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統派現況

在臺灣社會,到底哪些人可以被稱為統派,可謂眾說紛紜,且不同時代不同陣營人物有不同見解。一般來說,統派指的是支持促進兩岸統一,反對「臺灣獨立」的個人、政黨或團體。

一、統派的概念

「維基百科」對統派的定義是:臺灣島內與海外華人華僑支持促進兩岸統一,反對「臺灣獨立」運動(包括急統或是緩統)的人士。據海峽評論出版社創始人、資深統派人士王曉波稱,統派之稱始於何時,始自何人,已難以考證。據其記憶推想,應始自70年代的黨外運動。從廣義角度來看,不支持臺灣「獨立」的都可算作統派,一般以主張兩岸統一方式的不同而分為紅統、聯合派、藍統等。具體來說,「第一類叫紅統,以李敖、郭冠英、林正傑等人為代表,他們的立場多是否定『中華民國』支持『一國兩制』;第二類聯合派,以連戰先生為代表,他們主張臺灣的未來必須跟大陸做一個連接,而且不排斥未來接受一個『聯邦或邦聯的中國』;第三類藍統,是臺灣統派中的主流,過去他們的立場是『反共』、反『台獨』,認為『中華民國』是中國的合法政府,現在則因兩岸實力對比的急劇變化,藍統趨於低調,人數也大幅萎縮,甚至不少人轉變為『隱性台獨』,在對大陸的態度上,也大多不再堅持『反共立場』。」除此以外,還有左統、右統、中間派、主流派等各種概念,左統大致對應於紅統,右統大致對應於藍統,這些概念間有區別也有交叉。

由於現今臺灣的統派源流和理念十分複雜,紅統、藍統和聯合派這種歸納方式也並不一定能最精准的涵蓋島內統派,只能說是一種較為主流的分類方式。對於統派還有很多不同的解釋,比如蕭功秦先生提出一類為紫統,主要指一些退役老軍人。王曉波認為,統派應包含兩批人,一批是兩蔣時代以來就主張統一的官員和知識份子,另一批是從李扁時代開始主張統一的深藍人士,包括國民黨、新黨和親民黨的一些人士等。近期許劍虹又提出新紅統與紫統兩個概念。許劍虹這裏的紫統指的是在李登輝及民進黨崛起之後,因為受到「台獨」勢力的壓迫而不得不轉向支持中共的前藍營人士,他們缺乏社會主義的信仰,在歷史上認同「中華民國」,但是又在現實上認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新紅統則絕大多數是出生於80年代以後的臺灣年輕人,是對馬英九在統「獨」立場上向綠營退讓不滿的深藍或紫統轉變而成的,他們全面否定「中華民國」過去「反共」的歷史,但是仍希望國民黨未來的領袖,如洪秀柱帶領臺灣走上兩岸合作的道路。

一般來說,臺灣民間將統派界定為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追求兩岸統一的個人、政黨或團體。最狹義的統派只包括明確追求兩岸終極統一的個人、政黨或團體。追求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進行實質統一,不論是「一國兩制」還是「一國一制」,只有主張這樣的統一,才是貨真價實的統派。本來國民黨毋庸置疑應該屬於統派的主體,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國民黨確實是島內堅定追水國家統一的主要政治力量。但從1993年李登輝開始在國民黨內推行「本土化」之後,主張統一的聲音在黨內一路走低,馬英九2008年上臺後更是提出「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政策,將重點放在鞏固在臺灣內部的統治上。自此,國民黨極少再明確表明統一訴求,黨內的一些「本土派」甚至出現「獨台」或「台獨」傾向,國民黨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統派。洪秀柱於2016年3月成為國民黨主席,洪曾提出「一中同表」,認為「兩岸均是『整個中國』內的一部分」,並強調,「中華民國憲法」就是「一中憲法」,「憲法增修條文」也明確提到是為了「因應國家統一之前的需要」而訂定的條文,因此「未來是朝統一方向前進」,但其觀點在黨內引發極大爭議,不能代表國民黨的主流,且2017年5月20日將進行新的國民黨主席選舉,新主席出現以後才能確定未來國民黨較長一段時間內的走向。因此,狹義的臺灣統派不包含國民黨。

二、具有代表性的臺灣統派政黨和團體

在臺灣真正的統派或者說狹義的統派屬於鳳毛麟角,是最少數。近年來臺灣多個民調顯示,明確支援統一的臺灣民眾只占總人數的一成左右。雖然從數量上看,臺灣統派組織並不少,大概有500多個,但大多是只有一個名稱,成員只有幾人或十幾人的小團體。真正有一定影響力的統派組織很少。具有代表性和較大影響力的統派政黨和團體主要有以下幾個:

1.政黨

(1)臺灣勞動黨

成立於1989年3月29日的臺灣勞動黨信仰社會主義,被視為「臺灣的共產黨」。它由當時臺灣地區第一個勞工政黨臺灣工黨分裂而出,隨著勞工「立法」逐步完善,工運轉入低潮,勞動黨逐步將工作重點調整為反「獨」促統。勞動黨在黨綱中明確宣示是主張社會主義的階級政黨,強調要以和平、民主的方式,爭取勞動人民的權益,促進社會主義的實現。該黨現任主席是吳榮元。由於勞動黨核心思想堅持社會主義,且主張「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導致政治資源嚴重不足,該黨自1989年來多次參與「立委」選舉,皆未有斬獲。2009年,勞動黨提名中生代工運組織者高偉凱參選新竹縣議員,獲得當選,是勞動黨成立20年來首次有人當選。2014年,勞動黨再創新猷,高偉凱連任新竹縣議員,陳新源亦當選新竹縣新埔鎮鎮民代表。

(2)新黨

新黨可能是最為大陸民眾所熟知的臺灣統派政黨,新黨成立於1993年8月10日,曾經一度是臺灣具有關鍵影響力的第三大黨。全盛時期,新黨黨員人數有6萬之多;但現在,新黨已經萎縮成一個不足1千名黨員的小黨,主要靠小額捐款開展活動。新黨網頁上明確寫出是「中國人的政黨」,以清廉制衡、公義均富、族群和諧、國家統一為訴求,但強調「中華民國」的「正統地位」。新黨現任黨主席是郁慕明、副主席為李勝峰。2016年臺灣「不分區立委」選舉中新黨距離重返「立法院」僅一步之遙,以4.18%得票落敗,成為臺灣第五大黨,獲得1.02億新臺幣的政黨補助金。目前僅在臺北市議會保有兩席。

(3)中華統一促進黨

2005年9月9日成立的中華統一促進黨是臺灣第113個政黨,簡稱統促黨,曾經是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的林正傑和臺灣「竹聯幫」大佬張安樂共同創立了該黨,其前身是2004年5月9日於廣州黃花崗成立的民間團體「保衛中華大同盟」。該黨強烈主張實現「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其黨綱包括:「臺灣應在『一國兩制』相尊重的原則下與大陸和平統一,統一以後整個中國的主權由兩岸人民共用。統一以後,由兩岸人民共同組成的大陸中央政府代表整個中國行使國家主權,同時大陸中央政府也將負起整個中國的國防與外交責任,臺灣則成為中國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特別行政區」等九條。該黨現任總裁為張安樂,黨員人數號稱有3萬餘人。由於具有一定「江湖色彩」,中華統一促進黨更容易深人中南部的草根地區,其理念也影響了一部分臺灣基層民眾。2014年台地方選舉,中華統一促進黨共有2位鄉鎮市民代表和2位村里長當選。

(4)其他統派政黨

除以上3個影響力較大的統派政黨外,其他統派政黨還包括:1987年11月成立的,由國民黨部分退休軍官組成的中國民眾黨;2008年7月成立、王老養任主席的臺灣共產黨;2009年3月成立的「中華民國共產黨」;2009年10月成立的臺灣民主共產黨;2000年1月成立的中國臺灣致公黨;2011年4月成立的中華台商愛國黨;2013年12月成立的中國國家社會主義勞工黨;2014年1月成立的中國生產黨,主席為盧月香的丈夫施精健,其前身為2010年2月由陸配盧月香創立的中華生產黨,該黨以陸配為主要成員,繁盛時期約有4萬黨員;2017年2月,林德旺成立的臺灣人民共產黨等。

2.團體

(1)中國統一聯盟

成立於1988年4月4日的中國統一聯盟是臺灣地區第一個公開主張和平統一的政治團體,由中華雜誌社和夏潮聯合會共同發起,臺灣著名鄉土文學作家陳映真為第一任統盟主席,現任主席為戚嘉林教授。中國統一聯盟成立伊始就明確闡明自己的宗旨:「促進民族內部的團結與和平,建設民主統一的國家。」除每年定期召開盟員大會、舉辦「二二八事件」真相研討會、五一勞動節遊行等大型活動外,在臺灣局勢及兩岸關係發生重大事件時,均以召開記者會、發佈聲明稿、刊登報紙廣告、舉辦演講、街頭抗議等方式,及時表達統盟立場,向臺灣民眾傳遞有關統一的資訊。《統訊》是統盟的機關刊物,統盟前主席紀欣女士卸任後創辦的《觀察》雜誌是在臺灣公開上市發售的統派刊物,也具有一定影響力。

(2)夏潮聯合會

1987年5月,以《夏潮》雜誌的編輯、作家和讀者為基礎,結合日據時期反帝民族民主解放運動的老前輩以及上個世紀5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受難人,成立夏潮聯誼會,並於1990年向台當局「內政部」登記為人民團體,改名稱為「夏潮聯合會」。夏潮聯合會以促進中國統一、政治民主、經濟平等、社會正義、鄉土關懷、文化提升為宗旨。近年來隨著島內外政治情勢的變化,夏潮聯合會數度進行組織及工作方針的調整,會務主要面向兩岸青年,長期辦理臺灣學生赴陸就學事務。現任會長為陳福裕,出版包括《兩岸犇報》、《夏潮通訊》等報刊,以《海峽評論》為其發聲媒體。

(3)臺灣新同盟會

以許歷農為會長的臺灣新同盟會成立於1993年6月,主張反對「台獨’贊成統一,會員大部分是1949年以如大陸去台人士,多為原國民黨軍界的將校軍官和國民黨當年的「非主流派」元老,有郝柏村、李煥、許歷農、梁肅戎等100多名退役將領,以及眾多學術界知名人士。新同盟會會員目前約有1萬5千人,涵蓋臺灣以外的國家和地區。每月出版一期《「國是」評論》雜誌。2014年5月10日,臺灣新同盟會在「國軍英雄館」舉行成立20周年慶祝大會,會長許歷農在致詞中表示,新同盟會的任務已由「護憲救國」轉變成「反『獨』促統」,籲請大家一定要堅持這項使命。

(4)中華愛國同心會

中華愛國同心會成立於1993年11月12日,現任會長為周慶峻。其核心政治理念為反「臺灣獨立’反對法輪功,早期稱擁護「中華民國」,後來公開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一國兩制」方式統一臺灣。其宗旨和任務為:以聯誼、互助方式,凝聚海內外愛國同胞;擁護「中華民國」,堅決反對分裂國土;實踐以七七抗戰精神,完成統一中國歷史任務。該會常在臺灣街頭持五星紅旗播放紅色歌曲,宣傳車車身貼有批判法輪功、李登輝,宣示釣魚島主權等標語,是頗具行動力的一個統派團體,也因此常常引發爭議。2005年10月1日,中華愛國同心會為譴責台當局縱容「台獨」,在「總統府」前升起五星紅旗,這是1949年以來五星紅旗首次正式在該「政治中心」升起。自2014年10月開始,中華愛國同心會每月在臺灣「總統府」前舉行一次升五星紅旗的儀式,至今已有28次,而在臺北最熱鬧的西門町升五星紅旗共18次。

(5)兩岸和平發展論壇

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成立於2010年3月28日,召集人為吳榮元、紀欣。發起團體包括:臺灣勞動黨、中國統一聯盟、夏潮聯合會、勞動人權協會、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中華基金會、人間出版社、海峽評論出版社、遠望雜誌社、辜金良文化基金會、中華保釣協會、反軍購大聯盟、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新移民勞動權益促進會、「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隊、漁民勞動人權協會、女性勞動者權益促進會、桃竹苗勞工服務中心、高雄中華文化經貿交流發展協會等19個團體。目標包括「推動正式終止兩岸敵對狀態,簽署『兩岸和平協定、強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法理基礎;推動研究與闡述兩岸和平發展與統一的理論」等五條。

(6)其他統派團體

統派團體間彼此成員重合度很高,很多不同名稱下的統派團體成員其實都是同一批人。除上述幾個影響力較大的統派團體外,其他統派團體還包括:1982年10月成立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成立於1987年11月,由上個世紀5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人所創立的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1998年4月成立、由梁肅戎任會長的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簡稱和統會);2002年成立、由許歷農擔任主席以新同盟會成員為主體的民主團結聯盟等。此外,《夏潮》、《海峽評論》、《中華雜誌》、《遠望雜誌》、《世界論壇報》、《人間》出版社等,則是統派聚集的文藝陣地。

總的來看,統派在臺灣的政治影響力較小,他們沒有行政資源、沒有財團支援,處於「藍綠夾殺」的局面。由於李、扁二人在臺灣近二十年的「去中國化」教育,導致統派的力量基本上以中老年人為主,後備力量不足。雖然面臨巨大的壓力,但是這些統派組織仍然堅定地在島內發出自己的聲音,平衡、牽制島內「獨派」勢力,長期以來在反「獨促統、建立統一論述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任長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