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研究綜述

中國大陸於2017年初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計劃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繼一帶一路後,備受關注的區域經濟合作發展計劃,粵港澳大灣區相較於世界另外三個大灣區—紐約、東京、三藩市,粵港澳大灣區的土地面積和人口都大於其他灣區,在經濟規模方面,經濟總量與GDP已達1.4萬億美元,雖然比紐約及東京略少,但相信粵港澳大灣區在未來幾年便能相對領先,並成為世界最大經濟帶。

2017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這個國家的方針。它是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在做前期的一份總研究,包括十份報告。在6月底已經完成,完成的報告隨即就上交國務院,現在是由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簡稱「發改委」),正在依據前期研究,編制這個規劃。

這個規劃現在還沒公佈,但是有關這個規劃的研究,已經是非常非常的多,就是粵港澳三方當然各有各的一些解讀,其他的國家地區,包括國外的、包括區域的、在亞洲地區也紛紛在研究這個粵港澳大灣區,所以目前還是屬於研究的階段。按照收到的資料,這個規劃應該是在2017年編制完,然後按照以往的這些國家級的規劃,會有一個諮詢期徵求各方的意見,再做一些修訂,最後由國務院正式公佈,就成為了真正的規劃。所以今天我跟大家探討的是這個規劃研究各個方面,綜合各方面的一些資料和情況,和大家做一個交流探討。

灣區與城市群概況

粵港澳大灣區域城市群的概況,包含整個廣東省,右面是福建,左邊是廣西、北面是湖南。廣東省有漫長的海岸線,中間是珠江口,西邊就是粵西地區。所謂的灣區在粵東,在潮汕地區附近有碣石灣,跟著有紅海灣,靠近惠州有大亞灣,跟著到達珠江口灣區,再往西的叫澳門西邊,就是珠海和江門了。江門有廣海灣,旁邊有鎮海灣,再過去就是陽江海陵灣,接著是茂名及湛江。茂名和湛江西邊最大的一個灣叫雷州灣。

廣東省沿海地區其實有若干個稱為是「灣區」的地方,但今天討論的是珠江口東岸和西岸,包括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區,簡稱為「9+2」城市群。

2017年3月,國務院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2003年,國家商務部分別與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區政府簽訂了中文叫《內地與港澳關於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香港是用英文縮寫叫CEPA;澳門就習慣用中文簡稱叫安排。

在這個更緊密合作的安排過程中,當時國家商務部派了幾位司長來解讀這個CEPA的內容,他們表示在簽訂這個協定中最重要的關鍵字是「更緊密」三個字。那麼從2003年到現在2017年過去了14年,原來在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大家留意一下是「經貿關係」,雖然是更緊密但是它超越不了經濟範圍。

深化合作,是全面全方位的合作

現在的深化合作是另外一種概念,是全面全方位的合作。所謂的深化合作要是從規劃順序來排列的話,第一要做空間的佈局,首先規劃就是做空間佈局;第二是交通網絡,特別是跨境的大型基建,包括即將通車的港珠澳大橋;第三是產業的設置,廣東省、香港及澳門各以何種產業為重,需要協調;第四階段是環境保護,包括水資源,如港澳本身沒有淡水,需要外來供水,所以水資源的利用管理以及空氣、垃圾處理,這些環境保護非常重要;第五是科技文化教育;第六是政府的公共服務;第七則是居民的生活,就此城市群裡,粵港澳三方的居民如何更融洽的生活,且提高生活素質。因此,我解讀「深化合作」最起碼需包括這七個方面,這是第一個關鍵字。

「粵港澳大灣區」是9+2城市合作

第二個「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空間佈局概念,由灣區所在的城市群合作。東邊深圳、東莞、惠州簡稱叫「深莞惠」,北面是廣州、佛山、肇慶,「廣佛肇」,西面是珠海、中山、江門叫「珠中江」,就是廣東珠江東岸西岸的九個城市(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加上香港、澳門兩個特區,就這9+2個城市的合作,才是關鍵。

發揮港澳獨特優勢與國際接軌

最後一個,如何「發揮港澳獨特優勢」,這是國家的期望。在全中國,香港與澳門此兩特區是最國際化,並與國際接軌。從法律、商業規則、企業聯繫,包括居民的人脈關係,都形成港澳獨特優勢。將來國家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最終目的就是要對外拓展,因此,如何充分發揮港澳優勢,也是國家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對港澳兩特別行政區未來發展的一種期待。

大灣區城市群的交通網絡

珠江口兩岸將有三大通道。「虎門大橋」是1995年香港和合集團公司建設的,至今已超過20年,虎門大橋基本上飽和了。目前每天流量大概超過5萬次,已達超額的飽和。「港珠澳大橋」預計2017年底建成,但並不代表會通車,因為基建建好後,還需安裝設備,通關安排及測試、調試,預估2018年上半年可以通車,此橋將可以改變珠江兩岸的通行狀況。「深中通道」是由深圳附近再建一個跨海大橋,到達中山翠坑新村。此施工預計2024年能夠建成通車。未來珠江兩岸,將形成一個很發達、很便捷的交通網。這是關於大灣區城市群的交通網絡。

全世界60%經濟總量集中在灣區一帶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認為,全世界的大灣區經濟都正在迅速發展中,已成為國際經濟競爭的重要的一個載體。全世界60%的經濟總量集中在入海口灣區一帶,75%的大城市和人口集中在距離海岸一百公里左右的海岸地帶,世界排名前50位的特大城市其中港口城市占了90%。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有利於充分發揮大灣區的獨特優勢,培育能與紐約、倫敦、東京等世界級城市群抗衡的中心,建設高水準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新平台。構建以大灣區為龍頭、以珠江-西江經濟帶為腹地,帶動中南、西南地區發展、輻射東南亞、南亞的重要經濟支撐帶。粵港澳大灣區不僅僅著眼於內部的合作,將來發展的目標是對外拓展一圈,並為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進一步發揮對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引領作用。 粵港澳11個城市GDP排位

2016年粵港澳11個城市GDP的排位中,排第一位的是香港(人民幣22,125.7,單位:億,以下同),第二位是廣州(人民幣19,611),第三位是深圳市(人民幣19,493)。但珠江西岸的幾個城市排名較後面(中山第七、澳門第八、江門第十、珠江第十一),說明珠江西岸的發展相對滯後,相對地,它們有後發的優勢、有巨大的權利。因為東岸如深圳、東莞、惠州土地基本上飽和。西岸還有充足的土地空間,可以給予投資者從現在開始投資,可以滿足未來發展的需要,且現在還有好的生態環境、有大片的土地空間,這個也是它的優勢。

粵港澳灣區11個城市,佔有的面積接近56000平方公里、人口6600萬、GDP2016年綜合來說9.35萬億是人民幣計價(大概折算為美金是1.4萬億美金),這個是它經濟的基本情況。

2016年粵港澳經濟總量接近1.4萬億美元

2007年中國的GDP只占世界的6.1%,2016年占位已經到14%,是全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再看粵港澳的發展水準,2007年粵港澳這個經濟總量大約只是紐約灣區的一半、大約也是和三藩市灣區持平;但到2016年粵港澳的這個經濟總量接近1.4萬億美元,剛才已經引用過了,它離紐約的水準很近,已經是三藩市灣區的1.7倍;說明了發展很快,其中包括機場、包括集中箱貨運在全球占的重要的一個位置。

廣東省的物流量在2016年占全中國的25.8%,粵港澳區域的集裝箱貨運量占全中國的28%。在2016年全球的集裝箱運量的排位之中,深圳、香港、廣州分別是排在第三、第五和第七位,其中東莞虎門港也排在第43位,運量達到6520萬標箱,高於約、舊金山和東京灣區的總和。說明這個灣區在集裝箱的運輸方面相當的發達。

在金融方面,香港的地位非常的重要,按照全球金融中心的指數,香港排名第四,僅僅次於紐約灣區。在2016年香港股市總的市值達到26萬億的港元,首次上市集資活動總額是1950億港元,位居全世界第一。這個說明此灣區的港口運輸集裝箱的運量及金融相當發達。

國家的三大戰略

國家的三大戰略:北京、天津和河北(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以上海為中心,包括江蘇和浙江)、一帶一路。這是國家提出的三大發展的策略。2016年京津冀這兩個直轄市加一個省的GDP總量是7.6萬億人民幣、人口是1.1億。而粵港澳大灣區GDP大約是9萬億、人口是6700萬;所以粵港澳大灣的總量是京津冀的1.2倍,因為人口比京津冀少但生產總值較高,人均GDP是京津冀的1.94倍,這個優勢也相當明顯。

對比國際灣區粵港澳區域存在問題

「粵港澳大灣區」2016年的GDP達1.4萬億美元,約為東京灣區的2/3,接近紐約灣區,是三藩市灣區的1.7倍。但是,若從人均和地均GDP比較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尤其在科技、教育、文化、高端人才聚集與公民素質等指標,要達至國際灣區水平仍然有待努力。尤其在創新研發這塊,教育高等教育特別是在全世界高校的排名。

此外,一國兩制就有兩種制度不同的法律,不同的行政管理、不同的上市規則、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關稅區。香港、澳門是兩個自由港,跟廣東省就是屬於三個不同的關稅區。由於是不同關稅區,所有口岸就對物流對貨物要產生管制,要平稅要檢驗貨物、對人流人員出入境要憑有效的簽證,對資金流也有限制,因此自由流動產生障礙。大家很期待粵港澳灣區城市群規劃公佈後,是否有一些有效的措施能夠減緩減低這些障礙。

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

2017年7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香港回歸祖國二周年的慶典活動中,親自簽訂由國家發改委、廣東省和香港、澳門特區三地政府四方面共同簽訂一個名為「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

總體的合作目標是,為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完善創新合作機制,建立互利共贏合作關係,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合作目標,包括強化廣東作為全國改革開放先行區經濟發展重要引擎的作用,構建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先進的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基地,這個是廣東省的定位。香港的定位是,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功能,推動專業服務和創新以及科技事業發展,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和解決爭議服務中心。至於澳門的定位,就確定為推進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打造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題、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

共同目標,就是努力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這個是在原有基礎上更具活力;然後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這個主要是就居民的生活而言;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攜手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這是粵港澳三方合作的一個共同的目標。

最後是發展目標,中國國際金融交流中心預測,到2020年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基本形成,世界級城市群的框架基本確立,到2030年位居全球灣區之首,主要是指GDP可以排在全球灣區第一位,成為全球的先進製造業中心、全球重要的創新中心、特色鮮明的國際金融中心,參與全球合作與競爭能力大幅的提升,躍身世界知名城市群的前列。2020年,經濟總量應該可以追平東京灣區,到2030年全面超越各個灣區。

關於合作的重點領域,協議裡包括七個方面:第一是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第二是進一步提升市場一體化的水準;第三是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第四是聯手構建協同發展產業體系;第五是共建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第六是培育國際合作新優勢;第七是支持重大合作平臺的建設,包括澳門要建設中葡商貿服務合作平臺,這也是一個重大的合作平臺建設。

澳門參與灣區城市群建設

澳門作為此灣區城市群中的一個成員,應該如何去參與的灣區的建設?應該思考什麼問題? 2011年3月,澳門和廣東省簽訂《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因此,如何保障落實《協議》所提出的主要目標?包括:跨界基礎設施、交通網絡、橫琴開發、珠澳協同發展、共建優質生活圈、公共服務銜接、國際都會區和大珠三角洲世界。

所謂跨界,就如港珠澳大橋、粵澳新通道,或是軌道交通通過澳門蓮花口岸在橫琴如何對接,以及機場合作等,都是屬於跨界的領域。這些大型基礎設施如何能夠順暢地去對接交通網絡,珠海和澳門兩個那麼近的城市如何協同發展,就居民生活而言如何共建優質的生活圈,包括一些公共服務銜接。

所謂公共服務,將來城市群的居民可能是在某個城市居住,同時在另外一個城市中工作。以澳門居民為例,因為通關很便利、交通很順暢,澳門居民可能居住在中山或者就是在珠海,那麼可能有的問題是什麼呢?首先是醫療,還有教育醫療的問題。澳門居民65歲以上的醫療福利是免費的,但若此老人超過65歲又居住在中山珠海,能不能在當地就醫?養老以及安老服務又怎麼辦?都是公共服務是否能銜接的問題。此外,還有口岸通關產業協同環境保護一系列問題等等,是澳門第一個要去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如何推進珠江西岸協同發展,包括幾個國家級的重點的發展新區,如廣州南沙自貿區803平方公里,中山翠亨全面合作示範區230平方公里,以及江門大廣海灣綜合經濟區2400平方公里,這些區域都在珠江西,跟澳門非常靠近。雖然是城市與城市合作,但必須選取重點,這些發展新區因為有了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就作為這些切入點是先行的,這個也是澳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第三點就是澳門再加入此灣區整個大的發展的過程中,如何能夠提升自己的發展水準。包括推動城市建設、推動社會發展、推動經濟民生更上一個新的臺階,或者更上一個新的指標的體系;這些都是澳門必須要去思考提出具體的方案,而全力推進的問題。

粵港澳大灣區,既然是灣區跟海有關,它也包括海灣、海岸線和海島。廣東省珠江口就是西岸和東岸,整個海域面積是8000平方公里,廣東省其中由珠海管轄的有6000平方公里。超越了香港東面都是屬於珠海管轄的水域6000平方公里,而澳門在2015年底由國務院正式公佈管轄的水域只有85平方公里。澳門、珠海與廣東的海域資料一攤開來看,就能明白澳門未來,要發展和海洋有關的經濟、參與海島的開發,必須要跟珠海、廣東合作。

澳門的未來要向海洋發展

澳門未來的發展,要向海洋發展超越陸地這個空間,其實還是很有前景的。包括一系列與海島和海洋有關的發展:海洋旅遊、海洋文化、海洋科技、或甚至是遠洋。因為澳門歷史最早從小漁村發展到現代這麼一個城市,它的第一個經濟活動就是作為貿易轉運港。早在公元1635年的時候,澳門就作為遠東和歐洲一個很重要的貿易轉運港。經歷過400多年,澳門能不能憑藉這個進一步和世界港口

城市接軌,這也是澳門未來發展要需要的思考問題,也是澳門加入這個灣區城市群建設自己要定的一個目標。

在澳門明確水域管理範圍基礎上,澳門應積極推動與廣東和珠海的海洋經濟合作;短期盡快開通澳門直達萬山群島的航線,包括開通遊艇自由行,將為澳門的旅遊休閒中心建設拓展新的空間,同時帶動珠海的海島旅遊和海島開發;中期規劃應積極部署參與海洋經濟合作,包括珠江口灣區和粵港澳藍色產業帶建設,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從更宏遠的目標看,澳門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方略,可以沿著當年歐亞貿易海上航道,聯結東南亞、印度、中亞、非洲直至歐洲沿岸港口城市,發揮自由港和獨立關稅區等優勢作用,並從中推動「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葡經貿服務平台」的建設。

(楊道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