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行動》:最牛的主旋律

上影一個月時間,《湄公河行動》收穫了10億元的票房。

心情如何?不容易!

電影講述了一支行動小組為了解開中國商船船員遇難所隱藏的驚天陰謀,企圖揪出運毒案件幕後黑手的故事。為了讓電影呈現的效果更加真實,主創們親赴「金三角”實地拍攝,重現當年的破案場景。張涵予飾演一位智勇雙全的緝毒員警,拍攝時他需要在東南亞的炎熱天氣下,背著20公斤的裝備在密林裏極速奔跑,被有「魔鬼導演」之稱的林超賢「虐得很爽」,感覺自己「這輩子的汗都流在湄公河了」。他也表示並不是一個擅長動作戲的演員,「接拍這部戲之前我一直以為會有特效和棚拍,沒想到他竟然要求我穿著厚重的防彈衣,背上手雷和上了真子彈的真槍,還要跟狗比誰跑得快!還讓我背著20公斤的裝備去跟人家打架,還得拳拳到肉!」張涵予坦言為了達到導演的要求做了大量的訓練,「感覺拍完以後就變成武打演員了。」

張涵予在微博裏說:

好多人問我此時此刻心情如何,我想來想去也只有三個字——不容易。

說實話,為了這戲,我可是豁出去了好幾個「第一次」:第一次在異國他鄉玩命,第一次從頭打到尾,第一次背著20多公斤的裝備追警犬,現在我又要第一次寫文章了。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太愛這部電影。

作為一個演員,我覺得自己算是挺幸運的。因為我這幾年拍了兩部超愛的大片,一部是《智取威虎山》,那是我從小聽到大的故事,多年來做夢都想有朝一日演一回楊子榮,沒想到真演成了。

再就是這部《湄公河行動》,5年前那場大案發生的時候,我也跟著咬牙切齒,恨不得抄傢伙殺去金三角把奪取我13條國民性命的毒販全部滅掉。沒想到這個願望居然在5年後也通過電影達成了。

上「威虎山」那會兒是零下三四十度的極冷,這次去湄公河又趕上了零上三四十度的極熱,不是每個演員都能有機會體驗到這樣的「冰火兩重天」,被我趕上了,所以我覺得,我這命還真是挺不錯的。

兩部電影都是根據真實歷史改編而成的,我飾演的角色也都有原型,兩個都是戰鬥英雄。每個男人都有英雄情結,我也不例外,作為一個爺們兒,一輩子不演幾個英雄可還行?所以,這樣的角色,再難我也是不會放過的。

《湄公河行動》和我之前拍過的、看過的警匪動作片都不一樣,格局更大,場面更大,對人性的刻畫更多。我看到有網友說,這是一部最接近好萊塢的動作大片。沒錯,我們這次就是要讓全世界看看,我們也可以拍出同樣震撼的動作大片。

至於「主旋律」,我覺得沒什麼好回避的,好萊塢大片全都是主旋律,作為中國觀眾,咱能接受美國主旋律,為什麼不能接受中國式主旋律?你說「歌功頌德」沒意思,但是有些人,你不歌頌,這世界上就沒人知道他們的存在,沒人知道他們為了保衛我們的國民安全做出了怎樣的犧牲。

《湄公河行動》最打動我的,就是對那些緝毒員警最真實的刻畫:為了保護家人,他們放棄了天倫之樂;為了保護國民,他們選擇去了最危險的戰場;為了打擊毒品,他們每年都有人犧牲在邊境線上……比案件本身更加觸目驚心的,還有緝毒員警每年犧牲的數量。如果說這是主旋律,那麼,對於演員來說,沒有比歌頌宣傳這個主旋律更重要更有意義的事情了。

「偏執」張涵予

《湄公河行動》之後,「予叔」又實力漲粉了。

和當下大熱的「花樣美男」「小鮮肉」比起來,張涵予的銀幕形象實在截然不同。其實無論是戰爭大片《集結號》裏倔強悲壯的狙擊手、《風聲》裏深藏不露的剿匪大隊長、還是《智取威虎山》裏亦正亦邪的楊子榮,張涵予給觀眾留下的印象都是一個鐵血英雄。

有人覺得他總是演一樣的,但仔細觀察張涵予的成長背景,上世紀60年代部隊大院裏長大的張涵予,家國情仇、民族氣節是他耳濡目染、自然生發的。「人家問我什麼最重要?我說愛國最重要。有人聽了這話覺得你這人腦子有病吧,裝大尾巴兒狼呢。但我真是那麼想的。」

「戲由心生」還真是有點道理的。也許歸根結底,他演的,都是他堅信的和他深愛的。

張涵予的星路並不是一個「草根奮鬥史」。他是京城裏的部隊大院子弟,父親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攝影師,後來轉業到北京科影廠。

後來才知道,父親其實「挺牛的」,幾十年前就做出過水下拍攝等高難度技術活。但童年時,父親的愛讓男孩感到沉重又束縛。「我小時候住的那條街都是電影院,特別迷看電影,但我爸整天逼我學數學、當陳景潤,他知道我看電影,我就得挨頓揍。」張涵予在多個場合回憶起原生家庭對他的影響。

不過張涵予對文史的喜愛,也是因為父親。一位與張涵予合作過的影視工作者對每經影視記者說,張涵予最喜歡毛澤東詩詞裏的革命浪漫主義情懷。「有次拍戲間歇,冷不丁聽見他大段大段背毛澤東的詩詞,嚇一跳,有這種文史積累的演員真不多。」

上世紀60年代的男孩,部隊大院長大,那時候電影都是反法西斯題材。再長大一點,看的是馬龍白蘭度、高倉健、阿蘭德龍這樣的硬漢電影。對軍人的嚮往、對鐵血硬漢的崇拜,自然在張涵予年幼的心中埋下種子。張涵予最愛高倉健飾演的電影《追捕》,電影裏的中文配音也讓他著迷不已。「杜丘,你看,多麼藍的天啊——走過去,你就會融化在藍天裏。」張涵予至今仍對《追捕》裏的臺詞脫口而出。

張涵予喜歡模仿配音大師邱岳峰的聲音。機緣助力,在央視播音員的推薦下,念中學時,張涵予給電視臺寄去一盒自己配音的錄音帶。因為音色略顯滄桑,十幾歲的他為一個50多歲的中年人配音,惟妙惟肖,被央視看中。

在1984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之前,張涵予就已經是一名專業的配音演員了,《這裏的黎明靜悄悄》《三千里尋母記》《沉默的羔羊》《特洛伊》等著名影片都有他的配音,他也逐漸磨練成配音中的名角。配音這一行,一做就是十年。

所以張涵予覺得,相比於配音,做演員才是「歪打正著」的事情。

比起做配音的水到渠成,張涵予做演員的時機就沒那麼順了。即便是從表演系畢業,他也沒能立即開啟演戲之路。上世紀80年代末「出國大潮」在全國洶湧澎湃,張涵予隨著時代大勢,去澳大利亞留學,隨後到美國一家公司當白領。亦曾試過經商,在美國做卡車生意的代理,每天周旋於客戶之間。但張涵予還是覺得自己的愛好和志向不在於經商。「賺了錢也不快樂。」張涵予在2009年接受《環球人物》採訪時說,「後來趕上亞洲金融危機,全賠了。」

歸國後,張涵予迫切的心情就是想演戲。但他演的電視劇不溫不火、電影裏演了不少男配角,產量也不大,就這樣在演藝行業裏堅持著,這樣的狀態又維持了十年。

「楊子榮這個角色我等了45年」

十年配音、十年配角。張涵予和馮小剛是好朋友,他常常在馮小剛的電影裏客串。《沒完沒了》《大腕》《手機》《天下無賊》:…到2000年初,馮小剛每年的賀歲影片中,張涵予以配角的身份「潛伏」了8年。

「我跟馮小剛認識10年,是很好的朋友,從來沒向他提過哪部賀歲片主角讓我來。」張涵予對《南方人物週刊》記者說,「各方面成熟了,《集結號》恰到好處來了,這個角色比較適合我,我才第一次去跟小剛爭取男主角。」張涵予稱自己很能自娛自樂自我滿足,有戲演有活幹,剛回國一年時的不得志的感覺就很快淡忘了。

2007年,年過40的張涵予首次擔綱男主角,在馮小剛的《集結號》裏飾演谷子地。近30年的厚積,讓張涵予迎來了屬於他的大爆發。《集結號》破2億元的票房,在當年是極高的票房成就。2008年,張涵予憑藉谷子地的角色,幾乎把華語電影獎的影帝拿了個遍,其中包括第4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英國《泰晤士報》和《太陽報》評選2008年100部最優秀的電影,《集結號》位列第5,評語是:這是繼《拯救大兵瑞恩》以來,最優秀、最感人的戰爭史詩。

張涵予說,他不是用演技,而是用生命來詮釋「谷子地」的。張涵予演出了谷子地的執拗、倔強、一根筋、認死理:集結號不吹,就算打剩最後—人也要堅持;戰爭結束之後,也不允許戰死的隊友湮沒無名。谷子地的氣節,是張涵予深信不疑的。他和谷子地合二為一,長久不能從角色中走出來,甚至要靠安眠藥才能入睡。各種榮譽加身,但張涵予為谷子地委屈。「所有的委屈都給了谷子地,所有的掌聲都給了張涵予。」

即便是在2011年的新版連續劇《水滸傳》裏,張涵予飾演的宋江,一個備受爭議的「投降派」,張涵予的詮釋卻多了些仁義與「痞性」,少了些優柔寡斷。對於張涵予而言,宋江身上也有能讓他認同的地方才行。

此番《湄公河行動》大熱後,也有不少媒體問張涵予,介不介意演壞人。張涵予坦言接受演反派,但得角色中有他能理解的人性。「比如白銀殺人案的兇手,我覺得我就演不了,理解不了。」

沒遇到合適的角色,他情願等待,但遇到喜歡的角色時,張涵予是霸氣的。「比如《智取威虎山》,我從5歲就開始演楊子榮,天天扮上自己,楊子榮這個角色我等了45年!說什麼也要演,只有我能演!」

碰巧《智取威虎山》這部電影的導演徐克,也是個偏執的人。張涵予回憶道:「徐克說,今年拍不了了,劇本不行,又過一年又不行,歷經三次備拍三次放棄,幾百萬元的場景搭好了又拆了。如果沒有突破和創新,他寧可不拍。」

其實,對於所有那些聲稱把電影當事業的明星、導演、公司大佬們而言,慢一點才是明智的。「緣分」到來之前,寧願不出名,也少出點駡名和臭名。多一點偏執,別那麼容易被環境改變,反而好。

(鍾六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