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聯」小史:烏克蘭退出獨聯體意味幾何?

【中新社阿斯塔納4月15日電】隨著作為創始核心國之一的烏克蘭宣佈將正式退出,已歷27年風雨的獨聯體,其眼下面臨的或許是一個被重新考量「獨」與「聯」的歷史時刻。

獨聯體是蘇聯解體的產物,其成立的初衷是為瞭解決各國間的「分家事務」。1991年12月,前蘇聯的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等11國領導人宣告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獨聯體)。

在整個1990年代,獨聯體主要是作為處理蘇聯大家庭「和平分家」的平台。期間,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各國主要考慮的是如何「獨」。但2000年以後,隨著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宮,後蘇聯空間的一體化逐漸被提上俄羅斯外交日程。獨聯體作為一個現成的「抓手」,成為莫斯科將後蘇聯空間內的各個國家「聯」在一起的重要機制。

為此,與獨聯體國家關係成為俄羅斯外交政策的「絕對優先方向」。依靠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傳統經濟聯系和軍事影響,俄羅斯在獨聯體地區的「耕作」取得一定成效。

在經濟方面,2000年10月,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國簽約組成歐亞經濟共同體,烏茲別克斯坦於2005年10月申請加入。在軍事方面,2002年5月,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亞美尼亞、吉爾吉斯斯坦六國成立了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

通過歐亞經濟共同體和集安組織,俄羅斯大體上「聯」住了獨聯體的「核心圈」。但與此同時,獨聯體其他成員國對俄羅斯的「聯」也保持格外警惕。因為,經過1990年代的獨立發展,各國對獨立和主權彌足珍惜。它們要求的是在保持獨立和主權的基礎上進行平等合作,而非恢復蘇聯。

「獨」與「聯」之間形成了一種難以調和的緊張。在該背景下,2005年8月,土庫曼斯坦宣佈退出獨聯體。而另一堪稱標誌性的事件是,在「俄格戰爭」爆發後,格魯吉亞於2008年8月14日宣佈退出獨聯體,2009年8月18日正式退出。2009年10月,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總統集體缺席當年的獨聯體元首峰會。

克里米亞危機爆發後,烏克蘭於2014年3月啟動退出獨聯體進程,不再擔任獨聯體當年的年輪值主席。時過四年,烏總統波羅申科4月12日表示,烏克蘭將正式退出獨聯體,並將關閉位於明斯克的烏駐獨聯體總部各相應機構的代表處。

對此,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主席馬特維延科4月13日在聖彼得堡出席獨聯體議會間大會時表示,烏克蘭退出獨聯體有悖其國家經濟利益,是不明智之舉。

退出獨聯體,烏克蘭確會在經濟上遭受一定損失,例如喪失獨聯體框架內的自由貿易區對成員國在能源等諸多領域的特定貿易優惠。但於俄羅斯而言,損失或許同樣不小。

烏克蘭除了是俄羅斯的文化祖庭,還是其保障西部安全的重要戰略屏障。美國著名戰略家布熱津斯基曾指出,沒有烏克蘭的俄羅斯將無法成為帝國。失去烏克蘭意味著俄羅斯的西部近乎「裸露」給了外人。而在宣佈退出當天,波羅申科還籲請美國擴大對基輔的軍事援助。莫斯科對此的感受可能是五味雜陳……