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援開路 民進黨樂此不疲

10月18日,臺灣「友邦」生變。原定台外事部門官員劉德立參加的尼加拉瓜棒球場啟用典禮,突傳提前一天在19日舉行,驚得這位還在多明尼加「救火」的欽差大臣措手不及。據《世界日報》稱,這個球場,正是台當局援贈20億新臺幣所建。

猶記得,6月13日巴拿馬宣佈與臺灣「斷交」時,蔡當局「拒絕以金錢競逐外交的態度不會改變」的鍵銷宣示尚餘音繞梁。島內無良媒體也曾炮製新聞,指責中國大陸用美元引誘巴拿馬政府與中國建交。而此次,突如其來的變故把蔡當局的金燦燦的猴屁股燒了個「青山遮不住」。

金錢本無是非

金援外交最早為美國「大嘴巴」總統塔夫脫發明創造。儘管其在內政建設上政績平平,但在對外政策方面卻野心勃勃。20世紀初,為了有計劃地擴展美國的影響,塔夫脫在國務卿菲蘭德‧C‧諾克斯的幫助下,以美元代替槍彈,鼓勵美國銀行家和企業家到國外去投資,修建鐵路、創辦實業,政府為其提供貸款。這些政策為美國勢力進入拉丁美洲打開了通道,通過經濟滲透和擴張,使各國日益依附於美國。

理論上來講,任何形式的對外援助都是外交政策的一項工具。即使是所謂的人道主義援助,實際上也履行著政治功能。世界上不存在無緣無故的援助,無論宣傳賦予對外援助多麼崇高的價值目標,其外衣下也必然包含著一基本的對外政策目的。從這個角度來講,金援外交也一樣。作為一項工具,其本身並不必受到任何道德原則的約束。

但其背後的政治目的將受到道義的評判。即使是堅定的現實主義者、也要對基本的道德準則維持表面的尊重。從《巴黎宣言》到《阿克拉行動議程》,再到《釜山宣言》,都一再強調保證受援國對援助的自主權,減少直至不附加任何條件。

曾經是救命稻草

臺灣對外援助歷史悠久。儘管不同時期具體職能有所調整,但總體上由外事部門主導,在預算上體現為「圍際合作」和「機密預算」。前者有詳細的支出去向說明,後者則秘而不宣。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後,為了與大陸爭奪國際社會的承認,臺灣還在接受美國援肋的同時就開始向一些小國提供援助,以換取「中華民國」的國際生存空間。在一定時期內,確實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隨著20世紀7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又一波建交高潮、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臺灣在國際社會上越來越孤立無援。但大量的對外援助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其對外關係的迅速崩潰。到1979年,臺灣所謂「邦交國」僅剩下22個。

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臺灣經濟發展形勢好轉,外匯儲備大量積累,其對外援助也達到一個新的高峰。尤其是李登輝時期,為適應「隱形台獨」路線需要,加大向非洲、加勒比地區、南美洲等經濟相糾落後同家的金錢援助。專門成立「海外經濟合作與發展基金」,在5年內籌集12億美元,向其「邦交國」和潛在友好國家輸出。一些國家確實見錢眼開,放棄「一中」原則。到90年代中期,臺灣的所謂「邦交國」一度增至30餘個。

90年代末期,民進黨上臺前,曾一度大力批判國民黨政府的金援外交是對臺灣來之不易的外匯儲備的一種浪費,

臺灣不應該將對外援助作為交易的籌碼來購買國際社會的支持。2000年陳水扁上臺伊始,也確曾大力拓展「民主外交」「人權外交」企圖融入西方社會,但並沒有改善其在國際上孤立無援的地位,於是不得不重回「金援外交」老路。根據島內統計,扁時期每年外事部門的「機密預算」在40億到65億新臺幣之間,2008年度預算是陳水扁任期最後一年編制,「機密預算」達57億新台帀。然而,由於扁當局持續與大陸對抗,結果卻是「邦交國」越鬥越少。

馬英九上任後推行「外交休兵」,在理念上回歸彼此的誠信與尊重,在對外政策的實務層面,擺脫了「邦交國」金援訛詐的被動。「機密預算」大幅度下滑,2012年度編列16億元新臺幣,2013年度後開始低於10億元,2016年度僅有4.4億元。2010年海地救援,

台當局將其經驗、意願、能力與海地國情與受災情況結合籌畫救助方案,體現了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可視為其對外政策轉型的一次具體落實。台當局不再花大把銀子去搞陰謀詭計、惡性競爭,兩岸關係也因此穩步向好。

一般情況下,由於惠及受援國,對外援助帶來的應該是正面評價,但臺灣的對外援助卻往往與「支票外交」「賄賂」等負面傳聞糾纏不清。2006年,索羅門群島選舉勝選的總理里尼(Rini)因接受臺灣商人賄賂、首都荷尼阿拉市發生暴動而下臺。2008年,臺灣當局外事部門負責人黃志芳委託新加坡籍人士吳思材、臺灣商人金紀玖與巴布亞新磯內亞談判「建交」,但沒能達成任何結果,這筆名為「慶寧項目」的3000萬美元「機密經費」卻疑遭兩名「密使」侵吞,黃也因此被迫辭職。

如今是開路先鋒

蔡英文上臺,宣稱全力改變過去援外模式,從「單向援助」,調整為「雙向合作」。實際上不過是改頭換面。

除援贈尼加拉瓜棒球場外,在今年8月海地政府點名臺灣為擬削減「大使館、領事館或機構」之一、台外事部門積極滅火維穩時,中美洲小國伯利茲電視臺又爆猛料,指台外事部門負責人李大維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將提供6000萬美元給伯利茲」。伯利茲全國僅35萬人,蔡出手確實闊綽。

在8月31日第4次的「對外經貿戰略會談」上,蔡當局提出規劃,將建立策略性融資機制,初期將提供35億美元(折合人民市230億元)專案融資資金,促進同「邦交國」

及「新南向」國家的公共工程及基礎建設合作。香港《大公報》評論其乃蔡當局斥資為「新南向政策」鋪路。

9月下旬,台2018年度總預算出爐。其中,台外事部門的「機密預算」被曝達2017年的4倍,增至17.2億新臺幣,而台「僑委會」更是破天荒地編列出了116億新台帀的「機密預算」。加之柬埔寨媒體披露民進黨涉嫌與柬埔寨反對黨「合作」,被指「有推翻他國政府嫌疑」。

中巴建交,針對蔡對北京的指責,巴拿馬總統胡安‧卡洛斯‧巴雷拉說,「我沒有同中國方面要任何東西。我就是認為同中國建交是一個正確的決定,是為了巴拿馬和巴拿馬人民,為了中國同巴拿馬強有力的雙邊關係。」而實際上,就在前一個月,臺灣還曾向巴拿馬提供一筆290萬美元的援助。在得知巴拿馬「斷交」的消息後,臺灣「立即聲明」中斷了給巴拿馬的所有援助與合作。

德不孤,必有鄰。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認同一個中國,反對「台獨」。但臺灣當局卻從「台獨」分裂的立場出發,金元開路、大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

實際上,早在蔡英文還沒上臺的2015年7月,香港《文匯報》就曾援引洪秀柱文章稱民進黨「金援反課綱學生」,將學生推向第一線與警方發生衝突,借此取得政權。

看來,這一招,民進黨樂此不疲。

(李艷甫、何良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