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危機,天災還是人禍?

2017年7月30日,受颱風影響,位於宜蘭的一座輸電塔倒塌,島內立刻陷入電荒。民進党當局一邊呼籲全民節電,一邊要求公務機構每天停開2小時空調,直至輸電塔修好。如此「厲行節約」「以身作則」的姿態,不僅沒有贏得喝彩,反而招致「杯水車薪」「鴕鳥式節電」等質疑和嘲諷。

民眾怒斥蔡當局:「有好處跟我們無關,電不夠就喊我們節電?「而出人意料的是,公務機構也完全沒有要跟蔡當局「共體時艱」的意思,從「立法機構」到各縣市政府,紛紛表示「你憑什麼管我」、不好意思,恕難從命」……對蔡當局來說,這簡直是「大寫的尷尬」。

「立法機構」先跳腳:憑啥管我?

台行政機構負責人林全呼籲全台一起幫忙節電,度過15天左右的危機時間。他表示,其實要能夠節電很簡單,如果能在每天13時到15時減少用電,整個缺電危機就能順利度過。這份「節電大作戰」通知,台行政機構給了蔡英文辦公室、台當局各部門以及縣市政府等,要求即日起至搶修完成前,每天13時至15時關閉冷氣以節電。

然而,幾乎在蔡當局下通知的第一時間,「立法機構」就跳了起來。為了配合林全的節電要求,台「立法機構」今日起,室內空調溫度上限28度,導致位於中央空調末端的辦公室苦不堪言,室溫高達31度。無奈之下,「立法機構」緊急為各民代辦公室申請電扇。

但這並不能平息民代助理們的滿腔怒火。某位資深的藍營民代助理痛斥,過去行政機構的行政命令,「立法機構」因是平行單位不受拘束,但現在卻得遵照林全口令,「立法機構」簡直已成行政機構的下屬單位。

即使是無奈「身先士卒」、帶頭節電的行政機構工作人員,對蔡當局的決策也是冷嘲熱諷怨聲載道。有台當局公務人員就相當氣憤,表示不只「年金改革」拿公務人員開刀,現在連節電也找上他們。

綠營縣市也「炸毛」:無法配合

「節電大作戰」的要求不止針對蔡當局各主管部門,各縣市公家機構一樣要執行。不過讓林全相當有「挫折感」的是,不僅「奇葩市長」柯文哲拒絕執行,連綠營執政的縣市也表示「難以配合」。此外,地處中南部的縣市更是集體「炸毛」,大唱反調。

對於節電要求,臺北市長柯文哲直接表示「這是奇怪的命令」,強調臺北市政府仍然會開冷氣,只是會將溫度控制在28度以上。而綠營執政的台中市,市政府及市議會全是玻璃幕牆建築,幾乎都靠中央空調進行空氣迴圈,少數可以開的窗戶也是逃生口,按規定不能打開。對於林全的要求,台中市議會工作人員直接表示,議會開議期間有數十上百人開會,關空調節電的要求無法配合。

對於地處亞熱帶的南部縣市而言,中午最熱的時候不開冷氣,簡直是一道「要命題」。台東縣政府就回應稱,台東地理條件與其他縣市不同,上午7點太陽就很曬,如果下午1點至3點不開冷氣,頂樓的辦公室就跟烤箱一樣,「同仁怎麼上班?」

關空調「救台灣」?腦子熱壞了

蔡當局一紙「節電大作戰」通知,施行第一天就遇到各種明裏暗裏的杯葛,甚至引發新一波民怨沸騰。畢竟三伏天人心浮躁,平白無故吹不到空調,誰都很崩潰。更重要的是,民進黨上臺前高舉「反核」大旗,聲稱「廢核」不會導致缺電,結果一場颱風就導致電力短缺,還得包括公務人員在內的全台民眾來買單。

藍營民代蔣萬安就認為,蔡當局應誠實檢視並檢討能源政策,並提出解決缺電的有效策略,而不是借由號召大家節電省出來的一點「蠟燭光」來「點亮」臺灣。臺灣聯合新聞網的最新民調資料也縣市,對於蔡當局要求公務機構關冷氣節電的政策,絕大多數民眾並不支持。

究竟這場針對公家機構的「節電大作戰」效果如何?專業人士其實也笑掉大牙。台「核能留言終結者」平臺創辦人黃士修昨天就表示,公務機構所以空調加起來大約有400萬瓦功率,只占臺灣尖峰用電需求的0.01%,更何況臺灣已經實質限電,「腦袋熱壞損失更大。」

台灣《中國時報》指出,冷氣關掉兩小時能省多少電?台當局這種「鴕鳥式」的節電,讓人看到的是不思長進的決策。而領導人缺乏創富能力,只會將台灣帶向均貧。該報道認為,缺乏執政能力向來是民進黨的罩門,無論是此前的「一例一休」、年金改革還是如今的缺電危機,都在將台灣帶向均貧,對照蔡英文普日「點亮台灣」的競選口號,真是一大諷刺。

為何如此缺電?

臺灣遊行多,口號也多,有些還特「經典」。在民進黨主導的2015年「廢核大遊行」中,「用愛發電」頗為搶眼,甚至成為臺灣反核運動的標誌性口號。可如今,臺灣真的缺電了。

看似「苛刻」的指責背後,其實是臺灣人民又一次感到「被欺騙」的憤怒。蔡英文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時,曾大肆宣示民進黨執政「保證不缺電」。不料執政一年多,電力供應竟四度亮起紅燈,倒了個輸電塔,全台就陷入電荒之中。據台媒測算,公務機構停開2小時空調新增的0.03%備載容量率,相較於4%的缺口,根本無濟於事。

臺灣四面環海,能源短缺,電力供應一直是老大難。上世紀70年代,國際能源價格上漲,臺灣不得不開建核電站增加發電量。在此後的臺灣工業發展和經濟騰飛中,核電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受切爾諾貝利、福島等地核事故影響,臺灣民間反核情緒日增。馬英九執政期間,民進党自然不會放棄這個既能撈選票又能打擊馬英九執政當局的機會,掀起了數次聲勢浩大的「廢核」運動。

臺灣民眾的心態則頗為複雜,即使嘴上喊著「廢核」,內心對「廢核」後缺電帶來的不便以及電價上漲還是難以接受。在今年6月島內智庫所做的民調中,願意為「廢核」承擔更高電價的只有四成。

如今,耗資巨大的第四核電廠已經封存停工,占臺灣總裝機容量超過1/4的6台核電機組現在至少有2台停運,但新的替代能源還沒找到,臺灣就這樣遊走在缺電的邊緣。民進党其實未必不知道核電目前對臺灣的重要性。「行政院長」林全一度表示「不排除重啟核電」,在遭黨內群起圍攻後,也早早打消了念頭。

眼看2025年「廢核」為期不遠,替代能源發展還沒有眉目,當局只能一味要求民眾節電度過危機,如鴕鳥般回避實質問題。試問,即使生活用電可以節約,占總量超過七成的工業用電如何省?

能源問題不解決,臺灣經濟發展就沒有保障,人民生活水準改善就是空話。民進黨執政一年來的拙劣表現,不只是施政水準的問題,更暴露其以一黨之私罔顧臺灣人民整體福祉的政治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