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創新領導人遴選機制

十九屆中央領導機構人選醞釀提名工作有重大創新。不再採用過去的會議推薦方式,而是用個別談話調研的形式,在一定範圍內面對面聽取對中央領導機構人選的推薦意見和有關建議的方式,充分醞釀溝通,凝聚全黨意志。

終於,在完成一系列議程之後,十九屆一中全會勝利閉幕。10月25日上午,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

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被佈置成了記者見面會現場:搭建了主席臺,還擺了幾排供中外記者就坐的椅子。尤其令人關注的,是主席台背景牆上懸掛的巨幅《幽燕金秋圖》。

這幅畫是1994年國慶日前夕,由中國書畫家侯德昌主筆繪製的,描繪的是北戴河老龍頭至居庸關一帶的秋景。整幅畫長16米、寬3米,是迄今為止人民大會堂內最大的一幅國畫作品。畫的右上角有一句題詞,「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語出毛澤東《浪淘沙•北戴河》。

時至今日,它已經不僅僅是一幅裝飾的畫作,更是一段歷史的見證。

這些年來的一個慣例是,中共每屆新班子組成後,都會有一個中外記者見面會,屆時新班子成員悉數亮相。在這個慣例中,有一個約定俗成是,見面的地方都是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而這裏,恰好就是《幽燕金秋圖》懸掛的地方。從十五大開始,每隔5年它就要隆重出現在世人面前一次。算起來,它至少已經見證了5屆新班子亮相。

如今,伴隨新一屆領導班子的亮相,這幅畫再次驚豔全球。但是,人們更為關注的,是畫作前的新班子成員。這一次,走上東大廳主席臺的,是包括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內的7名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

新常委是如何產生的

「十九大閉幕就有常委見面會嗎?」「什麼時候才能看到常委名單?」在報道採訪黨代會期間,這是記者被境外媒體同行問得最多的兩句話。然而,並不是。因為黨代會選舉產生的,只是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關於這一點,其實十九大新聞發言人庹震在開幕前的記者會上就說了:黨中央成立了專門工作班子,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領導下,負責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人選的推薦、考察、提名工作。在這個基礎上,經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提出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候選人預備人選建議名單,提請黨的十九大主席團審議。

那麼,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底什麼時候產生呢?「黨的十九大閉幕後,將召開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和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領導機構」。庹震說,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結束後,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將同中外記者見面。

同時選舉產生的,還有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及25名中央政治局委員。

新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選舉產生後,根據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提名,將通過中央書記處成員,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組成人員。中央書記處是一個辦事機構,其人選由新選出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提名,中央委員會通過。在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委會的領導下,負責處理中央日常工作。

與此同時,十九屆中央紀委檢查委員會也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中紀委書記、副書記、常委。不過,中紀委的選舉結果,需要中央委員會批准。

以上全部議程完成後,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才能會見中外記者。

當天中午,七常委的名字和中外記者見面會的現場圖,瞬間刷了屏。

11時45分許,十九大新聞發言人庹震邀請新常委人場,之後習近平總書記發言,評價並回顧了剛剛結束的十九大,介紹每位常委,並發表簡短講話。習的講話,以兩句古詩「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結尾。

這兩句古詩源自元代王冕的《墨梅》:「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詩中所描寫的墨梅勁秀芬芳、卓然不群。尤其後兩句,讚賞墨梅雖無耀人眼目的色彩,卻極富清新高雅之氣,以此表達詩人不願媚俗的獨立人格理想。

政治局六成新人

外界對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名單的關注很容易理解。經過長期的政治實踐,政治局常委會制度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中央領導機構運轉的一項核心制度。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就把中國最高執政團隊的選拔看作是重中之重,他曾經講過,「中國問題的關鍵在於共產黨要有一個好的政治局,特別是好的政治局常委會。只要這個環節不發生問題,中國就穩如泰山。」

當時還是1978年,為確保各項改革開放政策的連續性,確保國家全面現代化目標的如期實現,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鄧小平強調要通過選賢任能,從組織上保證這些戰略目標的實現。他說,「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能不能堅持,經濟能不能快一點發展起來,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從一定意義上說,關鍵在人。」

從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包括總書記、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成員、中央軍委成員、中央紀委領導機構),到中央委員會(委員204人、候補委員172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133人),構成了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共黨內的「頂層架構」。通過黨內民主選舉進人這個行列的,都是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對中國各地方各領域舉足輕重的人物。

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人數維持7人,是中共史上首個全部常委都出生于中共建政後、成長在改革開放中的領導層。七常委中,除習近平、李克強連任外,新晉五常委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和韓正,均為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從年齡結構看,7人皆為上世紀50年代出生。其中,栗戰書1950年出生,為七常委中年齡最大者;汪洋和王滬寧都出生於1955年,今年62歲;趙樂際年紀最輕,出生於1957年。從學科背景看,七常委延續了人文專業為主格局,新晉常委還增加了工商管理、國際政治等專業背景。外界評論認為,這有利於新一屆領導層在決策時有更廣闊的視野。

新晉常委中,栗戰書、汪洋、趙樂際、韓正都是從基層起步,長期在地方歷練,都曾擔任地方省市委書記。其中,栗戰書在貴州當過省委書記,汪洋擔任過重慶市委書記和廣東省委書記,韓正擔任過上海市委書記,趙樂際則先後在青海、陝西擔任省委書記。

值得注意的是,新晉5人除韓正長期在上海任職外,其餘4人均有多年中央任職經歷。擁有中央任職經歷的新晉常委比例如此之高,為近年少見。其中,栗戰書在主政貴州後,調至中央任中辦主任;汪洋從廣東省委書記任上赴京,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多年;王滬寧擔任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已15年,而趙樂際從陝西省委書記任上赴京後,一直擔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

分析認為,過去多年在中央的工作經歷,使得新晉常委具有全局視野,掌握全局工作。他們與最高領導人在工作中早已熟識和默契,有利於在新職位上快速開展工作,順利推進十九大確定的新方略。

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共25人,與上屆持平。十位連任的政治局委員,除了七常委外,還有軍委副主席許其亮、中央統戰部部長孫春蘭和廣東原省委書記胡春華。其中,十A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劉奇葆和張春賢,均當選為十九屆中央委員。

此次政治局新晉者15人,占總數六成。多位地方大員首人政治局,六位省(市、區)委書記入列,包括遼寧原省委書記李希(現兼任廣東省委書記)、江蘇原省委書記李強(現兼任上海市委書記)、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和北京市委書記蔡奇。來自軍隊的兩位政治局委員,許其亮是連任,張又俠是首次當選及同時當選中央軍委副主席。

在新一屆25名政治局委員中,除七常委外,其餘18人的年齡結構如下:王晨、劉鶴、許其亮、孫春蘭(女)、楊潔篪、楊曉渡、張又俠、陳希、郭聲琨為「50後」;李希、李強、李鴻忠、陳全國、黃坤明、蔡奇為「55後」;「60後」則有三人:分別是1962年出生的中央辦公廳主任兼國家主席辦公室主任丁薛祥,1963年出生的廣東原省委書記胡春華,1960年出生的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

提名方式重大創新

那麼,在中央委員會投票選舉之前,中央政治局領導的人選是如何醞釀提名的?近期新華社的兩篇重鎊通稿,詳細披露了中共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的產生過程,是瞭解中共政治運作尤其是如何選賢任能的極佳窗口。一篇是10月26日的《黨的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產生紀實》,一篇是10月24日的《新一屆中共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誕生記》。

文章披露,十九屆中央領導機構人選醞釀提名工作有重大創新。不再採用過去的會議推薦方式,而是用個別談話調研的形式,在一定範圍內面對面聽取對中央領導機構人選的推薦意見和有關建議的方式,充分醞釀溝通,凝聚全黨意志。

之所以創新性採取這種方式,是要避免過去「大會海推」存在的弊端。文章稱,中共十七大和十八大,醞釀提名採取的是會議推薦的方式,但由於過度強調選票的分量,帶來了一些弊端:有人在會議推薦過程中簡單「劃票打勾」,導致投票隨意、民意失真,甚至投關係票、人情票。比如,已經落馬的周永康、孫政才和令計畫,均曾利用會議推薦搞拉票賄選等非組織活動。而遼寧、衡陽等地,也曾發生令人震驚的賄選事件。

「這樣的民主變了味,走偏了方向。幹部不負責任,黨組織推卸掉了責任,黨的領導被弱化。」這是在中紀委紀錄片《巡視利劍》裏,對於遼寧賄選案當事人的採訪細節。為避免此類情況再發生,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自覺抵制商品交換原則對黨內生活的侵蝕,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談話的地方,就安排在中南海。新華社的文章,還詳細記錄了一位元省部級官員來京參加組織談話的過程。

2017年5月下旬,這位省部級領導幹部接到了中央通知。一到中南海候談室,3份材料已經擺在桌上——《談話調研有關安排》《現任黨和國家領導人黨員同志名冊》《正省部級黨員領導幹部名冊》。

按照談話調研工作程式,會給參加談話的幹部安排充分時間,以便他們閱讀材料,並獨立認真思考準備。在此基礎上,中央領導以面對面談話的方式,聽取其關於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人選的推薦意見。

「沒有限定推薦人數,瞭解多少就談多少,怎麼想就怎麼誘,實事求是,暢所欲言。」這位幹部事後感慨,「作為一名在地方工作的同志,有機會、有資格對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人選發表意見、進行推薦,這是黨中央對我的高度信任,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的民主作風和寬廣胸懷,體現了我們黨善於集中全黨智慧的優良傳統。」

用這種方式醞釀產生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人選,是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們的一致意見。

文章披露,從2017年年初開始,習近平曾就醞釀人選問題,認真聽取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們的意見。大家一致贊成,在總結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有關做法的基礎上,借鑒十九屆「兩委」人選和省級黨委換屆考察工作的做法和經驗,採取談話調研的方式,就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書記處組成人選,中央軍委組成人選以及需要統籌考慮的國務院領導成員人選和全國人大、全國政協黨內新提拔人選等,在一定範圍內面對面聽取推薦意見和建議。

4月24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進行專門研究,討論通過了《關於十九屆中央領導機構人選醞釀工作談話調研安排方案》。

從2017年4月下旬至6月,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安排時間,分別與現任黨和國家領導同志、中央軍委委員、黨內老同志談話,充分聽取意見,前後談了57人。

此外,根據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安排,中央相關領導分別聽取了正省部級、軍隊正戰區職黨員主要負責人,以及其他十八屆中央委員共258人的意見。中央軍委負責人則分別聽取了現任正戰區職領導、軍委機關戰區級部門主要負責人共32人的意見。

文章指,採取個別談話調研、面對面聽取意見建議的方式,得到了參加談話的同志的一致讚譽。大家普遍感到,這樣反映出的意見更全面、更真實、更準確。「許多同志說,這次在這麼大範圍就黨和國家高層人事安排問題廣泛聽取意見,是新形勢下充分發揮黨內民主的有效方式,是改進和完善黨和國家領導人產生機制的成功實踐,宣導了新的正確用人導向」。因為投票看上去很民主,但是如果只是拘泥於形式,就會「以票取人」、「唯票論」,既可能過分看重選票導致選舉走形變味,也可能「唯票取人」導致用人疏漏。因此,「不是不要票,而是不‘唯票’」。

具體怎麼做?「面對面談話,廣泛深人聽取意見」「真名實姓、實名推薦」,「非常深人,不定調子、也不限時間,問得非常細、非常耐心」。據統計,考察組平均每個省談話1500多人次,比過去參加會議推薦的人數大大增加。

以政治家標準選人

在談話推薦工作中,中央明確了推薦人選的條件。綜合兩篇通稿,大致可以歸納為「政治家集團」。

《「兩委」誕生記》裏寫,「黨中央明確提出,新一屆中央委員會肩負著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使命」,之後是對中央委員會的三段描述語,落腳點都是「政治家集團」。

《中央領導機構誕生紀實》寫得更明確,「堅持政治家集團標準,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推薦人選應具備的條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推薦人選應當是對黨忠誠、信念堅定、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合格馬克思主義政治家」。

什麼是政治家集團?通稿裏有一段原話:「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選拔一批政治強、懂專業、善治理、敢擔當、作風正的領導骨幹」。

參照往屆做法,中央還對推薦人選的範圍、年齡和結構提出了明確要求。比如,符合年齡的不一定繼續提名:「黨和國家領導職務也不是‘鐵椅子’‘鐵帽子’,符合年齡的也不一定當然繼續提名,主要根據人

選政治表現、廉潔情況和事業需要,能留能轉、能上能下」。

2017年9月25日,在綜合各方意見建議的基礎上,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提出了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的組成人選方案。新一屆中央紀委領導成員人選建議方案,由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有關方面經過醞釀討論,向中央提出。新一屆中央軍委組成人選建議方案,由中央軍委經過集體討論,向中央提出。

9月2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人選建議名單,決定提請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和中央紀委一次全會分別進行選舉、通過、決定。

10月24日,黨的十九大選舉產生了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10月25日,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

在這個過程中,習近平三次以全票當選。在選舉黨的十九大代表時,習近平全票當選。在選舉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時,習近平全票當選。在十九屆一中全會選舉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時,習近平再次全票當選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由25名熟悉各方面、各領域工作的同志組成,都有較高學歷和專業知識,結構比較合理,有在地方工作的,有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作的,也有軍隊的同志,還有女^志。其中,10名同志是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繼續提名,3名同志是全國人大和國務院領導同志轉任,12名同志是新提拔的」。新華社這樣介紹新一屆政治局的構成。

文章稱,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進退比例比較適當,保持了人員和工作的連續性,積極穩妥地實現了黨和國家高層領導的新老交替。一批德才兼備、年富力強的領導幹部進人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充分反映了黨的興旺發達、後繼有人。

「兩委」選舉過三關

順利組建新一屆政治局,離不開中央委員、候補委員(下稱「兩委」)的成功選舉。那麼,「兩委」人選又是如何選拔的?通稿披露,同樣沒有搞以前的「大會海推」「劃票打勾」,而是考察談話。舉足輕重的幹部考察領導小組組長,則由習近平親自擔任。

新華社報導稱,「兩委」的人事準備工作,從一年多前就開始了。2016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專門研究十九大有關人事準備工作,決定成立十九大幹部考察領導小組。

此後,習近平先後3次出席省區市和中央單位黨委(黨組)主要負責人會議並作重要講話,對十九屆「兩委」人選考察工作進行動員部署,提出明確要求。他還多次聽取考察組情況彙報,對相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據統計,考察組平均每個省談話1500多人次,比過去參加會議推薦的人數大大增加。每次談話作用也不盡相同,有的重在舉薦聚焦,有的重在比較遴選,有的重在深人評價,有的重在具體研判。作為談話的補充,考察組還十分注重實地考察、拓展延伸,採取明察暗訪方式,深人瞭解人選的真實情況。

但這些被考察的人選是否能夠進人「兩委’還要看最後兩步。

最關鍵的一步是差額預選,而這個比例一般都在8%以上。只有不被差額掉的候選人,才能真正走到正式選舉的最後程式。官方資料顯示,「提名十九屆中央委員候選人222名,當選204名,差額比例8.8%;提名候補中央委員候選人189名,當選172名,差額比例9.9%;提名中央紀委委員候選人144名,當選133名,差額比例8.3%。」

但在他們走上更高的領導位置之前,還需要「過三關」——政治關、廉潔關和能力關。

排在首位的是「政治標準」關,對政治上不過關的「一票否決」。文中說,為使政治素質的考察由虛變實,考察組堅持用《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作為衡量人選的政治標準,用「四個意識」來檢驗人選的政治素質,深人考察人選的政治立場、政治定力和遵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的情況。

「不能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

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一票否決;對黨中央決策部署態度噯昧甚至心懷不滿,另搞一套的,一票否決;骨頭不硬、見風使舵、愛惜羽毛、當所謂‘開明紳士’、不敢擔當的,一票否決……」

根據這些「紅線」、「硬杠杠」,「那些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的幹部,那些政治可靠、敢於擔當的幹部,那些強力推動本單位5A革事業的幹部,脫穎而出,進人‘兩委’人選考察範圍」;「凡是政治上靠不住的,不僅沒有被選上來,而且還被堅決調整下去」。

第二,廉潔關,「鐵的原則」。「對每個人選都做到幹部檔案必審、個人事項報告必核、紀檢監察機關意見必聽、線索具體具有可查性信訪舉報必查……」通稿透露,

「在某地,考察組瞭解到兩名呼聲較高的幹部涉及廉政問題後,堅決將其排除在會議推薦參考名單外。考察結束後,這兩名幹部因涉嫌職務犯罪被立案偵查。」

第三,能力關,「以事擇人」。文章透露,某地一名女幹部,原被列為考察物件,但考察組感到其能力素質離「兩委」人選要求有一定差距,最終沒有將其列人,而是將另一名政治素質好、長期在艱苦地區、成績比較突出的幹部列入名單。

據統計,在十九大選舉產生的204個中央委員中,有78個是由十八屆中央委員留任,126個是新人,新晉比例為62%。相比十八屆中央委員會56%的新晉比例,流動性呈上升趨勢。其中,從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晉升為十九屆中央委員的有3認,轉正率為19%,占新一屆中央委員的5%。新一屆中央委員會中,「雙非」出身的中央委員高達95人,在新一屆中央委員會中占比47%。

「實事求是、以事擇人」、「革除了唯結構、唯比例的舊觀念」,「帶來了重人才、重專業的新變化」。通稿中的這幾句話,絕非簡單措辭。

由於採取了新的醞釀提名方式,一些當選的十九屆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並不是之前選出的十九大代表。其中,三個不是十九大代表的中央委員是:新疆軍區司令員劉萬龍、西藏軍區政委王建武和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副主任(正部長級)劉結一。在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中,非十九大代表更多,共有38位。他們來自不同系統:軍方認,官員序列12人,還有8個來自學界、11個來自企業。

會後密集人事調整

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產生後,一周之內,省級主官密集調整,涉及廣東、上海、遼寧、福建、河北、江蘇、陝西等多個省份。

10月28日,官方宣佈:胡春華不再兼任廣東省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李希兼任廣東省委委員、常委、書記,不再兼任遼寧省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尤權不再兼任福建省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于偉國任字昌建省委書記。趙克志不再擔任河北省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另有任用;王東峰任河北省委委員、常委、書記。陳求發任遼寧省委書記。

緊接著10月29日,官方又宣佈:韓正不再兼任上海市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李弓雖兼任上海市委委員、常委、書記,不再兼任江蘇省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婁勤儉任江蘇省委委員、常委、書記,不再擔任陝西省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胡和平任陝西省委書記。9名進人中央領導機構的省級黨委書記,經過此次調整,已有5人發生職務變化。其中3人不再在省級黨委任職,分別是政治局常委韓正、政治局委員胡春華和書記處書記尤權;2人跨地區履新,遼寧省委原書記李希履新廣東省委書記江蘇省委書記李強履新上海市委書記。未發生變動的有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和北京市委書記蔡奇。調整之後的格局,依然延續往屆慣例,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任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東、新疆6地省級黨委書記。

此外,新晉中央政治局委員丁薛祥、陳希、黃坤明也以新職務亮相。官方報導10月28日廣東省委人事調整的報導中,此前中組部主持常務工作的副部長陳希以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陳希身份宣佈廣東省委人事調整。10月30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在京召開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電視電話會議,此前為中宣部常務副部長的中央政治局委員黃坤明以中宣部部長身份出席並發表講話。同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當日在人民大會堂的三場會見外賓活動中,此前為中央辦公廳常務副主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丁薛祥以中央辦公廳主任身份陪同出席。

中央辦公廳、中組部和中宣部,這三個中直機構的「一把手」,皆由原來的常務副職補位。

接棒栗戰書的丁薛祥,是中央政治局中令人矚目的「60後」官員。他是江蘇南通人,但在2013年5月調任中辦副主任之前,其仕途履歷都在上海度過。丁薛祥畢業於復旦大學,是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官方報導顯示,至少在2013年7月之前,他已出任總書記辦公室主任。

10月31日,新晉中央政治局委員郭聲琨以中央政法委書記身份主持召開中央政法委員會全體會議,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同日,郭聲琨之前兼任的公安部黨委書記一職由趙克志擔任。

(張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