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心靈契合抓鐵有痕久久為功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昨日開幕。雖然是「每年一例」的會議,但由於這是提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政治號召的中共「十九大」後的第一次會議,將會把該報告中的各項政治主張,包括透過修憲實現深化黨和國家機構的改革等,也包括對台工作領域的基本方略,而且也是換屆會議,產生新的領導人,包括監察委主委等。因此,引發台灣媒體和政界的高度關注。其觀察焦點有兩個方面,其二是北京對台工作的方針政策及策略措施會否「攪攪新意思」?其一是否如前幾天傳出對黨和政府的深化改革方案中那樣,國台辦和港澳辦將會合併?

在台灣媒體和政界的心目中,後者比前者的意涵更重要,對台灣的衝擊力度更大。實際上,儘管前者所展現的對台工作方針的意義更重大,但畢竟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的報告中已有清楚說明,而且也已陸續落實貫徹,包括國台辦刻意在這次全國「兩會」的前夕,尤其是在已經被定位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一環,及台灣人民既心向祖國,反對剛露頭的「台獨」,也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二二八事件」七十一週年的當日,宣布為深入觀察中共「十九大」提出的「兩岸一家親」理念,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與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二十九個部門,發布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因而對李克強總理在二零一八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推出的「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等措施,已經有了心理準備。而倘國台辦與港澳辦合併,則非同小可。因為在某些台灣政客的眼中,這等於是北京的對台工作的位階有所調低,將台灣視為與已經回歸了的港澳地區等量齊觀。尤其是俞正聲主席在向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上作常委會報告時,有別於過去雖然港澳台事務是在置於同一章節,但卻是分別表述的做法,而是不但是台灣事務與港澳事務置於同一章節,更是破天荒地予以合併表述,因而也就感到「更大條」。

《政府工作報告》是早已擬就並經中共十九屆三中全會審核通過,還曾經廣泛徵求意見,因而李克強總理昨日在向全國人大宣讀時,根本不可能針對台灣政界和媒體的反應,進行修改。而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台灣和港澳事務的安排和表述,仍然按照過去的老習慣,雖然是安置在同一章節,但台灣事務與港澳事務上分別表述,因而又使他們感到是「虛驚一場」。何況,張志軍、王光亞、劉結一等相關官員,都表示並未聽過國台辦與港澳辦合併的消息,他們或可暫且安心。

但即使是到大會發出深化黨和政府機構改革的方案的草案時,證實國台辦將與港澳辦合併,也不出奇;張志軍、王光亞、劉結一等相關官員的否認,只是保密所須而已。其實,即使是合併,也不等於是「地位降低」或「政策有變」,而是精簡機構的統一部署而已。實際上今次機構改革的幅度頗大,許多部門性質或業務相近的機構都將合併。不管怎樣,都是為了更好地推動工作。畢竟,台灣事務與港澳事務按照「十九大」報告的安排,都是屬於「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的工作標的。既然如此,合併也不是不可能。其實,即使是如此,也已修築了一道「防火牆」,就是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並沒有將台灣、港澳事務與僑務、宗教、民族等事務以至是統戰工作並列表述。否則,可能更會令某些人進一步聯想到,此前另一個「刺激性」更大的傳言,將台灣、港澳、僑務、民族、宗教事務和統戰工作的部委辦,合併為「國家統一促進委員會」。那就是將目前對台工作的「反獨」優於「促統」的位階,調整為以「促統」為主,當然就必須必須制定「統一時間表」,還要為此而制定配套法律,頒布《國家統一促進法》,並在實際行動上進行「掃獨」行動,甚至不排除發動「懲獨」軍事行動,這才是大事。倘民進黨當局仍然一意孤行,縱容甚至暗中策動「獨派」團體發動「台獨建國公投」,進行「法理台獨」活動,大陸方面啟動《反分裂國家法》,並籍機實施促進國家統一的步驟,並不出奇。

李克強總理昨日《政府工作報告》的涉台部分內容,包括第一部分《過去五年工作回顧》”及第三部分《對二零一八年政府工作的建議》在內,一共是

二百三十六個字,顯然是比過去要精簡。實際上,與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相比,兩者都使用了「一個中國」、「九二共識」、「共擔民族大義」等詞彙,這都是中央對台工作的基本方針。而今年新增的詞彙,則是「絕不」容忍「台獨」、提供台胞「同等待遇」等。而且,還呼應了體現習近平思想及主張的「順應歷史大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由此可見,雖然配合深化黨和政府機構改革,連《政府工作報告》的篇幅也精簡了,但如同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國經濟「有能力有條件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的論述,其涉台部分的內容表述,也是「質量高於數量」,言簡意賅,可說是「少說多做」,「捋起袖子加油幹」,加快推出更多含金量更高的惠台措施,在實踐「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和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之下,體現「兩岸同根,骨肉相親」的親情,促使兩岸同胞順應歷史大勢、共擔民族大義,共同創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

有台灣政客說這是重打過去曾經打過的「三戰」中的「心理戰」(其他兩戰是「法律戰」、「輿論戰」)。倘一定要這樣說,也未嘗不可,只不過此前的「心理戰」是以「嚇阻台獨」為主要手段,現在則是大打「親情牌」,是針對台灣與祖國大陸分治六十多年,台灣同胞在政治生態及環境下發生了許多心理變化,尤其是當地原居民以至渡台居民的第三代,與祖國大陸的認知較為疏遠。因此,在「兩岸一家親」基調下推出「同等待遇」,尤其是針對台灣青壯年知識分子就業求職難,薪金水平二十年不變,寒窗苦讀二十多年卻投入失業大軍,或是被迫從事低學歷即可應聘的工作,以及視野不足等情況,以祖國大陸經濟發展迅速,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以至創業的機會,而且在專業國際交流方面的機會甚多,讓他們在解決「稻粱謀」問題的同時,思想感情也潛移默化地發生變化,抓鐵有痕,久久為功,就必定能促使兩岸心靈契合。

這就如一些學者專家所言,《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涉台內容,體現了對台工作已經進入了常規化的軌道,大陸有自信通過兩岸經濟社會融合來促進兩岸合作發展,也有足够的實力和能力反對「台獨」勢力,從而促使國家統一從「議題階段」朝「落實階段」移轉。大陸未來對台工作將轉向兩岸治理,在民進黨當局回到一個國家框架之前,兩岸治理的重點更多在大陸部分,一旦條件成熟,兩岸雙方共同治理的局面就會出現。但如果民進黨當局採取模糊衝撞底綫的行動,大陸方面將會順勢在軍事、外交、經濟等方面採取相應行動,進一步壓縮台灣當局活動空間。與此同時,更多對台灣民衆的利好政策措施會繼續出台,推進祖國統一進程將落實到兩岸民衆更加美好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