期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不僅拋出兩岸「一邊一國」的分裂主張,還企圖通過「憲政改造」謀求「臺灣法理獨立」,「台獨」現實危險性急劇上升。

面對猖獗的「台獨」活動,社會各界人士和港澳同胞、海外僑胞要求以法律手段反對和遏制「台獨」圖謀的呼聲越來越高。2003年11月,黨中央決定制訂反分裂國家特別法。經過1年的起草工作和多方徵求意見,2004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認真審議了這部法律草案,決定提請2005年3月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2005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反分裂國家法》時,在沒有反對票的情況下,以極高票數通過了這部法律關於以非和平方式制止「台獨」勢力分裂國家,《反分裂國家法》規定:「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反分裂國家法》的制定實施,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是兩岸關係發系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這部重要法律表明,絕不允許「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共同意志和堅定決心。它的頒佈實施,對推動兩岸關係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具有重大的現實作用和深遠的歷史影響。

第三,軍事鬥爭強烈震撼。1995年6月,李登輝竄訪美國,將製造「兩個中國」的分裂活動推到高潮。中國政府為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開展了堅決的反「台獨」鬥爭。人民解放軍於1995年7月、8月、11月和1996年3月在臺灣海峽和臺灣附近海域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展示了反分裂、反「台獨」的堅定決心和強大能力。這場鬥爭產生了重大深遠的戰略性影響。當時,民進黨主席施明德不得不表示,「一旦民進黨執政,沒有必要也不會宣佈臺灣獨立」。

1999年7月9日,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分裂主張,徹底背棄了一個中國原則。中國政府再次開展了強有力的反對「兩國論」的軍事鬥爭。8、9月間,人民解放軍接連舉行一系列大規模的軍事演習,顯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意志和巨大能力。這場鬥爭沉重打擊了李登輝分裂勢力。臺灣當局被迫表示不會依照「兩國論」修改「憲法」和法律。

2016年以來,人民解放軍海空軍多次跨越第一島鏈進行遠航訓練,頻繁出現在臺灣周邊海域,在臺灣島內引起震動,嚴重警告了「台獨」分裂勢力。2016年12月25日,「遼寧號」航母編隊首次穿越第一島鏈,浩浩蕩蕩赴西太平洋海域開展遠海訓練。2017年7月初,參加香港回歸20周年慶祝活動的「遼寧號」航母及3艘護衛軍艦往返時都經過臺灣海峽。過去,「台獨」勢力一直認為,臺灣東部海域是其永遠的「大後方」;現在,大陸航母群巡航到臺灣東部海域,一夕之間後方變為前方,「台獨」勢力為此膽戰心驚。2017年7月30日,人民解放軍在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建軍90周年閱兵,展現了精銳化、實戰化、海陸空一體化的軍改成果。台媒普遍認為此次閱兵是傳遞給臺灣當局的嚴肅訊號。

第四,外交鬥爭戰果豐碩。1999年7月9日,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外交領域開展了強有力的反對「兩國論」的鬥爭美國、日本等130多個國家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沉重打擊了李登輝的囂張氣焰。

2000年5月以來,陳水扁當局推動「憲改」「入聯公投」等「台獨」活動,嚴重危害台海乃至亞太地區和平穩定,遭到國際社會反對。美國、歐盟、日本及國際社會紛紛對陳水扁破壞台海地區和平穩定表示反對和譴責。

2016年5月以來,祖國大陸對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進行了有力的輿論鬥爭,在外交領域取得了積極的收穫。2015年3月20日,「美國在台協會(AIT)」前執行理事施藍旗、台海問題專家任雪麗就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表示,民進黨難以擱置「九二共識」,蔡英文尚未提出各方可以接受的兩岸政策;希望蔡在「縮小臺灣與中國大陸政策的差異,將美國與國際社會的關切納人考慮」的基礎上,「直接向美國說明」,在2016年選舉前對美國關切有個交代。2016年9月3日,習近平主席會見出席G20峰會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奧巴馬表示,美國奉行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反對任何尋求「臺灣獨立」的做法。2016年11月29日,前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美軍太平洋艦隊前司令鄧尼斯•布雷爾表示,如蔡英文仿效陳水扁做「麻煩製造者」,以「取巧手段」推行「法理台獨」,蔡當局將「自行負責」。

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臺灣方面參與相關國際組織活動接連碰壁,

充分證明企圖回避一個中國原則,繞開兩岸協商來拓展「國際空間’是沒有出路的。2016年9月27日,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於加拿大蒙特利爾開幕,臺灣當局即使遊說美國支持,也未收到邀請函,只能表達遺憾與不滿。2017年5月22日,第70屆世界衛生大會(WHA)在瑞士日內瓦開幕,臺灣當局四處尋求支持,依然被拒於門外。

2017年6月12日,巴拿馬宣佈與中國建交,終止了與臺灣當局的所謂「邦交」關係。台當局在對外關係上遭遇大挫敗。老牌「台獨」分子呂秀蓮稱,「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都跟臺灣說再見,臺灣有『亡國』的危機」。2017年6月14日,尼日利亞、巴林、厄瓜多爾、阿聯酋和約旦等5個臺灣非「邦交國」,要求臺灣當局在其境內的辦事處改名,將「臺灣」等字眼去掉,否則將摘牌。

祖國大陸堅守原則絕不動搖,向臺灣當局和島內民眾發出了明確的信號,打破了「台獨」勢力的幻想,維持了台海局勢的總體穩定。在反「台獨」鬥爭的強大壓力下,臺灣當局儘管「台獨」小動作不斷,但始終不敢突破祖國大陸劃定的紅線,並且被迫宣稱要表達善意、維持現狀。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30年彈指一揮間,觀察「台獨」與反「台獨」鬥爭的過程,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台獨」不可能成功,分裂之路註定走不通。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這樣的時候,沒有誰會真的相信「台獨」會成功。

老百姓心裏有桿秤,大多數臺灣同胞其實心裏明白臺灣最終將走向哪里。2015年10月19日,台「中研院」社會所「中國效應主題研究小組」所做的民調顯示,在「預期未來統獨走向」部分,高達49.7%的民眾選擇「被統一」。2017年10月16日,臺灣競爭力論壇發佈「2017年臺灣民眾國族認同下半年調查結果」,55.40%的臺灣民眾認為未來兩岸統一機會大。

「『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激進「台獨」分子陳水扁的哀歎,實際上早已宣告了「台獨」之路的最終命運。今天,「台獨」勢力所能扮演的角色,僅僅是臺灣同胞的欺騙者、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麻煩製造者而已。

二、民進黨應順應歷史大勢,儘早易轍自新。民進黨建黨以來,儘管一直被「台獨」勢力所綁架,但在多次飽嘗選舉失敗的痛苦之後,一些民進黨有識之士意識到由於大陸崛起和國際政治現實,「台獨」不可能成功,因此開始豐張轉型,有的甚至提出修改「台獨」黨綱。2011年3月4日,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表示,民進黨要想執政,不能喊「台獨」,否則只能「萬年在野」。2012年1月17日,繼民進黨中常委段宜康呼籲民進黨應誠實面對「九二共識」之後,謝長廷進一步提出修改「臺灣前途決議文」及「正常國家決議文」等。2013年12月26日,台立法機構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建議民進黨正式宣告凍結「台獨」黨綱。2016年6月12日,民進黨32名黨代表連署提案,欲在民進黨「全代會」上,將蔡英文兩岸「維持現狀」論述列為新黨綱,取代過去的「台獨黨綱」。2017年6月18日,民進黨籍民意代表許智傑又提出「條件九二共識」。雖然這些意見還未成為民進黨的主流,但畢竟發出聲音了。

事實上,臺灣民眾也強烈呼籲民進黨路線轉型。2016年5月23日,台《聯合報》民調顯示,四成民眾贊成蔡英文承認「九二共識」,比反對者高出一成。2016年7月7日,臺灣競爭力論壇發佈上半年「臺灣民眾國族認同」民調顯示,47.5%認為蔡英文應接受「九二共識」,高出不支持者15.2個百分點。2016年10月24日,「臺灣民意基金會」公佈民調結果顯示,41.3%的受訪者不贊成蔡英文在「雙十」演說中不提「九二共識」。

站在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中國共產黨不計前嫌,擁有大海般的胸懷。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臺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父住也不會存在障礙。既然臺灣當局領導人公開宣稱民進黨需誠實正視「中國崛起」,那麼為何不順應歷史大勢和島內主流民意,對此作出積極回應呢?

三、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追根溯源,造成兩岸同胞至今仍然骨肉分離的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國積貧積弱,帝國主義列強伺機欺淩。聞一多先生所寫的《七子之歌》就悲憤地描繪了這種民族恥辱。同樣道理,兩岸同胞最終結束分離,實現中華民族大團圓,也要在中國自身的發展進步中才能得到徹底解決。

許多目光遠大的政治家早就預言兩岸終將統一。2012年3月7日,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表示,臺灣問題不會無限期等待下去,兩岸關係有可能會更緊密發展到一個中國成為現實的一天。2013年8月6曰,李光耀在新書《李光耀觀天下》裏寫道,臺灣與大陸的統一只是時間問題,任何國家都無法阻止。

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地指出,「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黨的十九大勾畫了祖國大陸發展進步的美好藍圖,從現在到2020年,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2020年到2035年,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將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沿著這一美好藍圖奮勇前進,我們偉大祖國將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與此同時,我們可愛的中國,也必將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嚮往。可以自信地預期,從現在起,祖國大陸的發展進步必將對臺灣同胞產生日益增長的吸引力,許多被「台獨」勢力欺騙的臺灣同胞一定會迷途知返。

「讓我們敲希望的鐘啊,多少祈禱在心中。讓歡喜代替了哀愁啊,微笑不會再害羞。」我們有十足的理由相信,祖國統一必會在兩岸同胞歡天喜地中圓滿實現。

(李啓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