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與灣區經濟

大數據是所有成長與改變的驅動力。大數據的串流與演算形成巨型價值,如何抓取、分析與利用,進而創造運用數據資料的能力,已左右企業發展及國家競爭力。科技的演進,促成雲端、大數據、工業4.0、Fintech 3.0(金融科技3.0)等帶動產業型態改變的技術產生。人工智慧(AI)、自動駕駛、機器人、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工業4.0等新科技應用,已成科技業公認的下一波大趨勢,其背後都是依賴大數據的蒐集、分析與運用,才能產生新技術、新服務以及新商業模式。

此外,全球60%的經濟總量集中在入海口區域,灣區都是支撐該國經濟、文化的核心城市群,也儼然成為促進全球經濟發展、技術改革的重要地區。「灣區經濟」往往具有顯著特徵,其中包括開放的經濟結構、高效的資源配置能力、強大的集聚外溢功能、發達的國際交通網絡。

人工智慧產業近年成為各國、各企業以及投資者的注目焦點。大數據催生了人工智慧的發展,從中美兩國主導人工智慧的城市,大部分座落於世界四大灣區  內,就可清楚顯示,數據經濟與灣區經濟之緊密關係。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說,大家還沒搞清楚PC時代的時候,移動網際網路(移動通信和網際網路二者結合)來了,還沒搞清楚移動網際網路的時候,大數據時代來了。現在,大家還沒有搞清楚大數據時代的時候,AI(人工智慧)時代來了。

數據是所有成長與改變的驅動力

阿里巴巴CEO張勇就表示大數據是新商業時代的原油,AI則是趨勢。阿里巴巴很早就意識到大數據與商業結合的價值。和原油不同,數據是越用越有價值,因為會產生新的數據。而《連線》雜誌第一任主編凱文•凱利(Kevin Kelly)也表示「不管你現在做什麼行業,你做的生意都是數據生意。」對於企業來說,客戶的數據將變得與客戶同樣重要。《經濟學人》宣稱,「數據已經是所有成長與改變的驅動力。」《金融時報》認為,誰能將數據運用得好,誰就是贏家。「一個國家、一家公司成功與否,將取決於是否有創造性地運用數據資料的能力。」

大數據衍生新技術、新服務、新商業模式

蘋果、Google、微軟、亞馬遜和臉書,是全球最有價值的前5大公司,過去5年股價漲幅遠高於標準普爾五百指數(S&P 500),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因為它們最善於將數據變現金。中國的阿里巴巴、騰訊與百度,以及台灣台積電、南韓三星集團,同樣也是因為善用數據分析,才能成為業界的佼佼者。

人工智慧概念冷寂多年,近年來異軍突起,是由於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產生了海量數據,為人工智慧發展的算法訓練提供了條件。如今,大家提到人工智慧就一定會提到大數據,因為大數據為人工智慧提供了訓練的條件,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就是一種相輔相生的關係,大數據催生了人工智慧的發展,人工智慧成就了大數據的功能。

科技的演進,促成雲端、大數據、工業4.0、Fintech3.0(金融科技3.0)等帶動產業型態改變的技術產生。人工智慧(AI)、自動駕駛、機器人、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工業4.0等新科技應用,已成科技業公認的下一波大趨勢,其背後都是依賴大數據的蒐集、分析與運用,才能產生新技術、新服務以及新商業模式。

此外,今年美國新科技四強(FANG),臉書(Facebook)、亞馬遜(Amazon)、網飛(Netflex)及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股價漲幅都介於20%至50%之間,而這四家公司都積極投資人工智慧及機器人,獲利的背後,依舊是依賴大數據的分析與應用。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就曾說: 「Google是全世界第一家把數據當作生產資源的公司。」

「灣區經濟」正紅

世界銀行(World Bank)調查數據顯示,全球60%的經濟總量集中在入海口區域,灣區都是支撐該國經濟、文化的核心城市群,也儼然成為促進全球經濟發展、技術改革的重要地區。「灣區經濟」往往具有顯著特徵,其中包括開放的經濟結構、高效的資源配置能力、強大的集聚外溢功能、發達的國際交通網絡。

全球知名海灣城市有好幾百個,但真正被認為具有國際戰略地位、對世界經濟產生重要影響的,就是東京灣、紐約灣和舊金山灣三大灣區。

紐約灣區是世界金融的中樞,城市化水平達到90%以上,製造業產值佔全美的30%以上;而在美國西岸的舊金山灣區,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高科技研發中心之一,擁有全美第二多的世界500強企業,著名的「矽谷」便在這裡。舊金山灣區是世界最重要的科教文化中心之一,總人口超過760萬。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高科技研發中心之一,擁有全美第二多的世界500強企業,是美國西海岸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擁有5所世界頂尖大學,蘋果、谷歌、臉書最近將新總部都設於此區;東京灣區是日本最大的工業城市群和最大的航運中心、商貿中心和消費中心。世界第一個依靠人工規畫而建造的灣區,成為人工規劃富人區的典範。占日本總產值1/3,SONY、三菱、富士通群聚於此。

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出口大戶,且擁有巨大腹地與海岸線的中國,許多灣區城市也躍躍欲試。

粵港澳大灣區將成區域經濟成長新動力

2017年3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也成為推進「一帶一路」的重要構成部分。粵港澳大灣區擁有世上最大的港口區、機場群、城市群,可形成全球最大的運輸和物流中心,發展航運、跨境基礎設施、並能彰顯以港澳為主的金融及專業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相關內容,請參閱「華商世界」第34期封面故事)

戴德梁行在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系列之一:內聯外通的立體交通網絡》報告,提到未來5年內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顯著加速,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深中通道等陸續通車,2016年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和珠海五大機場共運送旅客1.85億人次,貨郵737萬噸,運輸規模已位居全球灣區機場群之首,灣區內4座港口,3座排入世界10大吞吐量港口。國際金融論壇(IFF)主席、澳洲前總理陸克文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可為世界提供新的成長動力;IFF聯合主席、南韓前總理韓昇洙也認為,無論是從人口、經濟總量、產業規模、貿易往來或科研創新能力,廣東是中國最富有活力的經濟地帶,再加上香港和澳門,此格局肯定能與其他世界上的灣區一起競爭。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也提到,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連接海上物流、陸上物流和航空物流的基礎,三者貫通,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舉足輕重的交通樞紐,加上粵港澳三地集中許多優秀的大學,學校和政府對學生的創業創新有各種的資助,激發產生的創新動能,將給粵港澳大灣區注入活力,這樣巨大的發展潛力,有理由成為世界上最大灣區。

上海大灣區亦躍躍欲試

在粵港澳大灣區辦得風風火火之際,以上海都市圈為基礎打造另一個大灣區的構想,也浮出水面,以上海都市圈為依托,打造中國第二個大灣區。日前浙江曾提出的環杭州灣大灣區也是以上海為龍頭,灣區包括杭州、寧波、紹興、嘉興、湖州、舟山六市。據了解,上海大灣區範圍要比杭州灣大灣區更大。

數據經濟與灣區經濟之緊密關係

大數據催生了人工智慧的發展,因此以人工智慧為例,從中即可發現,數據經濟與灣區經濟之緊密關係。人工智慧產業近年成為各國、各企業以及投資者的注目焦點。火紅之程度,讓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騰訊研究院以及烏鎮智庫,紛紛推出重磅級的人工智慧相關報告。報告皆顯示,中美兩國在人工智慧方面並駕齊驅,成為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主要兩大國家。(人工智慧相關內容,請參閱「華商世界」第35期封面故事)

麥肯錫報告指出,現在最有活力的人工智慧中心包括美國矽谷、紐約和波士頓,中國北京和深圳,及歐洲的倫敦。這些城市大部分座落於世界四大灣區內,相互輝映。騰訊報告顯示,由於AI產業核心技術掌握在科技巨頭手中,科技巨頭在產業中的資源和佈局,都是創業公司所無法比擬的。因而引領AI產業發展的技術競賽,主要是巨頭之間的角力。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臉書,這五大科技巨頭都投入越來越多資源搶占人工智慧市場,甚至整體轉型為人工智慧驅動的公司。中國互聯網領軍者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也將人工智慧作為重點戰略,憑藉自身優勢,積極佈局人工智慧領域。

矽谷(舊金山灣區)——

世界高新技術的搖籃和推動世界新經濟運轉的發動機

蘋果的太空飛船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矽谷庫比蒂諾市)、Facebook的新總部MPK 20(位於美國加州矽谷門羅帕克市),谷歌的「可移動的透明烏托邦」新總部計劃(位於美國加州矽谷的山景城)等等,它們不約而同的選擇新建總部在矽谷。矽谷是世界高新技術的搖籃和推動世界新經濟運轉的發動機,科技巨頭也不能免俗。

烏鎮指數報告則顯示,美國人工智慧企業以舊金山灣為主要發展重鎮,舊金山灣區人工智慧新增企業數在全美新增人工智慧企業數中占34.52%,全球占比達12.91%,每年新增的人工智慧企業數占美國當年新增數量的比例,已從2000年時的28.6%,上升至2016年的近50%。

紐約、波士頓(紐約灣區)——

世界最大中心商業區及摩天大樓集中地紐約灣區兼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的核心樞紐,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心商業區(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及摩天大樓集中地,全球500強企業有四成在此落地,100多家國際投行全球總部聚集華爾街,佔據全美三成以上的製造業產值,有著「東岸矽谷」之稱的波士頓高科技產業,以及號稱全美第一的新澤西生物製藥,同時它還是世界創意文化之都。紐約灣區的其他核心城市也都根據自身的特點,尋找著與紐約錯位發展之路,使得區域內的產業分布呈現出多元和互補的格局。而這些城市各自的發展,始終離不開紐約金融中心的輻射作用。

深圳(粵港澳大灣區)——

高科技創新項目大量湧現,又稱「中國矽谷」

深圳高科技產業日新月異,華為、騰訊、大疆等高新企業逐漸成為有影響力的世界級企業。根據深圳市統計局統計,深圳研發投入已超700億人民幣,佔GDP的比值達4.05%,達到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相比去年,其中互聯網產業增長16.2%,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增長17.6%。無人機、新能源汽車等新產品產量分別增長60%和146%。今日的深圳,高科技創新項目大量湧現,已被稱為「中國矽谷」。

大數據經濟與灣區經濟相互輝映

數據經濟專家、美國巴布森學院教授戴文波特(Thomas Davenport)就說,數據經濟時代,企業有多少數據、用什麼技術並非關鍵,「重要的是,你多積極利用數據,以及如何用這些資源創造更新或更好的做生意方法。懂不懂數據分析,不是重點,能把數據和分析嵌入產品和服務,才是致勝關鍵。」

企業之發展往往具有群聚效應,灣區經濟具有開放的經濟結構、高效的資源配置能力、強大的集聚外溢功能、發達的國際交通網絡等特質,正好為大數據時代所衍生創造的各種運用,提供滋長的養分及發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