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軍:還會研究出臺更多含金量更高的惠臺措施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5日在全國兩會的「部長通道」對媒體表示,日前國臺辦、國家發改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公佈了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受到台資企業和臺胞廣泛好評。「言必信,行必果。」我們不僅要把31條措施落實到位,還會根據新情況新需求,研究出臺更多含金量更高的政策措施。

張志軍說,2018年兩岸關係更趨嚴峻複雜,對臺工作也面臨更多風險和挑戰,主要是因為台灣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島內各種分裂勢力動作頻頻、興風作浪,外部勢力也加大了幹預、介入力度。這需要我們密切關注,積極妥善有效應對。這些消極因素阻擋不了兩岸關係向前邁進的步伐,也改變不了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張志軍表示,只有回到「九二共識」這個政治基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局面才能得以維護,兩岸關繫上空的烏雲才能被驅散。他說,統一是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也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兩岸同胞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骨肉天親,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兩岸同胞根本利益,我們始終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去爭取和平統一前景。

張志軍強調,如果有人錯判形勢、執意推動「台獨」分裂,要想「拆房毀田」,拆毀我們這個家,包括台灣同胞在內所有中國人絕不會答應,整個中華民族絕不會答應。我們有堅定的意志,有充分的信心,更有足夠的能力來遏制各種形式的「台獨」分裂行徑。

陸31項惠台措施王文淵:利台商未必利台灣

【中央社臺北5日電】中國大陸祭出31項惠台措施,台塑企業總裁王文淵表示,對台商來說是有利的,但對台灣整體來說不見得是好事。

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2月28日藉由例行記者會主動宣佈31項惠台措施,企圖藉此吸引台灣企業、社團、藝文業等領域人士前往中國發展,堪稱農曆春節過後,中國對台經濟文化攻勢的開春第一砲。

台塑企業今天舉行春酒,王文淵表示,他對31項惠台措施很難表示什麼,整體來說對台商是好事,但對台灣卻不見得好;對台塑企業來說,反正難以在台灣投資,只能轉向投資海外,因此31項惠台措施對台塑不是壞事,但不便評論。

王文淵認為,台塑企業在大陸投資不少,台塑也希望繼續投資大陸,畢竟市場夠大,加上台灣和大陸同文同種,語言方便,台塑企業派人去大陸總比派人到美國、越南要好,適應度較高,所以未來要看31項惠台措施落實到何種程度,但對台商去大陸投資一定有優勢。

中國軍費增綠委:台灣應加強不對稱能力

【中央社臺北5日電】民進黨籍立委羅致政今天針對中國國防支出增加表示,中國希望在東亞扮演主導角色,軍費增加、軍力上漲是趨勢。台灣在嚇阻、不對稱能力應更加強,審慎軍事投資,明確的戰略選擇,還是有機會以小博大。

中國大陸人大會議今天開幕,大陸今年國防支出將增加8.1%。國防部表示,會密切注意中共軍費編列和支出的後續發展,總統已經承諾未來每年國防預算支出和前一年相比會成長。

羅致政告訴中央社記者,中國軍費不斷增加、軍力不斷上漲是趨勢,中國希望在東亞扮演主導角色的態勢是很清楚,也導致區域平衡發生急速變化。

他說,台灣雖然不可能去扮演區域平衡者的角色,台灣在嚇阻、不對稱的能力應該要更為加強,以更審慎軍事投資,加上明確的戰略選擇,台灣面對中國還是有機會以小博大。

民進黨籍立委蔡適應告訴中央社記者,中國作為一個崛起大國,軍費增加是自然現象,但最為人詬病的就是總預算不透明,中國應加強國家財政透明化。

她說,兩岸軍費差異懸殊,台灣不適合進行軍備競賽,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增加國防經費維持區域和平的邏輯似乎會引發更多紛爭,如何透過友善互動和找到新的相處模式才是政府的當務之急。

「府」:台灣從來不是影響兩岸關係負面的一方

【中央社臺北5日電】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今天說,在兩岸關係上,台灣從來不是影響兩岸關係負面的這一方;維持兩岸之間的和平穩定,確保人民福祉,是兩岸雙方共同的責任與目標。

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今天說,今年兩岸關係形勢「更趨嚴峻複雜」,對台工作「面臨更多風險與挑戰」,原因是台灣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且「外部勢力加大幹預介入力度」所致。

黃重諺今天受訪指出,有關國台辦的發言,按照政府體制一向是由陸委會回應,但是在兩岸關係上,台灣從來不是影響兩岸關係負面的這一方。

他說,台灣致力於區域和平以及維持兩岸穩定的政策立場,一直是非常明確且一致的,過去這段期間,政府根據普遍民意以及國內共識,致力維繫兩岸和平關係,也向對岸持續釋出善意,這部份國際社會非常清楚,也看到台灣的努力。

黃重諺並重申政府處理兩岸關係原則的態度是,維持兩岸之間的和平穩定,確保人民福祉,是兩岸雙方共同的責任與目標,就像總統蔡英文多次強調,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但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這就是處理兩岸關係一貫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