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稱貿易戰「利多」台商 台學者諷「神邏輯」

【香港中通社3月29日電】中美貿易戰緊張,台灣「行政院」院長賴清德29日表示,請台灣經濟部等相關部會務必提供廠商必要協助,幫助供應鏈轉型,以及歡迎台商回台投資。台灣學者指出,賴清德的發言只是「政治性語言」和「神邏輯」,期待因貿易戰而台商會回台投資,是不符合現實和市場規律的想法,畢竟對台商而言,大陸才是最大的市場。

賴清德日前在「立法院」受質詢時表示,台灣要能藉貿易戰得到「對台灣有利的事情」,好比台灣不希望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如果中美貿易戰無法解決的話,勢必讓台商離開大陸前往美國,甚至回到台灣,因此中美貿易戰有助分散台灣投資風險。

國民黨立委費鴻泰表示,做生意經常是10年才能有成,蔡英文當局卻期待台商立刻從大陸移往美國,試問土地、資金、員工,乃至於供應鏈要如何解決?更別說語言、文化、法律障礙。因此,賴清德這席話完全暴露當局不僅無法帶給兩岸和平,更難為企業帶來繁榮,「賴清德很可能就是兩岸的重大障礙,想靠他保護台商是緣木求魚。」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教授宋鎮照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賴清德的發言不是針對台灣現實面臨的經濟狀況,只是討好選民的「政治性語言」,無助解決台商面臨的困境。由於台商和大陸的依存性很大,若貿易戰持續,肯定對台商有傷害。

宋鎮照說,大陸最近推出的「惠台31條措施」,對於現時年輕人有一定的吸引力,如果台灣的經濟在民進黨執政下未有起色,對推動年輕人到大陸創業和找工作會形成更大的動力。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名譽教授丁樹範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惠台31條措施」對台灣的年輕人和一批所謂「流浪博士」有一定吸引力,過去由於台灣教育政策,產生了一批「產能過剩」的博士生,由於台灣的畢業生工薪很低,現在大陸有些城市可以為台灣年輕人提供10到20萬人民幣的創業基金,對他們而言是一展身手的好機會,畢竟大陸的龐大市場,可以為他們更大舞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