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民:攜手推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

【新華社臺北1月29日電】到今年1月30日,大陸經貿社團在台灣首家辦事機構——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臺北辦事處(簡稱機電商會臺北辦事處)設立將滿五週年。辦事處主任李榮民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五年來,辦事處在服務兩岸工商團體和企業、推動兩岸經濟合作中擔當民間交流推手,發揮了重要渠道的作用。

機電商會臺北辦事處從掛牌之始,就備受兩岸工商業界的關注,併入選當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李榮民於2012年底來臺負責辦事處的籌建,2013年1月30日辦事處成立後任辦事處主任。他當時即提出,「希望辦事處成為兩岸經濟合作中的橋梁與助推器」,積極扮演推動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服務員」的角色。

對於辦事處設立5年來的工作,李榮民說:「沒有經驗可以參照,我們在探索中克難前行。」「這五年來,辦事處堅持‘找準定位、在商言商、服務為本、注重實效’的原則,積極創造條件,為促進兩岸經貿往來做好應該做的事。」

據他介紹,設立5年來,辦事處廣泛與台灣工商團體、企業及在臺陸企進行溝通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客觀反映他們的訴求;積極搭建兩岸經貿合作平臺,包括熱情接待大陸赴臺參訪、交流團組,配合開展兩岸經貿促進,組織「臺商大陸行」,舉辦、參與兩岸經貿合作相關展覽、論壇、交流座談會和聯誼活動,推動台灣優勢產業、新興產業與大陸的合作;熱心為臺商、臺青提供諮詢服務幫助尋找商機,特別是加強了為臺商專題求助陳情的服務,依法維護臺商權益;主動積極服務在臺陸企、探索服務規範、引導依規經營和履行社會責任、協助解決困難問題、營造良好環境等等。這些工作都獲得了台灣工商界和在臺陸企的支持和好評。

李榮民過去長期在大陸外經貿系統工作。回顧兩岸經貿往來,他認為,從2008年開始,兩岸經濟合作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邁進制度性合作的階段,取得了重大而積極的變化;2010年6月29日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簽署,兩岸經貿合作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但很遺憾,由於2014年3月臺灣‘太陽花學運’的衝擊,《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被迫擱置,ECFA不能有效落實。」李榮民指出,特別是2016年台灣政黨輪替以來,兩岸關係遭遇波折,兩岸經貿紅利無法持續,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停擺,台灣經濟發展和民眾利益受損,台灣工商界感到憂心,民眾對未來發展感到茫然。

雖然環境愈發複雜和困難,但李榮民表示,相信兩岸民間經貿合作在未來會更加密切、更加積極。他指出,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等表述,體現了大陸為台灣同胞謀福祉、辦實事的真心實意。李榮民表示,機電商會臺北辦事處願為臺企臺商、臺幹臺青到大陸尋找商機、推銷產品、項目對接、創業就業提供助力,兩岸民間攜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