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演奏國歌最多的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對應當奏唱國歌的場合、禮儀規範等作出規定。此前的9月1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得悉國歌立法,10年來堅持不懈呼籲國歌立法的指揮家于海,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于海指揮演奏國歌近50年,被外界稱為「指揮演奏國歌最多的人」。

十年提案推動國歌立法

2008年3月,於海第一次當選全國政協委員。首次參政議政,應該拿出什麼樣的提案呢?於海想起,這麼多年來,自己從一個普通的樂隊演奏人員,成長為解放軍軍樂團副團長、團長,與國歌結下了不解之緣。「我曾在國慶閱兵、奧運會開幕式等大型活動中指揮上千人的樂團演奏國歌。莊嚴的時刻,當鏗鏘有力的國歌奏響時,我心中的自豪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除了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之外,沒有在法律層面對國歌的使用進行其他規定。「我國早在1990年頒佈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1991年頒佈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但一直沒有對國歌立法。為確保國歌得到同等對待,我建議抓緊制定、頒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通過立法統一使用版本、統一使用場合、規範使用標準等。」於海說,從2008年全國兩會起,他連續10次遞交國歌立法的提案,一次次呼籲國歌在立法層面應與國旗、國徽享有同等地位。

國慶大典上指揮奏國歌

于海成長在山東高密,1969年進入解放軍軍樂團。2003年3月,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團長。

由於工作原因,於海對國歌產生了特殊的感情。近半個世紀來,於海演奏和指揮了數以千次的國歌演唱,參與並見證了共和國近50年來幾乎所有的重大活動。

1970年5月于海和戰友結束了3個多月的新兵訓練,一回到團裏便投入緊張的國慶大典訓練。聽說在國慶大典上能見到毛主席,那高興勁就別提了。「1970年10月1日,國慶21周年大典,當我見到毛主席在我們演奏的《東方紅》樂曲聲中出現在天安門城樓時,激動得仿佛心臟也要跳出胸膛。」

1984年,於海擔任解放軍聯合軍樂團的分指揮,參加了改革開放以後的第一次國慶大典和閱兵式,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的檢閱。1999年國慶50周年、2009年國慶60周年的慶典和大閱兵,在這兩次重大活動中於海不僅分別擔任聯合軍樂團副團長、團長,而且還都兼任總指揮。

國慶50周年閱兵演練時,發生過這麼一段插曲:於海發現國歌演奏完後,國旗距離旗杆頂部尚有一段距離。於海細緻觀察後,終於發現,升旗過程雖然由電腦控制,但負責按動電鈕的旗手是在看到樂隊總指揮「開始」手勢的同時,才把手放到電鈕上啟動。手移動的一瞬間,便過去了半秒鐘。「半秒,就是旗杆上30釐米的距離﹗」於海一身冷汗。於是演練重來。最終,國慶閱兵儀式上,升國旗、奏國歌珠聯璧合,天衣無縫。

一次次國家重大活動唱奏國歌的指揮經歷,使得他對國歌的奏唱已經形成了極高的標準:每分鐘96拍,奏唱時長46秒,基調雄壯,曲調、配樂、歌詞都不容出錯。上萬次的動作重複,讓於海對國歌有了更深厚的情感。於海說,每當國歌聲響起時,他的腦海中總會浮現出全國人民手挽手、肩並肩、團結一致的畫面。

2011年7月,于海從軍樂團團長卸任後,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推廣、普及管樂上,退任後的狀態還是「忙」。這一年,他被解放軍總政治部授予「德藝雙馨的名師名家」。

國歌的背後是國格

「國歌的背後是國格,體現的是國家意志和民族精神。」於海說,國歌中每一個音符、每一句歌詞,都飽含著砥礪奮進的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

社會上,曾流行的國歌曲譜有10多個版本,於海每每看到一些出版物上,以及一些紀念館、博物館中的國歌版本上的錯誤,心裏很不是滋味。對於國歌版本不統一造成的困擾,他有切身的體會。「我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演奏唱國歌的指揮。就開幕式上怎麼演奏國歌、用什麼樣的感情、什麼樣的速度演奏國歌等方面,我曾經與奧運音樂總監發生過爭執,他當時認為國歌要舒緩一點。這個音樂總監是我很尊敬的音樂家,造成爭執的原因,就是因為國歌版本不統一造成的,因為當時國歌在用什麼速度、用什麼情緒演奏等方面並沒有標明。」

還有人提出,我們的國歌歌詞是不是過時了,是不是應該寫一個新的歌詞?但於海堅持認為:國歌不能改﹗於海說:「我們仍然需要居安思危、眾志成城,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新的長城﹗因此,國歌不能改。」

(余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