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海軍首穿臺灣海峽始末

1974年1月19日西沙自衛反擊戰打響後,考慮到當時南海艦隊兵力不足的實際情況,我海軍根據南海艦隊的要求,向中央軍委請示,將東海艦隊的海軍護衛艦第18大隊調往南海艦隊。中央軍委同意了海軍的請求。

當時,駐守在浙江舟山的海軍護衛艦第18大隊是海軍的主力戰鬥部隊。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海軍決定先組織「昆明」號、「成都」號、「衡陽」號三艘護衛艦南下。由於此次行動是我海軍護衛艦編隊首次通過臺灣海峽南下,軍事敏感性相當高,任何不慎都有可能引發海峽兩岸局勢的緊張,因此對保密工作的要求十分嚴格。

1974年1月22日(農曆大年三十)早晨6時許,海軍護衛艦第18大隊三艘導彈護衛艦,在護衛艦第6支隊副支隊長嚴恩明的率領下,由舟山起航,駛往浙南海域。當時大部分官兵都認為這是例行性節日戰備出航檢查,因為當時有不少的幹部家屬來隊過年,誰都不會想到這是調往南海的行動。

中午11時許,編隊在大陳島錨地拋錨,這時突然有兩艘護衛艇靠上了「昆明」號,護衛艇僅送來了不少年貨,而且還有一捆從沙埕到廣東湛江以及西沙附近的海圖。隨艇行動的艦隊首長向南下編隊的領導傳達了東海艦隊和海軍的命令,就是海軍護衛艦第18大隊三艘導彈護衛艦立即南下,通過臺灣海峽,加入南海艦隊的作戰序列,保衛西沙群島。這個命令傳達以後,大家才明白了這次行動的目的和到達的地點。

福州軍區接到中央軍委命令後,認真組織實施了海軍編隊通過臺灣海峽的計畫,軍區司令員皮定均中將坐鎮軍區作戰指揮室,並下了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決心。這是新中國成立25周年來,我軍海軍艦艇編隊首次通過臺灣海峽南下,其重要的軍事和政治意義不言而喻。

考慮到航線經過國民黨軍控制的東引、馬祖、白犬列島,以及烏丘嶼、大金門外側等島嶼情況複雜等因素,領航組經過慎重分析和研究,制定了海軍編隊南下的最佳航線。

1月22日17時30分,海軍編隊從沙埕港起航,19時經福建臺山島以南海域進入臺灣海峽,這時天已經完全黑下來了,整個海峽一片肅靜,沒有漁船,也沒有燈光,只有三艘軍艦組成的縱隊悄悄地向南駛去。

這天晚上,正值農曆除夕之夜,家家戶戶都在辭舊迎新,而在福建沿海的海岸線上,在福建的空軍機場場站,在各級指揮所裏,上萬名陸海空軍官兵堅守在艦艇上、飛機駕駛艙裏、海岸炮兵陣地上、高山雷達站裏,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從中央軍委到海軍、福州軍區的各級首長都非常關注這次海軍編隊南下的行動安全問題。在中央軍委指揮所,軍委副主席葉劍英元帥關心著海軍編隊的動向;在海軍指揮所,海軍副司令員劉道生中將坐鎮指揮;在東海艦隊指揮所,東海艦隊首長的眼睛緊盯著海軍編隊南下的航線,一分鐘都不敢離開。

海軍編隊轉入臺灣海峽航行後,編隊就拉響了一級戰鬥警報,實行燈火管制,並且加強了艦首瞭望。這時海上風浪漸起,冬季的臺灣海峽受季風影響,風浪特別大,9級的大風卷起了一個又一個巨浪,撲上艦首,沖過駕駛台,打到後甲板,整個編隊被淹沒在浪濤之中,坐在炮位上的官兵衣服雖然全被打濕了,但戰士們仍然堅守在崗位上。

多年後,作為領航員的林春恩回憶起那天晚上通過臺灣海峽的情景時還記憶猶新,他說那天晚上的風浪是很少見的,他的心情是那樣的激動,恐怕這一輩子都不會忘掉。他專注於工作,連內衣都被汗浸濕了。

海軍編隊艦艇主機在轟鳴,艦炮在轉動。編隊相繼駛過東引島、牛山島、烏丘嶼、金門以東海域,一路劈波斬浪,藍色的航跡線延伸在臺灣海峽的海面上。1月23日淩晨3時,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元帥打電話到福州軍區作戰指揮室瞭解情況,當獲悉已順利通過烏丘時,他說:「那好,你們辛苦啦。」

由於我軍加強了南海艦隊的兵力,南越軍不敢貿然對我採取反攻行動,南越當局眼見大勢已去,也只好作罷。

(王昌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